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合集下载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第一组(建议3分钟完成)1.蝉则千转不穷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废具兴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窥谷忘反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往之女家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支僵劲不能动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故患有所不辟也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人舍然大喜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军士吏被甲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建议3分钟完成)11.卜者知其指意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故不错意也2019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与之论辨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天下唱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固以怪之矣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乡为身死而不受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属予作文以记之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组(建议3分钟完成)21.同舍生皆被绮绣2021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仓鹰击于殿上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发闾左適戍渔阳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孰视之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不亦说乎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北冥有鱼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才美不外见2020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兑命》曰“学学半”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便要还家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组(建议3分钟完成)31.选贤与能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无陇断焉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始一反焉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略无阙处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曾益其所不能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亲戚畔之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尊君在不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入则无法家拂士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但手熟尔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组(建议3分钟完成)41.汝之不惠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衡于虑2022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改容式车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徐以杓酌油沥之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活板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药稍镕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第一组(建议3分钟完成)1.万钟于我何加.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两膝相比.者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女有归.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货.恶其弃于地也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念.无与为乐者2023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微.斯人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建议3分钟完成)1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野芳发.而幽香2018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佳木秀.而繁阴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鸢飞戾.天者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管夷吾举于士.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惩.山北之塞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见.往事耳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录毕,走.送之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组(建议3分钟完成)22.必以信.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小大之狱.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有朋.自远方来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三军可夺.帅也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增其旧制.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横.无际涯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前人之述备.矣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薄.暮冥冥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组(建议3分钟完成)31.必以情.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盗窃乱贼.而不作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晓雾将歇.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再.而衰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今亡.亦死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猥.自枉屈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021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险.躁则不能治.性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组(建议3分钟完成)41.肉食者鄙.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至若春和景.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沙鸥翔集.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宠.辱偕忘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以我酌.油知之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可以调素.琴2022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太丘舍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右备容臭.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有奇.字素无备者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殊.不沾污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词类活用第一组名词作动词(建议3分钟完成)1.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腰.白玉之环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寓.逆旅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公将鼓.之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朝服.衣冠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置人所罾.鱼腹中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陈胜王.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以光.先帝遗德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深入不毛.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用讫再火.令药镕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则以纸帖.之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是金陵人,客.此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名词作动词(建议3分钟完成)15.策.之不以其道2020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每至晴初霜.旦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负势竞上.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人恒过.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军.霸上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苔痕上.阶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饭.疏食,饮水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一狼洞.其中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名.之者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故自号.曰醉翁也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组名词用作状语(建议3分钟完成)2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先.天下之忧而忧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后.天下之乐而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山.行六七里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杂然而前.陈者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复前.行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斗.折蛇.行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俶尔远.逝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其一犬.坐于前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火.烧令坚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组形容词用作名词(建议3分钟完成)43.将军身被坚.执锐.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百废.具兴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志怪.者也2020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不知其善.也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吾与汝毕力平险.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温故.而知新.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用作动词(建议3分钟完成)51.请广.于君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忠.之属也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天下苦.秦久矣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怒.而飞2020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互相轩邈..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建议3分钟完成)58.吾妻之美.我者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固以怪.之矣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友人惭.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021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建议2分钟完成)65.凄.神寒.骨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必先苦.其心志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7.劳.其筋骨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8.饿.其体肤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词用作名词(建议2分钟完成)69.虽乘奔.御风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尔安敢轻吾射.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传.不习乎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组动词用作状语(建议2分钟完成)72.入.则无法家拂士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词的使动用法(建议3分钟完成)74.闻.寡人之耳者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富贵不能淫.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7.贫贱不能移.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威武不能屈.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9.所以动.心忍性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0.闻.之于宋君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词的被动用法(建议1分钟完成)81.帝感.其诚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2、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草席)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臣少多疾病。

病:生病。

2.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3.历职郎署。

职:任职。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5.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7.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8.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9.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二)名词作状语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

3.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外。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内。

6. 蝉蜕于浊秽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

7.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厚币………8. 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活用作状语,当时。

9.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10. 身客死于秦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

一说,以客的身份。

11. 22.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三)使动用法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终:使……终。

3.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4.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四)形容词作名词1.夙遭闵凶。

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五)形容词作动词1.则刘病日笃。

笃:加重。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离开。

3.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语类活用)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语类活用)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⑴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 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⑺赢粮而景从: 通 ⑻师者,所以传道“受影业”解。惑也: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变化以及单双音的变化。
高高考考真真题题[2[2001100湖安南徽卷卷] ] ((13))委时身既偏与方梁,通特好霸,者行之李臣往尔来。,(公陈私亮赠《遗诸, 葛一孔无明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寄身当私在时人偏已赠远经送的和的地梁礼方国品,互(只通贺不友兰过好祥是,)称一使霸概者的都往人不来的接,臣受官子。方罢和了。
高考①真奚题以[2之0九10万山里东而卷南]为(?汪(琬名《词申用甫作传动》词)) 入嵩②山斜,削复东遇下故,与童东子山时夹所溪见南道流人。,(乞名其词术用,作状师语事)之。
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四、词类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 语,或是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 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①汝安敢轻吾射? 射箭的技术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产出、收入的东西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的珍宝 ⑥其人居远未来 远地
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它来。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语文必修总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语文必修总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必修1~5)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 (“悦”,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 (“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 (“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凌”,凌辱)11、今日往而不反者(“返”,返回) 12、请辞决矣(“诀”,诀别)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 (“傧”,傧相 , 迎宾赞礼的人) 16、图穷而匕首见 (“现”,出现)17、秦王还柱而走 (“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21、轲既取图奉之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23、卒起不意 (“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25、卒惶急不知所为《鸿门宴》26、距关 (“拒”,把守) 27、毋内诸侯 (“纳”,接纳,使进来)28、张良出,要项伯 (“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违背,背叛)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早”,提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 “隙”,嫌怨,隔阂)32、因击沛公于坐 (“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非”,不是。

) 35、于嗟鸠兮。

(“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脱”,解脱。

) 37、隰则有泮。

(“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暮”) 39、彼尔维何。

(“”,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

(“措”,措施。

) 41、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

(“圆”) 43、延伫乎吾将反。

《活版》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性活用

《活版》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性活用

《活版》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性活用一、古今异义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冒:涂盖,敷上。

今常用义为:向外透,冒失,冒充等)2、一板已自布字(自:另外。

今常用义为:自己,从等)3、文理有疏密(文理:木材的纹理质地。

今指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4、药稍熔(药:古义指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指病的药品)5、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衣服的一种)二、通假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通“版”,雕版)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止”同“只”。

仅仅)4、则用纸帖之(“帖”通“贴”。

粘附)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板印书籍(名词“板”用作“印”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雕版”)火烧令坚(名词“火”用作“烧”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方式:“用火”)每韵为帖,木格贮之(名词“木格”用作“贮”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木格)2、名词用作动词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火”受副词“再”修饰,用作动词,“用火烤”)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四、一词多义1、板(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用雕板(名词作状语)(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雕板(名词)2、印(1)若止印三二本。

(印刷,动词。

下文“板印书籍”、“五代时始印五经”、“欲印”、“若印数十百千本”、“此印者才毕”中“印”同此) (2)每字为一印。

(字印,印章,名词。

下文“乃密布字印”、“每一字节有数印”、“每字有二十余印”、“其印自落”、“其淫威于群众所得”中“印”同此)3、火1)持就火炀之。

火(名词)(2)火烧令坚。

用火(名词作状语)(3)再火令药熔。

用火烧(名词用作动词)4、可(1)瞬息可就。

可以(能愿动词)(2)高可二黍许。

大约(副词)5、若(1)若只印三二本。

如果(连词)(2)不若燔土。

像(动词)6、帖(1)则以纸帖之。

通贴,用标签标出(动词)tiē(2)每韵为一帖。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古今异义1、氓.之蚩蚩(古义:)2、至于..顿丘(古义:)3、泣涕.涟涟(古义:)4、以我贿.迁(古义:)5、三.岁食贫(古义:)6、秋以为..期(古义:)7、总角之宴.(古义:)8、体.无咎言(古义:)9、君子..所依(古义:)10、小人..所腓(古义:)11、狁孔.棘(古义:)12、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13、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14、偭规矩而改错..(古义:)15、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16、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17、自前世..而固然(古义:)18、高余冠之岌岌..兮(古义:)19、长余佩之陆离..(古义:)20、制芰荷以为..衣兮(古义:)21、謇朝谇而夕替.(古义:)22、岂余心之可惩.(古义:)23、忍尤而攘.诟(古义:)24、依依..墟里烟(古义:)25、明明..如月(古义:)26、人生几何..(古义:)27、复得返自然..(古义:)28、同心..而离居(古义:)29.白露..横江(古义:)30凌万顷之茫然..(古义:)3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32、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33、夫人..之相与..(古义:34、3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古义:)37、于是..余有叹焉(古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

2、公子怒,欲鞭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与动 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 活用为动词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 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2、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
词类活用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 军(名→动,驻军) 2、公子怒,欲鞭之
鞭(名→动,鞭打)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动,游水)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亲(形→动,亲近) 远(形→动,远离)
词类活用的概念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 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 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例如:“鞭”,本是名词,但在“公子怒,欲鞭 之”中受能愿动词“欲”得修饰并且带了宾语,具有 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因此,我们说在这个句子 中,“鞭”活用作动词,离开了这个句子(或语言环 境)它仍然是普通名词。
人,吾穷必矣。
规律六 :被结构助词“之”取消 独立性的谓语处的名词活用。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察今》
二、名词做状语
概念: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 修饰谓语动词的。古汉语中,名词用在动词前, 最常见的是充当主语。但有些名词处于动词之 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充当状语,构成一种偏正 关系。 1、夜缒而出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4、人皆得以隶使之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 这个动词的特性。即: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表解

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表解
37

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通“畔”,边岸
38

畔主背亲。(《苏武传》)
通“叛”,背叛
39

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并序〉》)
通“旁”,旁边
40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通“披”,披戴,穿上
41

扈江离与辟芷兮。(《离骚》)
通“僻”,幽僻,偏僻
42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6

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通“供”,供给
27

约从离衡。(《过秦论》)
通“横”,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的策略
28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通“慧”,聪明
29

狁孔棘。(《诗经·小雅·采薇》)
通“急”,紧急
30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通“拒”,把守
通“斑”,花白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通“背”,违背,背弃
4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通“弼”,辅佐
5

不辟高下。(《庄子·逍遥游》)
通“避”,躲开
6

小惠未徧。(《曹刿论战》)
通“遍”,普遍,遍及
7

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通“变”,变化
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
通“缺”,空缺
49

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并序〉》)
通“韧”,坚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常见文言18个虚词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秦一城求璧而赵不许(《完璧归赵》)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后常接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何:通“呵”,呵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

)(《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

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乎:于)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论语》)(乎:对)④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乎:对于)(三)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4.【乃】(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 “就”。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①家祭无忘告乃翁。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5.【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们)的","它(们)的"。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们)""它(们)"。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3.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译为“我的”“我(自己)”“你的”“你”。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吾其还也。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4. 加强希望语气,相当于“还是”。

吾其还也。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何其】译为“多么”。

何其衰也!(《伶官传序》)6.【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3.让步关系,尚且,还。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且如】就像。

7.【若】(一)动词,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齐桓晋文之事》)(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齐桓晋文之事》)【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夫乘天地之正。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

(《赤壁之战》)【若何】怎么样。

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车后若干递送夫。

8.【所】(一)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二)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情况"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

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所在】 1.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2.所在之处,处所。

9.【为】(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2.以为,认为。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2.介绍原因或目的。

为了,因为。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3.介绍涉及的对象。

给,替。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4.对,向。

为之奈何?(《鸿门宴》)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焉】(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可译为“在那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2.相当于“于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