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分析(全部)
决策分析(含答案)优选全文

最新优选全文(可编辑修改)决策分析复习题(请和本学期的大纲对照,答案供参考)第一章一、选择题(单项选)1.1966年,R. A. Howard在第四届国际运筹学会议上发表( C )一文,首次提出“决策分析”这一名词,用它来反映决策理论的应用。
A.《对策理论与经济行为》B.《管理决策新科学》C.《决策分析:应用决策理论》D.《贝叶斯决策理论》2.决策分析的阶段包含两种基本方式:( A )A.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B. 常规分析和非常规分析C. 单级决策和多级决策D.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3.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而无须刻意追求最优的方案。
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D )A.现实中不存在所谓的最优方案,所以选中的都只是满意方案B.现实管理决策中常常由于时间太紧而来不及寻找最优方案C.由于管理者对什么是最优决策无法达成共识,只有退而求其次D.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常常会由于代价太高而最终得不偿失4.关于决策,正确的说法是(A )A.决策是管理的基础B.管理是决策的基础C.决策是调查的基础D.计划是决策的基础5.根据决策时期,可以将决策分为:(D )A.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B. 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C. 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D. 静态决策与动态决策6.我国五年发展计划属于(B)。
A.非程序性决策 B.战略决策 C.战术决策 D.确定型决策7.管理者的基本行为是(A)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D)。
A.组织 B. 控制 C.监督 D. 决策9. 管理者工作的实质是(C)。
A.计划 B. 组织 C. 决策D.控制10. 决策分析的基本特点是(C )。
A.系统性 B. 优选性 C. 未来性 D.动态性二、判断题1.管理者工作的实质就是决策,管理者也常称为“决策者”。
(√)2.1944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从决策角度来研究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贝叶斯(统计)决策理论。
决策分析(含答案)

决策分析复习题(请和本学期的大纲对照,答案供参考)第一章一、选择题(单项选)1.1966年,R. A. Howard在第四届国际运筹学会议上发表( C )一文,首次提出“决策分析”这一名词,用它来反映决策理论的应用。
A.《对策理论与经济行为》B.《管理决策新科学》C.《决策分析:应用决策理论》D.《贝叶斯决策理论》2.决策分析的阶段包含两种基本方式:( A )A.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B. 常规分析和非常规分析C. 单级决策和多级决策D.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3.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而无须刻意追求最优的方案。
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D )A.现实中不存在所谓的最优方案,所以选中的都只是满意方案B.现实管理决策中常常由于时间太紧而来不及寻找最优方案C.由于管理者对什么是最优决策无法达成共识,只有退而求其次D.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常常会由于代价太高而最终得不偿失4.关于决策,正确的说法是(A )A.决策是管理的基础B.管理是决策的基础C.决策是调查的基础D.计划是决策的基础5.根据决策时期,可以将决策分为:(D )A.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B. 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C. 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D. 静态决策与动态决策6.我国五年发展计划属于(B)。
A.非程序性决策 B.战略决策 C.战术决策 D.确定型决策7.管理者的基本行为是(A)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D)。
A.组织 B. 控制 C.监督 D. 决策9. 管理者工作的实质是(C)。
A.计划 B. 组织 C. 决策D.控制10. 决策分析的基本特点是(C )。
A.系统性 B. 优选性 C. 未来性 D.动态性二、判断题1.管理者工作的实质就是决策,管理者也常称为“决策者”。
(√)2.1944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从决策角度来研究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贝叶斯(统计)决策理论。
常用决策分析方法(基本方法)

常用决策分析方法(基本方法)上一节我们说了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我们谈谈决策分析常用的三种方法:决策树法、Bayes方法、Markov 方法。
决策树法决策树法(decision tree-based method):是通过确定一系列的条件(if-then)逻辑关系,形成一套分层规则,将所有可能发生的结局的概率分布用树形图来表达,生成决策树(decision tree),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进行精确预测或正确分类的目的。
树的扩展是基于多维的指标函数,在医学领域主要用于辅助临床诊断及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
决策树分类:按功能分:分类树和和回归树按决策变量个数:单变量树和多变量树按划分后得到分类项树:二项分类树和多项分类树决策树的3类基本节点:决策节点(用□表示)机会节点(用○表示)结局节点(用?表示)从决策节点引出一些射线,表示不同的备选方案,射线上方标出决策方案名称。
射线引导到下一步的决策节点、机会节点或结局节点。
从机会节点引出的线表示该节点可能出现的随机事件,事件名称标在射线上方,先验概率在下方。
每个结局节点代表一种可能的结局状态。
在结局节点的右侧标出各种状态的效用(utility),即决策者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结局的(利益或损失)感觉和反应,用量化值表示。
绘制决策树基本规则:各支路不能有交点每一种方案各种状态发生概率之和为1 决策树分析法步骤:1 提出决策问题,明确决策目标2 建立决策树模型--决策树生长2.1决策指标的选择的两个步骤:2.1.1 提出所有分值规则2.1.2 选择最佳规则2.2 估计每个指标的先验概率3 确定各终点及计算综合指标3.1 各终点分配类别3.2 各终点期望效用值得确定3.3 综合指标的计算3.4 计算值排序选优树生长停止情况:子节点内只有一个个体子节点内所有观察对象决策变量的分布完全一致,不能再分达到规定标准一棵树按可能长到最大,通常是过度拟合(overfit)的。
训练集:用于决策树模型建立的数据集测试集:决策树进行测评的数据集。
《管理会计决策分析》

三种产品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及成本资料
摘要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销售量(X)
1000件
500件
400件
销售单价(P) 20元/件 60元/件 25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 9元
(b)
46元
15元
固定成本总额 18000元(按各产品的销售额比利 分摊)
要求:为该公司做出 B 产品是否要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
需考虑专属固定成本,只要对方出价高于单位变动 成本,并能使专属固定成本得到补偿,就可以接受。
贡献毛益计算分析表
摘要 订货数量(X) 销售单价(P) 单位变动成本(b) 单位贡献毛益(cm)
贡献毛益总额(Tcm=cm•x)
减:专属固定成本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数量或金额 3000件 46元
20+16+8=44元 2元
14000元,则甲零件自制还是外购有利?
解:由于专属固定成本与共同成本的性质不一样, 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故在自制方案中应作为预 期成本的一部分。就差量成本所做的差量分析:
自制方案:预期成本 =a+bx=14000+24x3600=100400元
外购方案:预期成本 = 28 x 3600
=100800元
2x3000=6000元 4000元 2000元
结论: 接受追加订货 还有剩余贡献毛益总额2000元, 故该方案可接受。
案例三: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 的决策分析
例: 假定某公司本年产销A、B、C三种产品, 年终按全部成本法算出三种产品的成本与 各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比较, A 产品净利 5000元, B 产品净亏 2000元, C 产品净利 1000元, 全公司净利合计为4000元。
如何进行决策分析?

如何进行决策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决策,比如选购产品、投资理财、职业规划等等。
而决策分析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帮我们处理这些决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决策分析,包括以下内容:一、什么是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评估和选择可用方案或行动的可能后果和影响。
该方法基于数据、知识和逻辑,通过量化和比较可能的结果,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进行决策分析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比如风险、成本、时间、可行性等等。
通过权衡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我们可以识别最佳的选择方案。
二、如何进行决策分析?1.定义决策问题首先需要清楚地定义问题,并确定需要做出决策的主要目标和目的。
例如,投资理财的决策问题可能是:选择一种最佳的投资产品,以获取较高的回报率。
2.确定可能的方案在确定可能的方案时,需要考虑全部可行的选择。
例如,对于投资理财问题,可以选择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投资产品。
3.评估方案的后果和影响评估方案的后果和影响是决策分析的核心步骤。
需要考虑不同方案对目标的影响,以及风险、成本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对于投资理财问题,可以考虑不同投资产品的预期回报率、市场风险、投资收益等因素来评估方案的后果和影响。
4.比较方案的优劣比较方案的优劣是帮助人们做出最佳选择的关键环节。
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方案。
5.决策和实施最后,需要根据比较结果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所选方案。
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决策控制措施,以确保选择的方案能够一直得到有效实施。
三、常见的决策分析工具1.效用分析效用分析是一种量化工具,用于衡量不同方案对决策目标的影响。
它通过将决策者的喜好、对决策结果的期望和利益转化为数学模型,来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佳选择。
2.决策树分析决策树分析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帮助决策者了解决策的各个分支和可能的结果。
决策树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比较不同方案之间的优缺点,以及探索不同决策过程的变化。
3.影响图影响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用于将各种决策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可视化。
决策分析

0.7
例2
某公司有资金500万元,如用于某项开
发事业,估计成功率为96%,一年可获利
润12%;若失败则丧失全部资金;若把资
金全存在银行,可获得年利率6%,为辅
助决策可求助于咨询公司,费用为5万元,
根据咨询过去公司类似200例咨询工作,
有下表 :
实施结果 投资 咨询意见 可以投资 不宜投资 成功 154 38
投资 失败 2 6
合计
156次 44次
合计
192
8
200次
试用决策树方法分析该公司是否应该咨询? 资金该如何使用?
T1:咨询公司意见:可以投资
T2:咨询公司意见:不宜投资
E1:投资成功 E2:投资失败
156
P(T1)=
200
×100% = 0.78 44
P(T2)= 200 P(E1)= 0.96
决 策 分 析
决策分类
确定性决策 不确定性决策 非确定性决策 风险决策
(1)目标 (2)至少有2个以上的行动方案 (3)不同方案得失可计算 确定 大致概率 完全不确定
(4)决策环境
例1 某石油公司计划开发海底石油,有四 种勘探方案 A1 , A2 , A3 , A4可供选择。勘探
尚未进行,只知可能有以下三种结果:
×100% = 0.22
P(E2)= 0.04
154
P(E1/ T1)=
156
= 0.987
2
P(E2/ T1)= 156
= 0.013
38
P(E1/ T2)= 44 = 0.865
6
P(E2/ T2)= 44 = 0.135
答:求助于咨询公司
如果投资公司给出可以投资意见则投资 如果投资公司给出不宜投资意见则存入银行
运筹学课件决策分析

决策者从最不利的角度考虑问题,再从中选择其中最好的。
先选出每个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的最小收益值; 从最小收益值中选取一个最大值,对应方案为最优方案。
例1:P371 例2:某决策相关的决策收益表如下,用最大最小准则进行决策。
例1:某公司现需对某新产品生产批量作出决策,现有三种备选方案。S1:大批量生产;S2:中批量生产;S3:小批量生产。未来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情况有两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N1:需求量大;N2:需求量小。经估计,采用某一行动方案而实际发生某一自然状态时,公司的收益如下表所示,请用最大最小准则作出决策。
S1
4 5 6 7
S2
2 4 6 9
S3
5 7 3 5
S4
3 5 6 8
S5
3 5 5 5
举例:
01
例1:P373 例2:某决策相关的决策收益表如下,用乐观系数准则进行决策。
01
Nj SijSi
自然状态
max
N1 N2 N3 N4
S1
4 5 6 7
6.4
S2
2 4 6 9
Nj SijSi
自然状态
期望值
N1 N2 N3 N4
S1
4 5 6 7
5.50
S2
2 4 6 9
5.25
S3
5 7 3 5
S5
3 5 5 5
Nj SijSi
自然状态
min
N1 N2 N3 N4
S1
4 5 6 7
S2
2 4 6 9
S3
OK
7
9
7
8
5
3.等可能性准则
决策者认为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相等。
第九章 决策分析

第九章决策分析本章内容提要本章介绍风险型模型和不确定型模型的决策方法。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以下内容:会画出一个实际问题的决策树掌握最优期望益损值决策准则和最大期望效用值决策准则了解完全情报及其价值的概念会使用Bayes公式\了解效用曲线的含义掌握非确定决策的若干方法§决策问题概述所谓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从若干可能的策略中选取最好策略的过程。
“决策分析”就是研究怎样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一、决策问题举例例已知某企业有下表所示的情况,请选择所用策略。
表中效益值的单位为万元。
效益自然状态S j及!值a ij概率P(S j )策略d i S1(产品销路好)P(S1 )=S2(产品销路一般)P(S2 )=S3(产品销路差)P(S3 )=d1(按甲方案生产)40\2615 d2(按乙方案生产)353020 d3(按丙方案生产)302420<这是一个单极风险型决策问题,求解详见下节。
二、决策因素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般的决策问题都包含三个最基本的因素:1、自然状态“产品销路好”、“产品销路一般”和“产品销路差”都是自然状态,是决策者无法控制的因素。
2、策略策略即决策者可以采取的行动方案。
采取哪一个策略,完全由决策者决定。
3、益损值《益损值即不同策略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
三、决策程序决策作为一个过程,通常是通过调查研究,在了解客观实际和预测今后发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各种方案的效应,然后从中选定某个最优方案。
整个过程分为下列程序:1、明确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找出症结点,明确对问题的认识。
2、确定目标目标是决策所要达到的结果。
如果目标不明确,往往造成决策失误。
当有多个目标时应分清主次,统筹兼顾。
明确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先进性与可靠性。
3、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后,应对状态进行分析,收集信息,建立模型,提出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
如果只提一个方案,就无从选择,也就谈不上决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分析
(Decision Analysis)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完全不确定性决策 第三节 风险型决策 第四节 效用值准则决策
第一节
引例:
煎鸡蛋 选课。 找工作。
基本概念
第一节
一、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决策-- (Decision Making),中文里“决策”一词应理解为 “决定策略”,涉及人对自然的关系这类问题。 决策分析--决策过程中的数量分析方法。 决策理论--广义的概念。它涉及到经济理论、组织理论、行 为理论等多种学科。
例3
条件同例1,并知状态概率为0.2,0.5,0.3,求d* 。
解:由设,利润与概率表为
P(θ ) θ
i
d
j
d
i
1
d
2
0.2 0.5 0.3
θ
80 20 -5
40 7 1
1
θ
θ
2
3
E (d1 )=80×0.2+20×0.5+(-5) ×0.3=24.5; E (d2 )=40×0.2+7×0.5+1×0.3=11.8。 E (d1 ) > E (d2 ) ∴ d*= d1,
请用决策分析的术语描述该问题。
解:设决策d1:增加设备投资,
2
d2:维持现状;
3
θ θ 状态 θ1 :销量大; :销量中; :销量小。
某厂决策问题损益表
θ
d
i
j
d
80
1
d
40 7 1
2
θ θ θ
1
20
2
-5
3
练习1:
某大四学生欲对毕业后的去向进行规划。已知该生毕业 后将来面临以下三种去向:本专业考研,跨转专业考研,直 接就业 。就业前景受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很大,经济形势变好 时三种去向的收益分别为11,13和8;经济形势不变时三种去 向的成本分别为9,10,7;经济形势恶化时三种去向的收益 分别为10,12,11。
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
风险决策的基本思路:
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选择方案
dj ⇐
j
f (d j )
max f (d j ) ⇒ d *
按期望准则决策
最大期望利润(收益)准则 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准则
步骤:
• 先验分析——利用先验信息进行终端决策; • 预验分析——后验分析的预分析; • 后验分析——利用后验信息进行终端决策;
ij
既然EVPI反映了完全信息的价值,而完全信息是可获信 息的最高水准,因此,EVPI在决策分析中提供了为获取附加 信息而值得付费的上限。
预验分析决策准则
2.方法 分析 C ≥ EVPI,不买; C 〈〈 EVPI,当费用远小于完全信息价值, 可以考虑买。
例7:求例2中的具有完全信息的期望利润。 解:由利润表
二、预验分析
为了提高决策质量,常常需要通过补充信息来修正先 验概率,补充信息由二部分组成: 1.对状态x1,x2…xs进行预报。这状态可以是原来的状 态,也可以不同。 2.补充信息还包括这预报正确度即条件概率的资料。 问题是这补充信息的费用是否值得? 在预验分析中用完全信息价值作为参照标准。
1.问题 设:利润表与状态概率如下表,现还可购买价值C元的 ) 状态预报,预报的准确度为 P( xk θ i ;
27 1600 800 0 200
28 2400 1600 800 0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0.3 0.5 0.1
EOL (d1 )=320; EOL(d2 )=220; EOL(d3 )=420; EOL(d4 )=1120 。
d*= d2,即进货26件。
转折概率
例6:设有一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收益表如下表所 示: 状态 θ1 P( θ1 )=0.7 500 -150 状态θ 2 P(θ 2 )=0.3 -200 1000
畅销 中等 滞销
策略集: {d1 , d2 , d3} 状态集: {畅销,中等,滞销}
记作{dj} 记作{θi}
乐观主义准则(Max Max)
收益 方案 状态
d1 100 0 -100 100
d2 150 50 -200 150
d3 600 -250 -300 600
畅销 中等 滞销 f(dj)
d* = d3
下图表达了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事务性决策以及程序化决 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的关系:
战略决策
管理决策
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
事务性决策
三、决策的基本要素
1.决策者:决策的主体,一个人或团体; 2.决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记dj; 3.状态(事件):决策实施后可能遇到的自然状况,记 θ ;
i
畅销 中等 滞销 E(di)
d* = d3
乐观系数法
α:乐观系数;(α∈[0,1] )
f (di)= αmax{uij} +(1- α)min {uij} ;
令α=0.4,则
收益 方案 状态
d1 100 0 -100 -20
d2 150 50 -200 -60
d3 600 -250 -300 60
-求每个决策dj 的期望机会损失EOL(dj ); -最小期望机会损失minEOL(dj )对应的决策即d*。
问题: 1.机会损失的含义为何? 2.如果已知的不是利润表,而是费用表,那么最小 期望机会损失的公式应作何调整?
例4
用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准则再解例2。
P (θ )
i
θ
d
i
j
d
1
d
2
解:先由利润表
方案 A B
根据期望收益最大原则,由 E(A)=0.7×500+0.3×(-200)=290 E(B)=0.7×(-150)+0.3×1000=195 应选择方案A。 但如果状态θ1的概率由0.7变到0.6,则由 E(A)=0.6×500+0.4×(-200)=220 E(B)=0.6×(-150)+0.4×1000=310 可知,最优方案应为B。 这说明,概率参数的变化会导致决策结果的变化。
请用决策分析的术语描述该问题。
解:设决策d1:本专业考研;
直接就业。
d2:跨专业读研究生; d3 :
状态θ1:经济形势变化;θ2:经济形势不变;θ3:经济 形势恶化。
θ
d
i
j
d
1
d
2
d3
8 7 11
θ θ θ
11
1
13 10 12
9
2
10
3
决策过程的基本步骤
参谋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 可将决策过程的步骤如图示。
需求量(件) 解:(1)损益表: 概率
25 0.1
26 4200 5200 5200 5200 27
26 0.3
28 2600 3600 4600 5600
27 0.5
28 0.1
P(θ ) θ
i
d
i
j
25 5000 5000 5000 5000
0.1 0.3 0.5 0.1
25 26 27 28
畅销 中等 滞销 E(di)
d* = d3
最小机会损失准则
首先计算在各自然状态下,各方案的机会损失,构造机会损失表
机会损失表:
收益 方案 状态 收益 方案
d1 100 0 -100
d2 150 50
d3 600 -250
状态
d1 500 50 0
d2 450 0 100 450
d3 0 300 200 300
例5:
商店现需对某种货物下周的进货数量做出决策。设 这种货物进货成本为每件800元,售价为每件1000 元,但一周内如不能售出则变质报废。已知市场对 这种货物的一周需求量的概率分布如下:
需求量(件) 概率 25 0.1 26 0.3 27 0.5 28 0.1
因此进货数量也决定由25、26、27、28(件)四种 可能中做出决策。 (1)列出本问题的损益表,由最大期望收益准则确 定最优决策; (2)列出机会损失表,由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准则确 定最优决策;
P (θ )
i
θ
d
i
j
d
1
d
2
0.2 0.5 0.3
θ θ
θ
1
80 20 -5
40 7 1
2
3
可得具有完全信息的期望利润为: 80×0.2+20×0.5+1 ×0.3 = 26.3 ;
问题:例2中无附加信息时最优决策的期望利润是多少?
二、决策问题的分类
1.按决策环境分 确定型:状态只有一种,例如线性规划问题; 不确定型:状态不只一种;又可分为完全不确定型
(状态概率未知)和风险型(状态概率可知)。
确定型决策 完全不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
二、决策问题的分类
。 2、按重要性分 战略决策 管理决策 事务性决策 3、按决策方法分 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 4、按连续性分 单阶段决策 多阶段决策(序贯决策)
设a为状态θ 1出现的概率,则方案A和方案B的期望收 益为: E(A)=a×500+(1-a)×(-200) E(B)=a×(-150)+(1-a)×1000 为观察a变化如何对决策产生影响,令E(A)=E(B),得到 a×500+(1-a)×(-200)=a×(-150)+(1-a)×1000 由上式解得a*=0.65,称a*为转折概率。 当a>0.65时选择方案A;当a<0.65时选择方案B。
预后分析
一、先验分析
1.问题的一般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