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5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师答案版)
古今异义词

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①生字: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逢(páng)(人名逢孙)③通假字:“知”通“智”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阅读课文,完成1~8题1.文中的晋侯是_________,秦伯是_________,郑怕是_________。
烛之武是_________的臣子,_________是_________的臣子。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
3.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是[]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张管世人诽谤。
4.下列加粗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君将哀而生之乎。
5.“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古之人莫余欺也③大王来何操④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A.②⑤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⑤6.回答并翻译(不抄原句)①晋秦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翻译:②烛之武不愿去退秦师的借口是什么?翻译:7.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话,从论述层次上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君之薄也。
|……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
B.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君亦无所害。
|……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
C.秦晋围郑,……敢以烦知事。
|……君之薄也。
|……君亦无所害。
|……唯君图之。
D.秦晋围郑,……君亦无所害。
|将焉取之?|……唯君图之。
必修1-5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师答案版)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粤教版必修1—5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赐给)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幽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引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证明)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箱子)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辗转)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劝酒)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关)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海)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力)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坏家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现在)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合纵政策)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增加);“内”通“纳”(纳税)46.再拜便辟“辟”通“避”(退下)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答案: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必修1-5古今异义(学生练习版)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粤教版必修1—5古今异义词(dx汇编)二、你知道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吗?试试吧!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相遣归(古义:。
今义:。
)2.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
今义:。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义:。
今义:。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义:。
今义:。
)5.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义:。
今义:。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古义:。
今义:。
)7.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
今义:。
)8.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古义:。
今义:。
)9.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
今义:。
)10.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
)1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
)1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
今义:。
)1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
今义:。
)1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
今义:。
)1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
今义:。
)16.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
今义:。
)17.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古义:。
今义:。
)18.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
今义:。
)1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
今义:。
)20.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今义:。
)2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
今义:。
)2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
今义:。
)2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义:。
今义:。
)2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
今义:。
)25.仓库少纳,便事左右(古义:。
今义:。
)2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
今义:。
)27.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
今义:。
)28.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古义:。
今义:。
)29.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
今义:。
)3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今义:。
)3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
今义:。
)3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荆轲刺秦王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
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鸿门宴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3、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5、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必修2赤壁赋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兰亭集序1、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2、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3、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4、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 ,竟今:读zeng 多作姓5、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6、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7、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游褒禅山记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古:不寻常的今:很离骚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②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结归纳(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结归纳本文为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常见中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包括必修1-5的所有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汇总。
必修1-5通假古今异义

必修1-5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今日往而不反,竖子也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秦王还柱而走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置之坐上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岂不日戒,猃狁孔棘偭规矩而改错何方圜之能周兮延伫乎吾将反进不入兮以离尤芳菲菲其弥章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蒲苇纫如丝契阔谈讌悟言一室之内虽趣舍万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举酒属客长乐王回深父所守或匪亲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君子生非异也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约从离衡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始皇既没制其弊威振四海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一尊还酹江月可予不拜送书于庭召有司案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毕今日之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将入北冥有鱼三餐而反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辱之境所赖君子见机而征一国者而御六气之辩俨骖騑于上路云销雨霁夙遭闵凶零丁孤苦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常在床蓐1卒起不意忳郁邑余侘傺兮必修1-5古今异义词:幼稚盈室古义:今义:尝从人事古义:今义:于时风波未静古义:今义: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实迷途其未远:古义:今义:俨骖騑于上路:古义:今义:阮籍猖狂:古义:今义: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腹犹果然:古义:今义:野马也,尘埃也:古义:今义: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九岁不行:古义:今义: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臣之辛苦:古义:今义: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今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今义:至于成立:古义:今义:抟扶摇羊角而上者:古义:今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今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今义:蟪蛄不知春秋:古义:今义: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神人无功:古义:今义:圣人无名古义:今义:千里逢迎:古义:今义:既窈窕以寻壑:古义:今义:回首向来萧瑟处:古义:今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今义: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今义:相如前进缶古义:今义:宣言曰:古义:今义: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今义: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今义: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绝不饮食:古义:今义:虚心欲相待:古义:今义: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2兄弟亲近古义:今义: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寻其方面:古义:今义:从容淡静古义:今义:不好交接俗人古义:今义: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覆盖周密无际古义:今义:古义:今义:上下肃然古义:今义:衡下车古义:今义: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古义:今义:五十者可以衣帛古义:今义:然而不王者古义:今义:流血漂橹古义:今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今之众人古义:今义: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好古文古义:今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古义:今义: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义:今义: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今义: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列坐其次古义:今义:所以游目骋怀古义:今义: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古义:今义:亦半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今义:白露横江古义:今义: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不知东方之既白古义:今义: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今义: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今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古义:今义:古义:今义:汝岂得自由:古义:今义:处分适兄意:古义:今义:可怜体无比:古义:今义:本自无教训:古义:今义:何乃太区区:古义:今义:仰天太息流涕古义:今义: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终已不顾古义:今义:左右乃曰古义:今义: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今义:断其左股古义:今义:事所以不成者,乃欲生劫之古义:今义: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怖古义:今义:环柱而走古义:今义:北蛮夷之鄙人古义:今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今义:诸郎中执兵古义:今义:仆所以留者古义:今义:约为婚姻古义:今义:亡去不义古义:今义:亚父南向坐古义:今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而听细说古义:今义:鸡鸣入机织古义:今义:卿可去成婚古义:今义:共事二三年古义:今义:自可断来信古义:今义:多谢后世人古义:今义:复为慷慨羽声古义:今义: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物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10、股: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12、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鸿门宴》15、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6、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粤教版必修1—5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赐给)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幽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引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证明)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箱子)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辗转)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劝酒)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关)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海)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力)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坏家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现在)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合纵政策)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增加);“内”通“纳”(纳税)46.再拜便辟“辟”通“避”(退下)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81.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古今异义词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相遣归(古义:偏义复词,婆婆。
今义:公公和婆婆。
)2.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没有拘束。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义:偏义复词,劳作。
今义:劳作和休息。
)5.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义:偏义复词,兄长。
今义:父亲和兄长。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古义:偏义复词,母亲;兄长。
今义:父亲和母亲;弟弟和兄长。
)7.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连接。
今义:来往)8.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古义:亲事。
今义:男女结婚的事情。
)9.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一定。
)10.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直到。
今义:另提一事。
)1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1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遮蔽;今义:分开。
)1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1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写了。
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1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先前。
今义:朝着前方。
)16.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长。
今义:排行第一。
)17.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18.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1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20.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普通人。
今义:大众。
)2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
今义:教育的初级阶段。
)2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义:跟从他并。
今义:表结果连词。
)2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25.仓库少纳,便事左右(古义:身边的人。
今义:方位名词。
)2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最重要的。
)27.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28.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29.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男女结婚的事。
)3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事故。
今义:很。
)3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3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建立。
)3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报告申诉。
今义:使别人知道。
)3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谦言私爱,内心的真情。
今义:小小的。
)3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
今义:身心劳苦。
)36.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古义:横行无忌。
今义:流氓一类的人。
)37.处贱,无以拒也(古义:无法。
今义:无从。
)38.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39.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于这件事。
今义:连词,表顺承。
)4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非同寻常。
今义:很。
)4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古义:大的都城;不超过。
今义:大部分;仅仅。
)4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禀延(古义:直到。
今义:另提一事。
)44.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意志气概;勤劳踏实。
)45.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古义:独自生存。
今义:不和人来往。
)46.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妻子。
)47.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妻子。
)48.且勇者不必死节(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49.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
今义:努力奋斗。
)5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非同寻常。
今义: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