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展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本单元训练难点:(1)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总课时: 7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乘除法混合运算第3课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第4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课时: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第6课时:关于0的运算第7课时:第一单元复习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位置与方向的确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位置的相对性和空间运动等内容,包括4个例题,即,例1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例2是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3是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4是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掌握的八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此内容的,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导向:(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括号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括号 人教版

第4课时括号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则运算是指哪些运算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师: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师: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师: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师:大家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4(1)。

96÷12+4×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师:上面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先算96÷12和4×2,再算它们的和)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教师提醒学生:除法和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让学生讲述解题顺序。

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在算式96÷12+4×2中,如果想先计算12+4,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在12+4外面添上小括号)尝试计算这个算式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逐步回忆起已经学过的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

濠江区三小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 四则运算 第4课时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 新人教版

濠江区三小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 四则运算 第4课时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时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4【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引入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都不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小括号的基础上引入中括号,引导学生明确中括号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应先让学生说说四则运算的顺序,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尝试独立完成计算,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

2.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3.使学生养成规范答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难点:掌握括号内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两级运算的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1.先说明计算顺序,再完成计算。

(指定4名同学板演并解说)35+12×448-96÷315+27×3+34 45÷15+21×132.填一填。

(让学生踊跃回答)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要先算( ),再算( )。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板书课题: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4。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12+4×2(2)96÷(12+4)×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集体订正计算结果。

讨论交流。

这两个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1)参与运算的数相同。

(2)运算符号相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

(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2、交流、反馈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28+85=113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教案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教案

第一单元第4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吕晓金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李文会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添加括号能够带来运算顺序的改变,掌握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本课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感受添加括号能够带来运算顺序的改变,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然后通过具体的“调整运算顺序以适应实际问题”的活动,感受到中括号产生的必要,从中体会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生经历学习和总结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的探究过程,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二、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添加括号带来的运算顺序的变化,知道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2.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添加括号调整运算顺序的过程,在对比不同资源的计算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出示故事情境导语:计算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当我们需要计算来解决问题时,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大的方便.但是最近聪聪在学习的过程中计算器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2.提出问题:为什么计算的结果不同呢?请你想一想,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呢?3.组织研讨预设:按照混合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乘法。

再算加法,所以手机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课时4 括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课时4  括号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课时课时四:括号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出示例4:96÷12+4×2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 ,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 = 96÷16×2 = 6 ×2 = 12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一单元《第4课时 小括号》人教版 (共19张PPT) (1)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一单元《第4课时 小括号》人教版 (共19张PPT) (1)
3
课后练习 1.列式计算
44与36的和乘以17与12的差,积是多少?
(44+36)×(17-12) =80×5 =400
先加,再减,最后乘。
2.下面各题,看谁做的都对。
72-4×6÷3 (72-4)×6÷3
6000÷75-60-10 6000÷(75-60)-10
72-4×6÷3 = 72- 24÷3 =72-8 =64
②先算减法,再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
注意小括号可以 改变运算顺序。
(190-4)×2+54÷2
②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190-4×(2+54÷2)
4.下列算式做的对吗?不对的改正过来。
12×(360-260÷20)
12×(360-260÷20)
= 12× (100÷20)
(72-4)×6÷3 = 68×6÷3 =408÷3 =136
2.下面各题,看谁做的都对。
72-4×6÷3 (72-4)×6÷3
6000÷75-60-10 6000÷(75-60)-10
6000÷75-60-10 = 80- 60-10 =20-10 =10
6000÷(75-60)-10 =6000÷15-10 =400-10 =390
合作探究
想一想,你学过哪些运算?


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计算96÷12 + 4×2,说一说运算顺序。



96÷12+4×2 =8+8 =16
先算除法和乘法,再 把它们的结果相加。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点总结教案

十分位,9>8,所以 2.93>2.88>2.84。
十分位相同,再比较百分位,8>4,所以
2.88>2.84
最后比较结果:3.05>2.93>2.88>2.84
2、根据刚才的比较,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概括: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
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当
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
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一复习引入
人教小学数学
人教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教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
第 4 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TB 小初高题库
人教小学数学
第 4 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 教学 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一、复习引入:
堂 832○799 6124○6214
媒体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应用 目标达成
导 入 1003○999
教 新 课 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那
学 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
一位地比较。今天就来研究小数比较大小的方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
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 难点: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
淆。 【教 学 过 程】
过 法。(板书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课题0的运算
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准备
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
初备修改部分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授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归纳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是: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