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

合集下载

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

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

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关于《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药学上面有很多的中草药材,尽管仅有一字之差彼此之间的差别确是十分大的,在其中法半夏与姜半夏就具备典型性意味着实际意义。

尤其是法半夏先在科学家的眼里来看法半夏可以对身体起着清热解毒去除湿寒止咳化痰的优良功效,因此具备较高的功效与作用。

可是针对病人小伙伴们而言,了解到法半夏与姜半夏中间的差别也十分关键。

法半夏,别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

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粉生产加工中药炮制后当药者。

而且法半夏的毒副作用是十分弱的,针对我们身体的副作用也是较为小的哦,此外,法半夏针对我们身体的止咳化痰实际效果是很好的。

法半夏燥性较缓和,除可化湿止咳化痰外,还有调脾和胃之功,常见于脾虚湿困、痰浊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别称姜夏、姜夏片。

为生半夏经侵泡,漂至口尝仅有麻味,与生姜、白矾同煮至透,取下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成片晾晒当药。

姜半夏毒副作用已减,性偏温燥,具化湿止咳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针对我们身体的肠胃身心健康也是十分的有益处的,因此我们脾胃不好的小伙伴们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常常服食一些姜半夏的哦。

半夏历经不一样方式的中药炮制后个人所得中药制剂的作用都有偏重于。

姜半夏偏重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化湿。

半夏当药应依据不一样的症状特性,有效采用相对的炮产品,以确保其临床医学运用的安全性、合理。

半夏炮产品依据中药炮制的加工工艺不一样,其制成品在特性上也略有不同,这种全是有关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差别了,二者的样子,中药炮制方式全是拥有巨大的差别的哦。

坚信大伙儿根据上边的这种详细介绍,针对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差别也是拥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能够知道,法半夏和姜半夏不但在外形上面有巨大的差别哦,作用和功效的差别也是十分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上边详细介绍的这种差别都记牢哦。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

又名:水玉、地文、三叶老、三步跳、老鸹头、泛石子、狗芋头、珠半夏、麻芋果、三叶半夏、小天老星、无心菜根、老和尚头、地珠半夏、羊眼半夏。

原植物半夏除内蒙古、西藏尚未见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其狭叶变型f. angustata (Schott )Makino 小叶狭披针形,产山东,总生物碱含量高于普通半夏。

本品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

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顶端多圆平,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

质坚实,纵切面呈肾脏形,断面洁白,富粉性,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

气微,味辛辣,嚼之发黏,麻舌而刺喉。

本品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中医临床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法半夏(半夏炮制加工品)功能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姜半夏功能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清半夏功能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镇咳,祛痰,抑制唾液腺分泌,镇吐和催吐,抗生育,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胰蛋白酶水解,抗心律失常,抑制心功能,降低血压,催眠,抗惊厥,凝集红细胞,抗癌,促细胞分裂,抗白血病,激活免疫系统,兴奋迷走神经,抗溃疡,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毒,利尿,抗矽肺等作用。

注意:本品尚有致畸作用,生半夏长期给药可引起肾脏代偿性增大。

半夏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谓“味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腹鸣,止汗。

一名地文,一名水玉。

”《本草图经》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今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

半夏的炮制的区别。

半夏的炮制的区别。

半夏的炮制的区别。

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炮制品,炮制方法不同,功能主治也有所区别。

清半夏是用生半夏加上白矾进行炮制,法半夏是用生半夏加上白矾,另外再加甘草和石灰进行炮制,姜半夏是生半夏加上鲜姜、白矾进行炮制而成。

法半夏燥性较缓和,除可以燥湿化痰外,尚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症,取其清痰化饮、宜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性偏温燥,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辛燥之性最低,化痰作用强,适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这三个品种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建议擅自服用。

情分析: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功效区别主要在于药效方面。

清半夏是用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制成的,能够使得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对于体弱痰多的人比较适合。

法半夏是用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而成,毒性低,对于化痰有很好的作用。

一般多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主要是用生半夏经水浸泡,之后与鲜姜、白矾同煮,之后晾干,之后切片用药。

该药物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多适用于寒痰咳逆者。

使用半夏注意事项:1、半夏药材的种类非常的多,不同疾病使用的半夏种类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2、孕妇或者是妊娠期女性是不能够服用的,因为半夏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损伤。

3、对于经常呕吐或者是有肝胆疾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使用。

中药合理应用

中药合理应用

随便服用中药可能会危害健康很多人认为中药性情平和、没有副作用、可以放心吃。

越来越多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滥用中药有害。

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超剂量用药、长期服用、药证不符、用药途径不当、误服误用、不适当地与西药联用、违反用药禁忌、病人自身体质问题等诸多因素。

中医用药需要辨证论治,药不对证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如银翘解毒片对于外感风热有效,但对于外感风寒则不宜。

滥用甘草会出现水肿、头痛、高血压等不良后果。

即使作为补品的人参,长期超量服用也会导致胸闷、烦躁、气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

正如《医法圆通》所说:“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茂、鹿茸、拘祀皆是砒霜。

”因此使用中药应在中医师以及中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服用霍香正气水时应注意的问题1、霍香正气水含有酒精,对酒精敏感的病人服用后可能出现醉酒的表现。

特别是大量服用后可能出现心动过速等不适症状。

因此对酒精过敏的患者不宜服用,可使用其他不含酒精的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软胶囊、滴丸等。

2、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含有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有哪些?含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药物的中成药约有100 余种。

主要分布在补阳药类、祛寒止痛等类中成药中,如海马补肾丸、大活络丹、健步壮骨丸、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木瓜丸、痹通药酒、长春红药片、创伤散、跌打风湿药酒、二仙丸、风湿骨痛丸、风湿寒痛片、风湿酒、复方蛤青片、复方夏天无片、复方小活络丸、复方羊角胶囊、骨刺丸、骨刺消痛液、固肾定喘丸、寒热痹胶囊、寒湿痹颗粒、和合丸、回天再造丸、活心丸、活血舒筋配、济生肾气丸、接骨片、筋骨疼痛酒、救急散、橘核病气丸、灵仙跌打片、女宝胶囊、盘龙七片、前列舒丸、人参再造丸、参桂理中丸、参茸黑锡丸、参茸酒、参茸木瓜药酒、参茸三鞭丸、参茸壮骨丸、参茸追风酒、参三七伤药散(片)、参赓活络丸、肾炎温阳片、疏风再造丸、舒筋活络丸、四逆汤、痰饮丸、通痹片、透骨镇风丸、厄痹颗粒、温经丸、温脾止泻丸、温胃舒胶囊(颗粒)、乌梅丸、五加皮酒、消肿片、小儿泄泻停颗粒、小金丸、肖金丹(丸)、心宝丸、雪莲药酒、血宝胶囊、腰息痛胶囊、腰椎痹痛丸、益肾灵颗粒、益心丸、右归丸、玉龙油、愈风丹、云南红药胶囊、止痛风湿丸、中风再造丸、中华跌打丸(酒)、壮骨木瓜丸、壮骨追风酒、追风活络酒、追风透骨丸等;以及处方名中已含附子的成药,如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附桂骨痛片、参附强心丸等。

半夏常用的三种加工方法

半夏常用的三种加工方法

半夏常用的三种加工方法半夏,也被叫做三叶半夏、地八豆、三步跳、麻玉果、地文、燕子尾等,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以四川、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居多,因其用量大,产量低,常常供不应求。

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干燥根。

半夏为常用中药,以块茎供药用。

有祛湿、化痰、止咳、止呕等功效。

半夏用途较广,加工方法也多,分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及京法夏4种。

1.生半夏。

先将半夏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泥沙,按大小分别放入缸内,加清水浸泡,至切开中心无白心时止。

取出,沥干水分。

切成约3mm厚的片。

晒干或用文火烘干,筛去灰屑即成。

2.法半夏。

又称法夏、制半夏、制法夏、制地文、制地八豆等。

常用加工方法有2种。

①取半夏10kg,分出大小,筛去灰屑,用清水洗净泥沙后放入缸内,浸泡2天,每天换水1次。

泡后取出,再换清水20kg,加石灰1kg,配成5%浓度的溶液,加入半夏,拌均匀后漂浸2天。

取出后用清水洗净石灰水,再换上清水浸泡2天,每天换水2~3次。

取出后晒至7~8成干。

另取生姜1.5kg捣烂后加入等量清水,擂成汁液,过滤去渣。

加入明矾粉37g(生姜与明矾的比例为100∶2.5)一同放入缸内拌均匀后,再加入半夏,以水能浸没为准。

过滤剩下的生姜渣,用布袋装好,扎紧口,放在半夏中间共同浸泡1昼夜。

每隔8小时搅动1次,至半夏中间的姜渣呈黄色为止。

取出半夏,切成薄片,晒干或烘干,筛去灰屑即成。

②将洗净泥沙的半夏放入缸内,加清水漂7天以上,每天换水2次。

漂好后取出,按4%加入捣碎后的皂角,与半夏一同浸泡2天。

取出后,换上清水。

再加入10%的石灰,加水一同浸泡1天。

取出后,换上清水,再加2%的明矾,水量以能淹没半夏为准。

浸泡2天后捞出,闷1~2天。

取出半夏,切成薄片,个体太小不能切片的,可捣碎或直接晒干。

3.姜半夏。

将洗净泥沙的半夏放入缸内浸泡,水面高出半夏2~3cm,春夏季节泡2~3天;秋冬季节泡4~5天即可。

每天换水2~3次,泡至水清为止。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干燥块茎。

又名:水玉、地文、三叶老、三步跳、老鸹头、泛石子、狗芋头、珠半夏、麻芋果、三叶半夏、小天老星、无心菜根、老和尚头、地珠半夏、羊眼半夏。

原植物半夏除内蒙古、西藏尚未见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其狭叶变型f. angustata(Schott)Makino小叶狭披针形,产山东,总生物碱含量高于普通半夏。

本品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

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顶端多圆平,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

质坚实,纵切面呈肾脏形,断面洁白,富粉性,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

气微,味辛辣,嚼之发黏,麻舌而刺喉。

本品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中医临床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法半夏(半夏炮制加工品)功能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姜半夏功能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清半夏功能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镇咳,祛痰,抑制唾液腺分泌,镇吐和催吐,抗生育,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胰蛋白酶水解,抗心律失常,抑制心功能,降低血压,催眠,抗惊厥,凝集红细胞,抗癌,促细胞分裂,抗白血病,激活免疫系统,兴奋迷走神经,抗溃疡,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毒,利尿,抗矽肺等作用。

注意:本品尚有致畸作用,生半夏长期给药可引起肾脏代偿性增大。

半夏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谓“味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腹鸣,止汗。

一名地文,一名水玉。

”《本草图经》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今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

姜半夏如何炮制

姜半夏如何炮制

姜半夏如何炮制*导读:姜半夏如何炮制?姜半夏是半夏经炮制后得到的炮制品之一,是制半夏的一种。

那么姜半夏如何炮制?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姜半夏的炮制方法。

*姜半夏如何炮制自古以来,半夏被列为毒品类中药,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内服必须经过严格炮制。

国内半夏炮制方法很多,目前仍以《中国药典》法及地方炮制规范的方法为主。

由于传统炮制工艺方法的局限,半夏姜制过程中存在易粘结、糊化、焦底;存在时间长、辅料用量大、劳动强度大、收得率低的缺点。

为了改善姜半夏炮制的条件,在长期的炮制实践中,总结出一个新的炮制方法,具体来看看:取生半夏10斤,倒入缸内,用清水浸1天,捞入筐内,滤干水分,投入缸内,用明矾粉两斤半,生姜两斤半(榨汁)放锅内腌1夜。

次日加清水,高出药物五寸左右,春冬腌30天,夏秋腌20天,取出淘净明矾,换清水再漂,冬春漂7天,夏秋漂5天,每天换水,夏秋每天换水两次,漂至无麻性捞起,日晒夜露7日,用甘草12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5克,五味子15克,炒枳壳12克,薄荷12克,川芎10克,青皮15克,共煎浓汁,投入半夏内,使药汁吸尽后,再用丁香15克,广木香15克,白蔻10克,沉香3克,肉桂10克,砂仁15克,同研细末,放药内拌匀晒干。

*其它半夏的炮制方法*1、生半夏取原材料,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2、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洗净,切厚片,干燥。

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加水250kg。

*3、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倒入适量用生石灰配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烘干或阴干。

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不同半夏的性状1、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l~1.5cm。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半夏的药用价值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半夏的药用价值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_半夏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半夏图片、半夏的药用价值、半夏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半夏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中药半夏目录(可点击哦):半夏简介半夏图片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半夏的药用价值半夏的种类姜半夏和法半夏有什么区别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的副作用半夏的药材故事*半夏简介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

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

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诸地均有分布。

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半夏图片*半夏的功效与作用1、用于痰多咳嗽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

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
中医学上有许多的中药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两者之间的区别却是非常大的,其中法半夏与姜半夏就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尤其是法半夏在中医学家的眼中看来法半夏能够对人体起着清热祛除寒湿化痰止咳的良好作用,所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但是对于患者朋友们来说,熟悉到法半夏与姜半夏之间的区别也非常重要。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

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

并且法半夏的毒性是非常弱的,对于我们人体的副作用也是比较小的哦,另外,法半夏对于我们人体的化痰效果是非常好的。

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

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

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对于我们人体的脾胃健康也是非常的有好处的,所以我们脾胃不好的朋友们在生活中是可以经常服用一些姜半夏的哦。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

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

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
有效。

半夏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这些都是关于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了,二者的形状,炮制方法都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哦。

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了,法半夏和姜半夏不仅在外形上有极大的区别哦,功效和作用的区别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上面介绍的这些区别都记住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