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方法,以实现植物繁殖、育种和生物工程等目的。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无限分裂和再生能力,在合适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使植物细胞和组织分化为新的植株。
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植物学、农业、园艺、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植物细胞和组织的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首先,选择适合培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是成功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前提。
通常情况下,幼嫩的植物组织如种子胚芽、幼苗和茎尖等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是常用的培养材料。
其次,培养基的配制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
培养基中含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无机盐、有机物、维生素和激素等,以满足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和分化需求。
最后,培养条件的控制对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至关重要。
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和通气等条件可以促进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农业领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植物育种。
通过选择优良的植物细胞和组织进行培养,可以加快育种进程,获得高产、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此外,植物组织培养还可以用于植物病毒的清除和植物繁殖。
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和组织,可以清除植物体内的病毒,提高植物的健康状况。
同时,植物组织培养还可以用于植物繁殖,如无性繁殖和离体培养等,可以大量繁殖珍稀植物或进行植物保护。
在园艺领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繁殖和品种改良。
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和组织,可以繁殖大量的植株,提高繁殖效率。
此外,植物组织培养还可以通过诱导突变和基因转化等技术手段,改良植物的性状和品质,提高植物的经济和观赏价值。
在生物工程领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药物生产。
通过基因转化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和组织,使其表达特定的蛋白质。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的抗病虫害、抗逆性和改良植物的代谢途径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基础的生命体,其无所不在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对自然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基于这一背景,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的作用和前景。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范围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等生物材料,并利用人工调控其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物学过程,最终获得新型或大量植物材料的一种生物技术手段。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植物遗传学、植物育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农艺生产等多个方面。
1、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把不同种植物的雌花柱蘖、胚轴、愈伤组织等进行体外培养,然后通过调控其生长、分化和增殖等生物过程,最终得到纯合细胞系。
这样的纯合细胞系可以用于植物的遗传研究,便于揭示植物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信息。
2、植物育种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体外培养来获得植物性状发生的突变体、品种改良进行杂交选择率的提高,进而实现植物育种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例如常见的灵长花杂交便是一种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育种技术。
3、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研究、开发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植物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可以加深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特性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植物生产和生物科技研究的实践中。
4、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是一种将基因引入到植物中的技术。
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调节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因素进而改良植物、培育新的植物品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细胞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包括遗传变异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植物病毒的抗性育种等等。
5、植物农艺生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效提升植物的经济产量和质量。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实例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实例1.挽救濒于灭绝的植物环境的不断变化使许多种类的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而且许多种植物已经灭绝,留给人类的只是一种遗憾。
如何挽救这些植物,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濒危的植物种类得到延续和保存;如果再结合超低温保存技术,就可以使这些植物得到较为永久性的保存。
其实,对大多数普通植物来说,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保存其种质材料,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人们现在无法预知哪些植物会面临灭顶之灾,或许今天看似繁茂的植物,明天就可能被沙漠、洪水、大火或战争吞没。
2.快速繁殖某些稀有植物或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植物依靠自然条件在较短时间内繁殖稀有植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受到地理环境和季节的限制,很难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特别对于在短期内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创造应有价值的植物,时间就是效益,只有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3.利用组织培养的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中国的中草药是一份人类宝贵的财富,但很多种中草药资源匮乏,产量不足,甚至濒于灭绝。
如果能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的方法在实验室内生产,不再依附于自然环境,不仅可以解决现有困难,而且可以通过筛选高产有效成分的细胞系,来提高其药用价值。
比如用培养的人参悬浮细胞来生产人参皂苷,已在日本等国家形成规模。
利用培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作为生物反应器,也可以生产某些蛋白质、氨基酸、抗生素、疫苗等。
4.组织培养结合超低温保存技术经济有效地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植物组织培养结合超低温保存技术,可以给植物种质保存带来一次大的飞跃。
因为保存一个细胞就相当于保存一粒种子,但所占的空间仅为原来的几万分之一,而且在-193℃的液氮中可以长时间保存,不像种子那样需要年年更新或经常更新。
5.用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的研究要揭示生命的奥秘,首先要研究单个基因的作用,研究它在细胞内是如何组装的,如何与其他基因发生联系,如何表达和调控等。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作物中的主要应用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作物中的主要应用
1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的一种,可用来研究植物的发育,繁殖和调节生长等相关技术。
在园艺作物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增加植物数量,保护稀缺植物种类,培育各种新品种,延续文化遗产,防治病害等等。
1.1根据基因工程培育优良新品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研究园艺作物的基因组,从而通过“剪切”和“增补”技术改造植物基因,以获得新的优质植物。
它的优势是,可以高效保持和完善植物基因组结构,并培育出具有抗病性、耐旱性等特性的优良新品种。
1.2保护稀缺植物种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保护稀缺植物种类。
它可以利用每一株植物的细胞,在培养基上进行“增殖”,获得大量的植株,从而扩大植物的种植范围,减少植物的死亡率,对保护稀缺植物种类起到大有裨益。
1.3调节生长衰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目前在调节植物生长和衰老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科学家可以利用这种技术,使植物能在营养激素的作用下,延长处于增生期的生长,从而调节植物的植株衰老,延长生长时间。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艺作物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增加植物数量、保护稀缺植物种类、培育各种新品种、研发调节植物生长衰老等技术,为园艺作物的发展做出大量的贡献。
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将植物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为完整植株的技术。
它在农业上有许多应用,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应用:
1. 快速繁殖: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将一小部分植物组织培养成大量的植株,可以大大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效率。
2. 育种: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育种工作。
通过将不同品种的植物细胞或组织进行杂交,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对于培育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3. 脱毒:许多农作物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脱毒处理,将受感染的组织培养成无毒植株,从而恢复作物的健康生长。
4. 保存珍稀植物:对于一些珍稀植物,由于数量有限,传统的繁殖方法可能难以满足需求。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保存珍稀植物的基因资源,确保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5. 生产药用植物:一些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很低,通过传统的种植方法难以满足需求。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生产药用植物,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产量。
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可靠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有什么应用[整理]
![植物组织培养有什么应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fa45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6.png)
植物组织培养有什么应用一、农业上的应用1. 快速繁殖种苗(rapid propagation)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是生产上最有潜力的应用,包括花卉观赏植物、蔬菜、果树、大田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
快繁技术不受季节等条件的限制,生长周期短,而且能使不能或很难繁殖的植物进行增殖。
快速繁殖可用下列手段进行:⑴通过茎尖、茎段、鳞茎盘等产生大量腋芽;⑵通过根、叶等器官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⑶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诱导产生不定芽。
试管快速繁殖应用在下列生产或研究中:(1)繁殖杂交育种中得到的少量杂交种,以及保存自交系、不育系等。
(2)繁殖脱毒培养得到的少量无病毒苗。
(3)繁殖生产上急需的或种源较少的种苗。
由于组织培养周期短,增殖率高及能全年生产等特点,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这就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的植物,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
2.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几乎都要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种类甚至同时受到数种病毒病的危害,尤其是很多园艺植物靠无性方法来增殖,若蒙受病毒病,代代相传,越染越重,甚至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自从Morel l952年发现采用微茎尖培养方法可得到无病毒苗后,微茎尖培养就成为解决病毒病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若再与热处理相结合,则可提高脱毒培养的效果。
对于木本植物,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难以发根生长,则可采用茎尖微体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无病毒苗。
组织培养无病毒苗的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
如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香石竹,菊花等。
而且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生产中心,这对于无病毒苗的培养、鉴定、繁殖、保存、利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统程序,从而达到了保持园艺植物的优良种性和经济性状的目的。
3. 在育种上的应用(breeding)植物组培技术为育种提供了许多手段和方法,使育种工作在新的条件下更有效的进行。
⑴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杂种优势明显。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汇报人:
目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 概述
0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 农业中的应用
0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 农业的影响
03
植物组织培养技 术的概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植物,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应用于植物育种、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抗逆性等特性。
应用领域:蔬菜、水果、花卉、药 材等作物的脱病毒及防病毒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防病毒技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 术,将抗病毒基因导入植物体内, 提高植物抗病毒能力
技术优势: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和食品安 全。
植物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将植物细胞置于培养基中,使其生长、繁殖和分化的技 术 原生质体培养:将植物细胞壁去除,仅保留原生质体的培养技术
原理: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在培养基上培养出完整的植株
优点:快速繁殖,保持品种优良性状,提高产量和品质
应用:用于新品种的选育、脱毒、快速繁殖等
实例: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脱毒和快速繁殖,以及花卉、果树等观赏植物的快速繁殖和品 种改良。
脱病毒及防病毒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脱病毒技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 术,将植物体内的病毒去除,提高 植物抗病能力
应用领域:植物育种、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反应器等
技术特点:快速繁殖、遗传稳定、易于操作、可大规模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技 术对农业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良种快繁
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用于新育成的、新引进的、一些短期内大量急需生产的良种快繁,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植株,较普通营养生殖快成千上万倍,对新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尤为便利。
2、大批量营养繁殖
一些生产用苗量大的、需进行无性系繁殖的品种,尤其对一些繁殖系数低,特别是不能用种子进行繁殖或经种子繁殖后常丧失其优良特性的植物,如杂种番茄、无籽西瓜、佛手瓜、金花花、福禄考、西洋参、石榴等,可通过该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并能获得良好的种苗,使其成为快速发展的经济作物。
3、脱毒繁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应用于少量脱毒良种苗的快繁和无病毒苗大量繁殖。
4、特殊育种材料快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应用于制种材料快繁、基因工程植株快繁、自然和人工诱导有用突变体(芽变)快繁、离体保存种质快繁。
5、新发现的、稀缺的珍贵或稀有植物材料以及濒危植物离体快繁
遗传资源日趋枯竭,造成有益基因的丧失;常规田间保存耗资巨大,且往往达不到万无一失的目的。
植物组织培养给保存和抢救稀有植物材料以及濒危植物带来了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在实际当中的应用摘要:植物细胞要表现出全能性,须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一系列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可用胚状体作为特定的优良基因型个体的无性繁殖手段,同时在研究胚胎发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组织培养这门崭新的技术将日益普及和深入,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关键字:脱分化,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脱毒苗,培养基形成芽的培养基条件常有不同,可以同时在组织培养中形成,一般说,培养物中形成的芽如胡萝卜悬浮培养,油菜愈伤组织等。
在组织培养中通过根、芽诱导再生植株方式有三种:一种在芽产生之后,于芽形成的基部长根而形成小植株,一种是在根上生长出芽来,另一种即在愈伤组织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芽和根,然后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株植物。
除营养芽之外,在组织培养中有时也有花芽的形成,如烟草、花生等。
也有变态器官的形成,如百合鳞片切块分化出的芽,形成小鳞茎,唐菖蒲茎端可诱导形成小球茎,马铃薯的茎切段可以形成块茎。
在很多禾谷类作物的组织培养中发现,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2,4-D)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当培养在除去生长素,或适当浓度的活性较低的生长素中时,就可以诱导芽的形成。
Nitsch等用Linsmaier(LM)培养基附加10-5摩尔2,4-D 培养水稻愈伤组织可以生根,一旦转入无生长素的培养基时就能产生芽。
Rangan 将小米愈伤组织从含生长素的培养基转移到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一个星期内就形成了芽。
但在另一些例子中激素比例控制器官分化的问题则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苜蓿在有2,4-D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可以形成愈伤组织,转入不加以上两种激素的培养基中能分化,但分化的情况与原来的激素比例有关。
如果愈伤组织是在高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易于生根,而在高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易于生根,而在高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则易生芽。
由此看来,分化与激素的关系同植物的遗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用五个品种的烟草做实验,用相同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结果有的品种形成很多芽,有的形成很少芽,有的完全不生芽。
培养基的物理因素和外界条件对器官建成有一定影响。
固体培养基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而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和胚状体增殖。
蓝光有利于芽的分化,而红光、远红光对芽分化有抑制作用,但促进根分化,紫光对生芽有刺激作用。
石刁柏、虎耳草属、凤梨科植物分化前期需要低光强,后期要求高光强,降低氧浓度促进胡萝卜愈伤组织芽的形成,增加氧浓度促进不定根形成。
胚状体是指在组织培养吕从一个非合子细胞,通过合子胚相似的胚胎发生过程所形成的胚状结构。
从胚状体可以形成完整的植株,这是植株细胞全能性的最强有力的一个证据。
在植物组织组织培养中,诱导胚状体与诱导芽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一是数量多,二是速度快,三是成苗率高。
由于胚状体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在育种工作及园艺工作中,可用胚状体作为特定的优良基因型个体的无性繁殖手段,同时在研究胚胎发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培养基的激素成分和氮源影响胚状体的发生。
有的植物可在无激素培养基上诱导出胚状体,如烟草、曼陀萝、水稻、小麦花药培养;有的植物需要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一定比例诱导胚状体,如油茶、酸枣、桃等。
石龙芮下胚轴,石刁柏愈伤组织,还有一些植物先在有激素的培养基上,然后转入无激素培养诱导胚状体。
有人证明培养基中还原态氮对胚状体有利,但我国使用的N5培养基硝酸盐含量高,也有很好的作用。
水解酪蛋白或多种氨基酸对胚状体发生有促进效应。
胚状体的发生还与外植体来源和年龄、培养的时间、植物的遗传型等因素有关。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一)增加遗传变异性,改良作物。
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培养,从小孢子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获得正常二倍体植株,这是一条育种的新途径。
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节约人力物力,较快地获得优良品种,目前已有四十多种植物获得了单倍体植株。
我国在水稻、小麦、烟草、柏树、橡胶、辣椒等植物的单倍体育种的工作上,处于领先地位。
胚培养、子房培养、胚珠培养:为了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采用胚、子房、胚珠培养和试管受精等手段。
最早成功的例子是两个栽培种亚麻的杂交胚发生败育,利有杂种胚培养克服了一些障碍,得到种子。
现在在棉花、黄麻上也获得成功。
从玉米的离体子房培养,经体外受粉可以得到种子。
突变体的选择和应用:由于植物的单细胞培养成功,可以用这个方法诱发单细胞进行突变,通过筛选所需要的突变体,然后使细胞分化成植株,再通过有性世代使遗传性稳定下来,这是从细胞水平来改造植物的一种途径。
除细胞外,愈伤组织、花药、原生质体都可诱发突变。
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已选育出抗花叶病毒的甘蔗无性系,抗1-2%NaCl的野生烟草细胞株,抗除草剂的白三叶草细胞株等,还有“丛枝菌根真菌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
” (4)原生质体没有胞壁,容易接受外来的引入物质。
由于致癌农杆菌可以使多种植物形成肿瘤,以及已发现它所带的Ti质粒可以有效的插入植物细胞的基因组中,所以一些研究者也设想能否以Ti质粒作为载体,与固氮基因重组后转入植物的细胞中,如能实现将固氮基因转到非豆科植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中,则遗传工程在创新植物类型上的前景,无疑是非常广阔的。
(二)繁殖植物。
组织培养中从一个单细胞,一块愈伤组织,一个芽(或其它器官)都可以获得无性系。
无性系就是用植物体细胞繁殖所获得的后代。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为五个类型:原球茎:细胞或组织培养经原球茎途径分化成植株。
大部分兰花属于这一类型,即兰花的各个部分的离体组织都能诱导形成原球茎,再经培养分化形成植株。
器官发生型:即从细胞或愈伤组织培养通过不定芽形成植株,如烟草愈伤组织培养分化所得的植株。
胚状体发生型:从细胞或愈伤组织通过胚状体途径,即由球形期、鱼雷期、心形期、子叶期经成熟胚发育成植株,如胡萝卜体细胞培养可通过胚状体途径形成植株。
器官型:从离休珠茎、花芽、叶、鳞片等,亦即从离体的母体组织直接产生小植株,如贝母、百合等。
无菌短枝扦插;选取已发育成熟的腋芽,连同短枝经表面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使其生根。
腋芽可用生长激素处理促使其萌发。
这一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一个植株。
“将能继代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玉米)5010和综3自交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且植株移栽可成活。
”(5)对保存珍贵的优良树种或花卉品种是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做到快速繁殖。
1年中从一个芽得到103-106个芽,达到快速目的。
现在在国内外已掀起"试管苗"热,许多花卉、林木、果树、蔬菜都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大规模的无性繁殖。
国外在草莓、苹果、柑桔、兰花、石竹、铁线莲、杜鹃、月季、桉树等进行快速繁殖已达到商品化。
我国近年来已获成功的有甘蔗、月季、菊花、无籽西瓜、栎树、山楂、猕猴桃、雪松等。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进行无病毒植株的培育。
病毒是植物的严重病害,病毒病的种类不下五百多种。
受害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马铃薯、甘薯,蔬菜作物有:油菜、大蒜,果树有:柑桔、苹果、枣,花卉有:唐菖蒲、石竹、兰花等。
防治无方,只好拔除病株,因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病毒在植株上的分布是不均一的,老叶、老的组织和器官病毒含量高,幼嫩的未成熟组织和器官病毒含量较低,生长点几乎不含病毒或病毒较少。
1952年法国Morel用生长点培养法获得无病毒植株成功,以后许多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目前已在马铃薯、甘薯、大蒜、石竹、百合、兰花、草霉等植物上得到成功。
如果采用0.1毫米以下的生长点,则培养时间长,成活率低,故目前已多用0.1-0.5毫米大小生长点,结合热处理培育无病毒苗。
在我国已获得马铃薯无病毒苗,并进行了推广种植,在广东省进行了柑桔无病毒苗的培育。
“降低试管苗快繁成本,是实现植物试管苗快繁生产化,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植物试管快繁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
”(6)组织培养除了在农业上的应用外,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重视另一个方面,即有用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
有用化合物包括药物、橡胶、香精油、色素……等。
这些化合物许多都是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谢物,有些化合物还不能大规模地人工合成,而靠植物产生这些化合物来源有限。
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植物的某些器官或愈伤组织,并筛选出高产、高合成能力、生长快的细胞株系,以进行工业化生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始在生产上应用,并且逐渐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组织培养这门崭新的技术将日益普及和深入,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1)--------余守超《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机理研究进展》《山东林业科技》 20045 期(2)-------王莉《培养基激素配比及琼脂用量对四倍体刺槐组培苗生根的影响》《林业科技》20042期(3) --------- 周以正《太子参不同组培脱毒苗产量与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 3期(4)--------任萌圃《几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金叶连翘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 6期(5)--------张慧英《玉米幼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广西生物农业科学》20043期(6)---------李春莲《芦荟试管苗增殖及壮苗定植体系的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4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