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课件 文言文阅读-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877张PPT)
合集下载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素材

然而侍候守卫的大臣在朝中不敢懈怠。
3.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应注意。还有,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去处理。
4.补充
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的现象。
①省略主语:(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②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略宾语,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
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衰竭了。
③用箕畚(把土石)搬运至渤海的边上。
①作战,要靠勇气。
②寒来暑往,季节变换,才往返一趟。
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素材
翻译方法
例句
译文
1.保留
古汉语中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的词语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远调巴陵郡做太守。
2.对应
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来代替,以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5.调序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能谤讥于市朝。
(正常句式为:能于市朝谤讥)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6.删除
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不译。
①夫战,勇气也。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应注意。还有,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去处理。
4.补充
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的现象。
①省略主语:(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②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略宾语,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
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衰竭了。
③用箕畚(把土石)搬运至渤海的边上。
①作战,要靠勇气。
②寒来暑往,季节变换,才往返一趟。
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素材
翻译方法
例句
译文
1.保留
古汉语中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的词语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远调巴陵郡做太守。
2.对应
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来代替,以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5.调序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能谤讥于市朝。
(正常句式为:能于市朝谤讥)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6.删除
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不译。
①夫战,勇气也。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广东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醉翁亭记课件0312177

知识储备
第②段:写山中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及山水之乐。 (风景画)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早晚之景 象。“野芳发而幽香”写春景,“佳木秀而繁阴”写 夏景,“风霜高洁”写秋景,“水落而石出”写冬景。
知识储备
第③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人文图) 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知识储备
一词多义
. 乐: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乐趣) .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欢乐,快乐) .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快乐)
. 归:①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返回)
知识储备
其他重点实词
.①环滁皆山也 (环绕) . .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 . ⑤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寓:寄托) . ⑥云归而岩穴暝 (昏暗) . . ⑦野芳发而幽香 (芳:香花。发:开) . ⑧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繁茂)
知识储备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
知识储备
一、重点词语
词类活用
. ①山行六七里 (名词用作状语,顺着山路) .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③名之者谁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 ④故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用作动词,取号) . . ⑤酿泉为酒 (名词用作状语,用酿泉的水) . 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优秀课件PPT三十五出师表PPT共91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91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 优秀课件PPT三十五出师表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课件-PPT二十八醉翁亭记

优化训练
一、词语解释 环(环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山 谷)尤(尤其,特别)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 子)而深秀(幽深秀丽)者,琅琊也。山(名词 作状语,沿山路)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倾斜)出于(在)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回路转,有亭翼然(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临(居高面下)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造,建)亭者谁?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没有 穷尽。
而:前两个“而”是连接时间状语和动词的连 词,后一个“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评析: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那些)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 息,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乐 (1)山水之乐
(乐趣)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欢乐)
(3)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归 (1)云归而岩穴暝
(归集,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秀 (1)佳木秀而繁阴 (2)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 (秀丽)
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高面下)
(2)临溪而渔
(到)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后能够同大家共享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 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庐陵的欧阳修。
乐:动词,享受乐趣。述以文州,今江西省吉安市。
【评析: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思维导图
(4)伛偻提携 (动词用作名词,老人和小孩)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 句意: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省略句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省略介词“于”) 句意: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六页,共40页。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Leabharlann )(3)欣然规往(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4. 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mǒu xiē)实词按照一定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 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A活用为B。 名词活用为动词。【例1】“任意东西”中“东西”本为方位名 词“东方西方”,活用为动词“往东往西”。 【例2】“不蔓不枝”中“蔓”本为名词“枝蔓”,活用为动词 “长枝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固”形容 词活用为动词“巩固”。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清荣峻茂”中“清”原是形容词 “清澈的”,用作名词“清澈的水”。
第十页,共40页。
1. 解释下列加点(jiā diǎn)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以其境过清(
)
(3)不可久居(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3. 通假字。 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那个字的意思。通假字不能 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理解(lǐjiě)和读音,而要按被代替的 那个正字的含义去理解(lǐjiě)、去读音。 【例】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应读xiàn,是“表现”的 意思。其中的“见”是假借的字,“现”是被代替的字。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Leabharlann )(3)欣然规往(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4. 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mǒu xiē)实词按照一定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 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A活用为B。 名词活用为动词。【例1】“任意东西”中“东西”本为方位名 词“东方西方”,活用为动词“往东往西”。 【例2】“不蔓不枝”中“蔓”本为名词“枝蔓”,活用为动词 “长枝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固”形容 词活用为动词“巩固”。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清荣峻茂”中“清”原是形容词 “清澈的”,用作名词“清澈的水”。
第十页,共40页。
1. 解释下列加点(jiā diǎn)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以其境过清(
)
(3)不可久居(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3. 通假字。 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那个字的意思。通假字不能 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理解(lǐjiě)和读音,而要按被代替的 那个正字的含义去理解(lǐjiě)、去读音。 【例】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应读xiàn,是“表现”的 意思。其中的“见”是假借的字,“现”是被代替的字。
广东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文言文阅读 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314张PPT)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考纲解读
Listen attentively
命题规律 1.第一道字词解释题:考查对文言词语 的理解。 2.第二道翻译题:考查两句,重点关注 主旨句、关键句、典型句、特殊句式的翻 译。 3.第三道综合分析选择题:全方面考查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内容分析、 写作顺序、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主题要 旨、人物分析等。
考纲解读
Listen attentively
题量分值 评分标准 1.共3小题10分。词语解释题3分,文言 句子翻译题4分,综合分析选择题3分。 2.评分要求:字词解释必须正确理解; 翻译题注重整句意思的通达和表达的顺畅 及关键字词的理解。
返回
目录 contents
真题探究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 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 谁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 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一、(2016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 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教学PPT—广东省中考语文复习攻略PPT

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
( 坠落 ),沉鳞( 水中潜游的鱼 )竞跃。实 穷生机,充分展现了大自
是欲界之仙都(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自康 然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参与,指欣赏、领悟 )
其奇者。
续表
重点词语解释检测
内容理解和写法赏析
2.最后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课后题) “我”能够和谢灵运一样欣赏到山川风物的奇丽美
妙,隐含着作者的___自__豪__之__情_______,也表现作者 期望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主旨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 友的一封书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 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
续表
思维 导图
总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中间写景,篇末感怀。本文也是如此,文中强调“闲”,你是 如何理解这“闲”?(2016河池) _苏__轼__的__一__个__“__闲__”__字__,__意__味__深__长__,__既__指__清__闲__的__人__,__包__含__作__者__郁_ _郁__不__得__志__的__悲__凉__心__境__,__又__指__具__有__闲__情__雅__致__的__人__,__包__含__作__者__乐__观_ _豁__达__的__感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记承天寺夜游
一、基础知识梳理
重点词语解释检测
内容理解和写法赏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1.赏析写景妙句。
行。念( 考虑,想到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_积__水__空__明__”运用比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七年级上册PPT—广东届中考语文复习PPT攻略

续表 考点攻略
考点1:词义辨析选择题,重点考查通假字、古今 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考点2:句子翻译题,重点考查主旨句、关键句、 特殊句式以及含有文言现象的重点句子的翻译。 考点3:简答题,重点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主题 思想、表达技巧、阅读感悟等的理解分析。
真题探究
广东近年来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一览
中考高分攻略 语文 内文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
目录
01 课标要求 02 真题探究 03 考点解密 04 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义 务教育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的文言文阅读目标: 学段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 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年份
篇目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020 《富贵不能淫》 词义辨析
翻译 简答题: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
(八上) (诚、志、谓、屈)
夫”的标准。(统编教材课后题)
2019 《岳阳楼记》
解释词语
(九上) (予、去、偕)
翻译
选择题:考点分布涉及重点词句 赏析、对比手法、表达方式
2018 《送东阳马生
解释词语
序》(九下) (走、至、腰)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去国怀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解析】A项,真正,确实;B项,志愿/记号;C项,叫作/认为;D项, 使……屈服/屈尊,屈就。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参考答案: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 便平安无事。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参考答案: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 道路——义。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参考答案: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 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
二、(2019·广东)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 文以记之。
2018 年考查阅读
年级
九年 级下 册
序号 36 37
38
篇目
文体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散文
(《战国策》)
《陈涉世家》(司马 散文 迁)(教材新增)
《出师表》(诸葛亮) 表
历年考查情况
年级
2014 年考查阅读
九年 2014 年考查阅读 级下 2011、2017 年考查 册 阅读,2019 年考查 默写
文体 记 记 散文
历年考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况
年级
2012 年、2019 年考
查阅读
九年
2013 年考查默写 级上
册
序号 32 33 34 35
篇目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曹刿论战》(《左 传》)
文体 散文 散文 序 散文
历年考查情况 2010 年考查阅读
1
《咏雪》(《世说新 笔记小说 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2
(《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
七年 级上
2011 年、2012 册
3
《<论语>十二章》 语录体 年、2016 年、
2017 年考查默写
序号 篇目
文体
4
《诫子书》(诸葛亮) 书
5
《狼》(蒲松龄)
小说
《穿井得一人》
6
(《吕氏春秋》)
寓言
7
《杞人忧天》(《列 寓言 子》)
用)。
命 预计 2021 年的课内文言文阅读仍然会重点考查文言词语 理解、翻译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等方面的内容。考生在复
题 趋 习备考的时候,应该对课标规定的篇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归 势 纳整理,从词语到句子,再到内容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做到
胸有成竹。
●统编教材文言文推荐篇目●
序号 篇目
文体
历年考查情况 年级
注:课标中的《伯牙善鼓琴》统编教材已删除,《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为2019版八上教材,以上两篇本书未整理相关知识。
真题汇集
一、(2020·广东)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 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 大丈夫。”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 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分值 共计 10 分:文言词语理解题(3 分)、文言句子翻译
题(4 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 分)。
考
评分 查
翻译题注重关键字词的理解和整句的顺畅;理解题
要求 情
注重整体感知,不脱离原文。
况 考试能 1.文言词语理解题(理解)。2.文言句子翻译题(理
力层级 解)。3.理解填空题(运用)。4.综合分析选择题(运
历年考查情况 年级
七年 级上 册
序号
8
9 10 11 12
篇目
文体
《孙权劝学》(《资 散文 治通鉴》)
《卖油翁》(欧阳修) 散文
《陋室铭》(刘禹锡) 铭 《爱莲说》(周敦颐) 说
《河中石兽》(纪昀) 散文
历年考查情况 2012 年考查默写
2017 年考查默写 2011 年考查默写
年级
七年 级下 册
序号 13 14 15 16
篇目
文体
《三峡》(郦道元) 散文
《答谢中书书》(陶 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与朱元思书》(吴 均)
书 散文 书
历年考查情况
年级
八年 级上 册
序号 17 18 19 20
篇目 《富贵不能淫》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孟子》) 《愚公移山》(《列 子》)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2015 年考查阅读
八年 级下 册
序号 25 26 27 28
篇目
文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 散文
梁之上》(《庄子》)
《虽有嘉肴》(《礼 散文 记》)
《大道之行也》 (《礼记》)
散文
《马说》韩愈
说
历年考查情况
年级
八年 级下 册
序号 29 30 31
篇目 《岳阳楼记》(范仲 淹) 《醉翁亭记》(欧阳 修) 《湖心亭看雪》(张 岱)
文体 散文 散文 寓言 散文
历年考查情况 2020 年考查阅读 2014 年考查默写
年级
八年 级上 册
序号 21 22 23 24
篇目
文体
《桃花源记》(陶渊 记 明) 《小石潭记》(柳宗 记 元)
《核舟记》(魏学 ) 记
《北冥有鱼》(《庄 散文 子》)
历年考查情况
年级
2015 年考查默 写,2016 年考查阅读
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情分析
课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标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要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求 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
考 考试
查 题型 情 况
题量
1.翻译题:对重点实词的理解,对重点句、关键句、 典型句的翻译。 2.理解填空题:对重点句、关键句、难句的理解填 空,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填空,对全文内容的整体理解 填空。 3.选择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选项涉及的内 容包括文章的主旨、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和 表达技巧等。 3 个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