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 气2课时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2课时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2课时
教学设计
题目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总课时
2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刘占国
年级

学科
化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本课题包含了三个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并逐步深入。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以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把空气作为较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中学过有关空气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本课题教学时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课后完成。
○这两节课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这样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4.物理性质
空气的保护
1.形成原因
2.主要污染物质
3.保护空气的措施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讨论教材中的问题。根据讨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后口答
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
讨论。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巩固旧知
△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汇报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形成一个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今后既便于全面学习其他物质的物理性质又便于物质间的对照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了解污染的危害有助于培养他们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初中化学第2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混合物与纯净物

初中化学第2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混合物与纯净物

课题1 空气(2)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目标: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重点: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探索导航:1知识回顾: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你是怎么知道的?2自主阅读,解决问题:1、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2、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混合物中的各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各自的的性质,因此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3、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比较归纳注:纯净物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纯净物。

研究任何物质性质,都必须取纯净物,因为杂质会掩盖物质本身一些性质。

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将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按照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可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所以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可用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无化学式。

我们可按题中所给物质是否可用化学式表示来区分两者。

比如NaCl表示氯化钠,是纯净物;H2O表示水,是纯净物;而盐水无化学式,没有固定组成,是混合物。

自我评价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食用醋,B 蒸馏水C 冰红茶D 加碘盐2、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体的辩论会。

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A 病菌导致流感B 汽车鸣笛产生噪音C 燃放鞭炮产生烟雾D 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A 海水、水银B 干冰、冰水混合物C 不锈钢菜刀、铁矿石D 石墨、氧化铁4、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碘酒B 蒸馏水C 可乐饮料D 铝合金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 液态氧、澄清石灰水B 啤酒、氧化镁C 食盐水、冰水。

(人教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九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2课时)课件(化学)

(人教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九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2课时)课件(化学)

光化学烟雾
4 .如何保护空气? 答: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使用清洁能源
大气污染固定监测站
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③植树、造林、种草等
图2-9 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和臭氧等。不同地区的首要污染物有所不同。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氮气、氩气
5.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C )
A.煤的燃烧 B.汽车尾气的排放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6.从空气质量报告中可以看出,造成我市空气 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B )
A.环境绿化不好 B.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C.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D.机动车排放尾气
会破坏生态平衡
酸雨对水稻的伤害 大 气 污 染 危 害 人 类
臭氧洞形成及危害
•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3届奥运会的开幕式 上,有一名叫做“轰炸机”的秃鹰突然死掉,医 生解剖这只秃鹰尸体后宣布:它患了烟雾诱发肺 尘病,血液中毒且血管破裂。报纸上立即宣告: 是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奥运会的生 灵。“洛杉矶烟雾”又叫“光化学烟雾”,它是 一种浅蓝色的带刺激性气味的奇异烟雾,因首次 发生于洛杉矶而得名,在1943年发生的这件事件 中,洛杉矶65岁以上的老人有400多人受害致死。 一般人的眼睛、鼻子、喉咙、气管和肺部的粘膜 都受刺激,出现红肿、流泪、喉痛呼吸衰竭。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3.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

【精品推荐】2020年秋季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精品推荐】2020年秋季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
6.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PM2.5 漂浮在空
中,进入人体的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PM2.5 属于下列空气污染中的( A )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7.益阳市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雾霾产生的
原因,并提出可减少雾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没有颜色 B.没有气味 C.化学性质稳定 D.不支持燃烧
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 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都是没有任何用途的气体
5.(长沙中考)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臭氧
D.一氧化碳
4.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5.苏州博物馆启用“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 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 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 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A )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2)当日影响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 可吸入颗粒物 、 二氧化硫 。

空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空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染物的来源,知道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4.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

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了解简单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难点: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
课题1 空气
第2课时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做保护气、化工原料、麻醉剂、提供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做保护气、电光源。

二、空气的污染及保护
1.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烟尘
2.危害:影响人体健康和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全球气候。

3.防治措施:植树造林、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尾气加装净化装置。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
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探究和交流评价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科学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大气环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大气环境

情景素材 3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各成分的体积占比是多少?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阅读教材第33页,归纳氧气的用途 1. 氧气(O2)的用途
供给呼吸 用途
支持燃烧 (助燃性)
【学以致用】
小斌同学暑假去西藏研学期间,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 吸入了一种气体后,症状得到缓解。此气体可能是( B) A. 氢气 B. 氧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2.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 B. 食品包装时常充人氧气以防腐 C. 空气中各气体的组成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
空气的用 途和保护
混合物和纯净物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自 然资源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SO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 臭氧(O3)
【注意】 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3. 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 空气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注意】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课题1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大气环境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了解氧气的用途。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3.知道空气是一种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和节约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社会责任。
情景素材 1 薯片在包装的时候要充入氮气,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情景素材 2
【学以致用】
某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B.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有害气体 C. 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D. 报告中没有 CO2 ,因为 CO2 不是空气污染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污染及保护》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污染及保护》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空气污染的途径:了解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排放等主要污染源。
2.空气污染的危害:掌握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3.空气污染的防治:学习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部分:左边是本节课的主题和主要知识点,中间是实例和实验过程,右边是总结和思考问题。
1.板书布局:左边列出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中间展示实验步骤和关键现象;右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2.板书内容: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知识点和实验结果,便于学生识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结合实例,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3.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污染对人体、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
(3)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评价标准。
2.教学难点:
(1)理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2)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
(1)保护气(2)电光源(3)激光技术(4)冷却剂(5)麻醉剂
三、保护空气
考题回顾
1.(2003年黑龙江省中考题)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车用乙醇汽油。
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小结]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纯净物和合物等概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
[布置作业]习题3
课本P28调查与研究,关心空气质量
[阅读]学生阅读P26稀有气体的用途。
[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
[拓展]除了课本上讲到的稀有气体的用途外,谁还知道稀有气体
的其他用途呢?(①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等场所所用的灯里充
了氙气,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强光,因此叫做“人
造小太阳”②航空、航海的指示灯里充入了氖气,通电时发出
红光,这种光能穿透浓雾)
[过渡]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打针对性地改善环境状况,是我们常常采取的一种措施。那么,你知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内容吗?
[请学生看课本P27资料]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请你谈谈。
1.大量植树造林。鼓励市民种草养花。
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
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讨论结果]
(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
教具准备:
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却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要求学生总结氮气的性质。
[补充]许多实验事实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如食物放置在含有氧气的环境中容易腐烂,而氮气则能使食物在长时间内不变质。
[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而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其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那么通过日常生活对空气的观察及上面的讨论,并结合物理性质的概念,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吗?
[板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矿泉水B.白酒C.米醋D.干冰
2.(2003年吉林省中考题)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小,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
论外,还可推氮气(填“难”或“易”)_________溶于水和其
[板书]三、保护空气
[讲解]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大气污染)]
结合图,讨论下述问题: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小结]通过回答和讨论,可以总结出稀有气体具有如下用途:
[板书]:①可用作保护气:②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可用于激光技术;①氮可用作制冷剂:⑤氮气可用作医疗上麻醉剂。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 m3~16 m3。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
[实验]实验2-1
[注意]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可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
[回答]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尽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
[讲解]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根据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前面讲到的内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板书]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设问]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讲解]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由于氮气性质不活泼之故。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这一性质。
[设问]氮气除了可用作保护气外。还可用作什么呢?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请学生代表说出讨论结果]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该实验中,水面上升达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被消耗掉。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如果还有氧气,红磷还能继续燃烧。)
[过渡]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符号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新课引入]大家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它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单元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过渡]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板书]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讲解]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设问]氧气有哪些用途?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图2-5]
[板书]2、纯净物和混合物
[讲解]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
[师]根据你的理解,你能举出一些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吗?
[板书]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补充]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学生分组讨论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
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