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基本概念
815机械设计知识点

815机械设计知识点机械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通过对物体的结构和运动原理的研究,设计并制造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机械设备。
815机械设计知识点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应用技巧。
以下是对815机械设计知识点的详细讲解。
一、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分类:机械设计是指通过研究物体的力学原理,应用各种材料和工艺,设计出满足特定功能要求的机械装置。
机械设备通常可分为运动机构、工作机构、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四大类。
2. 材料选择与特性: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有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和制造成本等因素。
3. 强度学基础:强度学是机械设计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包括了材料的弹性、塑性、蠕变和疲劳等性质。
了解材料的强度学特性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结构的安全性。
二、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1. 受力分析和计算:机械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对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根据静力学和动力学原理,进行应力和变形的计算,以确定结构的合理尺寸和形状。
2. 运动学分析和设计:机械装置的运动学分析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机械装置的运动规律,以满足特定的运动要求。
3. 控制系统设计:机械装置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运动、力和位置等参数的控制。
设计者需要了解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传感器,确保机械装置的准确控制。
三、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技巧1. CAD软件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设计者可以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和运动仿真等操作,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2. 材料加工和制造工艺: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加工和制造工艺。
了解各种加工方法(如铣削、车削和冲压等)和工艺流程可以帮助设计者选择适合的加工方式,提高制造效率。
3. 安全和可靠性设计:机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可靠。
设计者需要考虑到机械装置的结构强度、使用环境和安全措施等因素,确保机械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发生事故。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概念大全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概念大全一、材料力学基础公式1.应力公式:材料的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常用公式为:σ=F/A,其中σ为应力,F为作用力,A为横截面积。
2.应变公式:材料的应变定义为单位长度变化量,常用公式为:ε=ΔL/L0,其中ε为应变,ΔL为长度变化量,L0为原长度。
3.模量公式:材料的模量定义为应力和应变的比值,常用公式为:E=σ/ε,其中E为模量,σ为应力,ε为应变。
二、机械设计基础公式1.转矩公式:转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常用公式为:T=F×r,其中T为转矩,F为力,r为力臂的长度。
2.功率公式:机械设备的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常用公式为:P=W/t,其中P为功率,W为做的功,t为时间。
3.速度公式: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常用公式为: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距离,t为时间。
三、传动基础公式1.推力公式:推力是指传动装置中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推动力,常用公式为:F=P/(N×η),其中F为推力,P为功率,N为转速,η为效率。
2.齿轮传动公式:齿轮的传动比定义为从动齿轮齿数与主动齿轮齿数的比值,常用公式为:i=Z2/Z1,其中i为传动比,Z2为从动齿轮齿数,Z1为主动齿轮齿数。
3.带传动公式:带传动的传动比定义为小轮直径与大轮直径的比值,常用公式为:i=d2/d1,其中i为传动比,d2为小轮直径,d1为大轮直径。
四、力学基础概念1.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2.动量:物体运动的能量,表示为物体质量与速度乘积的大小。
3.冲量:引起物体速度变化的力乘以作用时间。
4.能量: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5.功:力对物体的移动所做的工作。
以上只是机械设计基础公式和概念的一部分,机械设计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公式和概念,如静力学、动力学、挠曲和弯曲等。
掌握这些基础公式和概念能够帮助机械设计师更好地进行设计计算和分析,为机械设备的设计提供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机械设计基础简答题

机械设计基础简答题一、什么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机械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
它涵盖了从基本原理到复杂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机构学、动力学、传动和控制系统等。
二、简述机械设计的过程。
机械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设计目标:明确设计的目的和需求,考虑设计的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等要素。
2、概念设计:根据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概念设计,包括机构形式、运动方案、结构布局等。
3、详细设计:对概念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优化,包括机构尺寸、材料选择、热力学分析、动力学仿真等。
4、校核和验证:对设计进行各种校核和验证,包括强度校核、刚度校核、稳定性校核等,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试制和试验:制造和试验设计的机械系统,以验证其性能和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6、改进和优化:根据试制和试验的结果,对设计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三、什么是机构?列举几种常见的机构。
机构是机械系统中实现运动和力的传递或转换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机构包括:1、连杆机构:通过连杆的组合实现运动和力的传递,如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等。
2、凸轮机构:通过凸轮的转动实现指定运动,如盘形凸轮机构、圆柱凸轮机构等。
3、齿轮机构:通过齿轮的啮合实现运动和力的传递,如圆柱齿轮机构、圆锥齿轮机构等。
4、螺旋机构:通过螺旋的转动实现直线运动或角度运动,如螺纹丝杠机构、螺旋压力机等。
5、摩擦传动机构:通过摩擦力实现运动和力的传递,如带传动机构、摩擦轮传动机构等。
6、液压传动机构:通过液压油的传递实现运动和力的控制,如液压泵机构、液压缸机构等。
机械设计基础简答题库一、什么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力学性质、设计方法和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工程师在设计机械设备时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了解基本原理与概念

机械设计基础了解基本原理与概念机械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涉及到众多的原理和概念。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概念,帮助读者对机械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础概念1.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指运用工程原理和技术手段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和开发的过程。
机械设计包括产品功能要求分析、零部件设计、装配设计等。
2.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的基础,它研究机械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
机械原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
3. 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指机械产品的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机械结构通常由零部件组成,它们通过各种连接方式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机械产品。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1. 材料力学: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力学性能。
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对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进行合理的设计至关重要。
2.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的学科。
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静力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计算机械结构受力情况,确保机械产品的安全可靠。
3.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运动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计算机械结构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等参数。
4.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关系的学科。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动力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计算机械结构的加速度、动能等参数,以确保机械产品的正常运行。
三、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1. 组件:机械设计中的组件是指机械产品的基本部件,如齿轮、轴承、螺杆等。
了解不同组件的功能和特点,对于合理的组装和设计至关重要。
2. 装配:装配是指将不同的组件按照设计要求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合理的装配方式可以保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3. 公差:公差是指设计中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
在机械设计中,公差的控制对于产品的精度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工艺: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称为工艺。
机械设计基础概念整理(部分)

绪论1.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
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变换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原动机。
凡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器称为工作机。
2.机械包括机器和机构两部分。
3.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
4.就功能而言,一般机器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传动,控制,执行。
5.机构与机器的区别: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
机构只用于传递运动和力,而机器除传递运动和力之外,还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6.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制造的单元。
7.机械设计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自由度——构件相对于参考坐标系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称之为构件的自由度。
2.运动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条件:a)两个构件、b) 直接接触、c) 有相对运动3.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思路:先定原动部分和工作部分(一般位于传动线路末端),弄清运动传递路线,确定构件数目及运动副的类型,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步骤:1).运转机械,搞清楚运动副的性质、数目和构件数目;2).测量各运动副之间的尺寸,选投影面(运动平面),绘制示意图。
3)按比例绘制运动简图。
简图比例尺:μl =实际尺寸m / 图上长度mm4).检验机构是否满足运动确定的条件。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F>0,且F等于原动件数。
5.速度瞬心的定义:两个作平面运动构件上速度相同的一对重合点,在某一瞬时两构件相对于该点作相对转动,该点称瞬时回转中心,简称瞬心。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1.由若干构件用低副(转动副、移动副)连接组成的平面机构,也称平面低副机构。
特点:①采用低副。
面接触、承载大、便于润滑、不易磨损,形状简单、易加工、容易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
机械设计基础了解机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基础了解机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其中一个核心概念是机械运动学。
机械运动学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如速度、加速度和位置。
1. 机械运动学的定义机械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机械系统中物体的运动行为。
它主要关注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通过这些因素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
2. 机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2.1 运动运动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机械运动学中,我们关注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情况。
2.2 轨迹轨迹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
轨迹可以是直线、曲线或者复杂的曲面。
2.3 速度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它是一个矢量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在机械运动学中,速度通常用米/秒(m/s)来表示。
2.4 加速度加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它也是一个矢量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通常用米/秒²(m/s²)来表示。
2.5 位置位置指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坐标。
在机械运动学中,我们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3. 机械运动学的应用机械运动学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和设计机械系统的运动行为,以优化设计方案。
3.1 运动学模拟通过机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进行运动学模拟,帮助工程师预测和验证机械系统的运动行为。
这对于设计复杂的机械系统非常有帮助。
3.2 运动规划机械运动学还可用于运动规划。
通过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可以确定最佳的运动路径和速度剖面,以实现高效、精确的运动。
4. 总结机械运动学是机械设计基础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涉及到物体运动的各个方面,如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了解机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分析和设计机械系统。
此外,机械运动学还可以应用于运动学模拟和运动规划,为机械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机械设计基础

上述5个基本参数: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决定了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尺寸。 标准齿轮具有标准模数、标准压力角、标准齿顶高系数、标准顶隙系数,且分度圆上齿厚等于齿槽宽。因此,对于标准齿轮 s=e=p/2=πm/2 (4-12)
由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齿轮传动可以用来传递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的,所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
§4-2 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
重要概念——传动比:在机构运动的传递过程中,某两个可动构件的速度(通常为角速度)之比,用i表示, i=n1/n2=ω1/ω2。
§4-2 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
§4-3 渐开线齿廓
动画
三、渐开线齿廓传动的特点 1. 渐开线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可分性 式(4-3)表明:渐开线齿轮的传动比等于两基圆半径的反比。 在两渐开线齿廓加工完成之后,其基圆半径已完全确定,所以只要两渐开线齿廓能够啮合上,实际中心距与设计中心距略有偏差,传动比i 不变。这种性质称为渐开线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可分性。可分性对于齿轮的加工和装配都是十分有利。
§4-2 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
动画
节线:节点分别在两齿轮固联的平面上的运动轨迹称为两齿轮的节线。 节圆:对于定传动比齿轮传动,节线为圆形,称其为节圆(以O1为圆心,r1′为半径的圆和以点O2为圆心,r2′为半径的圆)。
§4-2 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
动画
C是瞬心,则VC=1O1C=2O2C 此时,两齿轮的瞬时传动比为
§4-3 渐开线齿廓
动画
啮合角:表示啮合线方位的角度称为啮合角,它是啮合线同节圆公切线tt的夹角α′。
§4-3 渐开线齿廓
动画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械设计是一门涉及工程学、物理学、材料学和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地设计和分析机械产品、机械系统和机械结构,以满足特定需求和目标。
本文将对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介绍其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
一、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基础、工程材料和结构强度分析。
力学基础涉及牛顿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等,用于分析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工程材料研究材料的性能和特性,包括强度、刚度、耐磨性等,并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设计。
结构强度分析是通过应力和应变的计算和验证,保证设计的机械结构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制造及试验验证。
需求分析是通过与用户沟通和研究市场需求,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概念设计阶段是通过草图、模型和计算,生成初步的设计方案。
详细设计阶段考虑设计的可行性和可制造性,并进行更加精细的设计。
最后,制造及试验验证阶段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并进行制造和测试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
三、机械设计的常用工具和软件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CAE (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
CAD软件用于绘制、建模和分析机械产品和结构,如AutoCAD、SolidWorks等。
CAE软件用于进行工程分析和仿真,如ANSYS、ABAQUS等。
这些工具和软件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提供全面的设计评估和优化选项。
四、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机械设计领域也在不断演变和进步。
其中,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化制造是当前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实现设计的数字化、模拟化和虚拟化,使得设计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智能化制造则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机械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运行。
结论机械设计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涉及面广且复杂。
本文对机械设计的基础概述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基本原理、设计步骤、常用工具和软件以及发展趋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体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机构运动简图: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比例确定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副: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运动副元素:把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表面运动副的自由度和约束数的关系f=6-s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的可相对运动系统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引入一个约束的运动副为高副,引入两个约束的运动副为平面低副平面自由度计算公式:F=3n-2P L-P H机构可动的条件: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虚约束:对机构不起限制作用的约束局部自由度:与输出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两个以上构件同时在一处用转动副相连接速度瞬心: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若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相对速度瞬心与绝对速度瞬心的相同点: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不同点:后者绝对速度为零,前者不是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机构的瞬心数:N=K(K-1)/2机械自锁:有些机械中,有些机械按其结构情况分析是可以运动的,但由于摩擦的存在却会出现无论如何增大驱动力也无法使其运动曲柄—作整周定轴回转的构件;连杆—作平面运动的构件;摇杆—作定轴摆动的构件;连架杆—与机架相联的构件;周转副—能作360˚相对回转的运动副摆转副—只能作有限角度摆动的运动副。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1.最长杆与最短杆的长度之和应≤其他两杆长度之和,称为杆长条件。
2.连架杆或机架之一为最短杆。
当满足杆长条件时,其最短杆参与构成的转动副都是整转副。
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1.曲柄摇杆机构取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2.双曲柄机构取最短杆为机架3.双摇杆机构取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改变摇杆长度为无穷大而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回转副半径而形成偏心轮机构急回运动:当平面连杆机构的原动件(如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等从动件(摇杆)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极位夹角:机构在两个极位时原动件AB所在的两个位置之间的夹角θθ=180°(K-1)/(K+1)行程速比系数:用从动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V2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V1的比值K=V2/V1=(180°+θ)/(180°—θ)平面四杆机构中有无急回特性取决于极为夹角的大小θ越大,K就越大急回运动的性质也越显著;θ=0,K=1时,无急回特性具有急回特性的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压力角:力F与C点速度v正向之间的夹角(锐角)α传动角:与压力角互余的角(锐角)γ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取摇杆为主动件时,才可能出现死点位置,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传动角γ为0死点位置对传动虽然不利,但在工程实践中,有时也可以利用机构的死点位置来完成一些工作要求刚性冲击:出现无穷大的加速度和惯性力,因而会使凸轮机构受到极大的冲击(如从动件为等速运动)柔性冲击:加速度突变为有限值,因而引起的冲击较小(如从动件为简谐运动)在凸轮机构机构的几种基本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使凸轮机构产生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产生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则没有冲击在凸轮机构的各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中,等速只宜用于低速的情况;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宜用于中速,正弦加速度可在高速下运动凸轮的基圆:以凸轮轮廓的最小向径r0为半径所绘的圆称为基圆凸轮的基圆半径是从转动中心到凸轮轮廓的最短距离,凸轮的基圆的半径越小,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大,而凸轮机构的尺寸越小tanα=dxdφ∓es+√r02−e2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从动件运动方向v与力F之间所夹的锐角偏距e:从动件导路偏离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偏距圆:以e为半径,以凸轮回转中心为圆心所绘的圆推程:从动件被凸轮轮廓推动,以一定运动规律由离回转中心最近位置到达最远位置的过程升程h:推程从动件所走过的距离回程:从动件在弹簧或重力作用下,以一定运动规律,由离回转中心最远位置回到起始位置的过程运动角:凸轮运动时所转的角度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都与其连心线O1O2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所分成的两线段长成反比渐开线:当直线BK沿一圆周作纯滚动时直线上任一一点K的轨迹AK 渐开线的性质:1、发生线上BK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AB2、渐开线上任一一点的发线恒于其基圆相切3、渐开线越接近基圆部分的曲率半径越小,在基圆上其曲率半径为零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6、同一基圆上任意弧长对应的任意两条公法线相等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1、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且具有可分性传动比不仅与节圆半径成反比,也与其基圆半径成反比,还与分度圆半径成反比I12=ω1/ω2=O2P/O1P=rb2/rb12、渐开线齿廓之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模数、齿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模数:人为规定:m=p/π只能取某些简单值。
分度圆直径:d=m z, r = m z/2齿顶高:ha =ha*m齿根高:hf =(ha* +c*)m齿顶圆直径: da =d+2ha=(z+2ha*)m齿根圆直径: df =d-2hf=(z-2ha*-2c*)m基圆直径:d b= dcosα= mzcosα齿厚和齿槽宽:s=πm/2 e=πm/2标准中心距:a=r1+ r2=m(z1+z2)/2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时,他们的接触点在实际啮合线上,它的理论啮合线长度为两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压力角是指该点法线方向与速度方向间的夹角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法线与基圆相切切齿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成形法(仿形法)和范成法。
根切:采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廓时发生根切的原因是刀具齿顶线超过啮合极限点N1(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直齿轮为17、斜齿轮为14)重合度:B1B2与Pb的比值ε;齿轮传动的连续条件:重合度ε大于等于1变位齿轮:以切削标准齿轮时的位置为基准,刀具的移动距离xm称为变位量,x称为变为系数,并规定刀具远离轮坯中心时x为正值,称正变位;刀具趋近轮坯时x为负值,称负变位。
变位齿轮的齿距、模数、压力角、基圆和分度圆保持不变,但分度线上的齿厚和齿槽宽不在相等齿厚:s=πm/2+ 2xmtgα齿槽宽:e=πm/2-2xmtgα斜齿轮:一对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m n1=mn2,αn1=αn1外啮合: β1=-β2或m t1=m t2,αt1=αt2外啮合: β1=-β2法面的参数取标准值,而几何尺寸计算是在端面上进行的模数:m n=m t cosβ分度圆直径:d=zm t=z m n / cosβ斜齿轮当量齿轮定义:与斜齿轮法面齿形相当的假想的直齿圆柱齿轮称为斜齿轮当量齿轮当量齿数:Z v=Z/ cos3β轮系: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定轴轮系:如果在轮系运转时其各个轮齿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周转轮系:如果在连续运转时,其中至少有一个齿轮轴线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绕着其它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复合轮系:定轴轮系+周转轮系自由度为1的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自由度为2的周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的比值i 1m = (-1)m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周转轮系传动比:或i mn =n m H n n H =±转化轮系中由m 到n 各从动齿轮齿数乘积转化轮系中由m 到n 各主动齿轮齿数乘积中介轮: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而仅起着中间过渡和改变从动轮转向的作用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 分清轮系:先找轴线位置不固定的齿轮即行星轮,其轴就是行星架,与该齿轮直接啮合且轴线位置固定的齿轮是中心轮,这就是一个基本周转轮系,把所有周转轮系分出后。
剩下的就是定轴轮系2. 对周转轮系和定轴轮系分别列传动比计算公式及周转轮系与定轴轮系的联系方程式3. 联立上述公式求解间歇运动机构:止回棘爪作用:防止棘轮反转槽轮机构运动特性系数:τ=z−2 2z为了保证槽轮运动,槽轮机构的槽数应大于等于3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目的:是使机械的转速在允许范围内波动,而保证正常工作。
调节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常用方法是在机械中加上一个转动惯量很大的回转件—飞轮。
装在主轴上飞轮的转动惯量:J=A max ωm2δ机械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δ=ωmax−ωminωm由于J≠∞,而Amax 和ωm又为有限值,故δ不可能为“0”,即使安装飞轮,机械运转速度总是有波动的。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不能依靠飞轮进行调节,而用调节器进行调节。
回转件的平衡:平衡的目的:研究惯性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惯性力进行平衡,从而减小或消除所产生的附加动压力、减轻振动、改善机械的工作性能和提高使用寿命。
静平衡:回转件可在任何位置保持静止,不会自行转动。
静平衡条件:回转件上各个质量的离心力的合力等于零。
动平衡:静止和运动状态回转件都平衡。
动平衡条件:回转件上各个质量离心力的合力等于零且离心力所引起的力偶距的合离偶距等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动平衡回转件一定也是静平衡的,但静平衡的回转件却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对于圆盘形回转件,当D/b>5(或b/D≤0.2)时通常经静平衡试验校正后,可不必进行动平衡。
当D/b<5(或b/D≥0.2)时或有特殊要求的回转件,一般都要进行动平衡。
D—圆盘直径 b—圆盘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