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史玉柱的传奇不为人知故事

合集下载

史玉柱的创业故事

史玉柱的创业故事

史玉柱的创业故事1992年,在联想在才刚刚度过企业最艰难的黑色时刻,彼时中国电脑行业的龙头,还是属于史玉柱创立的巨人集团。

没想到仅过几年后,巨人集团就彻底跌落神坛,但这还只是传奇故事的开端。

史玉柱从1989年下海创业,到第一次创业失败,中间才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

期间有巅峰,也有低谷。

他既是最著名成功者,也是最著名的失败者。

如果是普通人,在如此短时间内就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怕是要消失在平凡的人海中了,但史玉柱很特别。

从失败到成功只有一道沟壑,而能越过的人却如凤毛麟角。

而史玉柱的人生却不止一次地跨过这道坎,这就是他一生传奇的创业故事。

一、下海经商,白手起家年轻时的史玉柱,完全符合现在人心目中的学霸形象。

以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浙江大学数学系读书,毕业之后又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

就像家长口中“别人家”孩子,是一个成功者走出新手村的经典故事。

只不过这个“别人家孩子”似乎有些不一样!史玉柱是喜欢追求刺激的“赌徒”性格,这注定他不会安心地做一名人民公仆。

所以他选择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投身到下海经商的大潮当中。

1989年,史玉柱从深圳大学拿到软件硕士学位,随即选择下海经商。

而在同年,另一位商界大咖马化腾,才刚刚考进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有创意和技术,却没有启动资金是摆在当时的史玉柱面前的最大难题。

刚到深圳创业的史玉柱,是举目无亲的孤身一人。

此时他身上只有借来的4000块钱,以及一个花费他九个月时间研制的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而这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现在大家知道这个叫做M-6403软件,是一个比四通更加优异的中文处理软件,是首个中国汉卡。

但在当时,只有史玉柱他自己知道。

没钱、没资源,又想在深圳闯出一片天地,那么史玉柱只好选择赌一场。

他给当时的报纸《计算机世界》打电话,说要登一个8400元的广告,不过要先发广告后付钱。

如果产品推销成功,自然有钱支付给报社,但如果失败了,不仅是创业失败,史玉柱还将背负起一笔不小的债务。

史玉柱传奇故事简述

史玉柱传奇故事简述

史玉柱传奇故事简述
史玉柱,中国著名企业家,是中国游戏产业的先驱者和领军人物。

他的创业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许多创业者和年轻人学习
的榜样。

史玉柱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
的商业头脑和勇气。

他在读书期间就开始自己的小本生意,卖过糖果、书籍等,展现出了他的商业天赋。

1998年,史玉柱创办了盛大公司,开始了他的传奇创业之路。

盛大公司最初是一个网络游戏公司,凭借着《传奇》等游戏的成功,一举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的领军企业。

而史玉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游
戏产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史玉柱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公司成立初期,他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最终,他带领盛大公司走上了成功之路。

在盛大公司成功上市后,史玉柱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继续投身
于中国互联网产业,成立了多家公司,涉足游戏、互联网金融、文
化传媒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史玉柱的成功并非只是因为他的商业头脑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的敬业精神和不断学习的态度。

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新趋势的关注,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使自己的企业始终保持竞争力。

史玉柱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的创业者和年轻人,他的成功经验也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他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总的来说,史玉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创业之路。

让我们向史玉柱学习,勇敢追逐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史玉柱的三落三起之创业史】从辉煌到巨人之败 只毁于一念间

【史玉柱的三落三起之创业史】从辉煌到巨人之败 只毁于一念间

从辉煌到巨人之败只毁于一念间在前途茫茫的创业路和官运亨通的坦途之间,你会选择哪条路?放弃前途无限的国家储备干部身份变成前途莫测、一文不名的创业者,不仅仅是创业激情这么简单。

在对大时代、大环境的把握中,技术出身的史玉柱选择了"汉卡"--一种桌面排版印刷软件,作为创业的产品。

从4000元到年利润1000万,史玉柱创业初成。

不料由于"汉卡"的辉煌,使得信心十足的史玉柱产生了疯狂的想法,结果却是因一念之差导致全军覆没,使得"赌徒"的称谓与史玉柱如影随形。

"汉卡"传奇来自市场的深刻把握史玉柱的传奇式创业经历,更多体现在他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与其说是"赌",不如说是对于自身能力的一种认知和把握。

这种认知和把握很早就表现了出来。

小学四年级,史玉柱因为迷恋小人书而留级,中学后开始疯狂学习,以勤奋赌明天,最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浙江大学。

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时,时值1984年,大学毕业生无比受重视的年代,毕业后被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

因工作出色,1986年安徽统计局将其列入干部第三梯队送至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毕业回去即是稳稳的处级干部。

一般人皆认为史玉柱将来官运亨通。

但到深圳后,接触到了高科技软件开发技术的史玉柱很快就有了创业的想法。

史玉柱选择做"汉卡",除了深圳当时的外向型经济环境和氛围,整个"汉卡"市场凸现出来的巨大需求是软件专业的史玉柱最大的驱动力。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随着PC逐步在中国的普及以及汉卡的价格与成本之间巨大的利润,中国市场上至少有30家以上的公司在做"汉卡",其中尤以联想的起家产品"联想汉卡"最为知名,毫不夸张的说,如今许多成功的老牌IT公司都有卖过汉卡的经历。

史玉柱的创业历程

史玉柱的创业历程

史玉柱的创业历程2009年3月12日,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史玉柱以15亿美元居468位,在大陆位居14位。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史玉柱的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史玉柱的创业历程1989年史玉柱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年仅27岁。

在这个年龄当上处级干部,再加上有高学历、领导的赏识,如果史玉柱继续留在统计局,未来的仕途的确是“不可限量”。

因此,史玉柱的家人和朋友都极力反对他下海。

但这没能阻止史玉柱的决心。

临行前,他慷慨激昂地对朋友宋京京说:“如果下海失败我就去跳海!”1.辞官创业,深圳寻梦1989年,史玉柱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研究生班毕业。

不过,这一次毕业后的史玉柱却没有像上次那样接受别人安排的命运。

他回到安徽,便递交辞职信,申请辞职,并告诉自己的家人:“我要下海。

”这是一个让周围人非常惊讶的选择。

因为在1989年的中国,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还相当少。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一年全国研究生仅为37232人。

而在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中拥有这么高学历的就更少了。

然而,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安于现状,更不会甘于现状的。

史玉柱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其实,早在深圳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史玉柱就已经深思熟虑下定决心:既然市场经济是未来的主流,那么毕业之后就应该“下海”,就不应该再回到计划经济体制里面去。

可以这样说,是那个时代的浪潮强烈地感染了史玉柱,而他的满腔热血和年轻的心也感应到了这股浪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以只想“下海”去“冲浪”。

领导和同事们都为他惋惜,连平素最了解他的父母此时此刻也感到不可思议。

稳稳当当的“官”不做,舒舒适适的日子不过,偏要辞职,自己把自己推到东漂西泊的未知中去,不是发了“疯”又是什么?但是,只有史玉柱自己明白,他的心里正涌动着一股不可遏制的创业冲动。

通过合肥卖录像机的朋友,史玉柱认识了当地的一些计算机界的人。

其中就有一个专门卖计算机的代理,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代理商,于是,史玉柱就找他借了一台IBM的电脑在家里自己编软件。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的创业故事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的创业故事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的创业故事史玉柱的创业史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就是1997年之前的巨人和1997年之后的巨人,那么店铺今天就来看看史玉柱的创业故事吧。

玉柱的创业故事:中场休息的感悟史玉柱,1962年出生在安徽北部的怀远县城。

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分(满分120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时年24岁。

由于工作出类拔萃,被作为第三梯队,送往深圳大学进修。

1989年8月2日,他利用报纸《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收钱的时间差,用全部的4000元做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

13天后,史玉柱即获15820元;一个月后,4000元广告已换来10万元回报;4个月后,新的广告投入又为他赚回100万。

这一年,史玉柱产生了创办公司的念头,他想:“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办的公司也要成为中国的IBM,不如就用‘巨人’这个词来命名公司。

”1995年,巨人发动“三大战役”,把12种保健品、10种药品、10几款软件一起推向市场,投放广告1个亿。

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

巨人集团危机四伏。

脑黄金的销售额达到过5.6亿元,但烂账有3亿多……史玉柱的创业故事:“送礼就送脑白金”幸运的是,受到重创的史玉柱,除了缺钱外,似乎什么都不缺,公司二十多人的管理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没有一个人离开。

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经有两个项目可供选择,一个是保健品脑白金,另外一个是他赖以起家的软件。

1998年,山穷水尽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万元,开始运作脑白金。

手中只有区区50万元,已容不得史玉柱再像以往那样高举高打,大鸣大放。

最终,他把江阴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

启动江阴市场之前,史玉柱首先做了一次“江阴调查”。

他戴着墨镜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寻访。

史玉柱的成功不是靠忽悠 创业经验

史玉柱的成功不是靠忽悠 创业经验

史玉柱的成功不是靠忽悠编者按:20年,中国经济演绎了一轮壮观的"大牛市",史玉柱无疑是这轮超级行情中屈指可数的"大牛股"之一。

今天,史玉柱坐拥数百亿元资产,但他成功的路径、他的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产品却屡遭质疑。

他的成功被人们用市场、商业、道德的尺度反复丈量,却很少有人真正走近他,走近他一起打拼多年的伙伴,用事实这把最简单的尺子来做出度量。

9月下旬,新浪科技专访了史玉柱与他的团队,试图通过"直面"的方式还原一个真实的史玉柱。

保健品成功非偶然在中国,不一定很多人都知道史玉柱,但一定很少人不知道脑白金。

它一度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被人斥为"恶俗",它的产品本身被舆论质疑"无用",这一"骂"一"疑"就是十年。

十年前的冬天,史玉柱在安徽黄山召集20多名"亲信"开会,确定了"脑白金"的构思。

此前几个月,史玉柱还深陷巨人大厦停工、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追债的泥潭;几个月之后,脑白金在江阴试销成功,并迅速铺向全国市场。

凭借脑白金,史玉柱摘掉"中国首负"的帽子,还清巨人大厦所有债务,并完成了新一轮资本积累,直接为后来进军最感兴趣的网游市场铺平道路。

但在决定要做脑白金之前,史玉柱在珠海经历了从"中国富豪"到"中国首负"的迅速转变,负是负债的负。

前后落差实在太大,脑白金出来的时候,史玉柱把自己藏的很深,像一个忍者。

低调是心理需要,但工作却没少做。

做脑白金的这段时间里,史玉柱跟一些商场柜员、农村大姐大妈混的很熟。

史玉柱认为,脑白金的成功没有一丁点的偶然因素,归根于他本人带领的团队对目标消费群的调查与研究。

脑白金的几位主要干部都是当初在珠海时期的"老巨人",92、93年到公司的。

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的创业故事(2)

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的创业故事(2)

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的创业故事(2)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的创业故事:巨人重生1998年,除了几次旅行,几乎没有耽误太多的时间,史玉柱重新回到了原本建立了较好根基的保健品市场。

史玉柱仍不舍“巨人”的浪漫主义情结,借用音译的“Giant(巨人)”,很快注册成立了上海健特公司,并开始做保健品。

这一次他有针对性地将目光瞄准了江苏省江阴市。

随即,史玉柱戴着墨镜在江阴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寻访。

由于白天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史玉柱一去,他们特别高兴,史玉柱就搬个板凳坐在院子里跟他们聊天,从聊天中,史玉柱不但了解到什么功效、什么价位的保健品最适合老人,而且知道了老人们吃保健品一般舍不得自己买,也不会张口向子女要。

这些极其鲜活的第一手素材为史玉柱创意“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NBJ”提供了灵感。

在如今高密度的信息轰炸时代,很多人讨厌这个广告却印象深刻。

可以想象,在广告和营销甚少的市场经济初期,在“狗叼着宣传单”都能起到传播作用的年代,全面开花、轮番轰炸的宣传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震撼。

像所有感性的人也会拿经验作为教训,他说,“人只有在低谷才能学到东西,所以那段低谷的东西才能作为衡量后面事的一个尺子。

”再一次投入市场洪流的史玉柱开始摒弃过去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变得专注起来。

“我现在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纪律,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个行业,不能做第二个行业;而且不能这个行业所有环节都做,要做就只做自己熟悉的那部分领域,同时做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只用自己最特长的那一部分”经历了人生最低谷的史玉柱显得保守而谨慎,他甚至为自己制定了三项“铁律”:第一,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每时每刻提防公司明天会突然垮掉,随时防备最坏的结果;第二,不得盲目冒进,草率进行多元化经营;第三,让企业永远保持充沛的现金流。

相比那些一帆风顺的企业家,此刻,巨人大厦的坍塌无外乎史玉柱的又一份财富,以至于他在和老朋友段永基聊天时如此戏谑:“成功经验的总结多数是扭曲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才是正确的。

史玉柱的成长故事

史玉柱的成长故事
成功复出有说明了说明?
• 面对于失败,我们不能退缩,我们需要的 是勇敢地去面对,去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此,史玉柱做得非常好,主要分一下三 点: • 第一、懂得放弃旧的,去创新新的产品。 • 第二、学会了多方面的投入来给自己的商 业降低风险。 • 第三、吸取了之前失败后的教训,归纳总 结,给了自己一条的、非常正确的路线。
集中优势兵力
• 众所周知,史玉柱是毛泽东思想的狂热崇拜者, 在营销战中他一贯采用毛泽东的作战思想的,其 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 破”。这个原则,史总曾多次在营销会议上强调。 • 在上海健特,不管史总多忙,每月一次的营销会 议,史总都要亲自参加,亲自和省级办事处老总 们沟通对于当前阶段的销售形势看法,提出自己 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鼓励省办事处老总各抒己 见,提出不同看法,然后史总一一解答,务求解 除包袱、统一认识。如果方案多数人不同意,史 总也会撤回方案重新修改,当然这样的例子并不 多。
(一)史玉柱的创业过程
• • • • • • • • • • 1989年8月,史玉柱承包了电脑部,开始创业。 1990年,史玉柱专心研究,却遭妻子抛弃,家庭破裂。 1991年,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史玉柱任总经理。 1992年,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公司,“巨人”发展初 具基础。 1992年开始,史玉柱和“巨人”步入辉煌,史玉柱本人也名利 双收。 1993年至95年巨人在计算机产业上遇到了致命的困难。使巨人 不再“巨人”。 1995年底真正放弃了计算机行业,改投保健品行业。在这,他 又像找到了灵感,在这行业又发展了起来。 1994年8月巨人脑黄金正式启动,在市场有掀起了一股热潮。 1996年史玉柱花费850万资金都投资巨人大厦,又有一个转折 点,到后来的大厦倒塌。使他又在此受挫。 到后来的脑白金,黄金搭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在决策任何一个项目时,都会作最坏的打算,都会先估算一下,如果发生亏损,损失会超过我净资产的三分之一吗如果超过三分之一,再大的诱惑我也不干。

而在过去,我是想到做什么,就不考虑其他。

◇我想,在50岁以前,“死”多少次,还能“活”多少次,以后就不敢说了。

◇我离破产永远只有12个月。

史玉柱的创业史
史玉柱,一九六二年生,安徽怀远人。

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研究生。

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

1989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为软科学硕士。

随即下海创业。

1989年,推出桌面中文电脑软件m-6401,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

随后推出m-6402汉卡。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

推出m-6403。

1992年,巨人总部从深圳迁往珠海。

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

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

后来这一方案因头脑发热、行政暗示等各种因素一改再改,从38层窜至70层。

1993年,巨人推出m-6405、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多种产品,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

巨人成为位居四通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

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

下半年美国的王安电脑公司破产,史玉柱认为巨人需要新的产业支柱。

1994年初巨人大厦一期工程动土,计划3年完工。

8月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

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

史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

1996年保健品方面因为巨人大厦“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

巨人大厦资金告急。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

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客观上进一步封堵了巨人的迂回余地。

不久巨人大厦停工。

巨人名存实亡。

2000创建以脑白金为主要产品的健特公司。

史玉柱:失败是金
史玉柱,1962年出生,安徽人,巨人集团总裁。

研究生毕业后1989年“下海”,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获得成功。

1992年成立巨人高科技集团,注册资金亿元,被1995年7月号《福布斯》列为中国大陆富豪的第8位,而且是惟一高科技起家的企业家。

时隔一年,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面临巨大危机……关于史玉柱,作者曾在他最辉煌的年代采访过他,人家当时说,史玉柱的发迹是挡都挡不住的运气;那么当写作本书时,史玉柱则早已露出兵败如山倒的颓势,正面临着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

有人说:正是史玉柱本人,狂写了九十年代中国企业家的一狂热的失误假设我们把史玉柱狂写巨人的这段历史反过来审视,先检讨他的失败,巨人何以像一座地基不稳的大厦说倒就倒现在一种比较定论的分析便有两条。

首先便是归咎于巨人的投资重大失误,其主因便是那座名噪一时的楼高70层、涉及资金12亿的巨人大厦。

时至今日有人评论,巨人大厦是史玉柱有生以来第一个重大投资失误,他根本没有实力盖一座全国最高的大厦,这是个人狂热的一个典型之作。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持,做房地产,竟将银行
搁置一边。

而这个自有资金,就是曾经令巨人风光一时的生物工程和电脑软件产业。

但谁都知道,以巨人在保健品和电脑软件方面的产业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住70层巨人大厦的建设,当史玉柱把保健品和电脑软件产业的生产和广告促销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大厦时,巨人大厦便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

史玉柱曾经在1994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一段话:这一个阶段我看传记、党史比较多一些,最深的感受是,办一个企业与建立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非常相象,从党史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越看越像。

任何群体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都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组织对于团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认为现在的企业组织和解放前四类军事武装相似。

二次创业
这是1995年记者采访史玉柱时的一段对话,当时的史是这样来介绍自己的想法的:
1994年是巨人集团富有转折意义的一年,1至8月间巨人集团经营状况处于徘徊状态,甚至有少许倒退,9月下定决心进行全面改造后,10月份开始企业增长速度加快,员工队伍以每月200到300人的速度增长。

尤其是生物工程,脑黄金项目从零开始,9月份我们一个工厂都没有,现在已有七、八个工厂。

也就是说我们进入了二次扩张时期。

我们把它叫做二次创业,一段时间我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许多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创业时的激情就消失了,开始了窝里斗,像我们巨人效益好一点,结果吃大锅饭比国营企业还厉害,有人不再考虑为企业做贡献,这个在1994年上半年非常明显,开始我想从美国企业中找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失败了。

美国管理模式不同,人家职业道德感非常强,比如说上班时间从不打私人电话,因为他们认为上班的时间是被企业所买下来的,我们做不到。

后来我研究,这种问题在国内则有相当普遍性,一批民办企业都有这个过程,正如民营企业许多都进行了二次创业一样,“四通”、“联想”都已经涉及到这样的问题了,但真正做起来的很少。

所以我于1994年底提出了二次创业……也就是说,重新利用创业来激活企业人的创造性激情。

做好一个公司的第二次创业,关键还有一个人的因素,也就是那句名言: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干部队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我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年轻人在战争时代成长得非常快,二十几岁就可以当师长军长,就可以领兵打仗,在和平时期就相对成长期长多了。

就是因为战争时期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有非常的压力,所以现在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去研究如何训练这支年轻队伍,要给年轻人非常大的压力。

1994年下半年我们做了一次试验,模拟战争气候,当然我们不能说给他以生与死的压力,但可以给他们一些在常规下不可能完成的压力,迫使他们创造奇迹才能完成,如果创造出了奇迹可以得到可观的奖金,如果不能创造奇迹将被免职,让他在一年内做普通员工,一年后可以再次获得机会。

结果证明,三分之二的人创造了奇迹,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支很强的干部队伍。

三个月前你见到他说话经常还说不到点子上,现在谈起自己掌管的那个部门头头是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