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性能指标

合集下载

3.1.3存储性能指标

3.1.3存储性能指标

3.1.3存储性能指标3.1.3 存储性能指标3.1.3.1 存储性能指标:IOPS和带宽(throughput)SAN和NAS存储一般都具备两个评价指标:IOPS和带宽(throughput),两个指标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

体现存储系统性能的最主要指标是IOPS。

IOPS(I/Os per second):每秒输入输出次数。

指的是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最大的I/O频度。

一般,联机事务处理(OLTP)应用涉及更多的频繁读写,更多地考虑IOPS。

IOPS测试结果与很多测试参数和存储系统的具体配置有关。

IOPS 还可以细分为100%顺序读(Sequential Read)IOPS、100%顺序写IOPS、100%随机读IOPS、100%随机写IOPS等,在同等情况下这4种IOPS中100%顺序读的 IOPS最高。

厂商公布的经常是100%顺序读的IOPS指标,但多数用户实际使用的环境既有顺序读写也有随机读写操作,传输数据块尺寸大小都有,所以产品在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中的性能自然就比标注的指标差。

较权威的存储性能基准测试有SPC和SPC-1 IOPS?。

SPC(Storage Performance Council)即存储性能理事会。

SPC 的SPC-1基准测试主要是针对随机I/O应用环境的,SPC-2基准测试主要是针对顺序I/O应用环境的。

SPC-1基准测试很好地模拟了OLTP、数据库和E-mail等真实应用环境,使SPC-1基准测试结果具有很高权威性和可比性。

SPC-1基准测试虽然规定了严格的顺序和随机读写比例和数据块尺寸以及在何种磁盘负载情况下取值,但没有规定被测存储产品使用多少个磁盘,也没有规定被测存储产品设置何种RAID级别。

好在存储性能理事会(SPC)要求测试报告必须详细地列出被测存储系统的配置和价格。

SPC网站()上公布了大多数存储厂商存储产品的SPC-1基准测试报告,通过查询这些报告中的SPC-1 IOPS?值和测试报告中所描述的被测存储产品的磁盘总数,用户就可以根据下列公式快速估算所采购配置的某一存储产品实际性能和可靠性。

网络3大性能指标

网络3大性能指标

网络3大性能指标第一章网络3大性能指标在网络运行中,为了到达对网络的有效管理,必须有一套评定网络运行情况的端到端网络性能指标,从而使网络管理人员及时知道并确定当前网络中哪个部分的性能正在下降或已经超负荷运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和效率,确保网络高效、安全、畅通的运行。

端到端的网络性能指标包括传输线路指标,网络时延指标和网络设备指标。

1.1传输线路指标传输线路指标包括传输线路的平均利用率、忙时利用率、可用率、丢包率、网络时延。

1.1.1传输线路平均利用率极限值:60%对象:传输线路计算方法:传输线路平均利用率=电路24小时的平均传输速率/电路带宽×100%平均利用率性能指标只适用网络正常运行的条件下。

当传输线路的24小时平均利用率超过60%时,将会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需要进行线路提速。

1.1.2传输线路忙时利用率极限值:85%对象:传输线路计算方法:传输线路忙时利用率=电路忙时传输速率/电路带宽×100%当传输线路的忙时利用率超过85%时,将会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需要进行线路提速。

1.1.3传输线路可用率极限值:99.5%对象:传输线路计算方法:传输线路可用率=(电路总工作时长-电路故障阻断时长)/电路总工作时长×100%电路总工作时长为一个月电路运行的总时间(以分钟为单位),电路故障阻断时长为当月阻断电路的历时的代数和。

当传输线路的可用率低于99.5%时,将会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需要更换中继电路。

1.1.4传输线路丢包率极限值:5%对象:传输线路计算方法:传输线路丢包率=传输线路丢包数/传输线路总包数×100%当传输线路的丢包率超过5%时,将会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需要更换中继电路。

1.2网络时延端到端网络时延受传输线路时延,网络设备时延等因素影响。

1.2.1传输时延传输时延由传输线路和设备时延两部分组成。

如:基于光缆的传输线路时延约为0.0054ms/Km,根据公安收集拓扑,在155M端到端传输线路上的时延应该小于10ms。

性能测试指标

性能测试指标

性能测试指标1.事务(Transaction) “从⽤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处理-> 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成⽤户的object(页⾯),返回给⽤户”的过程,⼀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的。

2.请求响应时间从客户端发起的⼀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秒”或者“毫秒”)⼀个公式可以表⽰:响应时间=⽹络响应时间+应⽤程序响应时间。

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给予⽤户响应并有所显⽰,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给予⽤户响应并有所显⽰,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给予⽤户响应并有所显⽰,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有点不耐烦了,⽤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参考标准:不同⾏业不同业务可接受的响应时间是不同的,⼀般情况,对于在线实时交易的系统:互联⽹企业:500毫秒以下,例如淘宝业务10毫秒左右。

⾦融企业:1秒以下为佳,部分复杂业务3秒以下。

保险企业:3秒以下为佳。

制造业:5秒以下为佳。

时间窗⼝:不同数据量结果是不⼀样的,⼤数据量的情况下,2⼩时内完成。

3.并发⽤户数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户在同⼀时刻做同⼀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般指做同⼀类型的业务。

⼴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对整个系统⽽⾔,仍然是有很多⽤户同时对系统进⾏操作可以看出,后⼀种并发是包含前⼀种并发的。

⽽且后⼀种并发更接近⽤户的实际使⽤情况,因此对于⼤多数的系统,只有数量很少的⽤户进⾏“严格意义上的并发”。

对于WEB性能测试⽽⾔,这2种并发情况⼀般都需要进⾏测试,通常做法是先进⾏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

严格意义上的⽤户并发⼀般发⽣在使⽤⽐较频繁的模块中,尽管发⽣的概率不是很⼤,但是⼀旦发⽣性能问题,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

计算机主要部件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主要部件的性能指标

拓展阅读:计算机主要部件的性能指标1.CPU(1)主频。

指CPU的工作频率。

一般来说,CPU主频越高,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

但由于各种型号CPU的内部结构不同,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如Intel系列的凌动、赛扬、奔腾、酷睿等型号的CPU,主频虽然有可能一样,但运算速度差异很大。

主频由外频(主板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和倍频(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决定,个人计算机的外频一般为100MH Z,主流CPU倍频在20~40倍左右,在CPU出厂时已设定好,因此一般CPU的主频为2GH Z~4GH Z。

(2)字长。

是指CPU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的位数。

字长越大运算速度越快。

早期的CPU字长有8位、16位和32位,目前的CPU大多为64位。

(3)核心数及线程数。

核心数指CPU的物理运算核心数量,如4核心CPU可以在物理上至少并行进行4组数据的运算。

可利用CPU的高速运算能力,在一个物理核心上交替运行多个线程,即在逻辑上并行进行2组以上的运算;CPU超线程技术可以让计算机认为CPU 的一个物理核心为两个虚拟核心,如Intel的i7-8600 CPU,就是6核心12线程,而Intel的i5-8400 CPU,没有使用超线程技术,只有6核心6线程。

(4)缓存。

CPU缓存是内置在CPU中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

CPU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数据存取速度远远大于内存和硬盘。

CPU在工作时,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可以先将其预存储在缓存中,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

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高CPU的性能。

CPU 缓存分三级:一级缓存(L1 Cache)分为指令和数据缓存两部分,容量通常在数十到数百KB,二级缓存(L2 Cache)一般容量为数百KB到数MB,如果CPU有多核心,每个核心都要配一级和二级缓存;三级缓存(L3 Cache)由CPU的所有核心公用,一般有数MB到数十MB。

1-3汽车使用性能量标资料

1-3汽车使用性能量标资料

(t/m3)
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货物容积质量(t/m 3)车箱容积(m3 额定装载质量(t)
)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1/36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二、容载量
比装载质量和装载质量利用系数表征了汽车 结构对各种货物需要的适应能力。
方 出车迅速性 汽车起动暖车时间
便
性 乘客上下车 和货物装卸 方便性
车门和踏板尺寸及位置 贷厢地板高度 货厢栏板可倾翻数 有无随车装卸机具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4/36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一节 汽车使用条件 第二节 汽车运行工况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汽车运用工程(第五版)许洪国 主编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36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制动时方向稳定性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8/36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一、概述
我国目前采用的汽车使用性能量标
振动频率
乘 坐
平顺性 振动加速度及变化率 振幅

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

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

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电脑, 性能指标, 硬件这个有点多.但觉的不错.转过来分享下电脑硬件的基础了解大家要用电脑,起码得会买电脑吧,既然买电脑,大家也应该对硬件由一个基础的了解吧。

大家跟我来吧,对硬件有个了基础解吧。

申明:我说的只是主要的。

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

不能完全代表它的性能。

新手注意::1.购买电脑时特别注意:品牌(好的品牌返修率一般都低)+包修时间(好的品牌维修时间长+售后服务。

2.注意是散装还是盒装。

买前要问清楚。

3.产品的性能除了跟以下的参数有关,还得加上是什么牌子的。

以下为产品简单参数(性能指标).主板:1.支持CPU等的类型与频率范围。

CPU插座类型的不同是区分主板类型的主要标志之一2.主板还是要买好点。

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一些低端的。

系统就不稳定。

cpu:1.主频:越大越好。

现在一般都配2.0GHZ以上了。

2.制造工艺:越小越好。

现在一般为65纳米3. 位宽。

位宽是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处理的数据量越大4.核心数:现在一般用双核5.L1、L2缓存:对于AMD L2的大小对性能提升小。

对于Inter的CPU来说,L2的大小对于性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

显示器:推荐液晶吧(保护眼睛,对身体的伤害小些)。

买自己喜欢的牌子。

硬盘:1.转速:越大越好。

并且数据传输率会提高。

现在一般7200转2..缓存:越大越好。

读写磁盘的时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可以适当的提高性能.但是不明显. .最主要的是可以保护硬盘.降低硬盘的读写次数.喜欢玩BT的同志们最好是选择8M或16M缓存的硬盘.3.注意发热量和噪音内存:1.容量:越大越好。

现在一般是2G了(跑vista,1G内存,跑起来很费劲的。

)2.速度:内存速度一般用于存取一次数据所需的时间(单位一般都 ns)来作为性能指标,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显卡:(分独立和集成)1.显存容量:越大越好。

现在一般是128M、256M、512M了2. 刷新频率:刷新频率是指图像在显示器上更新的速度,也就是图像每秒在屏幕上出现的帧数,单位为Hz.刷新频率越高,屏幕上图像的闪烁感就越小,图像越稳定,视觉效果也越好.一般刷新频率在75Hz以上时,人眼对影像的闪烁才不易查觉3.速度:常见的显存速度有7ns、6ns、5.5ns、5ns、4ns,3.6ns、2.8ns、2.2ns、1.1ns等,越小表示速度越快\越好。

第1章 过程控制性能指标(1-2)

第1章 过程控制性能指标(1-2)

1.2.1 过程控制的性能指标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由组成系统的结构、被控过程与过程仪表(测量变送、执行器和控制器)各环节特性所共同决定的。

1.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一个性能良好的过程控制系统,在受到外来扰动作用或给定值发生变化后,应能迅速(快)、平稳(稳)、准确(准)地达到或趋近给定值。

⏹过程控制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可概括为:a)系统必须是稳定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b)系统应提供尽可能优良的稳态调节(静态指标);c)系统应提供尽可能优良的过渡过程(动态指标)。

2. 决定过程控制系统性能的因素⏹控制系统结构(单回路、串级、前馈-反馈控制等);⏹各组成环节特性:a)被控过程特性(滞后、非线性、时变性和耦合特性);b)检测环节特性(非线性、间接测量);c)执行环节特性(非线性);d)控制器特性。

当系统结构和上述三个环节都确定后,控制器特性是决定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唯一因素。

这就是参数整定(Tuning)。

稳定是系统性能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指标,只有在系统是稳定的前提下,才能讨论静态和动态指标。

3. 性能指标的确定和分析方法⏹过程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需同时注意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

⏹分析方法:(1).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系统工程整定时采用;(重点介绍)(2).偏差积分性能指标,计算机仿真或理论分析时采用。

①阶跃扰动作用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a)发散振荡程 (b)非振荡发散过程 (c)等幅振荡过程(d) 衰减振荡过程 (e) 非振荡衰减过程在阶跃振动作用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有以上几种典型形式:发散振荡过程、非振荡发散过程、等幅振荡过程、 衰减振荡过程、 非振荡衰减过程前三者属于不稳定过程→性能指标无从谈起,后两种过程为稳定过程,重点讨论衰减振荡过程的常用性能指标。

②给定值阶跃变化时过渡过程的典型曲线③静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是描述系统静态性能的唯一指标。

定义:指系统过渡过程终了时给定值与被控参数稳态值之差:一般要求稳态误差为零或越小越好。

1-3性能指标

1-3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知识点:性能指标1、速率•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比特(bit)来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 或0。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

单位是bit/s,或kbit/s、Mbit/s、Gbit/s 等2、带宽两种不同意义:•“带宽”(bandwidth) 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是bit/s ,即“比特每秒”3、吞吐量•吞吐量(throughput)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时延(delay 或latency) ,也称为延迟或迟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网络中的时延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1) 发送时延–(2) 传播时延–(3) 处理时延–(4) 排队时延时延•(1) 发送时延–也称为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 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时延•(2)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输(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有本质上的不同。

–信号传输(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时延•(3)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为处理分组(例如分析首部、提取数据、差错检验或查找路由)所花费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知识点:性能指标
北京交通大学刘彪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比特(bit)来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 或0。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

单位是bit/s,或kbit/s、Mbit/s、Gbit/s 等
2、带宽
两种不同意义:
•“带宽”(bandwidth) 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是bit/s ,即“比特每秒”
3、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
•时延(delay 或latency) ,也称为延迟或迟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网络中的时延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1) 发送时延
–(2) 传播时延
–(3) 处理时延
–(4) 排队时延
时延
•(1) 发送时延
–也称为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 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时延
•(2)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输(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有本质上的不同。

–信号传输(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传播时延=
信道长度(米)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时延
•(3)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为处理分组(例如分析首部、提取数据、差错检验或查找路由)所花费的时间。

•(4) 排队时延
–分组在路由器输入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时延
•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

总时延=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需要注意,在总时延中,究竟是哪一种时延
占主导地位,必须具体分析。

4种时延产生的位置1 0 1 1 0 0 1…
发送器队列在链路上产生传播时延结点B 结点A 在发送器产生发送时延
(即传输时延)
在结点A 中产生
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数据
假设从结点A 向结点B 发送数据链路
几种时延产生的地方不一样
时延的错误概念A B A B
宽带线路窄带线路在宽带线路上比特传播得快
⨯在窄带线路上比特传播得慢⨯
正确的概念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A B A B 宽带线路
窄带线路
正确的概念
宽带和窄带线路:车速一样
宽带线路:车距缩短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宽带线路
窄带线路
另一种错误概念
——“宽带”相当于“多车道”
多车道公路是并行传输
通信线路上通常都是串行传输 (100101110100100111010001011010)
5、时延带宽积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传播)时延链路
带宽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 带宽
6、往返时间RTT
•互联网上的信息不仅仅单方向传输,而是双向交互的。

因此,有时很需要知道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往返时间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在互联网中,往返时间还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PING命令可以测试往返时间。

7、利用率
•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一些非性能指标
•一些非性能特征也很重要。

它们与前面介绍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关系。

主要包括:
–费用
–质量
–标准化
–可靠性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易于管理和维护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知识点:性能指标
北京交通大学刘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