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因特网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现在称作DARP)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是因特网的基本概念,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7.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因特网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现在称作DARP)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
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阵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他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
1985年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组建了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并将其命名为NSFnet,伴着TCP/IP的不断完善,1986年NSFnet取代了ARPANET成为真正意义上早期因特网的主干网。
1991年由于数据业务量大增,骨干网上的负荷过大,迫使NSFnet的骨干网升级为45Mbit/s的链路。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NSFnet还仅供研究和教育之用,政府部门的骨干网保留下来用于面向具体任务。
由于不同部门之间需要信息交流,需要联网。
于是出现了许多因特网业务提供商(ISP),如Sprint、MCI、BBN等通过网络节点进行连接。
后来为了简化不断增加复杂程度的网络,NSFnet网络的核心网络逐步转移到ISP的网络结构中,NSFnet网络就演变成为现代的因特网当今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
而NSFnet在1995年4月停用。
因特网的网络互联是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其结构是开放的,并且易于扩展。
典型因特网的构成如图7-1所示。
开放性的结构将ISP(Internet业务提供商)、ICP(Internet内容提供商)、IDC(Internet数据中心)等用户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是通过电信网络作为承载网络连接起来的,因此因特网已离不开电信网络而独立存在。
因特网基础

网络新闻组是一种利用网络进行专题讨论的国际论坛,到目前为止USENET仍是最大规模的网络新闻组。
ISP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
3.用户可以利用个人计算机去完成许多只有大型机才能完成的任务。
网络虚拟终端: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键盘定义,用来屏蔽不同计算机系统对键盘输入的差异性。
因特网用户使用的FTP客户端应用程序通常有三种类型,既传统的FTP命令行,浏览器和FTP下载工具。
这种在文本中包含与其他文本的连接特征,形成了超文本的最大特点:无序性。
选择热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某种信息链接线索的过程。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
HTTP会话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凑:
1. 连接。2.请求。3.应答。4.关闭。
URL由三部分组成:协议类型,主机名与路径及文件名。
WWW服务器所存储的页面是一种结构化的文档,采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书写而成。
TCP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TCP是一个端到端的传输协议,因为它可以提供一条从一台主机的一个应用程序到远程主机的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直接连接。(虚拟连接)
端口就是TCP和UDP为了识别一个主机上的多个目标而设计的。 因特网的域名由TCP/来自P协议集中的域名系统进行定义。
因特网中的这种命名结构只代表着一种逻辑的组织方法,并不代表实际的物理连接。借助于一组既独立又协作的域名服务器来完成,因特网存在着大量域名服务器,每台域名服务器保存着域中主机的名字与IP地址的对照表,这组名字服务器是解析系统的核心。
《教案认识因特网》课件

《教案认识因特网》课件第一章:因特网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因特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明白因特网的作用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因特网的定义: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交流的网络系统。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TCP/IP,再到万维网的诞生。
因特网的作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信息交流、推动了科技发展等。
因特网的影响: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如信息泛滥、网络安全问题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因特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因特网的作用和影响。
小组讨论因特网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1.4 教学资源教材或课件。
互联网接入设备。
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第二章:互联网协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协议及其功能。
2.2 教学内容互联网协议的作用:规定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和规则。
常见的互联网协议: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协议等。
各协议的功能:如IP协议负责数据路由,TCP协议保证数据可靠性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互联网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协议的功能。
小组讨论互联网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4 教学资源教材或课件。
互联网接入设备。
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第三章:万维网与网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万维网的定义和发展。
让学生掌握网页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3.2 教学内容万维网的定义:通过超文本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交流的网络系统。
万维网的发展:从简单的文本页面到多媒体、交互式的网页。
网页的基本结构:HTML标签、CSS样式、JavaScript脚本等。
网页的制作方法:使用HTML编写页面结构,CSS设置页面样式,JavaScript 添加交互功能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万维网的定义和发展。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网页的基本结构。
第3章.因特网(Internet)应用

(7)域名 用抽象数字表示的IP地址不便于记忆。为了提供直观明 了的主机标识符,TCP/IP协议专门设计了一种字符 型的主机命名机制,也就是给每个主机一个有规律 的名字,这种主机名相对于IP地址来说是一种更为 高级的地址形式,这就是域名系统DNS(Doman Name System)。 主机域名的一般格式为:四级域名.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 级域名,顶级域名的划分采用两种模式,即地理模 式和组织模式。在地理模式中,顶级域名表示国家 或地区,次级域名表示网络的属性;在组织模式中, 不显示所属的国家或地区,直接用顶级域名表示网 络的属性。
(3)HTML 网页是采用标准的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识语言)来创建的。HTML对网页的内容、 格式及链接进行描述,HTML文档本身是文本格式的,用任何 一种文本编辑器都可以对它进行编辑。 (4)超链接和超文本 在一个网页中,作为“连接点”的词或短语通常被特殊显 示为其他颜色并加下划线,称为超链接(Hyper Link)。当鼠 标指向超链接时,形状会变成小手状,这就是超链接的典型特 征。超文本是一种描述信息的方法,文本中的某些字、符号、 或短语可以起着“链接”的作用,即用鼠标点击后,立即跳转 到与当前正在阅读的文档相关的新地方或另一个文档上。用户 在阅读超文本时,不是按照从头到尾顺章逐节的传统方式去获 取信息,而是可以在文档中随机地阅读。
3.1.1因特网概念及服务
1.Internet概念
因特网(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计 算机网络,它是由全球数以万计的局域网、 城域网及广域网互联而组成的一个巨型网 络。它是一个跨越国界、覆盖全球的庞大 网络。
2.Internet的常用术语
(1)网站与网页 通常,人们将提供信息服务的WWW服务器称 为WWW(或Web)网站。WWW网上的各个超文 本文件就称为网页(Page),一个WWW服务器上 诸多网页中为首的一个称为主页(Home Page)。 主页是服务器上的默认网页,是浏览该服务器时默 认打开的页面。 (2)URL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即统一资 源定位符,用于在Internet中按统一方式指明和定位 一个WWW信息资源的地址,即WWW是按每个资 源文件的URL来检索和定位的,URL即通常所说的 “网址”。
Internet基础

Internet基础Internet即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又叫国际计算机信息资源网,它是位于世界各地并且彼此相互通信的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Internet网络采用的协议是TCP/IP。
有如下特点:采用TCP/IP协议,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采用路由器作为网络互联设备。
起源于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建立的一个实验性的网络ARPANET。
因特网主要组成部分:通信线路,路由器,客户机和服务器,信息资源。
Internet 具有分级的网络结构:一般可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为校园网和企业网,中间为地区网络,最上一层为全国骨干网。
主要功能:信息传播,通信联络,资料检索,专题讨论。
主要服务:WWW服务,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新闻组NewsGroup,电子布告栏(BBS)Gopher搜索,文件搜寻。
TCP/IP是Internet使用的基本通信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TCP/IP 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TCP/IP协议遵守四层的模型概念: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和网络接口层。
其中互联层包括的互联协议有网际协议IP,地址解析协议ARP,网际控制消息协议ICMP,互联组管理协议IGMP。
传输层包括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协议)。
应用层包括的协议:Telnet 远程登录,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SNMP.地址解析协议(ARP):用于获得在统一物理网络中的主机的硬件地址,地址解析就是将主机IP地址映射为硬件地址的过程。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实现MAC 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IP是网络互联协议的简称。
I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尽力发送的服务。
IP协议主要就是负责在主机地址间寻址并为数据包设定路由。
ICMP是一个差错报告协议,它能检测出并报告一些基本的差错,在一定程度上给出出错原因。
因特网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因特网概述因特网(Internet),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由全球各级网络互相连接而成,已经成为全球通信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
因特网的核心是一些遍布全球的高速通信线路和连通这些线路的路由器与交换机。
因特网的特点是分布式、开放架构,以及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二、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早期的ARPANET、TCP/IP协议的开发、商业化的因特网和现代的超级信息高速公路网络。
1. ARPANET是美国国防部所资助的大型科研项目,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西岸诞生。
2. TCP/IP是因特网发展的标志性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国防部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资助在美国研发出来的。
3. 商业化的因特网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时ARPANET已正式关闭。
其后出现了域名系统(DNS),让设备能够使用更方便的域名而不是直接IP地址来建立连接,因特网标准化技术也频繁出现。
4. 随着开源软件运动的兴起,因特网逐渐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三、因特网的组成因特网是由一系列网络连接而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和访问部分。
1. 边缘部分是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包括用户端设备和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2. 核心部分是连接边缘部分的高速光纤线路和路由器。
3. 访问部分是用户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包括ADSL、光纤、4G/5G等方式。
四、因特网的协议因特网主要采用的是TCP/IP协议。
该协议包括了TCP、IP、UDP、ICMP等多种子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
1. IP协议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包传输。
2. TCP协议用于在传输层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3. UDP协议在传输层也提供了数据传输服务,但是不提供可靠性。
4. HTTP、FTP、SMTP、POP3等协议则是应用层的协议,主要用于实现网络应用程序。
因特网由于其开放性和分布式特点,面临着多种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信息泄露、非法监控、网络犯罪等。
因特网的基本功能

因特网的基本功能一、负荷预测及分析根据本网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基本资料和历史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其他科学原理对电网的负荷及电量的因果关系进行预测,正确安排调度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方式和计划检修,对本电网和大用户实际电曲线与预测的偏差及原因、各行业的用电比例、生产特性用电规律、用电量进行分析,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均衡用电,保证了本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二、电网频率和有功功率及其调整在电网中,所有有调节能力的发电机组都自动参与频率的一次调整,而为了使电网恢复于额定频率,则需要电网进行二次调频,根据本网的实际情况,则是以湘江电站(6×i-font-size: mso-fareast-font-family: 16pt; 仿宋_gb2312>3200kw)为骨干电站进行调频并通过与我方并网与大电网实行一点并网运行。
在目前的现代化大电网中,仅依靠主调频厂的调频容量和调整能力很难适应电网频率的调整要求。
因此,现代电网二次调频大多采用自动调频。
由于本网是一个与大网并列运行的电网,频率的调整主要是依赖大网的频率调整,在并网运行的情况下,本网调频机组基本丧失调频能力,电力系统运行中,所有发电厂发出的有功功率的总和,在任何时候都是同系统总负荷相平衡的,本人结合本电网的实际情况,在丰水期,因水量充足,湘江电站(径流式电站)应带基荷,避免弃水。
低谷段多余电量可上网销售;在枯水期,因来水较少,湘江水电站出力不足,负荷缺口由大网负荷补偿,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高岩2×2500kw)则担任调峰任务,大工业实行错峰让峰,尽量保证生产、生活正常用电。
三、电网无功功率负荷的平衡及电压调整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系统中各种无功功率的输出应能满足系统负荷和网络损耗在额定电压下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否则就会偏离额定值。
本网是通过莲塘枢纽变电站三线圈变压器与大网110kv侧进行一点并网运行,电压水平取决于大网电压。
因特网

因特网接入技术之 因特网接入技术 因特网基础知识
超链接(链接跳转) HEML文件中 文件中, href" 超链接(链接跳转) 在HEML文件中,以<a href" 资料路径——文件名" 关键字</A> ——文件名 </A>的方式来制作超 资料路径——文件名">关键字</A>的方式来制作超 链接,负责完成页面跳转和超文本链接, 链接,负责完成页面跳转和超文本链接,可完成页面 内链接和跨文件、跨网络的外部链接。 内链接和跨文件、跨网络的外部链接。 其他功能命令 包括菜单、交互式表格等功能。 包括菜单、交互式表格等功能。
因特网接入技术之 因特网接入技术 因特网基础知识
超 文 本 传 输 协 议 (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 Web服 Protocol),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 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 Internet上的 上的Web 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在Internet上的Web 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要通 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 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HTTP包 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过 HTTP 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 HTTP 包 含命令和传输信息,不仅可用于Web访问, Web访问 含命令和传输信息,不仅可用于Web访问,也可以 用于其他因特网/内联网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 用于其他因特网/内联网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从 而实现各类应用资源超媒体访问的集成。 而实现各类应用资源超媒体访问的集成。 。
… <a <a <a <a
href=”#s1”>第 href=”#s1”>第1节</a> href=”#s2”>第 href=”#s2”>第2节</a> … name=”s1”>第 HTML基本语法 基本语法</a> name=”s1”>第1节 HTML基本语法</a> … name=”s2”>第 编写简单网页</a> name=”s2”>第2节 编写简单网页</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et可以做什么?
信息浏览 电子邮件 文件传输 远程登录 电子公告牌
Internet的常用术语
Internet的常用术语
1、网站与网P 6、internet协议 7、域名
小结
1、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能提供的服务。
第三章 因特网 (internet)应用
3.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Internet是什么?
Internet,中文正式译名为因特网,又叫做国 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 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一旦你连接到 它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就意味着您的计算机已 经连入Internet网上了。Internet目前的用户已 经遍及全球,有超过几亿人在使用Internet, 并且它的用户数还在以等比级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