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移动5G网规网优系统应用指导书2020

大唐移动5G网规网优系统应用指导书2020
大唐移动5G网规网优系统应用指导书2020

大唐移动5G网规网优系统应用指导书

2020-05

目录

1使用前准备工作 (1)

1.1前台部署 (1)

1.1.1前台包(Tomcat)解压 (1)

1.1.2war包(版本)解压(rar包同理) (3)

1.1.3kernel包解压 (4)

1.1.4相关配置文件修改 (5)

1.2地图数据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后台版本部署 (10)

1.4TotalProgram配置 (12)

1.5启动Radar后前台 (12)

1.5.1启动后台 (12)

1.5.2启动前台 (13)

1.5.3MR FTP服务器的连接配置 (14)

2登录平台介绍 (15)

3数据导入 (17)

3.1地图解析grid_prase (17)

3.1.1五米精度地图预处理(kernel_grid_parse的前置工作) (17)

3.1.2运行radartools生成altitude和Projection (18)

3.2路测数据导入 (23)

3.3天线数据导入 (24)

3.4扫频数据导入 (25)

3.5告警数据 (26)

3.5.1导入告警库 (26)

3.5.2导入告警信息 (31)

3.6其他数据导入 (31)

3.6.1建筑数据导入 (31)

3.6.2区域图层导入 (32)

3.6.3栅格数据导入 (33)

4计算区域的规划 (34)

4.1区域县界的导入 (34)

4.2手动划分计算区域的操作: (35)

5覆盖仿真任务 (39)

5.1任务创建 (39)

5.1.1传播模型校正 (40)

5.1.2场强计算 (41)

5.1.3全部统计 (41)

5.1.4渲染图生成 (42)

5.1.5生成3D图 (42)

5.1.6计划任务.单站仿真 (44)

5.1.6.1导入单站仿真数据 (44)

5.1.6.2解析单站仿真数据 (45)

5.2仿真结果查看 (45)

5.2.1覆盖图查看 (45)

5.2.2覆盖统计结果查看 (49)

5.3其他 (55)

5.3.1分段颜色渲染 (55)

附录 (56)

27.1 Radar升级的基本操作 (56)

27.1.1 Radar版本(war包)的升级 (56)

27.1.2 TP版本升级(TotalProgram.exe) (56)

27.1.3 后台jar升级(radar-trans.jar) (56)

27.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3 工参数据列定义 (56)

1使用前准备工作

1

大唐移动5G规划软件主要功能:支持5G网络数据管理、传播预测、规划仿真、2

图形化分析、统计分析等。

3

(1)支持5G网络宏微协同规划仿真预测;

4

①支持业界常用的传播模型仿真预测;

5

②支持5G链路预算及规模估算;

6

③支持5G功率、邻区等参数规划;

7

(2)支持5G网络宏微协同规划统计分析;

8

①支持常用格式三维地图分析功能;

9

②支持报表统计分析功能;

10

③支持图形化统计分析功能;

11

(3)支持5G小区无线参数自动规划功能

12

①支持PCI自动规划

13

②支持邻区自动规划

14

系统支持5G数据管理功能,支持数据导入/导出、常用参数设备、网络设备建模、15

支持数据自定义查询等功能。

16

平台为BS网页架构,一方面,确保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方便访问。一方

17

面,便于软件的升级和维护。

18

1.1前台部署

19

此处是初次安装的步骤,并不适用于升级,如果升级请参阅附录。

20

1.1.1前台包(Tomcat)解压

21

步骤1:解压前台版本到固定路径下:D:/radar下,

22

1

注意:这样就会有两层radar,即前台实际在D:/radar/radar下,如下二图:

2

3

4

步骤2:需要修改的配置参数如下:

5

删除原有的radar\webapps下的内容。

6

此处是第一次安装时的操作,如果是升级,则不要删除全部,会把地图,配置文7

件都删掉

8

1

1.1.2war包(版本)解压(rar包同理)2

使用7-zip打开radar.war包。

3

4

5

解压到前台的webapps/radar目录下,

6

1

解压完后如下所示:

2

3

1.1.3kernel包解压

4

解压到webapps/radar目录下,5

1

解压完后如下图所示:

2

3

1.1.4相关配置文件修改

4

1)jdbc.properties修改

5

路径为

6

D:\radar\radar\webapps\radar\WEB-INF\classes 7

1

其中红框部分涉及Mysql及postgre数据库以及postgre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

2

(与安装时保持一致)

3

4

2)constant.js修改

5

文件为地图配置文件,根据手册流程,此时geoserver并未部署,故无法知道6

geoserver所在的服务器IP,工作空间的参数,我们建议此配置文件在本手册第7

10.4.1节时同步修改完成即可。

8

9

路径为

1

D:\radar\radar\webapps\radar\gis\map\js\路径下的constant.js

2

可用UE或记事本打开修改。

3

4

5

i) img_url和label_url分别为卫星地图和标注地图底包的存放位置。默认为软件6

安装的相对路径(按图所示)http://geoserver服务器

7

IP:8080/radar/mapsource/satellite下为卫星图包。

8

ii) yewu_url和wms_url需分别修改geoserver服务器IP和实例名(本手册约定9

实例名对应图中radar_test)

10

iii)从build_3d至gis_building这5个图层名对应geoserver发布图层时的名字11

(根据本手册配置,这5个图层名为既定,一般无需修改,发布图层时,图层12

名按照这些名字发布)。

13

iv) initbounds对应的小区发布图层中获取的边界数据(参见10.4.5节计算出的14

边框X,Y最大最小值)

15

v) gride_url一般只要修改IP地址即可。说明:之前版本是nodejs部署的,现在16

修改为java服务前面的IP、端口、项目名和radar保持一致即可

17

(e.g.var grid_url='http://172.30.4.160:8080/radar/summary/queryGrid.html')

18

3)morphoTransConfig.txt修改

19

这个配置文件路径为

20

D:\radar\radar\webapps\radar\WEB-INF\classes\config

21

morphoTransConfig.txt里,IP修改为radar_trans的IP,本手册默认部署与前台22

一起,即配置为radar服务器IP。

23

1

4)jdbc.properties修改

2

其中修改postgres数据库的IP,数据库名、登录用户、密码,3

本手册默认:

4

数据库名为radar_test

5

登录用户为默认postgres

6

密码为Radar.1234

7

路径D:\radar\radar\webapps\radar\WEB-INF\classes\ 1

2

3

1.2地图数据部署

1

将卫星数据satellite(地图)和标注数据marker(地图)拷贝到前台mapsource 2

路径下,

3

本手册即D:\radar\radar\webapps\radar\mapsource

4

一般由现场提供,要求谷歌无偏移地图。

5

6

i.其中mapsource这个文件夹需要自建

7

ii.satellite和marker名字是必须正确

8

9

1.3后台版本部署

10

后台版本包解压,在后台相对路径下:

11

12

(D:\radar\radar-trans)相对路径下,做如下配置:

13

步骤1:编辑radar-trans.bat,设置“JAVA_HOME”;

14

1

步骤2:编辑c3p0.properties,设置postgre数据库及登录帐号、密码;2

3

步骤3:编辑falcon.properties,设置exePath变量(默认

4

D:\radar\radar\webapps\radar\kernel\program);

5

6

步骤4:编辑conf/soapIp.txt,设置本机的soap服务Ip地址;

7

8

1

1.4TotalProgram配置

2

TotalProgram.exe存放路径:

3

D:\radar\radar\webapps\radar\kernel\program

4

5

修改该目录下配置文件conn_config.txt,其中host对应服务器IP,dbname。

6

7

1.5启动Radar后前台

8

大唐移动5G网规网优系统应用软件,部分功能需要调用3D-RADAR软件,因9

此,在使用前需要确保3D-RADAR系统已经启动。

10

1.5.1启动后台

11

双击D:\radar\radar-trans\radar-trans.bat

12

1

启动成功的标志:Helloworld!

2

3

1.5.2启动前台

4

双击D:\radar\radar\bin\startup.bat,5

移动互联网产品推广运营方案

移动互联网产品推广运营方案 一、App运营推广概念 引用百度百科的概念: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管理工作。细细思考下,其实,APP 推广无非是产品想盈利模式,而运营去实践盈利模式。 任何运营都围绕“用户”展开,包括“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说白了就是:让用户过来,并留下。 运营的三个阶段:吸引用户、把用户留住、让用户掏钱。 运营三大核心目标:扩大用户群、寻找合适的盈利模式以增加收入、提高用户活跃度。 我们把运营的分工和种类进行细分,运营可以分为: 1.基础运营:维护产品正常运作的最日常最普通的工作。 2.用户运营:负责用户的维护,扩大用户数量提升用户活跃度。对于部分核心用户的沟通和运营,有利于通过他们进行活动的预热推广,也可从他们那得到第一手的调研数据和用户反馈。 3.内容运营:对产品的内容进行指导、推荐、整合和推广。给活动运营等其他同事提供素材等。 4.活动运营:针对需求和目标策划活动,通过数据分析来监控活动效果适当调整活动,从而达到提升KPI,实现对产品的推广运营作用。 5.渠道运营:通过商务合作、产品合作、渠道合作等方式,对产品进行推广输出。通过市场活动、媒介推广、社会化媒体营销等方式对产品进行推广传播。 二、App运营推广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 1.保证产品能正常运行。 2.明确产品定位和目标。 3.选择合适的推广渠道和方式,协调内外部的资源并制定详细的计划。 4.确定团队分工并执行。 上线初期的工作: 1.保障产品的正常使用

移动互联网名词解释

移动互联网名词解释 一、电商类 团购:(group purchase)所谓团购网站就是团购的网络组织平台,就是互不认识的消费者,借助互联网的“网聚人的力量”来聚集资金,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的价格。团购网站是一个将当地消费者与当地企业或商家紧密结合,以团购网站为平台作为应用的一个电子商务特性显著的项目。 社会化电子商务:social commerce, 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衍生模式。它借助社交媒介、网络媒介的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的购买和销售行为。 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是指一个市场的领域的一种,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电子商务是现代B2B marketing的一种具体主要的表现形式。它将企业内部网,通过B2B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的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 B2C:Business-to-Consumer(商家对客户)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 C2C:c2c实际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用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c2c即消费者间,因为英文中的2的发音同to,所以c to c简写为c2c。c指的是消费者,因为消费者的英文单词是Consumer,所以简写为c,而C2C即 Consumer to Consumer。 分众Q卡:消费者在欣赏通过享乐公司互动屏(各楼宇电梯处更新后的分众液晶电视广告屏)播放的优惠活动时,如遇到感兴趣的活动,可直接拿Q享乐卡在相应广告下面的感觉区刷一下,那么相关优惠内容的详细信息就会直接发送到Q卡持有人的手机。 二、物联网 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手册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手册网信办近日发布了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其中包括了要求对注册用户进行实名认证、记录用户日志信息并保存60天等规定。 《规定》提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履行“六项义务”: 一是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二是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对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视情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 四是依法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 五是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不得制作、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应用程序; 六是记录用户日志信息,并保存六十日。 《规定》针对用户个人信息及合法权益保护明确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 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

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 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应用程序提供者履行以下管理责任: (一)对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审核,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 (二)督促应用程序提供者保护用户信息,完整提供应用程序获取和使用用户信息的说明,并向用户呈现。 (三)督促应用程序提供者发布合法信息内容,建立健全安全审核机制,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四)督促应用程序提供者发布合法应用程序,尊重和保护应用程序提供者的知识产权。 对违反前款规定的应用程序提供者,视情采取警示、暂停发布、下架应用程序等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三)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对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视情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的特点及其体验设计

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的特点及其体验设计 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的可用性是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也能够高效、满意地使用产品,并达到特定的目标,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成为新的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从对实体产品的功能需求转向虚拟产品的服务需求,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各种移动互联网产品。技术已经不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用户体验的竞争,移动设备受到屏幕尺寸的限制,给用户体验设计带来很多挑战。 1、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的特点 1.1 全天候性 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报告中能够明确看出,移动互联网用户上网的时间已经遍布全天二十四小时,在早上七点到十点,晚上九点

到十二点,移动互联网成为大多用户选择的上网方式,用户很容 易在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 1.2 极低的容忍度 移动产品用户的数量非常庞大,并且同类型的应用种类也繁多,用户在使用移动产品时,由于场景的复杂化或者移动设备的 局限性等,都会对用户体验不良的应用容忍度极低。在应用过程 中出现的细微的问题都能让用户放弃该产品而选择其他产品,这 也给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3 缺乏专注性 移动产品的特点是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使用。所以,用户在 使用本产品的同时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者在使用移动互联 网产品的过程中,突然发生别的事情需要处理,然后空闲下来又 会返回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使用中,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专注性,容易出现很多误操作的情况。 1.4 社交和分享 移动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人们当然离不开社交网络应用,通 过社交软件,可以随时随地和朋友进行互动和社会化分享,其中 最重要的是对信息的传播,好的用户体验能够增加用户,反之, 也将会成倍减少用户。

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 组长:耿宇琛 组员:郝刘冬林,孟继宇,蔡金成 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它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弥补了传统互联网的不足,它实时、高效、便捷等特点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中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所以本文就以中学生为例,简述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积极、消极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中学生 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以宽带IP技术为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图像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简单地说,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成一体,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自己需要的互联网服务,利用生活中的琐碎时间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网上购物、享受无线音乐视频游戏、以及位置服务等等。这些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移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放弃对传统电脑的依赖,特别是3G数据业务与WLAN(无线局域网)

等业务的快速发展,让网络覆盖无处不在,加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便携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的作用日益重要。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将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做到移动改变生活 正文 一、移动互联网定义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它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最早让人们接受的方式,则是从短消息服务开始的。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项目,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应该将会创造更大巨大的神话。移动互联网向多媒体信息应用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向移动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将是未来十年内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潮流。无线技术仍然在高速发展,未来空中接口的带宽将不断增加,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关联和交互作业的应用。其业务范围将涵盖信息、娱乐、旅游和个人信息管理等领域。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 (1)便携性

移动互联网技术综述

摘要移动性是互联网发展方向之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能支持单一无线终端的移动和漫游功能,但这种基础协议并不完善,在处理终端切换时,存在较大时延且需要较大传输开销,此外它不支持子网的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协议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文章首先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目标,然后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工作原理,最后介绍能提高移动互联网工作性能的扩展协议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随时随地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针对这种情况,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6年开始制定支持移动Internet的技术标准。目前,移动IPv6的正式标准(MIPv6-RFC3775[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4068[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4140[3])、网络移动(NEMO-RFC3963[4])已经出台,相关的各项开发工作都在进行中。 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是基于IP分组交换的,而且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故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较为容易地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1、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传统IP技术的主机不论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动的,或者只能在一个子网范围内小规

模移动。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如果不改变其IP地址,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网。如果为了接入新的子网而改变其IP地址,那么先前的通信将会中断。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可以使移动节点用一个永久的地址与互联网中的任何主机通信,并且在切换子网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达到的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2、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为移动IPv6协议(MIPv6),IETF已经发布了MIPv6的正式协议标准RFC3775[1]。MIPv6支持单一终端无需改动地址配置,可在不同子网间进行移动切换,而保持上层协议的通信不发生中断。 在MIPv6体系结构中,含有3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N)、家乡代理(HA)、通信节点(CN)。其中MN为移动终端;HA位于家乡子网,负责记录MN的当前位置,并将发往MN的数据转发至MN的当前位置;CN为与MN通信的对端节点。 MIPv6的主要目标是使MN不管是连接在家乡链路还是移动到外地链路,总是通过家乡地址(HoA)寻址。MIPv6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摘要:基于移动终端,呈现跨网络、跨终端的特点使信息的传播机制与规律都呈现出“即时化、社交化”的特点,提升了社会沟通的效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变革进行了分析,对新的传播方式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述,着重论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及其特点。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传播模式 0 引言 移动互联网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相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网随人动”的信息传播的跨越式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发起多人群聊。信息传播的途径开始由PC端大规模向移动端转化,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和快捷。 1 移动互联网概况 移动互联网是指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无线接入的互联网,是移动数据通讯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它既保留了移动通讯的方便、快捷、个性化、无处不在的特点,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信息丰富和查询方便的优点。目前,以网络接入方式为标准,无线互联网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无线Modem,主要应用于便携式电脑的移动上网,另一类是智能终端,主要以移动电话、寻呼机、双向寻呼机、掌上电脑、PDA和电子阅读器为上网工具。移动互联网既具有互联网的特征,又具备智能化终端和移动化特征,富有极强的生命力[1]。越来越来多的人通过移动终端进入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车载互联等移动终端几乎满足了人们阅读、信息分享、社交、购物等所有信息需求,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网民上网设备数据图1所示,2013年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继续保持增长,从74.5%上升至81%,增长6.5个百分点,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则略有降低[2]。2013年全球移动设备连接数大概是68亿,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的增长大约79%。根据爱立信的预测,2012—2018年,整个移动数据的流量将增加12倍左右。移动互联网将是继传统互联网后的又一座待开掘的大金矿[3]。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图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 [4]。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即时通讯产品微信,实现了跨网络、跨终端、即时网络的特点,使用户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13年7月24日,我国微信用户过4亿[5]。庞大的数字背后,显现的是广大民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可以说我国已经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产品运营方案

移动互联网市场总监运营推广策划案(一) 从移动互联网市场总监岗位出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移动互联网部门如何制定一份运营推广策划案,至于关于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商是大趋势这些虚的、空泛的文字,不展开说了。篇幅较长,做一个简单的目录,今天将先讲述如何做竞品分析和产品定位。 一、竞品分析 二、产品定位 三、推广方案 四、推广预算 五、推广目标 六、团队架构 七、绩效考核 八、团队管理 一、竞品分析 1.选择竞品,做好定位(选择两个产品最好,最多三个) 如何获取竞品? A、百度搜索类似产品关键词,假设你的产品是一款三国主题的卡 牌游戏,你可以输入主要关键词“三国”,一般排在自然排名前面, 百度竞价推广前面的产品都是竞品。 B、各大移动应用市场上用关键词查找,如36091应用市场,应用 宝,豌豆荚等。 C、行业网站上查找最新信息.。

D、咨询类网站如艾瑞、DCCI、Alexa等是相对靠谱渠道。 还有其他的方法,如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同行交流等渠道获取竞争对手信息,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竞品分析选择两个产品最好,最多三个。 2.竞品分析,得出结论(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根据分析得出结论) 一般来说,比较全面的竞品分析要从用户,市场趋势,功能设计,运营推广策略等方面来 展开。这里我们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维度: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2、竞争对手的企业愿景、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 3、目标用户; 4、市场数据; 5、核心功能; 6、交互设计; 7、产品优缺点; 8、运营及推广策略; 9、总结&行动点。 对于移动互联网部门市场推广总监来讲,可以只关心市场部分,功能及设计这块可以忽略,如 从1,2,3,4,7,8这几部分对竞品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市场数据及运营推广策略。 这里拿一款移动旅游APP来说,运营数据可从下载量、用户数、留存率、转化率、活跃用户数、活跃时长等来进行竞品分析。运营及推广策略可从竞品的渠道管理来分析,如应用市场 投放,移动论坛,市场活动,软文投放,社交化媒体表现等。 3.根据结论,得出建议 通过对上述竞品分析,可以大致得出一个比较有市场商业价值的结论。 二、产品定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移动互联网行业概述及产品设计详解

移动互联网行业概述及 产品设计详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移动互联网行业概述及产品设计详解 【课程内容】 第一章、4G背景下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4G与移动互联网的协同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争夺 ?谁能够抢到船票 ?抢占入口优势策略分析 ?移动社交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SNS的分类、价值和推广 ?微信帝国(微信、飞信、米聊、沃友、翼聊、QQ空间发展分析) ?微博战争(新浪、腾讯、搜狐、移动微博的发展分析) ?SNS发展策略分析 ?手机游戏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手机游戏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手机游戏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手机游戏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的特点 ?B2B/B2C/C2C/B2B2C ?电子商务的成功要素 ?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支付的标准之争 ?移动支付的行业发展特点和状况 ?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电子阅读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电子阅读市场的客户群、内容、版权问题分析

?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分析 ?移动电子阅读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视频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视频的需求状况 ?国内移动视频的发展分析 ?移动视频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案例分享:格力为什么要做手机 案例分享:中国移动在GMSA大会上提出“三新”体验的内涵案例分享:新营销的灵魂“参与感” 案例分享:日本运营商的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策略 第二章、4G背景下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什么是物联网和云计算 ?什么是大数据 ?4G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协同发展 ?物联网和云计算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大数据在国内的成功案例 ?大数据给国内运营商公司带来哪些机遇 案例分享: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案例分享: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区别 案例分享: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战略分析 案例分享:基于大数据的营销策略分析 案例分享:美国某运营商云计算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章、互联网产品设计专题 1.撰写产品计划书 2.用户需求调研分析 3.设计产品架构 4.设计交互流程 5.页面视觉设计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

尔雅选修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 1.课程概述 1.1课程目标 1 《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多人。 C 6亿 2 《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总体网民当中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的人数将近50%。()√

3 如今,虽然互联网在部分国家已经很普及,但网络还是比较安全,由网络引发的信息安全尚未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全民性的问题。() × 1.2课程内容 1 ()是信息赖以存在的一个前提,它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D 设备与环境安全

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以上都对 3 网络的人肉搜索、隐私侵害属于()问题。 C、信息内容安全 1.3课程要求 1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做到()。

D、以上都对 2 2.信息安全威胁 2.1斯诺登事件 1 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主要是凭借“棱镜”项目进入互联网服务商的()收集、分析信息。 C、服务器 2

谷歌、苹果、雅虎、微软等公司都参与到了“棱镜计划”中。() √ 3 “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 2.2网络空间威胁 1 下列关于网络政治动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这项活动有弊无利

2 在对全球的网络监控中,美国控制着()。 D、以上都对 3 网络恐怖主义就是通过电子媒介对他人进行各种谩骂、嘲讽、侮辱等人身攻击。()× 2.3四大威胁总结 1 信息流动的过程中,使在用的信息系统损坏或不能使用,这种网

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历程知识讲解

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发 展历程

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历程 1、移动互联网电商的概念及产业链 分析: 概念:移动互联网在近年来的爆发式发展得益于智能手机终端性能的不断优化和普及率的提高。作为互联网的重要营销方式之一,移动营销正逐渐成为许多互联网企业的经济利益来源。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在为这个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产业链:各行各业的形成及移动电商的壮大。如:电商、微商、微信支付宝、移动电商、新零售。 2、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市场规模 分析: (1)、移动电商将在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3700亿元,目前电商已走过了以PC端为交易入口的电商购物和以移动端APP为流量入口的电商购物1.0、2.0阶段,正开始进入以移动社交为切入口的电商购物3.0阶段。随着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提升,电商的新逻辑是“社群流量-口碑推广-电商流量”,顺应“去中心化”、“碎片化”、“场景化”购物潮流,在移动端寻求多样流量入口,打造特定购物场景,强调社区互动交流,促使流量沉淀,并通过在社群中建立口碑,有效地将流量转化为重复购买行为。

(2)、移动社交电商之所以壮大,离不开火爆的移动社交网络。中国网民已经达6.88亿,其中90.1%的通过手机上网,手机网民达6.2亿,近年移动端网购网民增速超过40%。腾讯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高达7.62亿,手机QQ月活跃账户达到6.58亿。巨大用户量是移动社交电商发展的基础与支撑。 (3)、移动电商通过社交的方式,可以激发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流量,自发地形成网状商业流,从而达到聚合移动流量的目的。移动商的模式还可以促使运营的高效化。以京东与微信、手机QQ的合作为例,微信、手机QQ除了基础的通讯功能外,还推出各种公众号并开放各种接口,允许第三方软件接入。对于商家而言,这种方式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工具,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同时又可以实现自动导购、客服、数据统计分析,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运营。 (4)、未来网络购物向移动社交转化将是大势所趋,优质商品、供应链、社交场景向购物场景转换能力等将成为移动社交电商关键竞争要素,移动社交电商将由零售通道向呈现商品、社交、终端、平台及第三方等的多元化消费生态转化。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社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社交电商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当前移动社交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700亿元左右,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维护

. 1.1 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多人。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第8亿D、亿亿C、6 、A 、2亿B4C 我的答案:年总体网民当中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的人数将近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2《第35 。()50%我的答案:√如今,虽然互联网在部分已经很普及,但网络还是比较安全,由网络引发的信息安全尚未成为一个全球3性的、全民性的问题。()我的答案:×1.2 网络的人肉搜索、隐私侵害属于()问题。1. 、应用软件安全A 、设备与环境的安全B 、信息容安全C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DC 我的答案:()是信息赖以存在的一个前提,它是信息安全的基础。2 A、数据安全B、应用软件安全C、网络安全D、设备与环境的安全C 我的答案:3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扩大了的计算机系统A 、它可以像一个单机系统当中一样互相进行通信,但通信时间延长B 、它的安全性同样与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服务的C 有关、以上都对DD 我的答案:1.3 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做到()。A、加强自我修养、谨言慎行B 、敬畏技术C 、以上都对DD 我的答案:黑客的行为是犯罪,因此我们不能怀有侥幸的心理去触犯法律。()2 我的答案:√2.1 美国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主要是凭借“棱镜”项目进入互联网服务商的()收集、分析信息。1.文档资料Word . A、用户终端 B、用户路由器 C、服务器 D、以上都对C 我的答案:2谷歌、苹果、雅虎、微软等公司都参与到了“棱镜计划”中。()我的答案:√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3“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安全局自我的答案:√2.2 1 下列关于网络政治动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窗体顶端、动员主体是为了实现特点的目的而发起的A 、动员主体会有意传播一些针对性的信息来诱发意见倾向B 、动员主体会号召、鼓动网民在现实社会进行一些政治行动C 、这项活动有弊无利D 分33.3我的答案:D得分:窗体底端2 在对全球的网络监控中,美国控制着()。窗体顶端A、全球互联网的域名解释权B、互联网的根服务器IP地址分配权C、全球D、以上都对分得分:33.3D我的答案:窗体底端3 网络恐怖主义就是通过电子媒介对他人进行各种谩骂、嘲讽、侮辱等人身攻击。()我的答案:×2.3 1 网络空间里,伪造威胁是指一个非授权方将伪造的课题插入系统当中来破坏系统的()。窗体顶端A、稳定性B、可认证性、流畅性C 、以上都对D 33.3分B我的答案:得分: 窗体底端2 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中,最常见的是()。窗体顶端文档资料Word .

中国移动九大移动互联网基地介绍资料

移动9大基地 一、音乐基地 基地名称:无线音乐产品基地 基地地点:四川成都高新西区 成立时间:2005年 基地定位:面向全国31个省市的4亿多移动客户提供无线音乐产品 业务内容:彩铃、振铃、全曲下载、全曲在线听、MV、专辑汇、无线音乐俱乐部 合作伙伴:中央平台厂家:华为 运营合作伙伴:迅捷英翔、结信 产品开发伙伴:华为、迅捷英翔、娱音科技、结信、合力迅达 内容:华谊兄弟、鸟人艺术、太合麦田、中国唱片总公司、百代、环球、 索尼、华纳等 市场规模:截至2009年11月,彩铃业务总客户数达到3.9亿,月均收入19亿元。截至2009年11月,中央音乐平台付费内容下载总量超过11亿次,月均付费下载量超过1亿次,其中全曲下载业务的累计计费下载量超过6700万次。 基地情况: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投资组建的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作为一项全新的音乐服务,以其个性化、时尚化的特点,一经问世便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音乐发行和发布模式,而且还吸引了如音乐发行、内容制作、软件开发等音乐产业价值链上的诸多企业落户四川,一个全新的数字娱乐文化产业集群已经兴起。 目前,该基地搭建了中央音乐平台和音乐会员管理平台等两大平台,建立了包括https://www.360docs.net/doc/503638647.html,网站、手机客户端、12530999交互式语音、手机wap网站在内的四大门户,引入各类歌曲数十万首,同时与索尼、华纳、环球、百代、太麦等全球知名的顶尖唱片公司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为广大移动用户提供彩铃、个性手机铃声、音乐全曲等无线音乐业务。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移动已经在由运营商、唱片公司、SP、手机终端厂商组成的无线音乐产业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线音乐基地的优势就在于能帮助中国移动不断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品牌资源与唱片公司等产业进行整合,深入音乐内容通路与版权管理、增值业务平台管理和运营以及无线音乐推广等所有环节,组成无线原创音乐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以逐渐达成较为明晰的无线音乐发展战略。 二、位置基地 基地名称:位置产品基地 基地地点:辽宁沈阳 成立时间:2007年 基地定位:全面发展手机地图优化、实时交通系统建设等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导航业务 业务内容:包括自有业务和合作业务两类。自有业务包括面向大众客户的手机导航、手机地图、车e行(基于便携式导航仪的导航信息服务)、车载前装(车辆预装导航及增值信息服务系统)业务和面向集团客户的车务通业务,位置合作业务是中国移动联合合作伙伴向大众与集团客户、提供基于定位能力和通信网络等资源的位置类增值服务。手机地图、车务通处于商用优化阶段,手机导航处于试商用阶段,车载前装处于开发阶段。 合作伙伴:东软 市场规模:截至2009年10月底,手机地图业务客户数超过171万,手机导航业务累计客户数超过57.7万人;车务通业务累计终端客户数超过7.2万。截至2009年10月底位置服务总收入超过7900万元。 基地情况:据了解,位置基地的发展走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企业(集团)消费市场为主,第二阶段是以个人消费市场为主。面向企业消费市场,中移动主要推广"车务通"业务,现在辽宁移动"车务通"用户已达到6万户,其他20多省用户超过2000户。下一步是在全网大力推广车务通,并以车务通为基础平台持续构建各行业子产品,基地和各省、各市都可以接入大量的行业子产品,以此作为中国移动进军企业信息化的利器。

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方案(实用版)

某知名app运营推广策划案| 市场总监必看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PC端流量已经慢慢往移动端流量转移,移动互联趋势锐不可当,各种不同互联网类型企业已经为移动端专门开辟独立部门运营。 笔者从事电子商务,网站运营实战十多年,接触过B2B,B2C,第三方平台(天猫,淘宝),移动APP等类型网站运营。以下我就从移动互联网市场总监岗位出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移动互联网部门如何制定一份运营推广策划案。至于关于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商是大趋势这些虚的、空泛的文字,不展开说了。篇幅较长,做个简单目录: 一竞品分析 二产品定位 三推广方案 四推广预算 五推广目标 六团队架构 七绩效考核 八团队管理 一竞品分析 1.选择竞品,做好定位(选择两个产品最好,最多三个) 如何获取竞品? A 百度搜索类似产品关键词,假设你的产品是一款旅游分享类APP,你可以输入主要关键词”旅游app”,一般排在自然排名前面,百度竞价推广前面的产品都是竞品。 B 各大移动应用市场上用关键词查找,如91应用市场,应用宝,豌豆荚等。 C 行业网站上查找最新信息,比如旅游APP,你可以到专业旅游资讯网,如欣欣旅游网,环球旅讯,劲旅网等搜索APP相关信息。

D 咨询类网站如艾瑞、DCCI、Alexa等是相对靠谱渠道。 还有其他的方法,如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同行交流等渠道获取竞争对手信息,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竞品分析选择两个产品最好,最多三个。 2.竞品分析,得出结论(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根据分析得出结论) 一般来说,比较全面的竞品分析要从用户,市场趋势,功能设计,运营推广策略等方面来展开。这里我们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维度,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2、竞争对手的企业愿景、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 3、目标用户; 4、市场数据; 5、核心功能; 6、交互设计; 7、产品优缺点; 8、运营及推广策略; 9、总结&行动点。 对于移动互联网部门市场推广总监来讲,可以只关心市场部分,功能及设计这块可以忽略,如从1,2,3,4,7,8这几部分对竞品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市场数据及运营推广策略。 这里拿一款移动旅游APP来说,运营数据可从下载量、用户数、留存率、转化率、活跃用户数、活跃时长等来进行竞品分析。运营及推广策略可从竞品的渠道管理来分析,如应用市场投放,移动论坛,市场活动,软文投放,社交化媒体表现等。 3.根据结论,得出建议 通过对上述竞品分析,可以大致得出一个比较有市场商业价值的结论。 二产品定位 将产品定位单独一个篇幅来讨论可见其重要性.清晰的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群定位是运营推广的基石。目标用户群分析的越透彻,越清晰,对于后期产品推广起关键性助推作用。 1 产品定位: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分析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分析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4G时代,带宽增加,数据流量增大,但与此同时安 全威胁并未减少,因此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仍值得关注。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 信息安全威胁的来源、特点及危害,探讨并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称,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94亿,手机上网使用 率达88.9%。随着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移动商务类应用也得到快速发展, 其中手机支付、手机网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1.68亿。再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报告[1]披露,订票、社交、论坛、浏览器等移动应用程序已成为数据暴露的新主体,移动互联网 恶意程序逐渐从主流应用商店向小型网站蔓延,具有短信拦截功能的移动恶意程 序大量爆发。这些事实说明移动互联网在带给人们工作、生活极大便利的同时, 信息安全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 1.1威胁来源与类型 移动互联网包含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应用服务三个要素,移动互联网信息 安全威胁类型主要来自移动互联网络、移动互联网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三个方 面[2]。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源自网络设备漏洞以及针对这些漏洞的攻击。移动互 联网终端的安全威胁包括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对个人信息的盗取、攻击等。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威胁主要是应用(一般是手机App)中包含的各种威胁, 如恶意扣费、信息窃取、远程控制、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系统破坏、诱骗欺诈、流氓行为等8种类型。由于移动终端包含用户信息,因而以用户作为目标的攻击 远比PC更为常见[3]。随着4G时代的来临,以大数据为特征的移动互联网面对更多的安全威胁,由于4G应用更为丰富,安全风险暴露更多;网络层面也面临更 大安全风险;终端层面面临的威胁更加复杂[4]。 1.2 主要安全威胁特点及危害 恶意扣费是指不法分子或不良商家使移动用户以隐蔽方式运行恶意代码,以 达到订购各种收费业务或让用户终端支付的行为,例如业务订购地址中嵌入恶意 代码,用户点击或访问后就被扣费,由于这一切都是在用户不知情下发生的,所 以称为恶意扣费。信息窃取是指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读取用户各种信息数据, 如通讯录、通话记录、短信等;也包括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进行电话录音、 拍照、摄像等,再将数据上传。远程控制是指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可远程 控制用户终端的程序,使用户终端成为“肉鸡”或“傀儡机”。恶意传播是指自动复制、传播恶意代码的行为,例如用户终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推广软件、发送 推广短信等。资费消耗是指应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上 网等,以致消耗用户资费。流氓行为是指应用自动运行,占用用户终端资源(如CPU、内存)等,但却不能通过正常途径禁用、卸载或删除。可见,安全威胁使 用户蒙受经济损失、带来不良的体验、还可能危害其他用户的利益,因此,对于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处理。 2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措施 2.1安全威胁多发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应用程序,由于我国手机用户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的影响 前言: 自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断颠覆着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浸润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场、餐厅、公交车……,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你随时都能看见专注于手机屏幕的人。互联网到底有什么魅力,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如此依恋?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影响的必要性:不难发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的其实是我们的沟通方式。地图取代了问路,微博取代了聊天。原本需要面对面完成的交流,变成了拍照→打字→上传→刷新→下载→评论,绕了一个大圈,最后呈现在两块3.5英寸的屏幕上。我们低下了头,闭上了嘴,让手指和眼睛取代了嘴巴和耳朵。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呈现隐匿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人们在享受网络交际的便捷和自由的同时,也难免被其自身交流的缺陷和弊端所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社会下的沟通方式并形成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值得我们关注,所以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的影响非常有必要。 互联网时代对沟通方式影响的主要情况: 为了客观了解分析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到底有何影响,我们随机抽取了92名本校在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上网时间、聊天时间、聊天容、在网络中与人交流的方式及心态以及网络对其现实交流的影响等方面。(1)是否是注册成为现代社交网络的用户。

调查发现86.54%的学生是现代社交网络的用户,当然也有13.46%的学生未注册成为现代社交网络的用户(这个数据有些让我们感到惊吓,当然也存在调查对象未认真填写问卷的因素),这说明网络社交普遍被大学生接受并参与其中。(2)使用哪些社交网络工具(多选) 通过调查可知,在各种交流工具及平台中,有98.02%的学生通过微信聊天软件与人交流,是所有社交网络工具中占比最大的,其次,有94.23%的学生使用QQ聊天软件与他人交流;另外分别有71.15%、7.69%、7.69%的学生使用微博、人人网、论坛进行交流,并且有11.54%的学生选择其他工具及途径。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使用互联网与他人沟通的围之广、选择之多。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使用微信、QQ、微博聊天软件及平台这些主流途径与别人交流。除此之外,传统的各种论坛也成为一部分同学的交流工具。因此,在网络学生使用的交流工具种类丰富而又集中于主流工具。而目前,大学生也正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实现网络世界中的人际交往。 (3)使用社交网络的时段(多选)

移动互联网心得体会

移动互联网心得体会 移动互联网心得体会 篇一:移动商务心得与体会】 移动商务心得感想与体会 电子商务在现在社会越来越普及,而移动商务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了解呢?通过对于移动商务的学习,我想我应该对移动商务有所了解了。移动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条的分支,移动商务是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利用移动信息终端参与各种商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新电子商务模式,它是新技术条件与新市场环境下的新电子商务形态。移动商务也称移动办公,是一种利用手机,实现企业办公信息化的全新方式。 但我又觉得移动商务并不是简单的书上的定义,它需要我们应用,了解,熟练掌握它的技术。移动电子商务是基于传统电子商务的强势背景之下传统电子商务的成熟一、 首先看基数,移动互联网要比传统互联网的进入门槛低一些,手机的用户基数就很大,而且手机是必需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硬件与软件环境逐渐成熟。中国9 亿手机用户相信很快就有很大一部分

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具体的增长数据大家可以下载汪华和李明远的ppt 看看。 可以说从用户数量来说,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潜力肯定是大于传统互联网用户的。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在电子商务方向移动领域比传统领域的机会大很多。 首先说用户质量:会议现场其实两位主讲嘉宾对用户质量的看法有点不同的地方,但是基本上是分了三类:1、打工人群+二、三线城市居民2、学生+普通上班族3、高端商务人士 在智能机时代来临以前,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人群是第一类人群。 第一类人群接触移动互联网的原因应该是因为他们接触传统互联网受到了一些限制,手机成为了他们获取外界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手段,自然这部分人群花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精力是比较大的。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是属于基本型,也就是生活中正常需要的东西才有可能会购买。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这部分人群很有可能直接跨度为移动网购用户。 第二类用户接触互联网的条件相对轻松,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对他们的覆盖可能相对缓慢和弱势一点。这部分人群应该还是碎片化时间来接触移动互联网。这部分人群消费力旺盛,是否是金矿 大部分有网购经历,在传统电子商务时期这部分人群也是主力军。 第三部分人群平时花在电脑上的时间比较少,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也使这部分人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这部分人购买能力强,时间有限,手机的方便性将来极有可能使移动电子商务成为他们的主流购物方式。 手机的覆盖优势比电脑的覆盖优势明显要强很多,从获取互联网信息的方面看,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肯定会大于pc 端的。对电子商务来说,只要是有用户的地方就有挖掘价值存在。无意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来说,移动电子商务是一个很大的金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