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

合集下载

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
Do g Iin f n n a g e g
( p yCt ci cue s nC . t. 50 2 ) Ha p i Arht tr i o L d y e De g 6 7 1
Absr c : tmiigd sg n u t g tec s ,hsp o lm sb ig mo en t e n e ad d b n ie r. ep n n p t ta t Opi zn ein a d c ti h o t t i r be i en r oi d a d rg r e y e gn es Th e ma u n c
1 塑
⑩ J
标来优化设计 , 让设计尽可 能 的接 近最优解 , 而达 到降低造 从
价 的最 终 目的 。
图 3 1 标 准 层 平 面图 【 化 前 ) . 优
3 工程 实例
3 1 工 程概 况 .
19 0 . 7 >O 3 , 8 0 =0 3 6 . 5 规则 性判断为平面不规则类型 中的凹凸 不规则 , 同时经初步计算 , 在尽可i i 长墙肢 的情况下 , ii 即使首 层墙厚取 4 0 0 mm, 亦无法满足侧 向刚度 比的要求 , 向不 规则 竖 类 型判 断为侧 向刚度不规则 。显然 , 本工 程已有两项超出规则 性 的要 求 , 按 《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S 0 1 20 需 建 GB 0 1 0 8中 第 34 3条的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 计算和 内力调整 , .. 并应对 薄 弱部位采取有效 的抗震 构造措施 。根据笔者 以往 的经验 , 若不 优化平面形状 , 目采取加 强措施 , 然要付 出沉重 的经济 代 盲 必 一7 0 / 10 价, 甚至会对“ 控制成 本 , 降低造 价” 造成致命 的打 击 。由于 在 建筑平面 的中部增加部分 楼板对 建筑 功能 的使 用和立 面 的影 响较小 , 经多方协商 , 发展 商 同意 修改 , 修改后 的平 面布置 ( 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探析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探析
新 。当然 , 出来 高度, 迪拜塔 的建筑科技创新也 很令人瞩 目。这栋建筑总共使用 了 3 3万立方 米混凝土、 . 吨钢材 、. 吨强化钢筋。 39万 62万 一 般混凝土比较容易凝 固,也难以运输到百层 以 上的高楼。后来建筑公司使用了特殊泵送机器 与特殊配方 的混凝土 ,不但有较长 的凝 固时间 与较容易 向上泵送的特性 。 能垂直泵到 4 0米 6 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 中或塑 性变形集中。只有这样 , 到扩初设计和施工 图设 计阶段的截 面尺寸优化才会有实质性 的意义。 其次 , 对于很 多有超出规则性要求 的工程 , 若不优化平 面形状 , 目采取加强措施 , 盲 必然要 付 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甚至会对 “ 控制成本, 降低 造价” 造成致命 的打击。因此 , 化平面形状是 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优 化设计的必要 准备 , 例 如对板中受力钢筋不同强度等级 的使用 比较等 都 应 该 得到 充 分 论 证 。 最后 ,当一幢高层建筑 的结构平面布置和 竖 向布置 简单 、 规则 、 匀, 均 那么其 各项指 标的 校核验算会很容易满 足规 范的要 求, 。 反之 则需 花一 番苦 功才能 令各项 指标勉 强满 足规 范要 求。结果可能是墙柱截面尺寸大得惊人. 单位面 积重量严重超标, 不仅造 价上去了, 而且还 影响 部分建筑功能 的使用。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的优化设计的具体 方 法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的优化设计首先 得适 应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而且要追求接近最优 解。 当前 , 国内外学者对此的主要追求 目标是结 构的各个构件的内力都达到最大承载力。 其实 , 在构件优化方面 , 多学者 已经进行过研究工 很

工 程科 技 l}l
苏赐 钦
高层 建筑混凝土 结构 的优化设 计探析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力都达到最大承载力时, 即可 认 为 结 构 是最 优 的 。 当然 , 想 各 要 个 构 件 都 能 如 愿 的在 同 一 时 间 发 挥 出所 有 潜 能 是 很 困 难 的 , 往
措 施 。根 据 笔 者 以往 的 经 验 , 不优 化平 面 形状 , 目采 取 加 强 若 盲 措 施 , 然 要 付 出沉 重 的经 济 代 价 , 至 会 对“ 制 成 本 , 低 造 必 甚 控 降 价” 造成 致 命 的打 击 。由于在 建筑 平 面 的中 部 增 加部 分 楼 板 对 建 筑 功 能 的 使 用 和 立 面 的 影 响 较 小 ,经 多 方 协 商 ,发 展 商 同意 修
某商住楼,剪力墙 结构 ,Ⅵ度设防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为
0 k /2 下 1 , 上 3 . Nm ; 4 地 层 地 2层 , 固端 可 取 地 下 室顶 板处 ; 下 嵌 地

@ 鑫
图 2 标准层平面图( 化后 ) 优
室层 高为 3 m, . 首层层 高为 51 2层层高 为 3 m, 9 .m, . 其余 各层 层 6 高均为 2 m, . 优化前的住宅标准层平面布置图 ( 9 如图 1 所示) 。
改, 修改后 的平面布置 ( 图 2所示) 但对首层 商业 区降低层高 如 。 的建议因牵连过多, 最后决定维持不变 。
i 璐
往现实设计 中是不可能办到的。 但是 , 设计 者可 以以此为 目标来 优化设计 , 让设计尽可能 的接近最优解, 从而达到降低造价的最
终 目的。
2 工 程概 况
譬 茵
} } ㈣
— ~
优化前 优化后
15 . 2 11 . 2
12 . 2 17 . 1
1 80 / 9 3 1 86 / 0 3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要点浅谈摘要: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的特点入手,探讨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而提出了合理使用高强砼和高强钢筋,注重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多使用结构简单的独立单元等优化设计等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混凝土施工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就需要从混凝土结构方面对高层建筑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理想效果。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一)结构设计要考虑侧向力侧向力(风或水平地震作用)成为影响结构内力、结构变形及建筑物土建造价的主要因素。

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一样,承受自重、活载、雪载等垂直荷载和风、地震等水平力。

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多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效应(内力和位移)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力将成为主要的控制因素。

(二)结构应具有适宜刚度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

因此设计高层建筑时不经要求结构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要求结构有适宜的刚度,使结构有合理的自振频率等动力特性,并使水平力作用下的层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三)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延性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

建筑结构的耐震主要取决于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两个因素。

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高层建筑在大震下倒塌,必须在满足必要强度的前提下,通过优良的概念设计和合理的构造措施,来提高整个结构、特别是薄弱层(部位)的变形能力,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设计,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适宜的刚度、良好的延性。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首先得适应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而且要追求接近最优解。

优化设计,关键是要有整体和局部的概念,要从整体入手,落实到局部,整体和局部都要兼顾。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全文)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全文)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全文)范本一:正文:一:引言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高层建筑项目为例,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旨在探讨高层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的优化方法和技术。

二:背景该高层建筑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总高度达到200米,层数共计60层,包含商业、办公和住宅等功能。

项目地处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同时还需要考虑抗震、防风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三:结构设计3.1 结构形式本项目采用框架结构形式,通过立柱和梁的组合形成结构框架,然后再使用混凝土填充实现整体刚度的提升。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

3.2 结构材料主体结构材料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钢材采用Q345B。

这种结构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3.3 结构优化技术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结构优化技术,包括有限元分析、参数化设计和多目标优化等。

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结构进行了力学计算和模拟,确定了合理的结构形态和尺寸。

参数化设计则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结构,使其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材料使用。

多目标优化则通过考虑多个指标因素来寻找最佳的结构设计方案。

四:设计成果经过优化设计,最终确定了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

该方案不仅满足了建筑的功能要求,还能够在地震和风载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该方案还有效降低了建筑的材料使用量,提高了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通过本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高层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中,采用框架结构形式,结合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等材料,运用有限元分析、参数化设计和多目标优化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附件:1. 结构设计图纸2. 有限元分析报告3. 结构参数化设计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 结构形式:指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组成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摘要:文章以广州黄埔区凤尾村复建住宅工程为背景,对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详细研究。

通过科学的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确保了混凝土性能的优越表现。

通过我们的实验验证,得到的混凝土不仅在和易性上表现优越,而且在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具备出色的表现。

最后针对C60微膨胀混凝土的养护要求,提出了详尽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充分发挥其膨胀效应,提高其耐久性和抗压强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类似工程的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关键词: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设计1引言C60高强混凝土,作为混凝土等级的一种,具有卓越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其在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和其他重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的整体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1]。

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受配合比的影响,而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则成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环节。

通过精心设计和优化混凝土的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综合优化。

广州黄埔区凤尾村复建住宅(ZSCB-C1-1地块)总承包工程作为其中的代表项目,由于施工工艺和混凝土性能的复杂性,对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探讨不同原材料及掺合料的选择、水胶比的优化以及添加剂的应用,以实现C60高强混凝土的性能最大化。

2工程概况广州黄埔区凤尾村复建住宅(ZSCB-C1-1地块)总承包工程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中,项目供应混凝土总计70000m³,且C60高强混凝土方量较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

而与传统预拌混凝土相比,现浇混凝土对坍落度的控制和易性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施工流程的合理安排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同时也需要我们设计优化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来确保凝土到场和易性,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

3混凝土技术要求和原材料选择3.1技术要求为保证新拌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防止产生泌水、分层、离析等问题,提出新拌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为180±20mm且60min内坍落度不大于30mm。

探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

探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

探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导致大量高层建筑工程的崛起。

而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结构的设计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因而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提出了相关优化措施,为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不仅是提高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确保设计的优越性呢?一、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浅析安全始终是一切建筑工程建设的根本前提,尤其是高层建筑更是如此。

而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就是提高高层建筑工程安全性的重要举措。

因而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优化设计之前,笔者认为还应考虑以下相关因素,才能更好的确保设计的优越性,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1]。

(一)充分考虑侧向力因素所谓侧向力,就是建成之后的建筑物需要承受的各种外力,如垂直荷载、地震力、风力等外力。

尤其是高层建筑需要承受的侧向力,会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大,而且侧向力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工程造价以及结构内力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时必须考虑侧向力因素。

(二)充分考虑刚度因素从胡克定律分析,相同材料刚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剪切模量,建筑塑性刚度取决于建筑的形状、构制。

因而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其高度是导致一切风险因素形成的原因,在包括侧向力因素的同时还包括侧向位移,同样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大,若水平力作用在高层建筑上,就应确保其侧向位移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以内,而这就需要高层建筑具有充足的强度,并严格控制自振周期始终处于最佳范围之内。

因而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时必须考虑刚度因素,确保建筑具有合理的刚度。

(三)充分考虑延性因素当不同高度的建筑同时遭受侧向力的作用时,高度越高的建筑越容易变形,而究其根源就是其柔性较大,抗变形能力差。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优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性能和经济性。

因此,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二、设计目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1.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2.优化结构的材料使用和构造形式,降低建设成本;3.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4.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

三、设计内容1.建立结构模型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完整的结构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的用途和设计标准等因素,使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

2.确定设计参数确定设计参数是优化设计的重要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结构材料的力学特性、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结构的稳定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确定结构的荷载情况和设计标准,以满足设计要求。

3.结构的优化设计在确定设计参数之后,可以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具体方法包括:(1)优化结构的构造形式,降低材料使用。

例如,在框架结构中,可以采用加强节点的方式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减少材料使用。

(2)优化结构的截面尺寸,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

例如,在受力较小的区域,可以采用较小的截面尺寸来减少材料使用。

(3)优化结构的荷载分配,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可以通过设置剪力墙和梁柱节点的加强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4.结构的分析和评估优化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对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的受力状态分析,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评估结构的抗震安全性;(3)结构的经济性评估,判断结构的材料使用和建设成本。

四、设计实施在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2.结构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3.结构的施工周期和成本控制;4.结构的监测和维护,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规划与设计2012.0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邵永玻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一座座迅速崛起的城市中,增多的不仅是一幢幢的高层建筑,更是人们对高层建筑的研究,特别是对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优化,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笔者在此对高层建筑中各种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以及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据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高层建筑中有关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一些方案。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侧向力;优化设计;对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建筑要求也越来越高,建造的各类高层建筑层出不穷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面貌,日益复杂的使用功能和多样化的建筑特征给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者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如何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总结如下。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业的发展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钢筋混凝土结构;②组合结构;③新型结构;④智能建筑结构。

1.1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早的高层建筑结构,该结构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以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和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主要承重要件。

此结构的整体性较能好,且具有耐高温、位移小、维护方便、成本低和刚度大等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系列特点,都是钢结构所望尘莫及的。

随着我国混凝土增强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管混凝土、钢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等方面技术的不断成熟。

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高层建筑所采用的结构体系,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也是大多数设计者最熟悉的建筑结构型式。

1.2组合结构组合结构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和组合切体结构两种类型,其中组合切体结构是一个组合砖砌体构件,主要由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组成,在轴向力偏心距超过0.7y (y 指由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或e 较大,无筋砌体承载力不足,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比较适用。

组合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所不同,本结构除了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外,还具有污染小、节约钢材等特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节约了建筑施工中所需要的成本,而且科技含量高,在组合结构中,混凝土被填充于钢管之内,钢管内的混凝土在三轴受压的状态之下可以大大提高钢管的承载能力,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钢材。

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组合结构可以取代钢筋混凝土结构。

而且组合结构有着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不但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在造船、冶金与电力等方面也同样适用。

1.3新型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剪力墙体系和框架体系等几种类型是比较常见的,而对于新型的结构体系,它主要是以筒体的组成方式来作为区分标准的,新型结构体系可分为三种体系:筒中筒体系、框筒体系和束筒体系。

相比于传统的单片平面结构体系,新型结构体系中的筒体则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且承载力更大。

目前,在功能较全且层数较多用途较广的高层建筑中,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相对比较适用。

1.4智能建筑结构BAS 、OAS 和CAS 是智能化系统的三大代表,BAS 指楼与自动化系统,OAS 指办公自动化系统,CAS 指通信自动化系统。

目前,智能建筑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少,本结构是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建筑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结构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这新的建筑建构之下,建筑物的系统、结构体系以及服务与管理等要素被联系在一起,设计得以更加优化,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更为方便快捷且安全舒适的环境中。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考虑因素在高层建筑中,当建筑物达到一定高度,安全性就会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是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对于具有一定高度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就显得异常重要,。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使其达到强度足够、刚度适宜、延性良好、设计合理的标准。

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1)侧向力,侧向力主要是指建筑物在建成以后所承受的风力、地震力和垂直载荷等外力。

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低层建筑,都要承受这样的侧向力,低层建筑受到水平力较小,而高层建筑受到水平力随着层数的增多而不断增大。

因此,水平荷载和地震力等侧向力应该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着重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正是影响高层建筑物结构变形、结构内力和建筑土建造价提高的主要因素;(2)适宜的刚度,据胡克定律,剪切模量G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向同材料的刚度,同时,建筑物的形状购置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建筑物在塑性期的刚度。

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建筑高度是一系列风险因素的出现原因,其中不仅包括侧向力,更包括侧向位移,它是会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高层建筑在水平力的作用之下,为了使高层建筑的侧向位移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高层建筑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自振周期必须控制在最合理范围内。

只有这样,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才是最优化的;(3)延性良好,正如我们的常识所知,当同时受到地震等侧向力的作用,高层建筑比低层建筑更容易变形,其原因主要就在于高层建筑更具柔性。

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在满足具有足够的强度之后,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整体和局部的变形能力成为第二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当整体结构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在当今的设计技术条件下,通过优良的概念设计和合理的构造措施使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延性这才是设计问题的重点。

避免高层建筑在大地震作用下而倒坍,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如果想要塑造一个完美的整体,局部就必须与整体达成一致,适应整体。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部分,它必须能够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相适应。

目前,在整体结构合理的条件下,追求结构中各个构件的最大承载力成为国内外学者追求的主要目标。

目前为止,对于各个构件的优化,尽管各国学者已经进行过相关研究,但行业内仍没有一个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成熟数学模型,同时这一模型能够满足各种结构设计规范条件,符合设计人员习惯,又尽可能接近最优解。

因此,在实践的指导下,对各个构件内力的最大承载力的追求就成为设计人员的目标。

从本质上说,优化设计的关键点就在于整体和局部概念的统筹合理,二者兼顾。

接下来,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出具体三项方案:3.1合理使用高强砼和高强钢筋。

在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中,用钢量是影响总造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合理降低用钢量,降低造价,节约成本,设计中必须合理使用高强钢筋。

然而在高层建筑位于深厚软弱地基之上的情况下,强砼和高强钢筋高优化构件截面尺寸的合理使用,对于减轻地基载荷,降低基础施工的难度,缩减造价,将具有非常直观的经济效果。

由于地震对于一幢建筑的破坏程度,是与该幢建筑的自重成正比的,自重越大,受损毁的可能性,破坏程度就越大。

因此,减轻建筑物自重能够减小其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保证。

所(下转第160页)151建筑规划与设计2012.07材料,对窗户的气密性进行控制;对于传热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对窗框及玻璃等设备的改良,可以大力推广节能型窗框和玻璃等材料,增加门窗等设施的整体传热系数,减少传热量。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塑钢门窗的利用,起到防噪音、隔声、防雨水、空气渗透的效果,而且这种塑钢门窗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一般比铝材的隔热效果要优于1250倍,另外,在采暖制冷方面,能耗要低30%—50%,这样就能保证在室内空调启动的次数明显减少,耗电量也明显降低。

因此,建筑节能是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环境保护,是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的首要任务,更是值得全社会重视和大力推广的艰巨而迫切的工作。

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必须将建筑节能工作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1]王福全.浅议建筑节能的设计与施工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2]张南.论节能建筑的设计施工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5):134.[3]黄德中,沈吉宝.建筑节能技术综述[J ].太阳能学报,2007,28(6):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682-688.(上接第146页)美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孔凡军,李怀禄.对建筑墙体节能设计的几点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4).[2]孙秀荣,金建勇.浅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J ].中国城市经济.2010(12).[3]郭军杰.建筑节能技术在住宅中的应用探析[J ].企业导报.2011(11).[4]周羚.关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1(06).作者简介:李克强(1982.9-)男,汉,毕业于平顶山工学院.研究方向:城市建设.身份证号: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412322************(上接第151页)以,高强砼和高强钢筋在设计中的合理使用对于快速、有效的减少墙、柱、梁、板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减少用钢量,减轻建筑自重,最后达到降低造价及安全使用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对于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平面性状、各部分的刚度和承载力是三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首先,平面结构性状应该最大限度的做到简单而且规则,长度不应过长,凸出部分不应过大,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其次,刚度和承载力在各部分应该分布均匀,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应该禁止采用,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的侧向刚度结构才是最合理的。

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结构足够合理,正如以上所述的标准一样,但却缺乏美观和实用性。

这时,就需要结构设计人员要特别重视结构概念设计,并且将概念设计贯穿于建设过程的始终。

使建筑结构在满足美观、适用的前提下,平面的布局和竖向布置既简洁、又规则均匀,从而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

3.3注重剪力墙的平面布置。

具体应如何注重剪力墙的平面布置,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在于沿周边均匀、相对集中布置,同时又不损害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

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楼梯间、电梯间处,以及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其间距宜适中,不宜过大。

(2)剪力墙墙肢截面应具有简单、规则的特点,剪力墙结构应具有一定侧向刚度,但不宜过大。

(3)较多的短肢剪力墙不会起到联合剪力的良好效果,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情况更是应该避免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