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

合集下载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药物代动力学是药物体内活动和作用过程的研究,是药物学研究的一部分。


表现为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机体,通过组织及血液循环,穿过血脑屏障,最终达到特定细胞或组织,在该部位发挥作用,再经过有效代谢或排泄而离开机体的全过程。

药物代动力学是药物研发和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通过对药物的实验
模型,对药物的口服消化、吸收和分布规律,在体内活动和作用力学行为等方面,分析药物的传递路线,在人体生物体系中探究药物作用机制,从而获得更多药物药效学的相关知识。

药物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在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及代
谢等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机制及反应的衍生关系。

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流动路径和活动规律,提高药物的疗效,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有效的药物剂量,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

此外,还可以利用药物代动力学解决小剂量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效果不佳、毒副
反应大、药物反应性不稳定甚至目标细胞机制不明等问题,以便设计更巧妙、更优化的用药方案。

总之,药物代动力学是药物药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为药物分析、计量和调
整药物剂量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药代动力学kp-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代动力学kp-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代动力学kp-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PK)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于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吸收过程、分布过程、代谢过程和排泄过程。

药物的吸收过程研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口服、注射、经皮等途径。

分布过程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包括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布以及药物与组织器官之间的互作。

代谢过程研究身体如何将药物分解和转化成代谢产物,通常由肝脏的酶系统参与。

排泄过程研究通过尿液、粪便、呼吸以及乳汁等途径,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内排出来。

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评价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很重要,常用的参数有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药物的疗效、剂量以及用药频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本文将就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药代动力学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而在临床实践中更科学地应用药代动力学知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和分析:1. 引言:在文章引言部分,我们首先会概述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PK)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其在药物研发和合理用药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会明确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药代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概念,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同时,我们会阐述这些过程在药物治疗中的意义,以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标准。

2.2 药代动力学的应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药代动力学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是药物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而药效动力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药理效应。

一、药代动力学1.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

吸收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吸入等。

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溶解度、pH值、渗透性等。

2.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脂溶性、离子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此外,血液供应充足的组织器官吸收药物更多,而脂溶性较高的药物则更容易穿过细胞膜。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酶系统代谢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中的肝酶系统。

药物代谢会影响药物的活性和持续时间,也是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药理活性,也可能是毒性产物。

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将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尿液,也可以通过粪便、呼吸、汗液等途径。

药物的排泄速度与药物的解离速度、肾小管分泌速率等因素有关。

二、药效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药理效应的学科。

它可以描述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治疗窗口、作用机制等。

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特性是影响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

1. 剂量-效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药物剂量与产生的效应之间的关系。

通常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关系。

线性关系表示药物剂量增加或减少,效应也相应等比例增加或减少。

非线性关系则表示剂量增加或减少,效应并不等比例变化。

2. 治疗窗口治疗窗口是指药物在体内能够产生治疗效果的浓度范围。

在治疗窗口内,药物能够发挥治疗作用;而超出治疗窗口,剂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

3. 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也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即药物与靶点结合后产生的药理效应的分子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对于合理用药、药物研发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药代动力学及其参数基本概念

药代动力学及其参数基本概念

正常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剂量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二、试验设计
一般应选用高、中、低3个剂量组,根据人体 耐受性试验的结果 高剂量组的剂量一般应高于临床试验的治疗 剂量,但不应超过人体的最大耐受剂量 受试人数:每组8~12例
正常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剂量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三、 试验操作步骤
三种单剂量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反映不同药物 剂量(小、中、大剂量)的吸收和消除动力学的 规律是线性或非线性动力学
正常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剂量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线性或非线性动力学的判断标准举例:依立雄胺 (epristeride)的9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 5 mg、10 mg、20 mg爱普列特片剂进行药代动 力学研究结果如下(表8-2、表8-3)
或因与血浆蛋白结合力高,不易进入组织,其Vd 值常较小,约为0.15~0.3L/kg;与此相反,碱性 有机药物如苯丙胺、山莨菪碱等易被组织所摄取, 血中浓度较低,Vd值常超过体液总量(60kg的正 常人,体液约36L,即0.6L/kg)。例如,地高辛 的Vd达600L(10 L/kg),说明该药在深部组织大 量储存。
物效的 浓最 度临低 。床中最毒佳浓效度果,是(维C持SS)药min物大的于(药CS物S)m的ax最小低于有药
(六)负荷剂量(Loading dose,DL)
概念:临床上为了使药物尽快到达稳态 从而尽早发挥疗效,常常先给予一个较维持 剂量大的剂量使药物迅速达到稳态水平,然 后在预定的给药间隔时间给予维持剂量维持 稳态水平,这个在第一次使用的剂量称为负 荷剂量。
应用
3. 根据表观分布容积调整剂量 通常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与体表面积成正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研究
药物代谢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
药物排泄
研究药物从体内排出的途径和机制,有助于了解药物的消除速率和途径。
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估
疗效评估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 在体内的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为 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大规模的药代动力学数据集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潜在的药物作用模式和规律,有助于预测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建立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新 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潜在风险和益处。
创新药物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剂型被开发 出来,如纳米药物、脂质体、药械结合产品等。这些新型药 物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传统剂型有所不同,需要进行深 入的研究。
药物反应差异
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人类不 同,这可能影响药物在动物模型 中的药代动力学表现。
药物代谢酶的差异
动物和人类在药物代谢酶的表达 和活性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 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预测精度
预测模型的不确定性
目前的药物代谢与排泄预测模型可能存在不确 定性,导致预测精度有限。
预测药物安全性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 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潜在的副作 用,为药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
02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 的应用
药物吸收与分布的预测
药物吸收
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程度和 机制,有助于确定最佳给药途径和剂 量。
药物分布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征,有助于 了解药物在靶组织中的浓度和作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1. 引言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PK)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动力学过程的定量指标,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分类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分为吸收动力学参数、分布动力学参数、代谢动力学参数和排泄动力学参数。

2.1 吸收动力学参数吸收动力学参数描述药物从给药部位到达循环系统的过程。

常用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有峰浓度(Cmax)、时间峰浓度(Tmax)、面积下曲线(AUC)等。

•Cmax是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反映了药物在给药后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Tmax是药物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点,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快慢吸收。

•AUC是药物在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总体吸收程度。

2.2 分布动力学参数分布动力学参数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到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常用的分布动力学参数有分布容积(Vd)和蛋白结合率。

•Vd是药物在体内分布的虚拟容积,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广度。

•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比例,影响药物的分布和药效。

2.3 代谢动力学参数代谢动力学参数描述药物在体内经肝脏等器官代谢的过程。

常用的代谢动力学参数有清除率(CL)和半衰期(t1/2)。

•CL是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量,反映了药物的代谢速度。

•t1/2是药物在体内消失一半的时间,反映了药物的代谢速度和持续时间。

2.4 排泄动力学参数排泄动力学参数描述药物从体内排除的过程。

常用的排泄动力学参数有排泄率和清除率。

•排泄率是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速率,反映了药物的排泄速度。

•清除率是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速率,反映了药物的总体排泄能力。

3.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意义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3.1 疗效评价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反映药物的吸收速度、峰浓度和总体吸收程度,对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影响组织分布的因素 • 组织血流量、细胞膜通透性、蛋白结合 率、药物与组织的亲合性等 • 血脑屏障 • 母体胎盘屏障 • 肝肠循环
代谢
药物在体内经历化学结构的变化 分: • 1 相反应(功能基团导入) • 2 相反应(结合反应)
• 代 谢 器 官 : 肝 脏 、 胃 肠 道 代谢反应的酶:特异性酶和非特异性酶 • P450酶:肝微粒体中的一种色素,在还 原状态下与CO结合在450nm处有明显吸 收。分许多亚型 • 酶的诱导与抑制 • 药物相互作用(同一P450酶代谢的药物(GC, HPLC, EC), ng/ml(LC-MS), pg/ml(放免)。 • 干扰产物多: 蛋白结合药物,游离药物, 代谢产物(活性),内源性物质,联合 用药。 • 随时间变化: • 受量的限制:
生物样品及其测定
• 标本的代表性
– 血液:可以反映药物即刻的变化与药物的疗 效、不良反应紧密相关。 – 尿液:反映药物经过肾脏排泄的量 – 粪便:反映药物经过肠道排泄的量 – 其它:组织分布的浓度和量
• 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目的 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目的:评价同一药物的质量一致性, 用于注册目的和临床应用。
– 医生在使用2种或以上品牌或不同口服制剂的药物时,如果药 物之间存在生物等效性,两种药物可以互相代替,而不导致 药效和不良反应的变化。如通用药物代替专利药物,国产药 物代替进口药物
• 评价药物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上的等效的方法
处置(disposition)包括分布、排泄、代谢 消除(elimination)包括代谢消除、排泄消 消除 除。 概念: 概念:药物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
• 群体药代动力学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PK)- 利用稀疏数据研究群体的特征、变异和各种因素对药 代动力学影响的药代动力学方法。主要用于个体化给 药方案设计 • 临床药代动力学 临床药代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在人体中 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相关学科: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代动力学。 相关学科: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的酶系统
药物代谢的类型与产物
氧化反应
通过加氧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物,易于排泄。例如,苯妥英钠在肝内氧化为苯妥英。
还原反应
通过加氢的方式将药物还原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硝苯地平在肝内还原为硝苯啶。
水解反应
通过加水的方式将药物分解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阿司匹林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对于制定给药方案和调整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半衰期也是判断药物是否易于蓄积中毒的重要依据。
半衰期的意义
半衰期计算
07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和药物代谢特征,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目录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01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新药研发、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清除率的意义
03
清除率可以反映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清除率计算
1
2
3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度的指标。
表观分布容积定义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药量)/(血浆药物浓度),其中总药量和血浆药物浓度可通过实验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 + = MRTiv + MAT k ka
MAT:平均吸收时间 : 3.短时间静脉滴注给药 短时间静脉滴注给药
T MRT = MRTiv + 2
MAT=1/Ka
T为滴注时间 为滴注时间
三、稳态表观分布容积
Vss可在药物单剂量静注后通过清除率与平均驻留时 可在药物单剂量静注后 静注后通过清除率与平均驻留时 间积进行计算
种属间比放( scaling) 种属间比放(species scaling) 方法: 方法:
1,体形变异法(异速增大方程) 体形变异法(异速增大方程) 2,生理学药代动力学模型
一、体形变异法
变异增大方程(异速增大方程,allometric expression) 变异增大方程(异速增大方程, expression) 多种生理学参数与体重满足变异增大方程 F(B): F(B)= F(B)=αBβ F(B):有关解剖生理学参数 B:体重 lg F(B)对lgB做直线回归 α:体形变异系数 F(B)对lgB做直线回归 斜率为β β:体形变异指数 药物间的主要差别在于α 药物间的主要差别在于α 多数组织重量的β约等于1 多数组织重量的β约等于1 之间( 与机体功能有关的β 0.65-0.8之间 GFR,耗氧量等) 与机体功能有关的β在0.65-0.8之间(GFR,耗氧量等)
第 3节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一、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基础
性质:建立在机体的生理、 性质:建立在机体的生理、 生化、 生化、解剖和药物热力学 性质基础上的一种整体模型
二、药物在组织中的命运
基于生理特性的组织 房室模型
药量变化速率=进入速率 输出速率-消除速率 合成速率 药量变化速率 进入速率-输出速率 消除速率+合成速率 进入速率 输出速率 消除速率 血流灌注速率限制性模型(perfusion血流灌注速率限制性模型(perfusion-rate limited) 药物进入组织中的速率主要受组织血流灌注速率的控制 膜限制模型(membrane 膜限制模型(membrane limited) 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成为药物进入组织的主要限制因素。 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成为药物进入组织的主要限制因素。 如脑、 如脑、睾丸等
肝清除率(Hepatic 肝清除率(Hepatic clearance,CLH ) 概念: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肝脏清除药物的总量与当 时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 时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
CLH QH (Cin-Cout) = Cin Cout Cin-Cout EH = Cin FH=1-EH =1Cin=Cout QH:肝血流量 Cin :肝入口处血药浓度 Cout :肝出口处血药浓度 EH :肝摄取比 FH : 肝生物利用度 Cout=0 EH=0 EH=1 EH
Cl i nt =
Vmax,i K m ,i
体外肝微粒体酶促反 应求算酶活性参数 (Vmax,i,Km,i)
四、 种属间药物代谢的比例扩大 动物种属间比放) (动物种属间比放) 目的: 目的:
通过实验由一种动物或多种动物中获得的药 代动力学数据预测未经实验动物(特别是人) 代动力学数据预测未经实验动物(特别是人) 的体内过程
3.静脉滴注药物代谢动力学 .
假定静脉滴注给药速率为k 假定静脉滴注给药速率为k0, 得到体内药量的速率方程
dX = k 0 − kX dt
解方程
k0 C= (1 − e − kt ) kV
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
当时间t 当时间 趋于无穷大时
k0 C ss = kV
定义任意时间血药浓度与稳态浓度比为f 定义任意时间血药浓度与稳态浓度比为fss, 即:
解上述微分方程,得到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解上述微分方程,得到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FX 0 C= (e − kt − e −kat ) V (k − k a )
存在一滞后时间( 存在一滞后时间(lag time, t0)
FX 0 C= (e − k ( t −t a ) − e − k a ( t − t 0 ) ) V (k − k a )
logC A 实测值 分布相( 分布相(α相)
药物 k12
中央室 Xc,Vc Xc,
Ke(k10) k21
残差法
B α β 消除相( 消除相(β相) t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程序
周边室 Xp。Vp Xp。
dXc =-(k12+k10)Xc+k21Xp dt dXp =k12Xc- k21Xp Xcdt 经拉普拉斯转换 Ct=A e- α t + B e- β t
X i .v . Vss = Cl • MRT = • MRT AUC
Cl k= Vss
非房室模型和房室模型的优缺点比较
统计矩的优点: 统计矩的优点: 1.不依赖动力学模型,只要求药物的 不依赖动力学模型, 不依赖动力学模型 体内过程属线性动力学 2.解决了不能用房室模型拟合的问题 解决了不能用房室模型拟合的问题 3.可取代房室模型分析 可取代房室模型分析 统计矩的缺点: 统计矩的缺点: 不能提供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细节, 不能提供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细节, 只能提供总体参数。 只能提供总体参数。
PCNONLIN, 3P87, 3P97, PK-BP-NI等 PK-BP-NI等
αβ = k10 k 21 α + β = k 21 + k12 + k10
X 0 (α − k 21 ) A= VC (α − β )
B= X 0 (k 21 −V c= A+ B
各阶统计矩的计算
1.零阶矩 零阶矩 2.一阶矩 一阶矩
AUC = ∫ c(t )dt
0

∫ MRT =

0
tC (t )dt AUC
=
AUMC AUC
3.二阶矩 二阶矩
误差大、结果不肯定、应用价值小,故不用 误差大、结果不肯定、应用价值小,
用统计矩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一、清除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多少表观分布容积内的药物被清除掉。 是指单位时间内多少表观分布容积内的药物被清除掉。
1.静脉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给药
K:消除速率常数
dX = − kX dt
积分后
Xt=X0 e-kt 取对数
X V = C
X0 C0 = V
X 0 −kt e = C 0 e − kt C= V
ln C = ln C 0 − kt
2.血管外途径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dX a = −k a X a dt dX = kaX a − kX dt
k 0 = C ss kV
ln(1 − f ss ) n= 0.693
(二)开放式二室模型
Ke(k10) 药物 k12 中央室 k21 周边室
中央室 血液、细胞外液、血流丰富的心、肝、肺, 血液、细胞外液、血流丰富的心、
脾、肾
周边室
血流贫乏的肌肉、脂肪、皮肤等 血流贫乏的肌肉、脂肪、
假定: 假定:药物仅从中央室消除
dx ∫0 ( dt )dt X 0 = Cl = ∞ AUC Cdt ∫
0

对于血管外途径给药, 对于血管外途径给药,则:
FX 0 Cl = AUC
二、MRT与半衰期关系 与半衰期关系
1. i.v.给药 给药 2. 血管外给药
MRTi.v. t1 / 2 1 = = k 0.693
MRTexe.
第 2节
统计矩理论为基础的非房室模型
概述
统计矩(Statistical Moment)的概念: 的概念: 统计矩 的概念 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中的统计矩方法为理 论基础,对数据进行解析一种方法。 论基础,对数据进行解析一种方法。
统计矩的特征参数*** 统计矩的特征参数
1.零阶矩 零阶矩 2.一阶矩 一阶矩 AUC 反映体内药物量 反映速度的参数
MRT (mean residence time) 平均驻留时间
3.二阶矩 二阶矩
方差(variance of mean residence 反映 方差 反映MRT的差异 的差异 time,VRT) ,
统计矩的优点: 统计矩的优点: 不依赖动力学模型 用统计矩的条件: 用统计矩的条件: 药物的体内过程属线性动力学
CLH = QH × EH
Cin CLH=0 CLH= QH
EH>0.5 高肝摄取药物 EH<0.3 低肝摄取药物
肝血流、 肝血流、药物的肝摄取比与药物肝清除率的关系
利用生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药物的肝清除率用下式表示: 利用生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药物的肝清除率用下式表示:
CLint CLH = Q × f u × (Q + f u × CLint )
组织/血浆中药物浓度比K 组织/血浆中药物浓度比Kp测定 1)稳态给药方法 ) 非消除性组织 消除性组织 2)面积法 非消除性组织 消除性组织 药物的清除率
CT ,ss Kp = C A,ss
Kp = CT , ss C A, ss (1 − E )
AUC T Kp = AUC A
Kp = AUCT AUC A (1 − E )
低摄取 华法林
高摄取
利多卡因
肝血流对肝清除率的影响
(实线代表正常时,虚线代表肝血流量减少时。 实线代表正常时,虚线代表肝血流量减少时。 假设肝固有清除率不变。) 假设肝固有清除率不变。)
三、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①生理学、解剖学参数如组织大小, 血 生理学、解剖学参数如组织大小, 流灌注速率和肾小球滤过率 ② 生化参数如酶活性参数(Vmax,Km) 生化参数如酶活性参数( ③药物热力学性质如脂溶性, 电离性等 药物热力学性质如脂溶性, ④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性质, 如膜通透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性质, 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药物与 组织亲和力等。 组织亲和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