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揭秘创业神话
重温创业神话故事作文

重温创业神话故事作文
哎呀呀,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超级厉害的故事,就像童话里的大冒险一样,但是呢,它是真的,不是编的哦!这个故事啊,是关于一群勇敢的“小超人”,他们决定不做普通的小朋友,要一起创造一个大大的、闪闪发光的梦想城堡!
有一天,在一个充满魔法和梦想的小镇上,有四个小伙伴,小智、小慧、小力和小勇。
他们聚在一起,手里拿着冰棍,眼睛却亮得像星星,说:“你们知道吗?我们不只是玩泥巴的孩子,我们可以做大事!”
小智跳起来,像个小火箭:“对!我们要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就像超人拯救世界那样,用我们的创意和努力!”
小慧眨眨眼,温柔又坚定:“那我们就叫它‘梦想工坊’吧,里面装满了我们所有的奇思妙想!”
小力拍拍胸脯,力气大得像头小牛:“我来保护我们的梦想,不让任何困难打倒它!”
小勇则一脸神秘:“我还要发明一个超级厉害的软件,让所有小朋友都能画出最美的画,写出最棒的故事!”
于是,他们开始了奇妙的旅程。
白天,他们在小镇的角落里讨论、设计;晚上,星星成了他们的灯,月亮是他们的观众。
有时候,他们也会遇到难题,就像大灰狼挡在路中间,但每次他们都会手拉手,一起想办法,把大灰狼变成好朋友,一起前进。
终于有一天,‘梦想工坊’开张啦!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大人都来了,他们被这里的魔法吸引了。
小智的创意、小慧的设计、小力的保护、小勇的软件,都变成了现实,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梦想的力量。
“看,我们做到了!”他们笑着,抱在一起,就像四个小小的英雄,守护着这个闪闪发光的梦想城堡。
这就是他们的故事,一个关于勇气、友谊和梦想成真的故事。
虽然现在他们还是小小的,但在我心里,他们已经是超级超级大的英雄啦!。
一个网络时代的创业神话

一个网络时代的创业神话这是一个网络时代的创业神话:三木谷浩史,一个32岁的哈佛MBA,辞去了令人羡慕的银行白领工作,创建了一家名为“乐天市场”的网上商店。
三年后,公司上市。
又过了三年,他的个人资产已达5.76亿美元,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20位年轻富豪”之一。
今天,他的乐天市场已成为日本最大、全球排名第六的网上商店,并且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赢利。
在这个人人都感叹“生意难做,钱不好找”的时代,二木谷浩史的成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没有家庭背景、没有资金支持、没有人脉关系,甚至连一点点相关的专业知识都没有。
自己创业才是经商的王道1965年,三木谷浩史出生于日本神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
1988年,从著名的一桥大学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了国家政策银行——日本兴业银行,捧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
1991年,好运再次降临,工作出色的三木谷作为干部预备人选,被派遣到美国哈佛留学。
两年后,学成归来的三木谷被委以重任,调到开发部负责企业并购的相关业务。
在外人看来,三木谷可谓“春风得意马蹄急”。
谁也没想到,此时三木谷的内心却正在经受着巨大的煎熬。
在哈佛,两年短暂而充实的求学时光,让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美国文化。
在那里,所有的人都认为,即便当3个人的公司的老板也比在大企业给人打工强。
而在日本,三木谷长期被灌输的观念却是,自己创业搞公司是歪门邪道,进大企业出人头地才是正途。
两种人生观的天壤之别,深深地刺激了他,打算在银行里干一辈子的想法,第一次动摇了。
但是,归国后三木谷并没有立即采取激奋的行动。
是的,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绝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特别是主动放弃现有的优越条件,选择一条荆棘满布的创业之路,那该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徘徊中的三木谷需要更大的刺激来坚定创业的决心。
1995年1月,日本阪神大地震。
在这场灾难中,三木谷失去了心爱的叔叔和婶婶。
生命竟然如此的脆弱和不可预料,这场悲剧极大地影响了他对人生的认识:“人早晚都会死的,你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满足才是最重要的,想干什么事情就要立即去干。
中国创业传奇人物故事分享.doc

中国创业传奇人物故事分享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
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
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
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
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译社就*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
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
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
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
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
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
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
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
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
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

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而盘古最为著名的故事就是开天辟地。
今天小编分享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希望你会喜欢。
据老年人说:盘古开天辟地那时候,造了很多座大山。
这一天,他造了桐柏山后,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北山脚下睡着了。
盘古睡了一大觉,醒来一看,只见远处来了一个年轻的姑娘。
姑娘看他醒了,就喊他:“盘古!盘古!”盘古心里奇怪,就问:“你是谁呀?”姑娘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三闺女。
我父亲见你开天辟地,每天太劳累,一个人又孤单,叫我来认你为哥哥。
你愿意不愿意?”盘古笑着说:“愿意。
”从这以后,盘古和玉帝的三女儿就成了兄妹。
盘古兄妹二人,住在自己用树枝和野草搭的茅庵里,经常有妖怪、野兽来打扰。
他们就费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工夫,做了一个又大又好看的石狮子,放在桐柏山顶上,还给这座山起名叫石狮子山。
这一带有了石狮子看守,便再没有妖怪、野兽来打扰,兄妹二人的日子也好过了。
盘古每天在石狮子山上摘野果,捋(luō)草籽,总要围着石狮子玩一会儿,摸摸狮子的身子,亲亲狮子的脸。
有一天,盘古又来到山上,石狮子忽然对盘古说:“盘古啊!从今天起,你每天要给我嘴里放一个馍,可不能忘了呀!”盘古答应了。
三闺女每天烙(lào)馍,盘古每天送馍。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盘古往石狮子嘴里放了49个馍。
这天,石狮子又说话了:“盘古,别再拿馍了,等我的眼一红,你就赶快喊你妹妹一块往我肚子里钻。
”第二天,盘古果然见石狮子的两眼发红了,便立即跑回去喊妹妹。
三闺女听到哥哥紧急的喊声,掂起馍篮就往石狮子跟前跑。
这时候,天昏地暗,乌云翻滚。
石狮子的两眼发光,像明灯一样照着盘古兄妹向他跟前跑,他俩紧跑慢跑,刚跑到石狮子跟前,天空就落下雨点了。
石狮子大嘴一张,就把他俩吞到了肚里。
刹那间,天空中霹雳火闪,暴雨跟着狂风像瓢泼一样倒了下来。
雨越下越大,天都下破了一道好长好长的口子。
大雨一直“突突”往下流。
“网店致富神话”真相揭秘

户。
高。 她接着说 , 只要投 资 4 0元 , 5 就可以拥有购买所有商品折扣 价
的 资格 , 时也 可 以成 为 “ 主 ” 同 业 。
购 物产生 ,每件 商品 的积分不 定 , 在一 本产品销售 书上注 明。 积分 越 高, 换取 利润 的 比率越 大 , 积分 达
销 ,只要卖得合理 ,邮费公 司包 中解 释 : 如果介绍 4 朋友加盟 并 个
正 在 这 时 ,一 名 客户 走 进 店
内想要购买商品。 刘霞说 , 必须先 格 , 目前 的标 价都是会 员价。 要
拿 了消费返利 , 还有 一项分 支
发 利 润 ” 这 就 是 第 二 部 分 。 的 计 , 它
成为会员 ,否则将提高 1%的价 差 额奖 励 , 0 网店业 主们 称 之为 “ 批 想得到会员资格首先要 缴纳 4 0 算 方法 比较 复杂 , 5 即是用总消费 积 威公 司的 5 张优惠券 。然后 , O 用 买商品。 消费 10元可 以 领取 一 张 优 惠 0 用。 另外 , 购买伊科 什威产 品后 , 公司会 返还 8 { 积分- 每一分 my( ) , 积分等 同于 l 美元 ,但不 能兑换 积分 的兑换 比率 , 乘以加盟店 积 再 如: 总消费积分是 3 0 0 V, 60 E 兑换现
按 照刘霞的解释 ,加 盟店每 金 比率 是 2%。A加 盟 店 积 分 有 7
你卖过产品 ,总是一 味劝别人加盟 网店 ?许晓乐呵呵地说 :怎么每个 “ 人都 这么 问? 她解 释说 , ” 仅仅 卖产 品只能赚小钱 ,而加盟店 收取 的加 盟费能带来更大的利 润。 怕笔者不相信 ,她带着笔者去 了一 家位 于深 圳南 头 的商 品实 体 店。该店店主刘霞 向笔者介绍 了整 体的运 营模式 。 原来 ,这些实体店和网络店铺 什威( 音译 ) 国” 刘霞点开一个 网 王 。 站, 填入一个注册号后 , 笔者眼前展 现了一个 巨大的商品世界 。她介绍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精选5个成功励志故事《亚马逊河的王莲》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水生植物。
它的叶子巨大无比,漂浮在水面上时,就像一只只绿色的大浅盆,最为奇特的是,即使让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坐到叶子上,它也不会下沉,这种植物就是闻名遐迩的王莲。
人们一直对王莲充满好奇,感觉它非常神秘,不明白它那柔嫩的叶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浮力呢其实,就在王莲的叶子背面,有很多放射状的粗大叶脉,它们仿佛构成了坚韧的骨架,又好像大桥的桥架,稳稳地支撑着叶面。
同时,在叶脉之间,还有许多镰刀状的横隔,把整张巨大的叶子分成一个个气室,从而使它具有了很大的浮力。
正因为有了强大的支撑内心体系,亚马逊河的“莲”,才能够变成与众不同的“王”莲,被人类格外青睐。
这就好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自我,时时不忘完善和强大自己,因为,不管遇到什么状况,保持内心的强大才是王道,也才有可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
精选5个成功励志故事《摒弃盲从,走向成功》从众,其实是一个人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改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它是引发思维定式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
从众是人类或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有时侯人们的从众心理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见大家都参与,自己也参与,从来不问自己所参与之事的是非对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盲从多数出现在那些不独立思考、没有主见的人身上。
盲从是对人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盲从者从来不愿意挑起“思考”和“开创”的责任。
盲从是可怕的。
这时候人们的被“大众”所局限,意志和思想无法发挥作用,更不可能做出什么开创性的成绩。
盲从让人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习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我们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有错,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意味着你必须面对别人不曾面对过的艰难险阻,必须吃别人没有吃过的苦头。
创业成功小故事分享

创业成功小故事分享在创业的时候,我们要多学习成功者的经验,以下是店铺精心准备的创业成功小故事分享,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马云的故事【1】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
以前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方就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梦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行前十位!那是1999年。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x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但是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
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
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向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正因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以前正因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的地步。
8年过去了。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十分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
正因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我没有钱。
”他们都这样想。
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这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个性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讲述创业学17个创业神话

讲述创业学17个创业神话创业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门学科,它探讨了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然而,在创业学中存在着一些误解和神话,这些神话可能会给创业者带来困惑和错误的判断。
本文将介绍17个常见的创业神话,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创业学。
1. 创业是一条通往财富的捷径。
创业确实有可能带来财富,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就是通往财富的唯一途径。
创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风险,成功与失败并存。
2. 创业是孤独的旅程。
虽然创业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孤独的时刻,但创业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
合作与共享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者需要与合作伙伴、投资人和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
3. 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
尽管有些创业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业都需要如此。
创始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源和个人贡献来支持初创阶段的运营。
4. 创始人必须是天才。
创业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创始人的天才,更多的是取决于他们的执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创始人需要具备市场洞察力、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5. 创业就是一个好点子。
创业不仅仅是一个好点子,更是将点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创业者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商业计划编写等一系列工作。
6. 创业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创业者并不一定要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但他们必须对创业过程和创业项目充满激情和执着。
创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奉献,而不仅仅是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7. 创业就是找一个好的导师。
虽然拥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可以帮助创业者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能找到合适的导师。
创业者应该主动学习和寻找解决方案,而不仅仅依赖于导师的指导。
8. 创业就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创业者的目标是实现商业成功,而不仅仅是追求感情上的满足。
创业者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盈利模式和竞争对手等商业因素。
9. 创业成功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成功的创业者往往经历了多年的辛苦努力和失败的经验。
创业需要耐心和坚持不懈,创业者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王永庆长子王文洋的创业神话
发布时间:2009-07-03 10:26:34阅读:10次
如果说王文洋是一个学者,他没有通常学者的刻板;如果说王文洋是一个商人,他也没有一般的商人的圆猾。
王文洋是一个把学者的知性和商人的进取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
王文洋先生在接受《中国新时代》记者的采访时,低调地说:“成功出色我不敢当,这些离我还很远,我觉得自己还在努力当中,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我们努力去做得成功出色。
”几十年来王文洋所创立的宏仁集团的发展人们有目共睹。
2007年,经过10年的打拼,宏仁集团资本额达到2.25亿美元,年营业额超过9亿美元。
今年7月9日,王文洋被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这是该学院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同获此奖的还有英国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力普亲王、卡塔尔第一夫人、谢赫·穆扎塔·宾特·纳赛尔·玛斯纳德王后等四人。
王文洋也是该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这个荣誉的华人。
功败垂成
作为第二代台湾企业家,王文洋的经历颇为特殊。
虽身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长子,在接任台塑事业几成定局的情况下被迫离开,筚路褴褛,45岁的他开始独自创业。
那是1995年,为台塑工作奉献了近20年的王文洋突然被父亲解雇,一夜间自己辛辛苦苦耕耘了几十年的基业付诸东流。
对于王文洋的离开外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王文洋有了婚外恋,这让他父亲大动肝火,一气之下把他逐出家门;另一说法认为这是王氏家族内部继承权之争的结果。
其实,在这之前,王文洋已经预感到自己离开台塑在所难免。
作为王家的长子长孙,王文洋一直深得祖母喜爱。
起初,王文洋并没有想到回台湾发展,1975年他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时,直接去了美国打拼,并在那里挣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他还帮助父亲把台塑在美国的石化业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王文洋的才识也让祖母和父亲深感欣慰。
应祖母再三要求,1980年王文洋才从美国回到台湾,进入台塑工作。
借助父亲提供的平台,王文洋立足于自己的专业,把玻纤脂、玻纤布、半导体这些先进的电子产品引入了南亚。
注重科技与商业的结合,是王文洋与父亲王永庆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曾经因为是否需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父子间就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执意读博的王文洋不仅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反而被父亲切断了生活来源。
父亲王永庆之所以反对儿子王文洋继续攻读博士,是因为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感觉到,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和事业的成功成正比。
但王文洋不认同父亲的观点。
他建立了南亚塑胶公司和南亚科技公司,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南洋科技公司的出色运作,为台塑集团跨入科技产业做出了拓荒性的贡献,为王氏的台塑集团朝着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台胶集团进军现代产业奠定了基础。
但
王文洋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离开台塑。
广州创业
离开台塑的王文洋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就在他人生的最失意苦闷的时刻,王文洋最好的朋友——知名科学家、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霖挺身而出。
王文洋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信,田长霖热情地邀请他去伯克利大学任教。
别无选择的王文洋于1995年11月离开台湾去了美国。
然而这也无法弥补他心中的失落。
早在1991年,还在父亲的台塑南亚公司工作的王文洋就带领一批人,做出了一个完整的在大陆发展电子产品的投资计划书。
敏锐的王文洋已经看准了大陆的发展机会,厚厚的计划书里寄托着王文洋沉甸甸的大陆理想。
但是出于成本考虑,这个计划方案没能获得南亚高层的批准。
不轻易放弃的王文洋找到了现南亚董事长吴钦仁,建议说,“我们可以在大陆投资一个小小的厂,就当作在大陆学习和实验”。
就这样,王文洋才得以抓住了一个契机。
南亚在广州的石井建了一个小厂,那是台塑第一次在大陆投资建厂。
“只是播下了种子,它正在茁壮成长,却不能看到它开花结果,,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王文洋这样形容当初离开台塑时的心情。
在伯克利大学任教期间,王文洋一直是郁郁寡欢。
好友田长霖懂得他的心思,也非常支持王文洋到大陆建功立业。
幸运的是,这时他们的一些好朋友已经为王文洋争取到一笔投资资金。
王文洋选择广州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
让王文洋欣喜的是,他创业的想法得到了当时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于是,1996年,宏仁集团在广州正式创立。
自1996年7月,宏仁电子、宏育塑料在云埔破土动工,1997年9月开工投产,到2006年,宏仁集团已经发展成为营业额为9亿美元,资本额2.25亿美元,几项产品技术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的实力集团。
路在脚下
45岁才开始创业。
王文洋既没有拿青春赌明天的资本,也已不再是孤身一人,可以来去自如,他背负着对自己家庭的责任。
虽然朋友的热心相助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但是仍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回首创业10年的艰难历程,王文洋内心充满复杂的感情,“这10年是很难得、很宝贵的经历,我非常的感恩,虽然经历很多艰辛,但我仍然觉得上苍对我很好,给我这么的好机会,让我从巨大的转折中体验到人生的宝贵,”
如今的宏仁已经走到一个新的起点。
创业之处因为坚持走高品质路线,他们的产品大多外销,但王文洋表示,现在情形不一样了,大陆市场非常巨大而且发展的越来越好,当大陆的经济结构慢慢成熟起来,
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会转向以内销为主。
在美国产品内销的比例占到70%-80%,大陆经济也在转向以内销为重点。
整个宏仁集团的重点也在向内销转移。
目前,宏仁的产品已经供不应求。
为了赢得充足的资金流以扩大产能,宏仁集团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几家子公司的上市。
因为广州宏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财务相对容易独立,计划于2008年9月首先上市。
2009年3月,宏仁集团旗下电子事业部的四家子公司广州宏昌、上海宏和、上海宏联和广州宏仁将在香港H股上市。
通过融资,宏仁集团未来的第一个五年,要实现电子产品扩产3倍,第二个五年再扩大3倍产能。
在王文洋的心目中,成都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地。
在宏仁未来10年计划顺利实现的情况下,宏仁将在成都等西部地区设点。
说到这里,电话那一端的王文洋,语气十分坚定。
虽然离开台塑曾让王文洋痛心不已,但是离开是非之地,在宏仁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里,王文洋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才情。
苦是苦,但毕竟值得。
目前上海宏联与宏和电子公司所生产的玻璃纤维丝和玻璃纤维布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他们的产品已经获得一些世界级企业的认可,全世界只有美国、日本和宏仁的产品能够做到。
在中国大陆索尼PS3主板指定选用宏仁材料。
“高科技、高品质、高投资,我们一开始就决定在大陆要做长期的发展准备,也许要达到理想的收益与回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希望能脚踏实地地去一步步去接近这个目标。
”这是王文洋给自己的宏仁定下的一个基调。
附件:没有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