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优化研究
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不少于1000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其外汇储备规模超过了3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积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给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带来一定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
出口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这种依赖性也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2. 在大量购买外汇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需要发行大量的人民币,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此外,外汇储备的维护成本也很高,中国需要支付数十亿美元的利息和汇率风险成本。
3. 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存在问题,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这样一来国际市场上美元汇率波动会对我国外汇储备的价值造成影响,甚至可能遭受巨额损失。
此外,由于储备资产的结构单一,我国降低了对全球经济的分散投资,被动地接受了带来的风险。
二、对策建议1. 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的内外联动。
加强内需,鼓励消费,引导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研发创新能力,降低对外需求的依赖性。
2. 开放金融市场,引进外资投资。
通过对外资金融市场的开放,促进资本流动,增加储备资产的多样性,缓解外汇储备单一结构的问题。
3. 调整和完善储备资产投资组合。
加强风险管理,实现资产投资组合多样化,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占比。
同时,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扩大对实际经济的融资,推进国内投资,进一步增强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
4. 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支出,加大对市场的支持力度,刺激市场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降低财政赤字和国债的风险。
5. 完善汇率体制,提高汇率市场化水平。
稳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化,建立稳定且透明的汇率机制,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降低汇率风险成本。
总之,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优化资产投资组合、加快结构性改革、鼓励技术创新,将是实现外汇储备长期稳健增长的有效途径。
我国外汇储备合理利用问题探讨

我国外汇储备合理利用问题探讨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长,但同时,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却始终备受关注。
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经济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外汇储备的管理策略,也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对于如何合理利用外汇储备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着重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外汇储备是国家外汇储备机构持有的外国货币、黄金等资产。
自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开始统计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已经达到3.22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
尽管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居全球首位,但储备管理压力仍在不断加剧。
一方面,外汇储备规模巨大,资产配置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资本市场开发能力。
此外,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也催生了资产负债风险、汇率管理风险等新问题,给储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外汇储备在国际支付、储备货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用外汇储备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国家利益、经济可持续性、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协调等因素。
同时,协调使用不同货币、采用不同管理制度、确定资产配置和机制安排等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因此,外汇储备管理必须针对不同的国家情况和管理目标,运用多种管理和运用方式,充分优化配置,实现自身价值,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实现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保持充足性。
外汇储备是一项重要的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必须保证充足的数量,以确保国家的支付能力和经济安全。
2. 实现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
资产安全性是外汇储备的首要目标,但也需要考虑资产流动性和收益性,实现资产的平衡利用。
资产的流动性是确保资产在需要时可以便利变现的能力,资产的收益性则是通过合理的配置和管理,最大化收益,增加储备价值。
3. 稳健管理和透明监管。
实现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必须采用稳健的管理和透明的监管方式,保障储备资产的安全和流动性,并严格监控各种风险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各类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外汇储备是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处于全球第一,但是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例如,全球经济不稳定、贸易战、汇率风险等问题,对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安全和管理等方面都产生着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为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与特点
本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构成和特点,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指导。
(二)外汇储备管理的风险评估
本部分主要分析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并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三)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本部分主要分析外汇储备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分散、资产配置、市场干预等策略,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对我国未来储备管理策略提出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以丰富的实证研究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问题。
四、预期成果:
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涵盖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与特点、外汇储备管理的风险评估、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策略分析三个部分,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对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为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概述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国际收支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外汇储备在过去几年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浅析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问题一:储备规模过大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长期以来居世界之首,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汇率,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使得国内货币供给过多,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次,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也意味着大量的资金闲置,不容易产生投资收益。
解决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适量减少外汇储备规模来缓解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应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鼓励境内居民合法合规地跨境投资,增加资本流动性,降低外汇储备需求。
问题二:外汇储备结构单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相对单一,以美元为主导。
这种单一的结构让我国外汇储备容易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此外,大量储备资金的投资渠道也相对有限,难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资产配置的多样化。
解决途径:应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管理,加强对其他主要货币的配置。
同时,也应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民币进程,增加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结算中的份额,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问题三:外汇储备管理方式有待改进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方式相对传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在储备资金的投资运作方面,应加强风险管理,注重投资收益的综合平衡。
其次,要推动外汇储备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解决途径:可以通过引入更加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如海外资产配置、多元化投资组合等措施,降低风险,提高储备资金的收益。
同时,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提升,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问题四:外汇储备资金流动性管理较为困难外汇储备资金大部分为长期投资,流动性管理较为困难。
在货币政策运作中,外汇储备无法像短期资金一样灵活地参与市场调控,对宏观调控的作用相对有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崛起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外汇储备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外汇储备一般是指国家银行持有的其他货币和贵金属等货币和金融资产,以便用于应对国际支付和资本流动等需要。
随着全球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汇储备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中国的外汇储备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时期的自力更生和“封闭”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大。
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中国外贸、外汇收入和外资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步扩大。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截至2021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22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负债相对较低,外汇储备可以有效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从外汇储备的构成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几种主要货币上,也包括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和黄金等。
可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多元化配置。
然而,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也经历了一些波动。
自2014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贸易顺差减少等因素影响。
直到201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才开始逐渐回升,主要得益于国际投资和贸易增长等因素的支持。
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趋势中国外汇储备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在2014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些波动和下降。
具体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014年达到顶峰,超过了4万亿美元,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17年底降到了3万亿美元以下。
随着2018年中国经济的回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好转,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再次超过了3万亿美元,并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
除了经济、贸易等基本因素影响外,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还与人民币汇率变化、境外投资和增值税退税等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

. . .. . .一、关于外汇储藏1、外汇储藏的定义外汇储藏〔Foreign E*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藏资产中的外汇局部,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外汇储藏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藏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归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藏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藏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局部,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2、外汇储藏的主要用途外汇储藏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3、外汇储藏的主要形式外汇储藏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藏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
4、外汇储藏的功能外汇储藏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4〕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二、我国外汇储藏现况1、外汇储藏的规模一般来说,外汇储藏可以表达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藏匮乏,1979年国家外汇储藏仅为8.4亿美元,而在1979年~1989年间,外汇储藏年均35亿美元。
此后,我国外汇储藏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
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藏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
.. .专从2004年年末到2009年年末,我国外汇储藏平均年增长率为31.69%,最高增长率到达43.32%,最低增长率也到达了18.68%。
国内外外汇储备规模进展论文

国内外外汇储备规模研究进展分析【摘要】文章分析了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趋势:国外研究按比例分析法、成本收益法、回归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等进行归纳;国内研究从外汇储备过大论、过小论和适度论等角度进行综述。
最后提出了外汇储备规模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规模;比例分析法;成本收益法;回归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攀升,截止2011年6月,已经接近3.2万亿美元。
如何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成为学者研究重点。
本文从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趋势及结论建议等几个方面叙述。
1.国外研究进展国外主要以比例分析法、成本收益法、回归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外汇储备规模。
1.1 比例分析法早在1960年,robert triffin提出利用外汇储备与进口额之间的比率来研究外汇储备规模的进口比例法。
他认为:一国外汇储备应与其进口额度保持一定比例,40%最合适但不低于20%,且低于30%后应采取调节措施,一个国家至少保持三个月进口额度以上的外汇储备规模[1]。
约翰逊等人以外汇储备与广义货币的比例为研究指标。
他们认为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一种货币现象:当一国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时,供给剩余的货币就会流向国外,从而使得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规模减小。
遗憾的是约翰逊等人没有给出比率的一个合理界限。
比例分析法是静态分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此法只从单一因素出发考虑外汇储备需求,未全面考虑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具有片面性。
所以采用比例分析法研究外汇储备时应采用多项指标对外汇储备规模进行衡量。
1.2 成本收益法成本收益法又称机会成本法,代表人物有heller、fleming、agarwal等人,主要代表模型有:1.2.1 heller模型该模型假定一国国际收支逆差的概率为50%,融通t时间内一国国际收支逆差的储备需求量r=ht=hlg(rm)/lg0.5,其中h为一国外汇储备的平均变动量、m为边际进口倾向、r为资本社会收益率与持有储备本身收益率之差,表示持有储备的边际机会成本。
浅谈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研究和管理政策建议

浅谈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研究和管理政策建议前言外汇储备是我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货币资产,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研究,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外汇储备的稳步增长和优化。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始终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截止2021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为3.22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
分析其结构可以发现,外汇储备主要由外汇、金融衍生品和其他投资组成。
其中,外汇占据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约占80%以上,金融衍生品占比约为10%,其他投资占比较小。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我国外贸结构发生了变化,疫情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导致我国外贸形势不断发生变化,这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金融风险也在逐步增加,这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
我国外汇储备研究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国际收支、金融市场等因素都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
其中,GDP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收支和金融市场对外汇储备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稳定国际收支和金融市场有助于促进外汇储备的增长,反之则会对外汇储备产生负面影响。
潜在风险虽然外汇储备是我国货币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外汇储备管理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其中,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主要的三种风险。
政治风险包括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因素;市场风险包括金融市场变化和利率风险等;信用风险是对外汇储备所投资的相关方信用状况的评估。
外汇储备管理政策建议为了保护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和合理增长,我们提出一些管理政策建议:1.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金融学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优化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汇率、保持本币国际信誉、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愈加密切,我国的外汇储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
在199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4年,外汇储备上升相对平稳。
但自2000年起,我国的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年末,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之后,以30%的年增长率扶摇直上,到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的8501亿美元,登上了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的位置。
截至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了23991.52亿美元。
巨额的外汇储备,不禁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保持充裕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提高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现实能力,增强国际国内对我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提高我国国际清偿力,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降低国内经济的安全系数。
因此,优化外汇储备规模,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规模,对政府和货币管理当局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结合中国的宏观经济现状,在国内外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研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优化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测算,得出我国外汇储备超额的结论,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结合国外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现有的对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研究成果,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现状及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重要意义,超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建议和策略。
1 导论
2 外汇储备概述
2.1 外汇储备的概念
2.2外汇储备的作用
2.3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
3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1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历程
3.2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现状分析
3.2.1我国现行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判断
3.2.2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原因分析
3.3巨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 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4.1日本的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经验
4.1.1 外汇储备规模及其来源
4.1.2外汇储备规模管理模式
4.1.3对我国的启示
4.2新加坡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经验
4.2.1外汇储备规模及其来源
4.2.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经验及其给我国的启示
5 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建议
5.1调节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措施
5.1.1扩大国内需求
5.1.2加快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国际收支平衡
5.1.3运用相关政策调控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
5.2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5.3积极探索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途径
5.4加强亚洲货币合作,积极签订区域性的双边、多边货币互换协议
6 结论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是分析如何优化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在综合了国内外关于外汇储备规模理论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以理论分析为主,辅助以大量统计数据,理论联系实际。
将传统的定量的分析方法与定性
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定量分析主要采用修正的阿格沃尔模型进行论证;定性分析法主要从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外汇储备的效用、外汇储备国际比较进行分析。
其次针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利用修正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
最后,借鉴西方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一)启动阶段(2010年11月12日前):确定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论文题目,师生双向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前期工作。
(二)开题阶段(2010年12月10日前):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工作,组织开题论证和初期检查工作。
(三)实施阶段(2011年5月5日前):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调研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完成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毕业论文的审阅和修改完善。
(四)答辩阶段(2011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一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
(五)答辩阶段(2011年6月5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二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
(六)评价阶段(2011年6月17日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总结、评估和评优、材料归档。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6-46.
[2]John Nugé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Management. Handbooks in Central Banking, 2005:7-11.
[3]Sebastian Edwards. 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Monetary E Equilibrium: Some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R]. NBER Working
Paper1307, 1984:1-5.
[4]游碧蓉,周丽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J].亚太经济,2007(5):48~51.
[5]陈霏.关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与结构的探讨[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26~28.
[6]钟名刚.基于供给角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16, 19~20.
[7]由安然.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山东:山东大
学,2008:25~28.
[8]余芊澳.我国外汇储备量化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6.
[9]李岸潮.基于阿格沃尔模型及协整方法的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22~27.
[10]王丽华,贾永肖.日本外汇储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0(1):183.
[11]任康钰.关于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的比较研究[J].武汉金融,2010(6):26~27.
[12]喻海燕.中国外汇储备有效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113~115.
[13]孔立平.外汇储备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J].新金
融,2006(9):30~32.
[14]吴丽华.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的模型与外汇储备管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2(4):78~83.
[15]任康钰.关于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的比较研究[J].武汉金融,2010(6):24~25.
[16]巴曙松,刘先丰.外汇储备管理多层次需求分析框架——挪威、新加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西南金融,2007(1):5~6.
[17]孙曦宇.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与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56~57.
[18]彭泉.“藏汇于民”:化解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负效应的理性选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9):8.
[19]林毅夫.我国2006年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建议[J].经济管理文摘,2006(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