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小肠炎并肠梗阻21例诊治体会

合集下载

肠梗阻诊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附3例报告)

肠梗阻诊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附3例报告)

肠梗阻诊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附3例报告)
强文胜
【期刊名称】《淮海医药》
【年(卷),期】2005(23)3
【摘要】肠梗阻为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尽管在外科权威著作和有关杂志中从理论上对肠梗阻的病因、病理生理与转归都有极其详细的论述,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不时出现误诊、误治的病例。

兹举3例,简述如下。

【总页数】1页(P216-216)
【作者】强文胜
【作者单位】四川省松潘县人民医院,外科,62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2
【相关文献】
1.泛影葡胺在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体会(附132例报告) [J], 史长青
2.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附34例报告) [J], 闫兆鹏;殷红专;尹剑桥;曹献馗;王大路;刘宝林;苏琪
3.胆石性小肠梗阻诊治体会(附3例报告) [J], 吴以洪;吴仕强
4.胆石性小肠梗阻诊治体会(附3例报告) [J], 吴以洪;吴仕强;
5.泛影葡胺在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体会(附132例报告) [J], 史长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这类肠梗阻有它特殊性,处理方法也和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

因此提高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会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某些严重的并发症。

1.临床资料:我院近五年来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32例,男20例﹑女性12例,年龄在12—76岁,50岁以上占22例。

临床症状及体征:轻度腹痛或阵发性腹痛28例,腹胀30例,有呕吐24例,腹部轻度压痛26例,肠鸣音减弱20例,肠鸣音消失12例,有气过水音7例。

x线腹部平片:小肠多处不同程度积气积液表现32例,均无典型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x线表现。

彩超检查:32例均腹腔积气明显,腹腔积液不明显。

发病前手术类型有:胃癌根治术﹑胃穿孔修补术﹑直肠癌前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脾破裂脾切除术﹑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摘除术等。

一般发生肠梗阻时间为一周左右,治愈时间为两周左右。

2.讨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肠痿﹑重度感染﹑短肠等严重人并发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大约占术后肠梗阻20%左右,平均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

经过保守治疗胃肠道功能恢复一般在两周左右。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临床特点:①多见与术后范围广﹑出血多﹑创伤重﹑年龄大﹑手术时间长等病例。

②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左右,有点已排气﹑排便,进食后再出现梗阻。

③尤以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肠功能恢复时间较长。

④肠梗阻症状﹑体征一般较明显,但腹部平片尚无机械性完全性梗阻的典型表现。

多数是由于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引起,均为无菌性炎症。

⑤保守治疗均有效,治愈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周,因此这类病人尽量晚进食为宜。

术后早期炎症性小肠梗阻诊断并不困难,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腹部x线正位平片一般可诊断。

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唯一可行方法,但保守治疗并非一沉不变,要根据病人一般情况,肠鸣音恢复程度,腹腔渗出量的多少以及有无腹膜炎的体征来判断是否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发生肠坏死﹑肠穿孔。

CT小肠造影技术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临床应用

CT小肠造影技术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临床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年4月第5卷第8期〔影像技术]CT小肠造影技术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临床应用张利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影像科江苏南京211100)【摘要】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技术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1月一2020年12月收治的89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X射线小肠碘水造影检査和CT小肠造影检査,比较两组检査方式对克罗恩病的病变诊断情况以及诊断准确率。

结果:CT小肠造影技术在腹腔囊肿、炎性包块及蜂窝织炎的诊断检出率上均高于X射线小肠碘水造影技术,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T小肠造影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4.38%,远高于73.03%的X射线小肠碘水造影技术,数值差异同样具备统计学意义(F V0.05)。

结论:使用CT小肠造影技术能更好地确诊小肠克罗恩病的病变情况,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恢复工作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小肠造影;小肠;克罗恩病;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克罗恩病作为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之一,多发于末段回肠和临近结肠,呈节段性、跳跃性分布,且病程较长,极易反复发作,会对患者消化道各位置产生影响[1-3]。

该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部肿胀、腹部疼痛,并伴有腹泻、压痛、消瘦以及高热等症状⑷。

小肠克罗恩病属于消化内科疾病,发病人群多集中在中青年群体,但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推测与遗传、感染或免疫功能等因素关系密切,应尽早确诊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手段干预。

检查该病的手段众多,血液检查、粪便检查、肠镜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均能应用于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工作。

CT小肠造影属于新型消化系影像学检查技术,有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该技术能够对患者肠道和肠道周边病变状况进行清楚探查,目前已成为临床诊断克罗恩病的一种有效方法[5]。

肠梗阻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肠梗阻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肠梗阻这一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大家对肠梗阻的认识,普及相关健康知识,我们社区举办了一场关于肠梗阻的健康讲座。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肠梗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肠梗阻的基本知识讲座中,专家首先介绍了肠梗阻的基本概念。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在肠道内通过受阻,导致肠腔扩张、肠壁水肿、肠道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三大类。

其中,机械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由肠腔内或肠腔外的病变引起。

二、肠梗阻的病因及症状1. 病因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肠梗阻的病因。

主要包括:(1)肠管粘连:由于手术、炎症等原因导致的肠管粘连,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2)肠扭转:如小肠扭转、乙状结肠扭转等,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严重原因。

(3)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肿瘤阻塞肠道,导致肠梗阻。

(4)先天性畸形:如肠重复、肠狭窄等先天性畸形导致的肠梗阻。

2. 症状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1)腹痛:腹部疼痛是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不固定,程度轻重不一。

(2)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可伴有胆汁。

(3)腹胀:腹部胀痛,伴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停止排气排便:肠梗阻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可出现便秘或腹泻。

三、肠梗阻的预防及治疗1. 预防(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

(2)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3)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肠道病变。

(4)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治疗(1)保守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肠梗阻,如禁食、补液、抗感染、胃肠减压等。

(2)手术治疗:对于重症肠梗阻,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如肠粘连松解术、肠扭转复位术、肿瘤切除等。

四、讲座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肠梗阻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性。

33例肠结核并肠梗阻诊治论文

33例肠结核并肠梗阻诊治论文

33例肠结核并肠梗阻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肠结核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方法:分析我院1993年2月至2005年6月收治33例肠结核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肠结核合并肠梗阻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大便性状改变、盗汗、低热。

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误诊,全组的患者经过治疗肠梗阻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结论:肠结核合并肠梗阻非常容易误诊,治疗要以抗结核为主,必要的时候进行手术。

关键词:肠结核;肠梗阻;治疗【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93-01肠结核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误治。

现对我院1993年2月至2005年6月所收治的33例肠结核并肠梗阻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使肠结核合并肠梗阻有更好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14-70岁,平均42岁。

病程4周至2年。

1.2临床表现:腹痛、腹胀伴呕吐18例,大便习惯或者性状改变15例,伴有盗汗、低热8例。

腹部可扪及包块5例,合并肺结核3例,伴腹水2例,既往有结核病史共有5例。

1.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33例,白细胞计数偏高或者正常15例,5例明显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偏高16例轻度贫血20例。

血沉增快30例,10例纯化蛋白质衍生的结核菌素(ppd)试验为阳性,5例血ca-125检测升高。

2例聚合酶链反映检测腹水都呈阳性。

1.4辅助检查:所有病例均经过腹部x线立位平片检查确诊为肠梗阻。

经过胸片检查发现患有肺结核的有3例。

行腹、盆腔ct平扫加增强扫描的8例中仅1例提示肠结核。

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病理检查18例中有12例诊断为肠结核。

1.5诊断:被误诊为右半结肠癌或回盲部肿瘤7例,克罗恩病5例,卵巢癌2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肠淋巴瘤1例,小肠肿瘤1例。

11例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并且取活组织检查确诊;7例经手术得到确诊。

1.6治疗的方法:首先包括禁食,留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支持治疗。

不同治疗方式对恶性小肠梗阻患者的短期获益的影响

不同治疗方式对恶性小肠梗阻患者的短期获益的影响

不同治疗方式对恶性小肠梗阻患者的短期获益的影响李昊阳;李世宽;路浩;李振鲁;彭洪皓【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4(14)2【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恶性小肠梗阻患者的短期获益。

方法:我们回顾性收集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恶性小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患者36例,手术治疗患者73例)的临床数据(基本资料 + 血检结果 + 影像学特征),使用SPSS27.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结果:手术治疗组在流质饮食率、症状缓解率方面,住院时间优于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住院花费高于非手术治疗组;造口组患者腹腔内径纵横比大于非造口组患者;造口组患者肠壁水肿率、腹水出现率、大网膜区域肿瘤沉积率高于非造口组;造口组患者术后流质饮食恢复时间小于非造口组患者。

手术治疗组总体生存时间优于非手术治疗组,造口与非造口手术方式对总体生存并无明显差异。

结论:手术治疗能够使恶性小肠梗阻患者短期获益,并延长生存时间。

【总页数】10页(P3511-3520)【作者】李昊阳;李世宽;路浩;李振鲁;彭洪皓【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不同治疗方式和时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2.早期、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获益3.不同治疗方式对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NK细胞的影响——附30例报告4.不同饮食营养方式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保守治疗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观察5.初诊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应用不同序贯治疗方案对患者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附31例报告)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附31例报告)

【 关键词】炎性肪梗 阻 中西结合 保守治疗 体会
【 中图分类号 】K66 5.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4 04 (o8 1() 00 — 1 17— 722 0)0 c一 11 0
术后 早期 炎 陛肠 梗 阻是 腹部 外科 常见 并 发症之 一 , 近年 来越 来
Hale Waihona Puke 便, 部分 有少 量排 气 和大 便 ; 较 轻 , 有 阵发 性腹 痛 ; 分 病 腹痛 少数 部 例有低 热 。 征 : 同程度 的腹 部膨胀 , 痛 , 呈 鼓音 , 呜音 减 体 不 压 叩诊 肠
弱。大部 分化验 血 常规 白细胞 总数增 高和 中性粒 细胞 增高 。腹部 摄 片见多个 大小 不等 的液气 平 面。
类 型有 阑尾切 除术 后 1 , 粘连 松解 术后 3 , 7例 肠 例 胃穿孔 修补 术后
3例 , 胃癌 根 治术 后 2 , 半 结肠 切 除 术后 1 , 例 右 例 直肠 癌 Mis l 手 e 术后 1 , 例 子宫 切除 术后 2 , 例 脾破 裂脾 切除 术后 1 , 外孕 手术 例 宫 后l 。 例 1 临床表现 . 2 大 部分 是术 后肠 功能 恢复 后再 出现梗 阻症 状 ,仅 有 3例无 术 后肠 功 能恢 复过 程 , 本案 均 在术 后 1 天 内发 病 , 胀 为 主要 症 状 , 5 腹 每个 患者 都 有 , 只是 轻重 不一 ; 次 是 恶心 、 吐 , 门停 止排 气 排 其 呕 肛
川 芎 1g当 归 1g生地 1g 朴 1g陈 皮 1g白术 1g茯苓 1g 0 0 0厚 0 0 0 5 甘草 3 瓜 蒌 1g木香 8 生 大黄 1g腹 胀明 显者重 用 陈皮 , g 0 g 5。 呕吐者 加法 半夏 。小儿剂 量酌 减 。

小肠肿瘤致急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小肠肿瘤致急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阻, 早期行手术 治疗。保守 治疗效果 不明显 的小肠 梗阻 , 特 别对 于不 明原 因 的无 手 术 史 老 年 患 者 , 慎 肠 道 肿 瘤 , 谨 要放宽手术探查指针。但提 醒术前要做肠结核相 关辅 查 , 尽 可能排除肠结核 。我科在近几年 已经有 2例在探查术时 明确肠结核性肠梗阻. 术及术后处理极其 困难。小 肠肿 手
瘤 所 致 急 性肠 梗 阻 治 疗 原 则 为 手 术 切 除 肿 瘤 肠 段 和 相 应
本组 4例患者手术顺利 , 术后恢复均满意 , 一期愈 合。 无 出血 , 吻合 口漏 发生 , 饮食 大小便恢 复正 常。术后结 合 免疫组 化病理检查证实间质瘤 2例 , 腺瘤 1 , 例 腺癌 1 例。
94 3
V 12 N . o. 1 06
Ae o p c e i i e r s a e M d cn
Jn2 1 u 00
小 肠 肿 瘤 致 急 性 肠 梗 阻诊 治 体 会
李文忠, 吴 坚 , 罗仕云 , 家杰 何
( 都 j 六 三医 院 胃肠 外 科 , 成 四川 摘要 成都 60 4 ) 10 1
2 结 果
矢状位 、 冠状位重建图像 , 更容易 明确梗 阻原 因, 病变肠管
与周 围关系。并且最好在病人刚入院时即做全腹部 C T检
查 。因为此时肠道 内潴留之大量液体及 气体 , 成 良好பைடு நூலகம் 形
自然 对 比 , 易 找 到梗 阻 点 J 一 旦 确 定 小 肠 肿 瘤 性 肠 梗 容 。
( 稿 日期 :0 0— 5— 8 收 21 0 0 )
目的 : 讨 在 急 性 肠梗 阻 的诊 治过 程 中 小肠 肿 瘤 的诊 断 和 治 疗 。 方 法 : 急 性 肠 梗 阻 17例 回顾 性 探 对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小肠炎并肠梗阻21例诊治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报告放射性小肠炎并肠梗阻21例,着眼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2009年9年来收治直肠癌、宫颈癌等放疗后肠梗阻共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治愈20例,其中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死亡1例。

结论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放射性小肠炎肠梗阻手术体会
放射性小肠炎是妇科恶性肿瘤、直肠癌、男性前列腺恶性肿瘤等盆腔疾患行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

其治疗很难通过保守治疗而愈,而应在纠正全身情况的同时选择手术治疗。

我院自2001-2009年共收治直肠癌、宫颈癌等放疗后致肠梗阻2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13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6.5岁。

原发疾病:直肠癌15例,宫颈癌4例,乙状结肠癌1例,前列腺癌1例。

病理诊断:腺癌13例,粘液腺癌2例,腺瘤恶变2例,鳞状细胞癌4例。

本组病例有12例术前、后1月均进行了放疗,9例术后1月进行放疗。

放疗结束后2-8个月(平均3.7月)均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呕吐,腹胀,肛门(或人工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

腹部X线透视见有阶梯状气液平面。

其中11例在梗阻前有不同程度的腹泻,4例腹泻严重,日9-13次,为稀便或稀水样变。

有14例在术前经过2-5次的保守治疗,最终手术解除梗阻。

1.2方法
腹部或盆腔恶性肿瘤经过放射治疗后出现肠梗阻,其发展有一个过程,早期为不完全性梗阻,可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手术。

手术方式:本组21例梗阻均在回肠末端,距蛔盲部约5-85cm之回肠粘连成团,手术应行粘连成团块状的小肠袢切除吻合术或短路手术。

其中6例行回肠端端吻合术,11例行回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端侧吻合术,4例行短路手术。

1.3结果
本组病例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均诊断为放射性小肠炎,16例为单纯性放射性小肠炎,3例合并肿瘤复发,2例淋巴结转移。

本组手术6例行回肠端端吻合术,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占16.7%,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术后48小时死于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为4.76%,余20例恢复良好,治愈率95.2%。

2讨论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消化系统的小肠
对电离辐射最敏感[2],即使中等放射剂量也容易导致小肠的损害,引起小肠梗阻,重者发生小肠会阴内瘘[3],而消化道腺癌对放疗低度敏感,宫颈鳞癌中度敏感[4],因此,当肿瘤达治疗剂量时必然引起小肠的损害。

本组21例放疗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早期的腹泻是由于小肠一过性的绒毛萎缩以及回肠末端维生素B12、胆酸吸收减少,而使脂肪吸收障碍。

随着病情的发展,放疗损害肠壁小血管,使之闭塞,粘膜出血、坏死、溃疡,进而引起粘膜下至浆膜的纤维组织增生[5],肠管粘连成团,充血水肿,表面红白相间,浆膜有点状出血及瘀斑,肠壁僵硬;重者肠壁呈乳白色,肠壁僵硬如皮革样,与正常肠管分界明显。

同时加之大网膜的保护性作用及易粘连的特性[6],最终导致肠管粘连,狭窄梗阻。

根据术中所见及放疗后发病时间,表明放疗后肠道的损害是进行性的,放疗结束而局部的病理变化并没有停止。

放射性小肠炎,常在放疗2个月后出现症状,多见于放疗剂量大,治疗期间有严重腹泻者。

早期梗阻为不完全性,体查时下腹部有明显压痛,触诊有柔韧感,有时可触及一境界不清的包块,根据其病史及临床特点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特别是在放疗后出现的肠梗阻表现,临床医师容易将其归咎于原发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而较少考虑放疗因素,病人失去治疗机会。

放射性小肠炎并梗阻的特点:⑴放疗后肠道的损害在一定时期内是进行性的;⑵都有腹部、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或术后放射治疗的经过;⑶病变部位均在回肠末端。

因此其治疗很难通过保守治疗而愈,而应在纠正全身情况的同时选择手术治疗。

放射性小肠炎并梗阻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有否肿瘤复发及广泛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决定:梗阻部位距蛔盲部大于10cm以上者可行回肠-回肠端端吻合,小于10cm者行回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端侧吻合;本组2例行回肠-回肠端端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分析其发生原因:吻合口距蛔盲瓣太近(5-10cm),由于蛔盲瓣的阻挡作用增加了吻合口的压力。

肠管切除范围不够。

因此梗阻部位距蛔盲部距离较近者(小于10cm),应行回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端侧吻合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粘连成团,肠管固定于骶骨及盆腔内无法分开者,此时不必强求分离[7],只将粘连的肠袢移出盆腔,检查通畅即达目的。

术中肠管破裂时不要通过修补而保留肠管,尽可能快的将整个粘连肠袢游离后切除行端端吻合术,随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本组无1例发生肠瘘或腹腔感染。

有报道放射性小肠炎引起梗阻者手术方式以短路为妥[3]、,我们认为,对于年龄大、全身情况差、粘连范围较大难以分开、粘连梗阻合并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者行短路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以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6.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中册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652.
[4]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60.
[5]梁永泽.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0;10:4.
[6]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60.
[7]MorgeastenL,etal.AmJSurg1977;134:166.
[8]罗庆良等.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00;10:3.
[9]SwanRW.SurgGynecolObstet1976;142: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