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分析的方法
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

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
分析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逻辑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逻辑规律。
例如,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
2.证据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来源、可靠性、权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判断论据的可信度。
例如,查找相关的研究报告、专家意见、实验证据等。
3.统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例如,对样本数量、抽样方法、调查问卷设计等进行分析。
4.伦理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例如,对权益平衡、公平公正、人权等进行伦理分析。
5.语言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语言表达进行解读和分析,判断其隐含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例如,对修辞手法、词语搭配、语义逻辑等进行分析。
6.背景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等背景进行分析,判断其影响力和背景因素。
例如,对政策变化、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等进行分析。
以上方法并不是独立的,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论据分析,以得出准确、
全面、有说服力的结论。
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据分析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正反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即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第二章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这种写法我们比较熟悉,也较容易掌握)
1
2
四、同类归纳
第一章
为了增强说理的气势,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常常用排比的形式列举一组相似的典型论据,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也将这种方法称为“点例论证”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论据分析

归纳分析法
列举多个属性相关的典型论据之后,紧扣 要证明的论点,对事例的意义作深入挖掘, 归纳总结出共同点,然后加以归纳升华, 回扣凸现其论点。
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 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的好友 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 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 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却为了“一骑红尘 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 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 凉结局。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据分析的几 种方法
自古才子出寒门”。 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 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 寒;范仲淹两岁丧父 随母改嫁,幼 范仲淹两岁丧父 随母改嫁, 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 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 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 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 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 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 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 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 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 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如果任长霞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 如果任长霞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没 有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精神, 有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精神,又哪来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帐如云;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帐如云;如果 徐本禹面对似锦前程, 徐本禹面对似锦前程,没有没有淡泊名 求真务实的精神, 利,求真务实的精神,哪来的中华民族 为之落泪的情景,又哪来的孩子的希望, 为之落泪的情景,又哪来的孩子的希望, 的国际形势,没有没有淡泊名利, 的国际形势,没有没有淡泊名利,求真 务实的精神,又哪来的改革的新气象。 务实的精神,又哪来的改革的新气象。 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精神会 让我们走向成功。 让我们走向成功。
论据的分析方法

• 材料其实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寻找旳对 象,即寻找什么;二是寻找旳意义,即丰 富完善这我们旳生活,所以我们也应以此 为写作旳侧要点。
• 另外寻找只是一种单纯旳动词,所以我们还应明确 如下几点:
• 1、 寻找旳主体:在详细旳行文中,我们能够谈自己旳 亲身经历,即自己寻找某物,某种精神旳经历,以及从 中得到旳启发,这是主体就是自己;也能够写某一历史 人物寻找人生目旳、理想旳经历,以及对他们旳意义, 这是主体就是某一历史人物。
• 例文: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
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 点旳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 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 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 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
“我在寻找。”我告诉它。
•
它便让我在寻找旳道路上遇上了你们,那些被埋
葬在历史淤泥之下旳寂寞灵魂。我懂得你们也在寻找,
寻找那精神旳故园。
• 那多情旳光阴,请渡我,渡我到泛黄旳春 秋。孔子,在一条沙尘飞扬旳小道上,我看见 了你。六十三岁旳你依然瘦小,九年环游列国 旳经历耗尽了你旳心血,却未能让你功成名就。 “发愤忘食,乐以亡忧,不知老之将至。”你 笑着形容自己。纵使风尘已经变化了你旳容颜, 而我懂得你旳一生都在寻找。那“仁政”旳理 想已在九年车轮旳碾压中化为沙砾,而你坚持 着,寻找着,于是后世连同你旳儒学,记住了 你湮没在斜阳古道里旳身影。
• 总结:措施之一——因果分析法
• 因果分析法旳技巧:
• ①多方位分析产生这成果旳原因,多问几种为何 (要 紧靠观点问为何)【在列举事例旳基础上,从因果关 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络起来。详细说,就是对事例中 旳行为,沿着“为何”这条思绪,探求其根源,由果 索因,使内容逐渐深化。】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 论证:我们家长惟恐向孩子们表达爱心不足, 爱心如潮,给孩子们报补习班,学钢琴学舞蹈, 参加奥林匹克各种学科大赛等等,已经使我们 的青少年不堪重负。我们的学校和社会所呼吁 的各种精英教育,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试想 我们的孩子以后还能脱离用爱心筑起的巢穴吗? ——陕西卷《让孩子翱翔吧》
二、例后评析法:对论据内容进行评价
论点一: 逆境出人才;论点二:有志者,事竟成。
论点:逆境出人才
原: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 的父亲读《春秋》、《尚书》, 改: 西汉司马迁因替投降 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 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处以 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宫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 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业, 受到折磨,曾经痛不欲生。但为 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 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负重, 之言”的史书,大量阅读国家 经过前后十六年含辛茹苦,用生 藏书、历史资料。 受宫刑 命写成巨著《史记》。司马迁无 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 故蒙冤,身受极刑,可谓不顺到 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 了极点,但他靠着坚强的毅力, 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 不懈的精神,撰写巨著,终成一 的宿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 代大家,成为逆境中开出的一朵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绚丽的花。 的《史记》。 材料始终抓住论点“逆境出人才”,叙述司马迁如何身处逆境, 如何成才 。
例后评价法:
狮子整天过着“饭来张口”的养尊处 优的生活,已使他失去了往日百兽之王 的雄风。它不去训练自己滚扑撕咬的能 力,健壮的肌肉已松弛下来,变成了满 身的肥肉,动作由矫健变成了“蹒跚”, 身体由“力拔山兮”变成了“弱不禁 风”。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狐狸,正是 它自己的“懒惰”。
正反对比法:
身为百兽之王的狮子长时间养尊处 优,肥胖、笨拙已使它丧失了跳跃、格 斗的能力,而它以前的“手下败将”— —一只小小的狐狸却勤于“练武”,每 天都去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最后, 狮子竟然被小小的狐狸咬死了,可见害 死狮子的不是狐狸,正是它自身的“懒 惰”。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具体方法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具体方法在写议论文时,论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力的论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观点,增强论点的可信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论据分析。
1. 查阅权威文献和资料在进行论据分析时,首先要查阅相关的权威文献和资料。
权威文献通常由专家学者撰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为我们的论点提供有力支持。
在查阅文献时,要注意文献的作者背景、出版时间、发表期刊等信息,以确保所引用的论据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
2. 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另一种常见的论据是数据和统计信息。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客观的结论并支持论点。
在分析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可以利用图表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3. 引用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也是进行论据分析的重要来源。
引用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论点提供具体的例证。
同时,实证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科学的实证支持,为论点提供更加具体和可信的论据。
4. 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在进行论据分析时,还可以采用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的方式。
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突出论点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更加清晰地呈现论据。
而对立论据则可以帮助我们辨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和优劣,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5. 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最后,对于论据的分析还可以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
通过建立明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构建严谨的论证结构,使论据得到更加有力和准确的支撑。
同时,避免逻辑漏洞和谬误,确保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议论文论据分析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查阅权威文献、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引用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运用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以及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等具体方法,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论据分析,使论文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
1.假设分析法 2.辩证分析法 3.阐释分析法 4.探因分析法 5.条件分析法 此外,还有归纳法等。
【练习】 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下列事例,以 证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观点。 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 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了三分之一 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了一半的生 命。风浪来了,船将沉没,渔夫说, 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 参考例文】
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切不可以己之长攻人 之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 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 又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风浪来了,船将沉没,渔夫说, 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在这个故事中,
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 是他的长处。而渔夫这类知识贫乏,这是他的短 处。但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他的短处 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 不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片面地 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他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是 被渔夫反唇相讥。
【例二】 靠奋斗是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的。不 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过被“埋没”的命 【点评】 运。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 作者在列举爱因斯坦和华罗庚之例后, 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 运用探因分析法一层一层地揭示他们冲破 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在一个 “埋没”的原因:不甘被埋没,坚信能冲 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 作之后,分秒必争,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 破埋没,努力拼搏奋斗,从而使事例很好 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 地论证观点。 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 强者,他们不甘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什 么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他们坚信,只要奋斗不息,终有如愿之日。因此, 他们在被“埋没”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 搏,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论据分析

• ㈥、比较分析法 • 把事情的正反两个方面或正反两件事情对 比分析,以突出正面的观点。
• 例①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 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 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 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 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 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 马陵道之胜。 •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 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 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 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 然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 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 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 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 (前面单一的例子,与多了对其进行对比性分析后的文 字进行比较,很明显,多了分析,说服力更强了。 议论 文,议论文,何谓议论,这就是议论。)
• 例③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 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使世界陷入了战争的深渊。 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 往者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 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 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 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 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 敬! •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 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 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 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 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 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 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 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 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考场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 以上两个论据,一正一反,对照鲜明,有力地论证了“理性的纪念才 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这一中心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阐释分析法
这种分析,就是对引用的理论(名言)作解 释,通过正反分析,证明论点的确凿。运用这 种分析方法,一般从阐释概念人手,也可用在 叙述事例之后,对事物进行评析。看例: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说由 于适用场合的不同,一尺有不够长的时候,一寸 却有多余的时候.这个俗语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本身的长处和短处.
需要注意的是: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需要说明 的是,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 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 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 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 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 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 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4)第四步:分析说理。这是本段最重要 的一步。因为没有分析说理,光列举一个两 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的事例 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 那么怎样进行分析呢?常用的有两种分析说 理方法,即因果法和假设法。 (5)第五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 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 “所以我认为”等字样。这样一来,本小节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6、意义分析法
例如,要证明“有从点滴小事做起”这 个论点,一篇文章举了雷锋的事例后,作了 如下分析: 正是从这许多的平凡小事中,人们发现 了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他的一生闪耀着 时代的光芒。他像一个闪光的路标,指引着 人们去做好事,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与 文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节分析揭示了所做的意义。
8、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发展的、联 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 身内在联系,又要分析该事物与其他 事物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顾到事物内 部的矛盾,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 同时,还必须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和转换。
看例
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 之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 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 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 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 了.在这个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 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知识贫 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 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正是渔 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 自己的长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人 反唇相讥.
议论文文段
议论文段的写作可采用“五步法”来完
成 (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摆放这一 小节的分论点。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 白你这一节要论证什么问题。 (2)第二步:引用名人名言。从理论上对 分论点进行论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 论证。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 如没有联系,则不能起论证作用。 (3)第三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 正反事例均可。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 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
9、比较联系法
说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 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 …... 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 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 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 生的? 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 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 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 是多么可惜啊。(作比较,联实际)
论据分析方法例谈
1、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 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 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 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 深化。
释例
如在一篇《人要立志》的文章中,作者写道: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 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被“埋没”的命 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 华罗庚曾经埋没在小店铺里……为什么他们没有 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终有建树?因为 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 的命运;不管在什么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 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如果真是千 里马,又不失千里之志,终有腾飞的一天。因此, 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 努力拼搏,终于脱颖而出。
7、归纳分析法
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 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 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 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这种 分析方法称之为“归纳法”。
例 解
要学会”战胜自己”
俗话说,事在人为.人是有很大潜力的,关 键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真正战胜自己. 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向自己的学 习目标迈进的时候,往往都有那种”战胜自己” 的体会.战胜什么呢?比如,要大清早起来读书, 就要战胜自己睡懒觉的习惯;上课时,就要战 胜自己思想不集中的毛病;晚上搞好晚自习, 就要战胜自己老要看电视的念头:天冷读书, 就要战胜怕冷;夏天读书,就要战胜自己怕热 和蚊咬等等.总之,战胜自己,就要善于抑制自 己那些偏离和违背学习目标的思想和行为.
பைடு நூலகம்
3、假设分析法
假设某中结果的条件不存在,会发生什么样 的结果。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 这种比较来论证观点的成立。 如为了证明“立志”的重要性,一篇文章 引用王羲之练字的例子,接着分析道:“假如 王羲之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 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 字,王羲之其人也不会被我们所知。正因为他 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 苦练书法,才会成就一代书法家。”
5、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 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例如: 一代伟人毛泽东心忧天下,十五六岁就 树立了改造中国的志愿;周恩来少年时代就 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明确目标. 他们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个人只有树立 了远大的志向,才能不断进取,自强不息,为 国争光,为人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