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册习题答案(全部)
物理化学下册题库(含答案)

二 相平衡2-1 是非题1、在一个给定的体系中,物种数可因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 √ )2、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量。
( × )3、)()(22g I s I ⇔平衡共存,因10',1,2====C R R S 所以。
( √ )4、单组份体系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隆方程定量描述。
( √ )5、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量。
( √ )6、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 × )7、部分互溶双液系总以互相共轭的两相平衡共存。
( × )8、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 × )9、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体系状态的点。
( √ )10、三组分体系最多同时存在4个相。
( × )11、完全互溶双液系T -x 图中,溶液的沸点与纯组分的沸点的意义是一样的。
( × )12、根据二元液系的p-x 图,可以准确判断该体系的液相是否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 √ )13、二元液系中若A 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 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 × )14、A 、B 两液体完全不互相溶,那么当有B 存在时,A 的蒸汽压与体系中A 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 × )15、双组分体系中,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组成大于其在液相中的组成。
16、二元液系中若A 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在T -x 图上必有最高恒沸点。
( × )17、在水的三相点,冰、水、水蒸气三相共存,此时的温度和压力都有确定值,体系的自由度为0。
( √ )18、将双组分进行连续的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使混合液得以分离就是精馏的原理。
( √ )19、双组分体系中,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组成大于其在液相中的组成。
( √ )20、二元体系相图中,物系点移动方向是垂直上下,而相点则水平移动。
( × )21、确定体系的物种数可以人为随意设定,但是组分数是固定不变的。
(完整版)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傅献彩)复习题及解答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第九章1.可逆电极有哪些主要类型?每种类型试举一例,并写出该电极的还原反应。
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电极表示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可逆电极有三种类型:(1)金属气体电极如Zn(s)|Zn2+ (m) Zn2+(m) +2e- = Zn(s)(2)金属难溶盐和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如Ag(s)|AgCl(s)|Cl-(m), AgCl(s)+ e- = Ag(s)+Cl-(m)(3)氧化还原电极如:Pt|Fe3+(m1),Fe2+(m2) Fe3+(m1) +e- = Fe2+(m2)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时要标明电极反应所依附的惰性金属。
2.什么叫电池的电动势?用伏特表侧得的电池的端电压与电池的电动势是否相同?为何在测电动势时要用对消法?答:正、负两端的电势差叫电动势。
不同。
当把伏特计与电池接通后,必须有适量的电流通过才能使伏特计显示,这样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溶液浓度发生改变,同时电池有内阻,也会有电压降,所以只能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3.为什么Weslon标准电池的负极采用含有Cd的质量分数约为0.04~0.12的Cd一Hg齐时,标准电池都有稳定的电动势值?试用Cd一Hg的二元相图说明。
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会随温度而变化吗?答:在Cd一Hg的二元相图上,Cd的质量分数约为0.04~0.12的Cd一Hg齐落在与Cd一Hg固溶体的两相平衡区,在一定温度下Cd一Hg齐的活度有定值。
因为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在定温下只与Cd一Hg齐的活度有关,所以电动势也有定值,但电动势会随温度而改变。
4.用书面表示电池时有哪些通用符号?为什么电极电势有正、有负?用实验能测到负的电动势吗?答:用“|”表示不同界面,用“||”表示盐桥。
电极电势有正有负是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而言的。
不能测到负电势。
5.电极电势是否就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单个电极的电势能否测量?如何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的还原电势?5.电极电势是否就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单个电极的电势能否测量?如何用Nernst 方程计算电极的还原电势?答:电极电势不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
物理化学(下)答案(完整版)

第七章 电化学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2)在的27℃,100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的Cl 2(g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2e - → Cl 2(g ) 则:z= 2 根据:Q = nzF =It()22015Cu 9.32610mol 296500It n zF -⨯===⨯⨯ 因此:m (Cu )=n (Cu )× M (Cu )= 9.326×10-2×63.546 =5.927g 又因为:n (Cu )= n (Cl 2) pV (Cl 2)= n (Cl 2)RT因此:3223Cl 0.093268.314300Cl 2.326dm 10010n RT Vp ⨯⨯===⨯()() 7.2 用Pb (s )电极电解PbNO 3溶液。
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NO 3 1.66×10-2g 。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NO 3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Pb 2+的总量的改变如下: n 电解后(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迁移(12Pb 2+)则:n 迁移(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电解后(12Pb 2+)n 电解(12Pb 2+)= n 电解(Ag ) =()()3Ag 0.16581.53710mol Ag 107.9m M -==⨯223162.501.1511.6610(Pb ) 6.15010mol 12331.22n -+--⨯⨯==⨯⨯解前()电2311.151(Pb ) 6.95010mol 12331.22n +-==⨯⨯解后电n 迁移(12Pb 2+)=6.150×10-3+1.537×10-3-6.950×10-3=7.358×10-4mol()242321Pb 7.358102Pb 0.4791 1.53710(Pb )2n t n +-+-+⨯==⨯移解()=迁电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答案(全部)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1.以氨的分解反应2NH3==== N2+3H2为例,导出反应进度的增加速率与,,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何者用于反应速率时与选择哪种物质为准无关。
解:∴,,2.甲醇的合成反应如下:CO+2H2 ===== CH3OH已知,求,各为多少?(答案:2.44,4.88mol·dm-3·h-1)解:,3.理想气体反应2N2O5→ 4NO2+O2,在298.15 K的速率常数k是1.73×10-5s-1,速率方程为 。
(1)计算在298.15K、、12.0 dm3的容器中,此反应的和即各为多少? (2)计算在(1)的反应条件下,1s内被分解的N2O5分子数目。
(答案:(1)7.1×10-8,-1.14×10-7md·dm-3·s-1 (2)1.01×1018)解:(1)mol·dm-3mol·dm-3·s-1∴mol·dm-3·s-1(2)1.4³10-7³12.0³6.022³1023=1.01³1018个分子4.已知每克陨石中含238U 6.3×10-8g,He为20.77×10st1:chmetcnv UnitName="cm" SourceValue="6" HasSpace="False" Negative="True" NumberType="1"TCSC="0">-6cm3(标准状态下),238U的衰变为一级反应: 238U → 206Pb+84He 由实验测得238U的半衰期为=4.51×109 y,试求该陨石的年龄。
(答案:2.36×109年)解:每克陨石中含He:mol最开始每克陨石中含238U的量:mol现在每克陨石中含238U的量:mol衰变速率常数:∴5.303.01 K时甲酸甲酯在85%的碱性水溶液中水解,其速率常数为4.53mol-1·L·s-1。
物化习题 下册含表面张力(附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1、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平流层中破坏奇数氧(O 3和O )的反应机理为: NO+O 3→NO 2+O 2NO 2+O →NO+O 2在此机理中,NO 是(C )。
A.总反应的产物B.总反应的反应物C.催化剂D.上述都不是2、对于以AgNO 3为稳定剂的AgCl 水溶胶胶团结构,可以写成:[]{}x++--33m AgCl nAg (n-x)NO xNO ⋅⋅ 则被称为胶体粒子的是指(C )。
A.[]m AgClB.[]+m AgCl nAgC.[]{}x++-3m AgCl nAg (n-x)NO ⋅D.[]{}x++--33m AgCl nAg (n-x)NO xNO ⋅⋅3、已知某气相反应2A 2B+C →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3-1-1dm mol s ⋅⋅。
在一定温度下开始反应时,-3A,0c =1mol dm ⋅。
若A 反应掉1/2A,0c 所需时间1/2t 与反应掉3/4A,0c 所需时间3/4t 之差为600s ,则1/2t =(A )。
A.300sB.600sC.900sD.无法确定4、今有反应CaCO 3====CaO(s)+CO 2(g)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现在不改变温度、CO 2的分压力及CaO (s )的颗粒大小,只降低CaCO 3(s)颗粒直径,增加分散度,则平衡将(B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发生移动D.不能确定5、298.15K ,气相反应2A B C →+。
反应前A 的浓度为,0A c ,速率常数为k ,反应进行完全(即,00A c =)所需时间为t ∞,且,0/A t c k ∞=,则此反应的级数必为(A )。
A.零级B.一级C.二级D.0.5级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平面液面没有附加压力C.液滴越小其饱和蒸气压越小D.液滴越小其饱和蒸气压越大7、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3%,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应当是(C )。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复习题答案傅献彩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复习题答案傅献彩1、33.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单选题] *A.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正确答案)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D.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2、5.推着自行车前行时前轮和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相同.[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29.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选择材料时会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质,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料的是()[单选题] *A.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B.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正确答案)C.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D.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4、51.下列不是光源的是()[单选题] *A.萤火虫B.太阳C.月亮(正确答案)D.燃烧的火把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C.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正确答案)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6、75.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选择材料的主要因素。
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单选题] *A.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B.用塑料做电源插座外壳C.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正确答案)D.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7、2.先启动计时器,再释放小车.[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30.如图,我国首款国际水准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重大突破。
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
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单选题] *A.密度大B.密度小(正确答案)C.熔点低D.硬度小9、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105mg的是()[单选题] *A. 一颗图钉B. 一本初二物理课本(正确答案)C. 一张课桌D. 一支黑水笔10、2.物体的加速度a=0,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4.骑着自行车前行时前轮和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相同.[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93.小明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了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该液体的密度是3g/cm3B.由图象可知,该液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小C.该液体体积是50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是90g(正确答案)D.烧杯的质量是40kg13、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答案

第九章电解质溶液练习题答案一、判断题答案:1.错。
2.错。
3.对。
4.对。
5.错,电解质分子中正、负离子所带电荷不一定为1。
6.错,当电流通过电解池时,两极将发生电极反应,电解质浓度发生变化。
7.错,强电解质也适用。
8.错,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9.错。
(2) 错。
(3) 对。
(4) 错10.错,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
11.a、e正确,其余错。
12.错,a(CaF2) = a(Ca2+)·a2(F-)。
二、单选题答案:1. B;2. C;3. B;4. A;5. A;6. D;7. B;8. B;9. B;10.B;11.C;12.A;13.A;14.B;15.B;16.A;17.B;18.A;19.B;20.C;21.B;22.D;23.D;24.A;25.A;26.A;27.C;28.B;29.D;30.A。
三、多选题答案:1. CD;2. CE;3. BC;4. C;5. AB;6. BD;7. BE;8. AC;9. AE;10. BC。
四、主观题答案:1.解:用Pt作电极,阴极部颜色变淡;阳极部颜色变淡;中间部颜色不变。
用Cu作电极阴板部颜色变淡;阳极部颜色变深;中间部颜色不变。
2.解:3.解:(1)(2)(3)4.解:∵λ∞,+ = U∞,+·F∴278 × 10-4/96500 = 2.88 × 10-7 m2·V-1·s-12.88 × 10-7 × 1000 = 2.88 × 10-4 m·s-148 × 10-4/96500 = 4.974 × 10-8 m2·V-1·s-1,4.974 × 10-8 × 1000 = 4.974 × 10-5 m·s-149 × 10-4/96500 = 5.078 × 10-8 m2·V-1·s-1,5.078 × 10-8×1000 = 5.078 × 10-5 m·s-15.解:(1) ½Na2SO4的浓度为c N = 0.002Λ = κ/1000 c N = 2.6×10-2/(1000×0.002) = 130 × 10-4S·m2·mol-1Λ(½SO42-) = Λ -Λ(Na+) = (130 - 50) × 10-4 = 80 × 10-4 S·m2·mol-1(2) κ' = κ(总) - κ = (7.0 - 2.6) × 10-2 = 4.4 × 10-2 S·m-1Λ' =Λ(½Cu2+) + λ(½SO42-) = (60 + 80) × 10-4 = 140 × 10-4 S·m2·mol-1c N = κ'/1000Λ' = 4.4 × 10-2/(1000 × 140 × 10-4) = 3.143 × 10-3c = ½c N = 1.5715×10-3 mol·dm-3[Cu2+] = 1.5715×10-3 mol·dm-3,[SO42-] = 1.5715×10-3 + 0.001 = 2.5715 × 10-3mol·dm-3 K sp = [Cu2+]·[SO42-] = 4.041 × 10-6 mol2 dm-66.解:(1) 滴定前:½H2SO4的浓度为0.01 mol·dm-3Λ = λ+ + λ- = 350 × 10-4 + 80 × 10-4 = 430 ×10-4 S·m2·mol-1κ = c NΛ·1000 = 0.01 × 430 × 10-4 × 1000 = 4.3 × 10-1 S·m-1(2) 终点时:H+被全部中和成水,生成0.01M( Na2SO4)κ = c NΛ × 1000 = 0.01 × (50 + 80) × 10-4 × 1000 = 1.3 × 10-1 S·m-1(3) NaOH 过量10%,½Na2SO4浓度为0.01 M,NaOH 浓度为0.001 MΛ(½Na2SO4) = 50 × 10-4 + 80 × 10-4 = 130 × 10-4 S·m2·mol-1,Λ(NaOH) = 50 × 10-4 + 200 × 10-4 = 250 × 10-4 S·m2·mol-1κ = ∑c iΛi × 1000 = 0.01 × 130 × 10-4 + 0.001 × 250 × 1000 = 1.55 × 10-1 S·m-17.解:(1) 设溶解度为c,[Ba2+] = c,[SO4] = c + 0.01则有:c(c + 0.01) = K sp = 0.916 × 10-10 = 9.16 × 10-11,所以c ≈ 9.16 × 10-9 mol·dm-3(2) K sp = a(Ba2+)·a(SO42-) = c(Ba2+)·c(SO42-)·γ±2(1)I = ½∑c i Z i2 = ½ (0.02 × 12 + 0.01 × 22 + c × 22 + c × 22) ≈ ½ (0.02 + 0.04) = 0.03∴lgγ± = - 0.509 × 2 × 2 × (0.03)1/2 = - 0.3526,γ± = 0.444代入(1)式:c × (c + 0.01) × 0.4442 = 0.916 × 10-10,c ≈ 4.647 × 10-8 mol·dm-38.[解]: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途径:(1) 求出25℃时纯水的Λm和Λ,于是可得纯水的解离度α,算出H+和OH-离子浓度,便可求出离子积。
武汉科技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武汉科技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练习册答案武科大物理化学习题解答(下册)第七章 电化学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1. 阳极; 阴极; 正极; 负极 2. C7.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1. 0.02384 s.m 2.mol -1解:(1)电导池系数11-cell 3904.125453m 0.2768s )()(k -=Ω⨯∙=⨯=mKCl R KCl k(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11221194.010503904.125)()k(CaCl --∙=Ω==m s m CaCl R k cell(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CaCl 2溶液的浓度:351000111555.0-∙=⨯m mol 1231222m 0239.051194.0)()()(---∙∙=∙∙==Λmolm s m mol m s CaCl c CaCl kCaCl解:由7.3.2可知:124m109.61)(--+∞∙∙⨯=molm s Ag λ124m101.78)(---∞∙∙⨯=mol m s Br λ 则:124m 10140)(--∞∙∙⨯=mol m s AgBr λAgBr 的溶解度34131096.71034.6---∙⨯=⨯==m mol k c sp164410144.11 101401096.7)()(----∞∙⨯=⨯⨯⨯=⋅=ms AgBr c AgBr k mλ得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16210644.16)k(H k(AgBr)(--∙⨯=+=m s O k 溶液)7.4 电解质溶液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1. 1.8mol/kg 2. 0.7503. 0.175mol/kg4. NaCl>MgCl 2>MgSO 45. C6. 4)(±α 7. 10b7.5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1. D 2. B7.6 原电池热力学 1. C 2. A3. Zn ︳Zn 2+(a=1)‖H+(a=1)|H 2( g,P θ)|pt221)2()1(r 21)(K 2 E θθθθθθK G G E m r m =∆=∆=4. 解:(1)写出电极反应阳极: Pb+SO 42-=PbSO 4+2e - 阴极: Hg 2SO 4+2e -=2Hg+SO 42-电池总反应:Pb+Hg 2SO 4=PbSO 4+2Hg (2)有关热力学数据计算114r 582.331074.1965002)(---∙=⨯⨯⨯=∂∂=∆K mol J TEZF S P m 11871.1869647.0965002-∙=⨯⨯-=-=∆mol kJ ZFE G m r11746.176-∙-=∆+∆=∆mol kJ S T G H m r m r m r1m 0125.10-∙=∆=mol kJ S T Q m r r 、解:(1)电池反应阳极反应:H 2=2H ++2e -阴极反应:Hg 2Cl 2+2e -=2Hg+2Cl - 电池反应:H 2+ Hg 2Cl 2= 2Hg+2HCl(2)温度系数及电动势KV T P /101.5173 15.298109.2210881.1 109.2210881.1T E 4-6363⨯=⨯⨯⨯-⨯=⨯⨯-⨯=∂∂----)(0.3724V15.298109.215.298101.8810.0694E 26-3=⨯⨯-⨯⨯+=-(3) 相关热力学数据计算114r 641945.14105173.1965001)(---∙=⨯⨯⨯=∂∂=∆K mol J TEZF S P m1.9366353724.0965001-∙-=⨯⨯-=-=∆mol kJ ZFE G m r15711.31-∙-=∆+∆=∆mol kJ S T G H m r m r m r1m 65.3441945.6145.1298-∙=⨯=∆=mol kJ S T Q m r r 、解:(1)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阳极:Ag+Cl -=AgCl+e -阴极:Hg 2Cl 2+2e -=2Hg+2Cl -总反应:2Ag+ Hg 2Cl 2=2AgCl+2Hg(2)Z=1时,对应的电极反应为 Ag+1/2 Hg 2Cl 2=AgCl+Hg 该反应相应的:11-r mol 33.15J 2/18.19555.422.964.77-∙∙=⨯--+=∆KS m θ148367.4100015.3315.2984.5 -∙-=÷⨯-=∆-∆=∆mol kJ S T H G mr m r m r θθθ(3) 电动势和温度系数VZF G E mr 046463.0965001100048367.4=⨯⨯-=-∆=θθP m TE ZF S )(r ∂∂=∆KV ZF S T E m P /104352.3 96500115.33)(4r -⨯=⨯=∆=∂∂解:阳极 H 2=2H ++2e -阴极 Hg 2Cl 2+2e -=2Hg+2Cl -电池总反应:H 2+ Hg 2Cl 2=2Hg+2HClθθp H p HCl a F RT )()(ln2E E 22-=解:电池反应 ++++=+224Sn Zn Sn Zn)()()(ln 2E E 422+++⋅-=Sn a Sn a Zn a F RT θ解:阳极 Ag+Cl -(b 1)=AgCl+e -阴极 AgCl+e -=Ag+Cl -(b 2) 电池反应:Cl -(b 1)=Cl -(b 2)12ln F RT -E b b=解:阳极 H 2=2H +(b)+2e -阴极 Cl 2+2e -=2Cl -(b)电池总反应:H 2 +Cl 2=2H +(b)+ 2Cl -(b) 对应的nernst 方程为:)()(lg 05917.0E 1)()H (ln2E E 22-+-+⋅-=⋅-=Cl H Cl a a F RT ααθθ依题V H H E ClCl E E 3579.1)()(22=-=+-θθθ0623.00)()()()(lg 05917.0579.311.4884=⋅⋅-=-+-+Cl H Cl H αααα212)]()([)())(()(-+±±⋅==Cl H HCl HCl HCl ααααα=0.0789kg mol b b HCl /1.0)(b ==-+±789.01.00789.0)(b b HCl HCl ===±±±HCl θαγ)()(解:1,r 2129862581-⋅===∆K J KJTQ S m r m )( 13r 2102981058.62H 2-⋅=⨯=∆=∆K J KJ T S 环境)( 1m 23121210S S -⋅=+=∆+∆=∆K J S 环境总(3) -56.322kJK 21J 298K -62.58kJ 1-'=⋅⨯+=∆-∆=∆=mr m r m r r S T H G w7.7 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1. B2. -0.440V解:相应的能斯特方程式为)()()()(lg 05917.0E E 4233++++⋅⋅-=Ce Fe Ce Fe ααααθ由已知可知:E θ=1.61V-0.770V=0.84V 且:代入上式可得:E=0.84-0.05917lg1=0.84V>0 所以 反应正向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1.以氨的分解反应2NH==== N2+3H2为例,导出反应进度的增加速率与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何者用于反应速率时与选择哪种物质为准无关。
解:∴,,2.甲醇的合成反应如下:CO+2H2 ===== CH3OH已知,求,各为多少?(答案:2.44,4.88mol·dm-3·h-1)解:,3.理想气体反应2NO5→ 4NO2+O2,在298.15 K的速率常数k是1.73×10-52s-1,速率方程为。
(1)计算在298.15K、、12.0 dm3的容器中,此反应的和即各为多少?(2)计算在(1)的反应条件下,1s内被分解的N2O5分子数目。
(答案:(1)7.1×10-8,-1.14×10-7md·dm-3·s-1 (2)1.01×1018)解:(1)mol·dm-3mol·dm-3·s-1∴mol·dm-3·s-1(2)1.4×10-7×12.0×6.022×1023=1.01×1018个分子4.已知每克陨石中含238U 6.3×10-8g,He为20.77×10st1:c hmetcnv UnitName="cm" SourceValue="6" HasSpace="False" Negative="True" NumberType="1" TCSC="0">-6cm3(标准状态下),238U的衰变为一级反应:238U → 206Pb+84He由实验测得238U的半衰期为=4.51×109 y,试求该陨石的年龄。
(答案:2.36×109年)解:每克陨石中含He:mol最开始每克陨石中含238U的量:mol现在每克陨石中含238U的量:mol衰变速率常数:∴5.303.01 K时甲酸甲酯在85%的碱性水溶液中水解,其速率常数为4.53mol-1·L·s-1。
(1) 若酯和碱的初始浓度均为1×10-3mol·L-1,试求半衰期。
(2 )若两种浓度,一种减半,另一种加倍,试求量少者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220.8,82.36s)解:(1) 甲酸甲酯的水解反应为二级反应,且当酯和碱的初始浓度相等时,其速率方程可化为纯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形式:故:(2) 且当酯和碱的初始浓度不相等时为混二级反应,将反应简写为:A + B → 产物设t = 0时:2×10-30.5×10-3 0即:c A,0= 2×10-3mol·L-1,c B,0 = 0.5×10-3mol·L-1,则动力学方程为:对B:当c B = 0.5c B,0时,必有:c A=1.75×10-3mol·L-1,所以对B而言:7.在1100 K ,测得NH 3在W 上起催化反应的数据如下:NH 3的初压p 0/Pa35330173327733半衰期t 1/2/min7.63.71.7(1) 试证明该反应近似为零级反应;(2)求速率常数k0。
(答案:38.66Pa·s -1)解:(1) 对于纯零级反应,其半衰期为,则用尝试法计算k 0如下:Pa·s -1 ;Pa·s -1Pa·s -1k 0值基本为常数,因此为零级反应。
(2) 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 0值可取以上3个计算值的平均值:k 0 =38.56 Pa·s -18.777 K 时二甲醚分解实验测得如下数据,试用微分法确定反应CH 3OCH 3 → CH 4+CO +H 2 的级数。
t/s 0 390 665 1195 2240 3155∞p体系/Pa4159754396623957492795192103858 124123[提示:先由p 体系及p 0求出不同t时的p CH3OCH3,作图求-d p /d t ](答案:一级) 解: CH 3OCH 3 → CH 4+CO +H 2t =0 p 0t = t pCH3OCH3pCH4= p CO = p H2 = p0- p CH3OCH3p体系= ∑p i = 3p0- 2 p CH3OCH3∴p CH3OCH3 =3[p0-p体系]/2从而得到下列数据:t /s0390665119522403155pCH3OCH3/Pa415973519731198249321479910466 d/dt16.4114.5411.029.69 4.74 k×104 4.66 4.66 4.74 4.55 4.52注:d/dt= ( p0 - p CH3OCH3) / t,k = ( d/dt)×(1/ p CH3OCH3)所得速率常数基本不变,故为一级反应。
9.10.11.设有对峙反应AD,A的初始浓度为=1.89 mol·L-1,t时间测得D的浓度x为:t/s180300420900 1 440∞x/(mol·L-1)0.20.330.430.78 1.05 1.58(x e)求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答案:6.29×10-4 s-1,1.23×10-4s-1)解:对峙反应A D为正、逆反应均为一级反应,则:,试算得如下数据:t1803004209001440 k1×104 6.286 6.528 6.323 6.322 6.341k--1×104 1.233 1.240 1.24412.某金属的氧化反应服从下列抛物线方程式:y2=k1t+k2,式中y为在反应到t时间的金属氧化膜的厚度,试确定该金属氧化是几级。
(答案:-1级)解:∵y2=k1t+k2,∴2y d y = k1d t则,故此反应为-1级反应。
14.17.反应A(g ) ====== C(g)+D(g) 在298 K时,k1和k-1分别为0.2s-1和5.0×10-4Pa-1·s-1,温度增加到310 K时,k1和k-1均增加到原来的两倍。
计算:(1) 298 K时的平衡常数;(2)正、逆反应的活化能E1、E-1;(3) 如果在298 K反应开始时只有A,其压强p=101325Pa,计算当总压强增至151987.5Pa时反应时间为多少。
解:(1)(2)根据可求得:E1 = E-1= 44.36 kJ.mol-1(3) A ========= C + Dt = 0 101325 0 0t = t 101325 -p x p x p x故:p总= 101325+ p x当p总= 151987.5Pa时,p x = 50662.5 Pa,即A减少了一半。
而k1>>k-1,故可以把A的分解当作单向一级反应处理,则所需时间就是A物的半衰期:18.醋酸酐的分解反应是一级反应。
该反应的活化能E=144.35 kJ·mol-1。
已知a557.15 K时这个反应的k=3.3×10-2s-1。
现要控制该反应在10 min内转化率达90%,试确定反应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度。
(答案:521.2 K)解:对一级反应有:所以要使反应在10 min内转化率达90%,温度应为T2,则:解得:T2 = 521.2 K22. NO5分解反应的机理如下:2(1)(2)(3)Ⅰ当用O2的生成速率表示反应速率时,试用稳态近似法证明:Ⅱ设反应(2)为决速步,反应(1)为快平衡,用平衡假设写出反应的速率表示式r2 ;Ⅲ在什么情况下r1=r2 ?解:Ⅰ (1)(2)(3)(4)Ⅱ第二步为决速步,第一步是快平衡(5)(6)以(6)代入(5),得Ⅲ要使r1=r2,则必须有:25.在无催化剂存在时,反应2HI==== H+T2的活化能为183920 J·mol-1,当2用铂作催化剂时改变了其反应历程,活化能降低为104500 J·mol-1。
若反应在575 K时进行,求铂催化剂使此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
(答案:1.6×107)解:根据阿仑尼乌斯方程得:,第八章电解质溶液1.用铂电极电解氯化铜CuCl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经过15分钟后,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克铜?在阳极上能析出多少dm3的300.15K,101.325kPa的氯气? (答案:2.297 dm3)解:(1)在阴极Cu2++2e →Cu析出铜W Cu=M Cu IT/nF=63.546×20×15×60/(2×96485)=5.9275g(2) 在阳极2Cl-→Cl2(g) + 2en Cl2=It/nF=20×15×60/(2×96485)=0.093279molV Cl2=n Cl2RT/P=0.093279×8.314×300.15/101325=2.297×10-3m3=2.297dm32.一电导池中装入0.02mol·dm-3的KCl水溶液,298.15K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
已知298.15K0.02mol·dm-3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1。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浓度为0.55g·dm-3的CaCl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
计算电导池常数、该CaCl2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Λm(1/2CaCl2)。
(答案:125.4 m-1,0.1194 S·m-1,0.02388 S·m2·mol-1)解:(1)电导池常数GG=L/A=K KCl•R=0.2768×453=125.4 m-1(2)CaCl2的电导率k CaCl2=L/AR=125.4/1050=0.1194 s•m-1(3) 摩尔电导率C CaCl2=0.555/110.986=0.0050 mol•dm3ΛCaCl2=k•10-3/C=0.1194×10-3/0.0050=0.02388 s•m2•mol-13.在298K,H + 和HCO-3的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H + )=3.4982×10-2S·m2·mol-1,λ(HCO-3)=4.45×10-3S·m2·mol-1。
在同温度下测得0.0275mol·dm-3H2CO3溶液的电导率κ=3.86×10-3S·m-1,求H2CO3离解为H + 和HO-3的离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