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类别与作用
景别

特 写
特写是影视中刻画人物、 特写是影视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 特手段, 特手段,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因 素之一。 素之一。
特写的适用场所
1.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强调主体; 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强调主体; 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强调主体 2.能将人物细致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 能将人物细致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 传达给观众,常用来细腻地刻划人物性格, 传达给观众,常用来细腻地刻划人物性格, 表现其情绪; 表现其情绪; 3.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揭示其含义; 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 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 揭示其含义; 4.鉴于其空间感不强,运用比较灵活,常用于 鉴于其空间感不强, 鉴于其空间感不强 运用比较灵活, 转场时的过渡画面。 转场时的过渡画面。
《鲁豫有约》 鲁豫有约》
特写( 特写(close-up) )
视距最近的景别表示物体的局部和细部。 视距最近的景别表示物体的局部和细部。 表现: 表现: —— 人物的表情、情绪 人物的表情、 表现人的头部、眼睛) (表现人的头部、眼睛) —— 物体的关键部分和位置 起形象放大、内容深化、 (起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 作用) 作用) 特写给人以强烈、集中和突出的印象, 特写给人以强烈、集中和突出的印象, 能强烈地刺激人的视觉和心理。 能强烈地刺激人的视觉和心理。
“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 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 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 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 一个领域,精神领域, 一个领域,精神领域,或叫做心灵领 域。” 巴拉兹《电影美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巴拉兹《电影美学》
利用全景,可以: 利用全景,可以: (1)确定人物、事物的空间关系; )确定人物、事物的空间关系; (2)利于表现人和事物的动势; )利于表现人和事物的动势; (3)作过场镜头,起叙事作用。 )作过场镜头,起叙事作用。
镜头知识

安防监控知识--镜头的选择摄像机镜头是视频监视系统的最关键设备,它的质量(指标)优劣直接影响摄像机的整机指标,因此,摄像机镜头的选择是否恰当既关系到系统质量,又关系到工程造价。
1.镜头的种类1.1按镜头尺寸划分:摄像机镜头与摄像机一样也分为8.5mm(1/3in)、13mm(1/2in)、17mm(2/3)、19mm(3/4in)、25mm(lin)等多种,在选择摄像机镜头时,一般应与摄像机相对应,即13mm摄像机应选用13mm镜头。
1.2按镜头类别划分:摄像机镜头分手动光圈镜头和自动光圈镜头两大类型,手动和自动调整都是为了调节光通光量,使传感器感受光量保持在最佳状态。
2.手动、自动光圈镜头的应用范围手动光圈镜头是的最简单的镜头,适用于光照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手动光圈由数片金属薄片构成。
光通量靠镜头外径上的一个环调节。
旋转此圈可使光圈收小或放大。
在照明条件变化大的环境中或不是用来监视某个固定目标,应采用自动光圈镜头,比如在户外或人工照明经常开关的地方,自动光圈镜头的光圈的动作由马达驱动,马达受控于摄像机的视频信号。
手动光圈镜头和自动光圈镜头又有定焦距(光圈)镜头自动光圈镜头和电动变焦距镜头之分。
2.1定焦距(光圈)镜头,一般与电子快门摄像机配套,适用于室内监视某个固定目标的场所作用。
定焦距镜头一般又分为长焦距镜头,中焦距镜头和短焦距镜头。
中焦距镜头是焦距与成像尺寸相近的镜头;焦距小于成像尺寸的称为短距镜头,短焦距镜头又称广角镜头,该镜头的焦距通常是28mm以下的镜头,短焦距镜头主要用于环境照明条件差,监视范围要求宽的场合,焦距大于成像尺寸的称为长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又称望远镜头,这类镜头的焦距一般在150mm以上,主要用于监视较远处的景物。
2.2、手动光圈镜头,可与电子快门摄像机配套,在各种光线下均可使用。
2.3、自动光圈镜头,(ef)可与任何ccd摄像机配套,在各种光线下均可使用,特别用于被监视表面亮度变化大、范围较大的场所。
分镜头脚本

小的构成单位,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有时一个镜头却有许多画面镜头的种类很多,下面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类别镜头的特征与作用:1、根据视距远近,分各种景别的镜头表现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展示巨大空间的远景;表现事件全貌,能看清人的全部动作,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全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交流的中景;表现人物上半身,用以介绍人物,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变化,突出人物情绪的近景;集中表现细部的特写。
各种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力,根据内容、性质和要求,相互配合,以达到对事物及其过程的准确叙述和描写。
2、根据镜头运动方式,分不同拍摄技巧的镜头根据镜头的运动来分可以分为推、拉、摇、跟、横移以及升降镜头等。
(1)推镜头推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有:突出介绍的重点,强化事物的特征;展示巨大的空间,产生纵深感。
推镜头还可以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绪;渲染人物内心活动;起到美化画面的视觉效果。
(2)拉镜头它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像机不断远离拍摄的主体物,镜头画面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越大的效果。
拉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有: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环境。
如从一串鲜红荔枝果的特写拉出荔枝树,展示了荔枝果是结在荔枝树的枝头上;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
拉镜头还能形成鲜明的退出感、结束感。
(3)摇镜头“摇”可以左右摇,上下摇,还可以斜方向摇。
摇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有:展示空间环境;展示人与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的活动与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介绍大面积主体物。
通常都是用左右摇去展现宽广的主体物,用上下摇展现高大的主体物,能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
(4)移动镜头移动镜头分为横移和跟移两种。
横移为向左或向右横向移动;跟移则向前或向后纵向移动。
背景空间发生不断变化,造成一种流动感。
移镜头的主要作用有:表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事物逐一连续展示。
比如,在前进的汽车上,拍摄街道两边的建筑与人群,使人物与景象逐一展示,反映出一片繁荣景象。
智能手机光学镜头的设计与制造

智能手机光学镜头的设计与制造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手机摄像头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
如今,手机拍照已经成为一个普及化的文化现象,再也不是那样朦胧和模糊。
因此,在手机摄像头中,光学镜头的设计与制造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阐述智能手机光学镜头的设计与制造。
一、智能手机光学镜头的分类和结构从分类上讲,智能手机光学镜头主要包括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两大类别。
1. 定焦镜头定焦镜头(Fixed-focus lens)是指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焦距固定,其焦点一般设定在一定距离以外(例如0.5米或1米处),以便拍摄普通近景或中景。
在光线条件较好的环境下,定焦镜头拍摄的照片轮廓清晰,成像质量较高。
但其在拍摄远景或近距离物体时效果就无法显著,因为无法改变焦距。
2. 变焦镜头变焦镜头(Zoom lens)可以改变其镜头的焦距,从而让物体向前或向后移动,不同的位置对应不同的焦距。
虽然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较高,但相较于定焦镜头,其制造成本较高,重量与体积也较大。
从结构上讲,智能手机光学镜头主要由聚光透镜、虹彩光学棱镜、滤光器等多种光学元素组成。
在这些光学元素的协同作用下,手机光学镜头能够准确捕捉光线并将其投射在丝印膜上,形成照片。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智能手机光学镜头,在材料、光学元素数量、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二、智能手机光学镜头的设计智能手机光学镜头的设计非常重要。
设计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其制造成本、成像效果等。
在设计光学镜头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 对焦方式的选择对焦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手机光学镜头的成像效果。
目前主流的对焦方式包括固定对焦(Fixed Focus)、手动对焦(Manual Focus)和自动对焦(Auto Focus)。
其中,固定对焦方式最为简单,不需要额外元器件的支持,因此制造成本较低。
但其在应对拍摄距离变化时能力较差。
手动对焦方式需要用户手动调整镜头的聚焦位置,虽然能够拍摄出特别的画面效果,但其操作相对麻烦,对镜头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电影镜头分类

电影镜头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按焦距分类:
广角镜头:焦距短,视角广,常常用于拍摄广阔的场景。
标准镜头:焦距适中,视角和正常人眼的视角相近,是常用的拍摄镜头。
望远镜头:焦距长,视角窄,常常用于拍摄远处的场景,也称为长焦镜头。
2.按用途分类:
剧情镜头:用于拍摄主要剧情和角色表演。
特写镜头:近距离拍摄角色的面部或物体的细节。
风景镜头:用于拍摄美丽的自然风景或城市风光。
运动镜头:用于拍摄动态的场景,如追逐戏、赛车等。
3.按移动方式分类:
固定镜头:相机静止不动,只通过调整焦距和角度来拍摄。
跟镜头:相机跟随被摄物体移动,使被摄物体保持在画面中的相对位置。
摇镜头:相机在固定位置左右或上下移动,使画面中的场景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晃镜头:相机在没有三脚架等稳定器的情况下手持拍摄,画面会产生晃动效果。
4.按光线分类:
软光镜头: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阴影和高光,常常用于拍摄人像和柔美的画面。
硬光镜头:光线强烈,阴影和高光明显,常常用于拍摄有强烈对比和冲击力的画面。
5.按颜色分类:
冷色镜头:画面整体偏冷色调,常常用于表达冷静、冷漠或阴暗的氛围。
暖色镜头:画面整体偏暖色调,常常用于表达温暖、热烈或温馨的氛围。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影镜头的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镜头。
镜头的类别及作用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发布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一、镜头的类别(一)根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二)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不¨拍摄技巧的镜头: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三)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四)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仰拍、平拍和俯拍的镜头。
(五)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
(六)还有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类别镜头的特征与作用。
二、景别的区分与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心理需要,或远看取其势,或近看取其质,或扫视全局,或盯住一处,或看个轮廓,或明察细节。
影视艺术正是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变化特点,才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电视镜头不同景别的获得,取决于摄像机同被摄对象之间的远近,也取决于摄像机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在固定距离处,改变可变焦距摄像机的焦距,可以拍下不同景别的镜头。
景别的划分,一般地是由摄影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围去区分,通常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标准。
(一)远景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能展示巨大的空间,表现的围相当宽广,用来交代事物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也用来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也可用来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二)全景表现围比远景小,只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而不包括它周围的环境。
从人物来看,就是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它的作用和远景差不多,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
(三)中景取景围比全景小,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
它使用较多,因为它不远不近位置适中,非常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四)近景取景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电影拍摄中常用的镜头类型及其适用场景

电影拍摄中常用的镜头类型及其适用场景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镜头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距离和运动方式,传达出丰富的视觉表达和情感信息,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本文将介绍电影拍摄中常用的镜头类型及其适用场景。
1. 建筑镜头建筑镜头常用于展示电影中的场景和环境。
通过使用建筑镜头,导演可以将观众引入到剧情的背景中,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例如,当描述一座城市时,可以使用建筑镜头来展示城市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在描绘一座古堡时,可以运用建筑镜头突出其恢弘壮丽的氛围。
2. 远景镜头远景镜头常用于展示广阔的场景和空间。
它可以将观众置于故事发生的环境之中,引起观众的震撼和惊叹。
例如,在自然风光的电影中,远景镜头可以将观众带入大自然的美景中,让观众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而在战争片中,远景镜头可以描绘出士兵们在广袤战场上的英勇与激情。
3. 中景镜头中景镜头是拍摄人物或物品时最常用的一种镜头类型。
它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使观众更加接近人物,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和内心变化。
例如,在情感戏中,中景镜头可以将观众聚焦在主角的面部表情上,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之中。
4. 特写镜头特写镜头主要用于突出某一个特定的细节或表情,以及营造紧张和戏剧效果。
通过使用特写镜头,导演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画面元素上,增强观众对电影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悬疑片中,特写镜头可以突出关键线索或人物的眼神,制造出紧张和引人入胜的氛围。
5. 倾斜镜头倾斜镜头可以给人一种不稳定和扭曲的感觉,常用于表达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的起伏。
通过运用倾斜镜头,导演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迷茫、紧张或者疯狂。
例如,在心理惊悚片中,倾斜镜头可以突出主人公的痛苦和恐惧,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到电影的紧张氛围。
6. 镜头运动镜头运动是通过改变镜头的位置和角度,模拟运动的效果。
这种运动常用于表达人物的追逐、冲撞和迁徙等场景。
例如,在动作片中,镜头运动可以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车辆的高速行驶、人物的激烈战斗等场面。
影视视频拍摄的专业属性——镜头

影视视频拍摄的专业属性——镜头长镜头短镜头”的对称。
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
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假设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
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
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四种。
其中运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
由于长镜头能把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为画面造成多种角度和景别,既能表现环境、突出人物,同时也能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长镜头的拍摄,由于不会破坏事件发生、发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
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衬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
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1、画面景别不同视距拍摄,得到的画面所包含的景物范围不同。
按照包含的不同景物范围,可以分为不同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以及特写等。
a. 远景远景所包含的景物范围广,是远距离拍摄的结果,它是提供宽阔的视野和广阔的拍摄空间,具有较为雄伟的气势,多于拍摄江河、山川等自然风光。
远景的构图注重整体的大块面的影调、色彩和线形的结构,画面以表现景色的气势为主,但远景所看到景物细节不清晰。
b. 全景相对于远景画面景物范围要小一些,通常以能表现人物全身的画面为全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发布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一、镜头的类别(一)根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二)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不¨拍摄技巧的镜头: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三)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四)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仰拍、平拍和俯拍的镜头。
(五)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
(六)还有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类别镜头的特征与作用。
二、景别的区分与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心理需要,或远看取其势,或近看取其质,或扫视全局,或盯住一处,或看个轮廓,或明察细节。
影视艺术正是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变化特点,才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电视镜头不同景别的获得,取决于摄像机同被摄对象之间的远近,也取决于摄像机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在固定距离处,改变可变焦距摄像机的焦距,可以拍下不同景别的镜头。
景别的划分,一般地是由摄影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范围去区分,通常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标准。
(一)远景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能展示巨大的空间,表现的范围相当宽广,用来交代事物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也用来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也可用来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二)全景表现范围比远景小,只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而不包括它周围的环境。
从人物来看,就是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它的作用和远景差不多,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
(三)中景取景范围比全景小,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
它使用较多,因为它不远不近位置适中,非常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四)近景取景范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五)特写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用以突出刻画被摄的对象。
观众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由肌肉颤动和眼神变化而表露出来的感情。
这种表情比语言更富于表现力,更能感染观众。
(六)大特写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局部细节,如人的一双眼睛,一只拳头,汽车转动的车轮。
它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在需要突出事物的局部和强调某些情绪时运用。
景别的划分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
同样一个取景范围,它属于哪一类景别,这就要看对什么而言。
如一个窗户的全貌,对于一栋房子来说,它是局部;但对窗户本身来说,它是全景。
电视教材以物为主,它应以主体物为标准去确定景别。
各种景别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力,其表现力也各有所长。
全景能表现事物的全貌,但看不清人物的情绪;近景、特写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情绪,但表现不了人物之间的联系,更看不到事物发生的地理位置和场面的大小。
我们在选用景别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与要求,根据镜头组内镜头的相互配合,来确定取哪一种景别。
三、运动镜头运动镜头取决于摄像机和它的光学镜头的运动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推镜头推镜头是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沿直线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所拍摄下的连续画面。
它相当于人们面对着主体走近去看。
通常是把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拍摄的。
摄像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就在画幅中逐渐变大,次要部分在画面中逐渐消失,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观的部位,使呈现的主体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
推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突出介绍的重点,强化事物的特征。
例如,电视教材《青蛙》用了大量推镜头去突出青蛙的形态。
如28号镜头,“从青蛙全身推到眼部”,突出介绍“青蛙头部前方有一对高高突起的眼睛”; 33号镜头,“从青蛙全身推到后腿部,突出脚肢”,突出介绍了“青蛙的后肢有蹼。
”另外,39号镜头,从摇过嫩绿的草地,接着推上镜头,呈现出青蛙,说明青蛙具有与草地相近似的保护色,当镜头推进时,才能引导人们去发现它。
这些镜头都恰当地发挥了推镜头能突出观察的重点部分和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作用。
2、展示巨大的空间,产生纵深感。
当摄像机向远方的目标推进,比如摄像机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朝前方拍摄,使得前方的景物不断进入画面,这样产生了从纵深方向展示巨大空间的效果。
如《古都北京》介绍十三陵前的石马.石羊,石象等景物时,用推的镜头展示了这一景象的磅礴气势和巨大的规模,起到了固定镜头不能起的作用。
(二)拉镜头它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像机不断远离拍摄的主体物,镜头画面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越大的效果。
拉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环境。
如从一串鲜红荔枝果的特写拉出荔枝树,展示了荔枝果是结在荔枝树的枝头上;又如,许多反映教学情况的镜头,常常从“教案”的特写拉出,接着展示出教师在家里认真备课,或者是在课堂上讲课。
2、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
电视教材《布朗运动》的12号镜头,将藤黄酒精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近景,拉出实验员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中景。
它既用近景恰当突出了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情景,又拉出中景交待了主体物被实验员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关系。
(三)摇镜头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而摄像机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就象我们站着不动,只转动头部去观察事物一样。
摇,可以左右摇,上下摇,也可以斜方向摇。
摇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展示空间环境和位置关系。
如喀青蛙》一片介绍青蛙的生活环境时,用了这样一个摇镜头:“池塘内水面如镜,倒影清晰可见,镜头从这里摇到池塘岸边的水草”,说明青蛙生活的草丛是处于池塘岸边这一空间环境。
又如《古都北京》中,“镜头由天安门往东,摇至劳动人民文化宫”,解说天安门左侧是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镜头由天安门往西摇至中山公园”,解说天安门右侧是社稷坛,今为中山公园,明确展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展示人与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的活动与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
如“从实验室一角摇到正在做实验的学生”,展示了学生是在实验室这一空间里活动广从教室里听课的学生摇至讲坛上讲课的教师,”展示了师生在教室这一空间进行教学活动。
3、介绍大面积的主体物。
如为了展示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覆盖最厚的地区,用连续几个摇的镜头:全摇:辽阔的黄色大地,陡峭的土壁;中摇:外露的岩层,镜头上摇,经过很厚的红土过渡层,便是厚厚的黄土层;中摇:厚厚的黄土层;中摇:更厚的黄土层…象上面所展示的大面积主体物,充分发挥了摇镜头的作用。
在电视教材中常用摇镜头介绍主体物,如摇镜头逐一介绍陈列的仪器设备;用摇镜头扫视学生听课的神情等等。
通常都是用左右摇去展现宽广的主体物,用上下摇展现高大的主体物,自下而上摇出高大的建筑物等,会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
摇镜头不能无目的地摇摇晃晃,摇的速度和摇时出现画面的景别,都必须与需呈现的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否则就起不到摇镜头的作用。
(四)移动镜头移动镜头分为横移和跟移两种。
横移为向左或向右横向移动;跟移则向前或向后纵向移动。
跟移与推拉镜头不同,它是跟随拍摄对象的运动而向前或向后移,而与对象基本保持不变的距离,但背景空间却发生不断变化,造成一种流动感。
横移镜头是把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向轨道一侧拍摄的镜头。
横移镜头和摇镜头不同:摇镜头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只改变拍摄方向;而横移镜头是拍摄方向不变,只移动摄像机。
横移镜头一般不宜展示远距出的事物,不能象摇镜头那样改变方向展示广阔的空间,但擅长于逐一展示近距离的事物景象。
移镜头的主要作用是表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事物逐一连续展示。
比如,在前进的汽车上,拍摄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与人群,使人物与景象逐一展示,反映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通过移镜头使得每组实验的人物活动都能清楚地层示等等。
(五)跟镜头跟镜头是推,拉镜头和摇镜头的不固定的组合,一般是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主体物拍摄。
跟镜头的主要作用是:1、突出表现运动的事物。
如中景(跟):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的复习情况,时而停下作辅导;又如,体育电视教材中的跑,跳,投掷等,大量使用跟镜头去突出运动员和投掷物的运动状态。
2、突出表现一些技术性的操作。
如近景(跟):教师把羊皮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将棒放到验电器上观察。
这样可使学生看清整个操作过程。
(六)升降镜头,摄像机随升降机的上下运动进行拍摄。
可把高、低处的环境或人物连续不断地呈现出来,展示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件的规律。
(七)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是机位不变,通过改变摄像机焦距而连续改变视角,从而获得连续变化的不同景别范围的图像。
通过摄像机光学镜头焦距的急剧变化,可以起到急推、急拉镜头的效果。
若是缓慢改变焦距,又产生与推、拉基本相同的效果,即能从全景推向突出拍摄对象,或从拍摄对象拉出全景,但周围背景的展示与推、拉镜头有—定差异。
上述七种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使镜头展示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它们有以下几点作用:l、展示坏境与人物关系,渲染和介绍环境气氛;2、突出和强调事物的主体和重点;3、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内在联系;4、处理节奏。
四、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根据描写方法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主观镜头代表剧中人物的眼睛,表现剧中人物的亲切感受。
这种镜头在电视教材中使用不多。
客观镜头是代表观众和作者的眼睛,它客观地叙述所发生的事情,这类镜头在电视教材中使用较多。
主观镜头尽管在电视教材中少用,但适当使用能增强教学信息的表达效果。
因主观镜头基于剧中人对被摄对象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鲜明的感情色彩,从而使观众与剧中人的眼睛合二为一,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共同体验剧中人的感受。
如镜头为教师在显微镜上观察,接着出现布朗微粒运动的显微镜头,这一镜头就是剧中人教师的主观镜头,它代表了教师所看到的,同时也是要学习者去观察的镜头。
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态。
如用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的画面,表现人物的头晕目眩,或伤势严重;用光怪离奇,混沌不清的形象,反映人物的醉眼朦胧等等。
主观镜头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幻觉与想象。
在电视教材恰当运用这些镜头呈现相应的教学内容,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不同方位与角度的镜头方位是指摄像机的位置,角度是指摄像机在一定位置上的拍摄方向,摄像机在同一方位上可以摄出若干角度的画面。
方位包括:正面的基本方向,侧拍的方向和反拍的方向等;角度包括:仰拍、俯拍和平拍等。
方位和角度的变化,是导演创作时所运用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摄像机拍摄对象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位、角度。
但方位和角度的变化取决于能正确地揭示与表现事物的本质与运动状态,以及展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