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第二课时

《2.1空气》(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在引领学生观看空气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2、3、4。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明确了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同时通过交流明确了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实验步骤及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学生成功分组实验奠定了基础。
在等待实验装置冷却,完成读数之前,刘老师设计了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含量的演示实验。
二、学情分析这个环节的处理,既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明确了科学探究方法的多样性,真理的唯一性。
读数结束,交流实验结果,针对有些小组实验数据误差过大,老师提出了问题5,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实验操作,寻找造成实验偏差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操作,梳理实验步骤,达到构建课堂知识的目的,顺利突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这一难点。
三、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探究空气的成分和用途,向学生渗透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思想;通过定量分析法、转化法等学习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介绍和科学思想的渗透符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尝试探究空气中气体的组成,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空气组成的探讨培养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六、教学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及分析课本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
九、教学反思(一)进一步优化问题的设计,让问题更清晰,更简练,更有价值,更利于引领学生的思维。
(二)加大实验探究的力度,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
比如,本节课的分组实验环节,虽然学生分工明确,但只参与了实验的部分环节,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待改进。
(三)在教学设计上,应做到更细致,更优化。
比如,学习稀有气体时,如果只告诉学生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学生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能结合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相信会有不错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_导学案_人教新课标版课题1空气第2课时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什么样的 性质?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 1 空气第 2 课时
4.阅读课本 P29-30,讨论以下问题 (1)稀有气体包括哪几种? 备 注
(2)稀有气体的性质:
(3)稀有气体的用途:
三、保护空气 【阅读与交流】阅读课本 P30 有关保护空气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主30 页,共同交流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 P28,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2.阅读课本 P28-29,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氮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和日 常生活经验,讨论以下问题: (1)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燃烧?
C.只②,③和④
2.据报道,现在许多城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A. 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B. 几十万辆汽车,摩托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C. 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 D. 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 1 空气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了解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3.了解空气污染危害,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各为多少? 备 注
(2)空气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分别是由哪些污染物造成的?
(3)你认为应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
四、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拓展阅读】课本 P31“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我国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污染及保护》说课稿

1.空气污染的途径:了解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排放等主要污染源。
2.空气污染的危害:掌握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3.空气污染的防治:学习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部分:左边是本节课的主题和主要知识点,中间是实例和实验过程,右边是总结和思考问题。
1.板书布局:左边列出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中间展示实验步骤和关键现象;右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2.板书内容: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知识点和实验结果,便于学生识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结合实例,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3.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污染对人体、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
(3)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评价标准。
2.教学难点:
(1)理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2)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第二课时(22张PPT)

C.氮气
D.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 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B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第二课时(22张PPT)免费下载课件下 载PPT 下载
3、下列做法不能减少大气污染的是( B ) A.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烟气脱硫 B.大力发展私家车,减少公共交通 C.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替代化石能源 D.多使用电动车和自行车
氮气(N2)的性质
颜色
状 态
氮气 无色 气体
气味 无味
标准状 况下的
密度
熔点
1.251g/L -209.9
沸点
是否 溶于
水
-195.8℃
不易 溶于水
【思考】焊接金属可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充氮气以延长使用 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以及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继续燃 烧这些事实,可说明什么?
氮气(N2)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第二课时(22张PPT)免费下载课件下 载PPT 下载
三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等 (2)酸雨: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3)臭氧(O3)空洞:氟氯烃(氟利昂)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第二课时(22张PPT)免费下载课件下 载PPT 下载
氧气的用途之二:支持燃烧
炼 钢
宇 割
2.氮气(N2)
①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②作保护气(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如焊接金属作保护气, 灯泡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
第二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17张PPT)

2、代表性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降尘、飘尘、氟氯代烃等。 3、污染源:工业废气、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破坏森林植被。
新课讲解
空气污染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温度越来越高,继而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如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将被淹没,人类将面临失去生存家园的危机;酸雨这一“空中 死神”扼杀了植物、使湖水变酸、鱼虾死亡、建筑物遭受腐蚀;臭氧层出现空洞,紫外线毫无阻挡 地倾泻到地球表面,人和动物因此而患皮肤癌、白内障等多种疾病。
主要用途: 保护气解
二、保护空气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产生的废气源源不断地排放,使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了空气污染,危害了人体健康。
新课讲解
1、有害物质: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 合物、氟氯代烃等,会造成大气污染。
强化练习
3、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了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室外
空气污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下列空气污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酸雨、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C、不规范的建筑施工会增加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D、春节期间农村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有不良的影响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 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措施。
知识点空气的用途、污染和防治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8~31页,完成下列填空:
1.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__供呼吸__,如潜水、医疗急救;
5.目前环境污染问题:__氟利昂__会造成臭氧层空洞;__二氧化碳__会造成温室效应;__二氧化硫__会形成酸雨。
【教师点拨】
1.过去认为稀有气体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后来发现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才改称它们为稀有气体。
2.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会对人体有害且加剧“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且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所以暂未纳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跟进训练】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2.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A)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
C.臭氧D.一氧化碳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1.25 g/L
熔点:-209.9 ℃
沸点:-195.8 ℃
是否易溶于水:
不易
气态
无味
无色
请下载视频【知识解析】稀有气体的用途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工厂尾气处理后排放,汽车安装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的。
B
B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
作业:
月 日
2.集气瓶内的水上升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
氮气不易溶于水
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上述事例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通过日常对空气的观察及上面的讨论,请你总结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氧气有哪些用途呢?
相同点
动植物呼吸
医疗急救
潜水
炼钢
气割
气焊
请你根据图片,说说氧气的用途。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
(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等。
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灯泡或食品包装袋中要充入氮气;焊接金属也要用到氮气;液态氮用于医疗手术中冷冻细胞、杀伤细胞等;此外氮气还用于制造氮肥;氮气还用于磁悬浮列车等。
阅读材料,讨论氮气的用途。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防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
2.通过实验和现象,讲解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如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的灭火作用等。
3.分析空气中其他成分的存在,如悬浮颗粒物、臭氧等,并介绍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空气中其他成分的存在。通过第一课时,学生已经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在本次教学中,我旨在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空气中其他成分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生活,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空气资源的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对环境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引导学生围绕讨论任务,展开小组内部的交流和探讨。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记忆。
3.组织小组竞赛,如实验操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实验过程中是否遵循操作规范,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如小组成员间的实验操作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别 指数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可吸入颗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空气质量级别
粒物
92
42
45
77
34
38
93
47
56
98
69
60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枣庄中考)
课堂达标
4 (1)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____可___吸__入__颗__粒___物______。 (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__冬__季___,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冬季需要燃烧化石燃料取暖,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写一条)。 (3)防治空气污染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进__一__步__加___强__绿__化__,___增__设____ __园__林___广__场___、建筑工地常洒水,不允许建筑工地的车辆带泥土上路 (举两例)。
用途 支持燃烧 供给呼吸
新知探究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难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稳定
用途
化工原料 (制氮肥) 作保护气
作制冷剂
新知探究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氦 He 氖 Ne 氩 Ar 氪 Kr 氙 Xe
新知探究
氦 He 氖 Ne 氩 Ar 氪 Kr 氙 Xe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 很不活泼
氮气的用途:用于磁悬浮列车、 化工原料、食品充氮防腐等
稀有气体的用途:用于飞艇、闪 光灯、液氮冷冻机、霓虹灯等
空气是一 种宝贵的 资源
保护 空气
污染物 影响 防治措施
课堂达标
1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是 ( B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细颗粒物(PM2.5)
(2020·南京期中)
新知探究
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 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 平衡。
空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 洞。
新知探究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检测 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植树造林 ……
工厂要注意消烟除尘 处理废气
冬天集中供暖代替家庭炉灶
控制汽车数量 改进发动机
大量植树造林
让我们一起把天空变蓝!
新知探究
让我们一起把天空变蓝
新知探究
典例1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使灯泡经久耐用
课堂达标
3 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B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解析:燃煤火力发电会产生烟尘、二氧化硫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发展燃煤火 力发电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2019·河北中考)
课堂达标
4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某城市春、夏、 秋、冬四季空气监测平均数据如下:
新知导入
供我们进行呼吸!
结合生活经验,你知道氧气的哪些 性质和用途?
新知探究
知识点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的用途之一:供给呼吸
潜水
医疗急救
动植物呼吸
太空作业
新知探究
氧气的用途之二:气割
新知探究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不能燃烧 能支持燃烧
(枣庄中考)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 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 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 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知探究
空气质量日报
主要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 质量级别” 等。
新知探究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称PM10 ,又称飘尘)、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PM2.5)和 臭氧等。
课堂达标
2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解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支持燃烧,但没有可燃性,不能 作燃料;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2019·抚顺中考)
第二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空气
学习目标-新知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达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了解有关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重点】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难点】培养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方法点拨: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用途。联想气体的性 质,对应记忆其用途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新知探究
典例2 将空气中的气体与其对应的用途用线连接起来。
空气中的气体
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用作保护气 供给动植物呼吸 光合作用的原料 作电光源
课堂小结
氧气的用途:动植物呼 吸、炼钢、气焊等
用途
电光源、闪光 灯、霓虹灯等
作保护气
制冷以及 医疗等
新知探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空气。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愈发严重。
新知探究
空气污染
化石燃料(煤,石油, 天然气等)的燃烧是空 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新知探究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污染物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等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