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汇集一附答案解析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A.(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

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

授浔州司法参军。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

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

”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与之皆为榜免。

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

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

”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

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

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

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

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

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

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

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

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

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

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B.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C.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D.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立太学始于西周,入太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A学”。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20年】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6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

②行:做事。

③大:同“太”。

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__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________。

(2分)2. 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民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2. ①“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

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

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

②“居敬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

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难度较大。

考生首先要读懂论语选文的意思,还要结合孔子的思想等来对选文加以分析。

考查的方式也有多中,浙江卷主要偏向于对句子本身内容的解读。

依据“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及孔子对仲弓“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的肯定,可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

“敬事而信”的意思是:恭敬谨慎地对待政务,并且讲究信用。

所以“敬事”的意思是“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观点的能力。

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文句,再结合对人物的生平、思想的积累进行分析总结。

“居敬而行简”的意思是: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

其中“居敬”也就是“敬事”。

“居简而行简”的意思是:敷衍塞责,态度马虎,办事简单。

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考最新语文文化经典阅读试卷精选汇编

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考最新语文文化经典阅读试卷精选汇编

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考最新语文文化经典阅读试卷精选汇编“超级全能生”2020高考浙江省9月联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子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子曰: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雍也》)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依其所陷溺其心者然也。

”(《孟子·告子上》)〔注〕①赖:通”懒”。

21.上述材料中孔子所说的“习”相当于孟子所说的“”。

(2分)22.孔子、孟子对青少年品性教育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4分)21.所陷溺其心者【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者都是说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22.孔子与孟子都认为环境对青少年品性养成有很大的影响;(1分)孔子强调青少年成长以家庭人伦为出发点,和睦家庭人伦关系,而后推己及人,逐渐成长为博学博爱的君子仁人,(1分)体现了修身过程中由内而外的个体自主力量。

(1分)孟子侧重阐述外部环境对青少年品性产生的深刻影响,强调由外而内的塑造力量。

(1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先找出二者的共同观点:环境对青少年品性养成有很大的影响。

再分别论述孔子和孟子看法的不同。

可以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论语·学而》)材料二: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材料三: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21.“出则弟”句中“弟”的意思是,“则以学文”中的“文”指的是。

浙江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集训(16)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doc

浙江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集训(16)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doc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时间:120分钟满分:127分)(67分)1.(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______”一句的注释。

(2分)(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夫以百亩之不易[注]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注】易:修治,耕种。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北京卷)《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A项,“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其中“都有”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将《古文观止》与《文选》进行比对,比对的是二者的文选主张,而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第三段谈到《古文观止》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比较高,但并没有与《文选》进行比对,所以说二者“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这一说法不成立;B项,“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错误,“选文的时代范围窄”“分类复杂”错误,文章在第三段和第五段都涉及对《古文观止》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的比对,第三段说“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这展现的是真德秀选文的道学气息严重,第五段说“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分类并不复杂。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1.儒家所谓的“礼”是建立在_____的基础之上的,礼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分)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6分)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3.对于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是:不要____________(请用四字成语概括)。

(2分)4.综合上面两章内容谈谈儒家的为政主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6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解析版)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解析版)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注]。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注]成人:全人,完美无缺的人。

(1) 第一则材料中孔子将“贤者”分为四个等级。

《论语》选读教材中提到的人物当中和属于第一个等级。

(2)对照第二则材料中孔子对“成人”的理解,第一则材料中的“贤者”能不能被称为“成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解析:(1)此题注重与教材的联系。

“辟世”指逃避尘世而隐居。

联系《论语》选读教材中的人物不难找出代表人物,如长沮、桀溺等。

(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对“成人”提出了两个标准:①理想中的“成人”是有智慧、不贪心、勇敢、才艺兼备而又具有礼乐修养的人。

②现实中的“成人”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遵守诺言的人。

而第一则材料中的“贤者”消极避世,归隐山林,不能算作“成人”。

参考答案:(1)长沮桀溺(或:接舆、荷蓧丈人、晨门、荷蒉者)(2)不能。

①在孔子看来,要成为“成人”,要么理智、寡欲、勇敢、有技艺、明礼乐;要么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始终不忘初心。

②而所谓的“贤者”,无论他处于四等中的哪一等,都是“辟”字当头,他们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却逃避社会责任,只顾洁身自好。

所以“贤者”是不能被称为“成人”的。

参考译文: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等的躲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等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言语。

”(《论语·宪问》)子路问什么人是完美无缺的人。

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不贪心,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来成就他的文采,也就可以称为完美无缺的人了。

”又说:“现今的所谓完美无缺的人又哪里一定能如此呢?看见利益能想到是否合乎义,见到危难敢于献身,早已约定的事不忘记去做,也就可以算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练习题
《论语》文化经典专练
练前提示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论语》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这部经典,考前的复习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4)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1.材料(3)中“暴虎冯河”是针对弟子____________而言的,“临事而惧”中的“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答案子路(或季路、仲由)警惕,谨慎
2.结合材料,具体谈谈你对孔子“勇”的思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孔子主张的勇,不只是勇气、勇武,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②孔子主张仁勇兼备,真正的勇者,因内心有仁德而无所畏惧。

③勇与智结合,要讲谋略,有所畏惧,反对匹夫之勇。

④勇与义统一,认为勇要受到义的约束,否则,勇可能就会成为乱的根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3.第(1)则材料中“乐亦在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处身在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的清贫环境里,也不改求道的快乐。

(安贫乐道)
4.综合两则材料,简析孔子的义利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反对在国家安定、讲求道义的前提下获取名利或富贵:②主观上,要坚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③客观(外部环境)上,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群③,可以怨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注①兴:激发感情。

②观:考察社会。

③群:交往相处。

④怨:讥刺时政。

5.如果从教育的角度看第(1)则材料,那么,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促进学生的全面(或均衡或多方面)发展。

(或:使学生成为既有思想道德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
6.概括第(2)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主要内容:指出学习《诗经》的重要性。

(或:强调《诗经》有多方面的作用。

)
(2)分析:孔子认为,①《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②《诗经》具有政治作用,可以考察社会、讥刺时政;③《诗经》有助于社会交往;④《诗经》可以让人懂得忠孝之礼;⑤《诗经》还可以让人知道许多鸟兽草木的名称。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
(4)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庸》)
7.材料(1)中“和而不同”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谐而不同一(和:和谐,即对立的统一。

同:等同,指无差别的同一)
8.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并评述孔子“中庸之道”的思想学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庸之道是有原则的,以仁义为原则。

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折中主义是不符合儒家的仁义之道的。

(中道)
②中庸之道要与“和为贵”的思想相结合。

和谐原则是天下之大道,是稳定天下之本、为人处世之道。

“和而不同”最能体现中和之道的精神。

(中和)
③中庸之道的实行要稳健,执两用中。

做事要适度,照顾各群体的实际利益而有所妥协。

在异中求同,以便达成一致,实现合作。

(中行或中节)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2)“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注],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注反坫(diàn):先秦诸侯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9.两则材料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仁者不知礼
10.两则材料,孔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管仲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1)是从社会贡献的角度来评价的;②材料(2)是从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角度来评价的。

③孔子的仁爱观主要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评价一个人不拘泥于小节小信,在仁的认识上能知权达变。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2)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3)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

(朱熹《论语集注》) 1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与材料(1)中“礼,与其奢也,宁俭”的“礼”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者指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等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后者指与前者相应的具体礼节、仪式。

1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儒家推崇礼乐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推崇礼,目的在于追求秩序;推崇乐,目的在于追求和谐。

礼和乐的核心内容是
要求人有由内而外的恭敬和顺。

所以,孔子反对追求玉帛的多少和钟鼓的大小等外在形式而
忽视恭敬诚笃的内在的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