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oc

合集下载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2019必修1生物课本第5.3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主要内容为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使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本节内容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讲解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呼吸的动画、图片和图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标题为“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实验器材根据四个创新实验,分为四组材料用具:(1)第一组:集气瓶,分液漏斗,上嘴抽滤瓶,导管,具支试管,止水夹,20ml注射器,橡胶管,H2O2,FeCl3 ,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等;(2)第二组:20ml注射器,输液管,EP管,水浴锅,H2O2,FeCl3,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第三组:锥形瓶,CO2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电子白板),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植物油;(4)第四组:血糖仪,注射器,输液管,葡萄糖,酵母菌,H2O2,FeCl3。

三、教材实验分析(图1 教材中的有氧装置)(图2 教材中的无氧装置)教材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完整。

图3和图4为学生参考教材中操作的有氧装置和无氧装置。

(图3 学生操作的有氧装置)(图4 学生操作的无氧装置)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实验时间较长,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1.制氧慢,图1有氧装置中氧气的来源由橡皮球鼓气50分钟。

2.反应物量比较多,在500mL 锥形瓶中加入240mL 酵母菌培养液。

3.无氧条件不好控制,图2的B瓶中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的氧气来制造无氧条件。

4.不能定量比较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酒精不太方便检测。

5.实验时间比较长,要培养8到10小时,课堂上难以完成实验。

四、实验原理和创新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呼吸,有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变成灰绿色;用CO2传感器和电脑采集和绘制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用血糖仪测定葡萄糖(稀释10倍)。

5.3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3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究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体验并阐明细胞生命活动 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 的变化。
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 式的探究, 探讨生产生活 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和 所需条件,并尝试提出建 议,形成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分析 得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 式及对应产物,初步感知 细胞的呼吸作用。
为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 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探究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这一教学 活动。
能力
高一入校不久的学生实验动手 能力不强,操作有待规范。
知识
通过酶实验的学习,已经 对自变量、因变量、无关 变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 本实验自变量的控制、因 变量的检测方法不是太了
解。
情感
有探究的欲望,小组合 作创新意识强。
根据生活实例,对酵母菌 的呼吸方式和产物提出假 设,用现有器材组装实验 装置,并熟练运用科学探 究实验的一般过程验证实 验假设。
0 2
• 实验时间过长,不利于课堂教学实验的开展。
• 有氧和无氧条件的实验装置设计存在不足,无法保证 有氧和无氧的环境。
• 用作酒精检测试剂的酸性重铬酸钾属于管控危险品, 同时浓硫酸有腐蚀性,学生使用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且用其检测时无法排除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 给出该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请学生5人一小组合作,自 行设计和组装实验装置
• 思考: 1.自变量是什么?哪些装置可以以及如何控制有氧 和无氧条件?
2.如何鉴定产物中有无CO2和酒精?酒精检测仪相比 酸性重铬酸钾的优势?
3.如何让酵母菌在实验过程中保持高活性?设计的 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每组有氧装置2人,无氧装置2人,记录1人
排除了空气中其他气体如 CO2的干扰,确保参与反应 的为O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创新实验说课稿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创新实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呼吸作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创新实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出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2.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进而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个实验是在呼吸作用这节课的开头,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学生初步了解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知识作以必要的知识铺垫。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章节的教材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有较多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二、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酵母菌在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并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多;2.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2.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生物科学的价值,关注生产生活实践;2.乐于学习生物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在有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使橙色的酸性重络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四、实验改进要点1.实验材料的改进:(1)酵母菌20g改13g(原实验使用酵母菌过多,产生大量泡沫涌向澄清石灰水锥形瓶,涌过去的酵母菌培养液使石灰水浑浊,干扰实验结果)。

(2)凉白开水配制葡萄糖溶液(实验室蒸馏水放置久了含氧对无氧组造成影响)2. 锥形瓶500ml改250ml(减少排气时间,器材小,方便操作)3. 后面装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改玻璃小胶管(装置简化,使用澄清石灰水量少,更短时间可观察明显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结果)4. 玻璃小胶管出口接气球(可观察有氧组)五、实验器材及试剂250ml锥形瓶,玻璃小胶管,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酵母菌,5%的葡萄糖溶液,凉白开,气球,双面胶,L型玻璃管六,实验过程①锥形瓶两个,标记有氧组和无氧组,分别加入凉白开水配制的5%的葡萄糖溶液200ml+13g酵母菌。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
1 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3 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
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3、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选择酵母菌的依据: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通气培养,目的: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生产葡萄酒时密封发酵,目的: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实验装置甲装置为探究有氧呼吸装置,乙装置为探究无氧呼吸装置3.本实验的自变量: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有无酒精的产生及二氧化碳的产生量4.如何控制有氧、无氧条件?有氧:用气泵间歇性通入空气;无氧:密封培养。

5.甲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

6.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引起的。

7.乙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一段时间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将B瓶内的氧气消耗完,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8.将葡萄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却后加入锥形瓶的原因:加热煮沸后,葡萄糖溶液中的细菌被杀死,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加热煮沸,可排出溶液中的氧气;若不冷却,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

9.代谢产物的鉴定1)检测CO2的产生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其浑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量的多少;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其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量的多少。

2)检测酒精的产生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浓硫酸)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10.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知识点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1)[H]出现在细胞呼吸中为NADH,出现在光合作用中为NADPH。

产生[H]的过程是指氧化型辅酶转化成还原型辅酶。

课本93页2)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项目来源去路[H] 有氧呼吸:葡萄糖和水无氧呼吸:葡萄糖有氧呼吸:与氧气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还原丙酮酸ATP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直接为绝大多数需能的生命活动供能(与光合产生的ATP 比较)3)糖类为什么必须要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因为线粒体膜上不含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或进入线粒体内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9: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9: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2.利用紫色石蕊试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的生成情况。当二氧化碳量少时,有氧组和无氧组区别不明显;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时有时会看到由浑浊变澄清的现象;
3.利用酒精检测仪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更准确,并且操作更简单、安全。
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展示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加入酵母菌后的面团。
教学反思
优点:
第一:将酵母菌提前活化,只需5到10分钟即可出现明显实验现象,实现实验的随堂化。
第二: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参与实验,直接见证产物。
3.学生通过发展性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不足:
实验没能直接证明水的生成。
通过参与实验操作,提升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严谨、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并运用科学术语报告实验结果。
指导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评价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环节四课堂拓展
设问:酿酒时为什么要蒸粮?
摊粮时原料内拌酒曲前为什么要测量温度?原料入池后,为什么要盖上几层塑料薄膜及厚厚的泥土?
教师感受:
通过亲自设计并完成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综合来说达到了有效教学。
设问:比较不同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处理后的面团,说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为什么培养条件不同,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学生通过比较并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根据已有认知分析原因。
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B、D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深度思考](1)为什么选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提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2)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的NaOH溶液后,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提示10%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用于检测产物的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导致的。

(3)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提示酵母菌将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4)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方法技巧]1.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方法(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前面5题中的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
1 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3 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3、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