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复习题
染整助剂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染整助剂化学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染整助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加纺织品的柔软性B. 改善纺织品的染色性能C. 增强纺织品的耐磨性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种助剂不属于染整助剂?A. 柔软剂B. 固色剂C. 染料D. 稳定剂答案:C3. 染整助剂中的“固色剂”主要用于:A. 增加纺织品的亮度B. 改善纺织品的手感C. 提高染料在纺织品上的附着力D. 减少纺织品的收缩率答案:C4. 染整助剂中的“柔软剂”通常用于:A. 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B. 增加纺织品的光泽C. 改善纺织品的柔软性D. 增强纺织品的耐磨性答案:C5. 染整助剂中的“分散剂”主要作用是:A. 促进染料在纤维上的均匀分布B. 增加纺织品的吸湿性C. 减少纺织品的静电D. 增强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答案:A二、填空题6. 染整助剂中的“______”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
答案:抗皱剂7. 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使用“______”可以减少染料的浪费。
答案:匀染剂8. 染整助剂中的“______”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耐水洗性能。
答案:防水剂9. 染整助剂中的“______”可以减少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的浮色。
答案:固色剂10. 染整助剂中的“______”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柔软度和手感。
答案:柔软剂三、简答题11. 简述染整助剂在纺织品生产中的重要性。
答案:染整助剂在纺织品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改善纺织品的染色性能,提高染料的附着力,还能增强纺织品的柔软性、抗皱性、耐磨性等物理性能。
此外,一些特殊的助剂如防水剂、抗紫外线剂等还能赋予纺织品额外的功能,满足消费者对纺织品的多样化需求。
12. 描述染整助剂中的“匀染剂”在染色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匀染剂在染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染料在纤维上的均匀分布,防止染料在纤维上形成不均匀的染色效果,如条纹、斑点等。
通过使用匀染剂,可以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减少色差,提高纺织品的整体外观质量。
(完整版)《染料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2分)1、染料(本题2分);(1)溶解性(Soluable):染料溶于水或一般的有机溶剂,或者是在染色的过程中转变成溶于水的状态;而颜料不溶于水或一般的溶解溶剂。
(2)染着性或亲和力(Affinity):染料对被染物具有染着性或亲和力;而颜料对于被染物没有染着性或亲和力,它必须借助于粘合剂机械地固着于织物的表面或者内部。
(3)适用的对象:染料适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也可以适用于皮革和纸张等广范围的领域。
2、硫化还原染料(本题2分)有一类硫化染料,化学性质很稳定,硫化钠或多硫化钠不能使其还原,需要借助于还原染料还原时所用的还原剂即碱性保险粉才能将其还原成溶于水的、对纤维具有亲和力的隐色体的钠盐,上到纤维上去后,再经氧化成原来的不溶性的硫化染料母体而固着在纤维上去。
我们把这种硫化染料叫硫化还原染料。
3、偶合反应(本题2分)答:芳香族的重氮盐与酚类、胺类、氨基萘酚磺酸类以及活泼的亚甲基相互作用,生成偶氮染料的反应叫偶合反应。
4、染料力份(本题2分)答:指的是将一定浓度的染料作为标准,将它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染色,定该染料的力份100%,其它浓度的染料与标准染样进行比较,而定出其力份。
如果的色浓一倍,该染料的力份就为200%,如果的色浅一倍,则该染料的力份就为50%。
染料的力份是一个相对的浓度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浓度。
5、蓝移(本题2分)答: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染料的颜色变浅,叫浅色效应,又叫蓝移。
6、克分子消光系数(本题2分)答:表示的溶质对某一单色光吸收强度特性的物理量,当溶质固定时,ε只随着入射光的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当波长一定时,ε也是一个常数。
7、重氮化反应(本题2分)答:我们把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叫重氮化反应。
可以表示成;ArNH2 + NaNO2+HCl→Ar—N=N+Cl―+NaCl+2H2O+Q8、阳离子染料(本题2分)答:分子中具有四价胺盐正离子,与小分子的酸根形成分子内盐,溶于水,电离出染料的色素阳离子。
染整概论期末复习题答案(最全版)

复习题1.解释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CMC、HLB值的概念。
在液体中(如水中)加入很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起到润湿/洗涤/乳化/增溶等作用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CMC“临界胶束浓度”的概念:水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时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就叫“临界胶束浓度”。
HLB: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亲水基的亲水性和疏水基的疏水性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匹配,这种匹配反映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亲油间的平衡关系,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或叫亲疏平衡值(HLB).2.简述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点及在染整加工中的基本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共同的特征:由极性不同的两部分组成(亲水基和疏水基)。
在水溶液界面上定向吸附,在溶液中形成胶束。
作用:1、润湿与渗透作用2、乳化、分散作用3、增溶作用4、抗静电作用5、洗涤去污作用3.棉织物退浆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目的:除去坯布上的浆料,以保证后续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
方法;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氧化剂退浆.(等离子退浆)碱退浆原理:在热碱液中,淀粉和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天然浆料以及PVA 和PA类等合成浆料,都会发生溶胀,与纤维的粘附变松,再经机械作用,就较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
(不发生化学变化)酸退浆原理:在适当的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等浆料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并转化为水溶性较高的产物,易从布上洗去而获得退浆效果。
酸退浆的退浆率不高,但有大量去除矿物盐和提高织物白度的作用。
酶退浆原理:α-淀粉酶、β-淀粉酶。
在退浆中主要使用α-淀粉酶。
对淀粉的水解有高效催化作用,α—淀粉酶可快速切断淀粉大分子内部的α—1,4—甙键,催化分解无一定规律,形成的水解产物是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
氧化剂退浆原理:在碱性条件下,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淀粉等浆料发生氧化、降解直至分子链断裂,溶解度增大,经水洗后容易被去除。
4.棉织物煮练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2013染料化学》习题

《染料化学》习题第一章染料概述1名词解释:(1)染料(2)颜料(3)染料商品化(4)染色牢度(7)致癌染料。
2、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3、按纺织纤维分类写出各种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应用分类名称)。
4、染料的名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5、何谓染料商品化加工?染料的商品化加工有何作用?常用哪些助剂?6、评价染色牢度的指标有哪些?7、什么是《染料索引》?包含哪些内容?8、试指出下列染料的类属(结构分类,应用分类)(1)OHOHO OHOH2 20%H 2SO4-110~115 C-SO3HNH」OH O( 2)OHSO3HNa2S75~80 C SO3Na N02 OH OSO3NaCOONa^■■1_N= Nso3H》_NHCONH_《SO3Na(4)BrNHX Br XX COCOONa-J直接铜盐紫)3RL (C. I. 25355)(5)SO3NaOHN= NO OHO NH —CH 3NHCOBrNHc—C/(H3O2NBrNH2(5 )禁用染料(6)致敏染料第二章中间体及重要的单元反应1何谓染料中料,在合成中料中主要采用哪些单元反应?2、 试述卤化、磺化和硝化在染料中料合成中的作用,并以反应方程式表示引入这些取代基的方法。
3、 合成染料用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有哪些常用的中间体?写出从芳烃开始合成下列中料、染料的途径。
(7) ( 8)(9)( 10)4、 以氨基萘磺酸的合成为例,说明萘的反应特点以及在萘环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
5、 以蒽醌中料的合成为例,说明在蒽醌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
6、 何谓重氮化反应?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有哪些?7、 何谓偶合反应?偶合剂主要有哪几类?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8、 试述偶合反应的 pH 值对偶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9、 盐对偶合反应的速率有什么影响?10、以芳烃为原料,写出下列染料合成反应过程和基本反应条件。
第三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1、名词解释: (1)发色团(2)助色团(3)深色效应(4)浓色效应(5)浅色效应(6)淡色效应 (7)互补色(8)单色光(9)积分吸收强度(10)吸收选律(11) Lambert-Beer 吸收定律2、从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的性状上可得到哪些信息?(1) (2)(3)(4) SO s NaOH NH 2(5)O 2N NO 2NaO 3NH 2OHO OHO OHO NH 2NH 2 O O NH 2O(1)3、 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化理论解释染料选择吸收光线的原因。
染料化学题库(含答案)

染料化学习题答案第一章染料概述一.何谓染料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试述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
答: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
(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染料与颜料的相同点:都可以用于纤维或基质的着色不同点:染料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
染料可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与纤维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
染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等工业。
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它们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的着色,也可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及印花。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通过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或内部。
二.试述染料和颜料的分类方法;写出各类纺织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按应用分类)。
答:染料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类染料等。
2. 按应用性能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荧光增白剂,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用色素等。
颜料分类:颜料可根据所含的化合物的类别来分类:无机颜料可细分为氧化物、铬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硼酸盐、钼酸盐、磷酸盐、钒酸盐、铁氰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等。
有机颜料可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为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蒽醌、靛族、喹吖啶酮等多环颜料、芳甲烷系颜料等。
从生产制造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钛系颜料、铁系颜料、铬系颜料、橡胶用颜料、陶瓷及搪瓷用颜料、医药化学品用颜料、美术颜料等等。
染色物理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染色物理化学(复习)1.何谓染色化学位?染色亲和力?写出染色亲和力与染料活度的关系,分析染色温度与染色亲和力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何谓化学位?染色直接性?染色亲和力?染色热?染色熵和染色饱和值?分析染色亲和力与温度的关系,并写出分散染料染涤纶时染色亲和力与浓度的关系。
3.何谓上染率,固色率,半染时间,染色提升性,竟染和染色加和性?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半染时间与扩散系数保持反比关系。
4.何谓自由焓?化学平衡,写出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5.何谓染色熵?说明它与染色亲和力的关系,比较染料从水和有机溶剂染液中上染纤维时体系中熵的变化,并分析纤维及染料化学结构与染色熵的关系。
6.何谓染色热和染色熵?它们分别说明上染过程中的什么结果?并写出它们与亲和力的关系。
染料上染纤维的亲和力主要决定于谁?在什么条件下染色熵才愈来愈重要,为什么?7.何谓染色饱和值?超当量吸附?举例说明哪些纤维染色存在饱和值和超当量吸附,并分析出现超当量吸附的原因。
8.何谓上染百分率?扩散活化能?移染?染料染色配伍指数?染色饱和值和染色加和性。
9.何谓反应历程?何谓反应活化能?分析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如何简便地求出反应活化能。
10.何谓吸附等温线。
阳离子染料上染腈纶的吸附等温线属哪种。
指出这种吸附等温线的特征,染料在纤维中的状态。
选用什么性质的阳离子染料拼色才能获得均匀效果,解释之。
11.何谓吸附等温线?通常有几种类型?写出它们的数学关系式?说明不同类型的物理意义,分析阳离子染料上染腈纶的吸附等温线,有何特点。
12.分散染料上染合成纤维属哪类吸附等温线?解释其吸附物理意义,分析温度对其吸附等温线的影响,解释之。
13.分散染料染涤纶主要有哪几种方法?解释它的上染机理,写出吸附等温线,并分别指出各种方法的固色温度范围,解释固色温度不同的原因。
14.染料在纤维中扩散有几种模型。
亲水性纤维用离子性染料染色属哪种扩散模型。
染料化学复习题

染料化学复习题染料化学复习题染料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染料的合成、应用和性质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染料化学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巩固对该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1. 染料的定义是什么?染料是一种能够与纤维或其他材料结合,使其呈现出所需颜色的物质。
染料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类。
2. 请简要介绍染料的分类。
染料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直接染料、酶解染料、还原染料、黏合染料等;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纺织染料、皮革染料、食品染料、荧光染料等。
3. 请简述染料的合成方法。
染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偶氮染料的合成、酞菁染料的合成、酮染料的合成等。
合成染料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反应、分离和纯化等步骤。
4. 染料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染料的颜色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
当染料吸收可见光时,其分子会吸收一部分光谱中的波长,而反射或透过其他波长的光线,从而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5. 染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应用有何重要性?染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是评价染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稳定性指染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受性,如光、热、湿等;耐久性指染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抗褪色、抗变色等性能。
6. 染料的环境影响如何?染料的合成和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
染料废水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合理处理染料废水可以减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
7. 染料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其中,纺织染料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纺织品的颜色和花纹设计往往依赖于染料的使用。
8. 染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染料化学领域正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新型染料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染料的性能和效果。
通过以上复习题的回顾,我们对染料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染料化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不仅在纺织和皮革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还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密切相关。
染整工艺原理二复习题

染整⼯艺原理⼆复习题第⼀章染⾊的基本知识<⼀> 名词解释1、上染2、上染百分率3、上染速率曲线4、平衡上染百分率5、半染时间6、盐析7、双电层8、zate电位9、吸附活化能10、直接性11、浴⽐<⼆>问题1、简述染料上染纤维的三个阶段?2、指出上染速率曲线的实际意义?3、简述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4、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有哪些形式,举例说明?5、简述纤维在染浴中带电学说?6、简述影响zate电位的各种学说?7、分析纤维表⾯各种离⼦浓度的分布情况。
8、分析纤维带电与实际染⾊的关系。
9、解释“上染平衡属于动态平衡“这个结论。
10、分析纤维的两相结构及纤维的吸湿溶胀对染⾊的影响?第⼆章染⾊热⼒学<⼀> 名词解释:1、化学位2、染料对纤维的染⾊标准亲和⼒3、吸附等温线4、有效容积5、染⾊分数6、吸附层容积<⼆> 问题1、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哪⼏种形式?举例说明各种吸附等温线所表⽰的染⾊机理及其特点。
2、从亲和⼒定义式推导出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3、从亲和⼒定义式推导弗莱因利胥吸附等温式:4、根据染⾊热,分析温度对染⾊⼯艺的影响。
5、假设⼀个分⼦量为500的分散染料染锦纶纤维时,浴⽐为1:20,在60℃时,亲和⼒(-µ°)为3000kcal/mol,染⾊热(△H°)为10kcal/mol,试计算80℃下每升染液⾥加⼊多少克染料才能使每公⽄纤维获得1%的吸收(注:每升染液按1kg计算,染⾊热可视为不随温度变化的定值)?6、⽤直接染料染两块试样,在温度为T1下染⾊达到平衡时,染液的浓度为[D]S1,在温度为T2(T2≠T1)下染⾊达到平衡时,染液浓度为[D]S2,假设达到平衡时,两试样上染料浓度相等,即[D]f1=[D]f2,试推导出染⾊热的表达式〈设染⾊热不随温度改变〉。
7、判断下列各种说法是否正确:(1)(a)当[D]s=[D]r时,上染达到平衡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料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练习题1、染料: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溶于水或其他介质以制成溶液或分散液,并能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使纤维着色,染后具有一定坚牢度及鲜艳度的物质。
2、力份:是指染料厂选择某一浓度的染料为标准,而将同种类不同批次的染料产品与它相比较而言,用百分数表示。
即同种染料,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用量,染出颜色的浓淡程度比较。
3、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主要靠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黏着在纤维表面或内部。
4、互补色光:一定波长的光与另一定波长的光,以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这两种有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5、中料:将不具备染料特性的芳烃衍生物叫做染料中间体,简称中料。
6、重氮化反应: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因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立即与芳伯胺反应。
7、偶合反应:芳香族重氮盐浴酚类和芳胺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8、染色牢度: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9、加法混色:加法混色指的是不同颜色的光的混合。
在人眼视网膜的同一点上同时。
射入两束或两束以上颜色的光,产生与这些光的颜色不同的另一个颜色的感觉,它是把色光叠加起来的混色方法。
10、单色光:在光谱上看到的颜色叫光谱色,不能分解的光谱色称为单色光。
11、深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大的效应称为深色效应。
12、浅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的效应称为浅色效应。
13、浓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增大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
14、淡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减小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
15、Lambert-Beer-吸收定律:单色光透过理想的染料溶液时,吸光度等于摩尔吸光系数、溶液浓度以及单色光经过的光程长度之积。
16、基态:在一定条件下,分子总处于最低电子能级状态,称为电子基态,简称基态。
17、减法混色:减法混色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料叠加在一起而产生与混合前染料不同的颜色.即染料在白光照射下从白光中减去被染料所吸收的部分,其剩余部分(各混合染料成分所不吸收的)光线混合的结果。
在印染工业中拼色就是减法混色的例子。
18、直接染料:绝大多数是含磺酸基的偶氮染料,能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水溶性基团(—SO3H),能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上染纤维素纤维;在弱酸及中性介质中上染蛋白质纤维。
染色方便,色谱齐全,价格便宜,但各项牢度较差,尤其是湿处理牢度。
较少用于棉织物染色,多用于粘胶、蚕丝及锦纶丝的染色。
19、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中带有反应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素纤维中的—OH和蛋白质纤维中的—N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共价键,故又称反应性染料。
主要用于棉、麻、蚕丝等,也能用于羊毛、粘胶及聚酰胺纤维的染色,颜色鲜艳,色牢度好。
20、不溶性偶氮染料:由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两种组分组成,在纤维上反应形成不溶性偶氮染料,因染色时需要用冰,故又称作冰染料,商品名称为纳夫妥染料。
21、还原染料:不溶于水,除了个别品种外,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羰基(—C=O),在碱性介质中被保险粉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而上染纤维,再经氧化重新生成原来的不溶性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故称还原染料,商品名称为士林染料。
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其耐晒耐洗牢度都较好。
22、光敏脆损:某些色系如黄色、橙色、红色等的还原染料染色织物在穿着过程中,经日光照射后染料颜色并没有褪去,但织物却逐渐脆化损坏,这种现象称为光敏脆损。
23、可溶性还原染料: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硫酸酯的钠盐或钾盐,可溶于水,再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氧化为它的母体染料而染着在纤维上。
主要用于染纤维素纤维和涤棉混纺织物的淡色。
24、酸性染料:含有—SO3H、—COOH等酸性基团,能溶于水,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染料分子内所含的磺酸基、羧基与蛋白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合而上染蛋白质纤维,也可用于锦纶的染色。
根据染料染色性能的不同分为强、弱、中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
25、酸性媒染染料:上染前或后要经过媒染剂处理,使媒染剂中的金属离子与染料络合沉积在纤维上,包括1:1和1:2型染料。
染色牢度优于酸性染料,但色泽不够鲜艳。
适用于羊毛、蚕丝及聚酰胺的染色。
26、酸性含媒染料:酸性含媒染料或酸性媒介染料是指染料本身分子中已经含有与染料分子按照一定比例鳌合的金属离子。
染色牢度优于酸性染料,但色泽不够鲜艳。
适用于羊毛、蚕丝及聚酰胺的染色。
27、分散染料:分子结构中不含水溶性基团,是非离子型染料,染色时借助分散剂将染料分散成极细小的颗粒,形成分散浴而染着纤维所以称为分散染料。
主要用于聚酯、聚酰胺及醋酯纤维的染色。
28、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是在碱性染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碱性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碱性基团,与酸成盐而溶于水,染料的色素离子带有阳电荷,所以又称为阳离子染料。
这类染料色泽鲜艳,牢度较好,主要用于晴纶纤维的染色。
29、染料的饱和值SD:指商品阳离子染料在100 ℃,PH=4+0.2,浴比1:100,回流时间4个小时,上染百分率为90-95%时,在某一种腈纶上的染色饱和值。
30、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性:表示晴纶染色过程中,各拼色染料上染速率的一致性程度。
通常用配伍值(K值)表示染料的配伍性,配伍值是反映阳离子染料亲和力和扩散性能好坏的综合指标。
31、蒽醌类染料:是指染料结构以蒽醌类染料为主的一类染料,包括蒽醌和具有稠芳环的醌类染料。
数量仅次于偶氮染料,品种有还原、分散、酸性、阳离子、不溶性偶氮染料等。
32、靛族染料:含有靛蓝和硫靛结构的染料,主要有还原染料。
33、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的染料。
根据偶氮基的数目可分为单、双、多偶氮染料,是整个染料品种中最多的一类,约占全部染料的60%左右,以浅、中色居多。
具有合成简单、色谱齐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
34、硫化染料: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S键,制造时要用硫磺或硫化钠进行硫化反应,染色时要用硫化钠进行还原溶解,所以称为硫化染料。
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
35、缩聚染料:该类染料染色时脱去水溶性基团,缩合成大分子不溶性染料附着在纤维上,称为缩聚染色。
36、禁用染料:原本是指某些染料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劳动保护问题而被禁止生产的染料,现在是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偶氮基分解出有害芳香胺的染料。
37、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
38、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过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
39、染料的饱和系数f(相对饱合值):纤维的饱和值Sf与染料饱和值SD的比值为该染料的饱和系数f。
染料的百分用量与饱和系数f的乘积不应超过Sf,否则易造成染料的浪费。
40、磺化反应: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的反应。
41、蒽醌类还原染料:凡是以蒽醌或其衍生物合成的还原染料以及具有蒽醌结构的的还原染料都属于此类。
42、隐色体电位:就是指染料在该还原电位值时,正好转变为隐色体。
43、半还原时间:以染料到达完全还原状态所需时间的半量表示。
44、干缸还原法:就是采用小浴比来提高浴中氢氧化钠和保险粉的含量(浓度),以提高还原能力的还原方法。
或者还可以再采用提高温度和延长时间等措施使染料得到充分的还原。
二、填空练习题1、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性能是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和(扩散性)的综合效果。
2、阳离子染料的母体按结构主要有(偶氮型)、(蒽醌型)、(三芳甲烷型)以及菁类。
3、根据带正电核基团在染料共轭体系中的位置,阳离子染料可以分为两大类:(隔离型)阳离子染料和(共軛型)阳离子染料。
4、配伍值大的染料,亲和力(小)、上染速率(慢)、匀杂性(好)。
5、颜色的基本属性是色调、纯度、亮度或明度。
7、蒽醌类还原染料的隐色体钠盐大部分均较未还原的色泽(深),只有极少数和未还原的色泽(近似)。
这是由于被还原为隐色体钠盐后,共轭体系(增大)的缘故。
8、靛族类还原染料和蒽醌类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不论他们原来是什么色泽,还原后的隐色酸钠盐都是(无色或者仅仅是很浅的黄色活杏黄色)。
9、可溶性还原染料一般是将染料直接加入吡啶和氯磺酸的混合液中,再加入金属粉末,如铁粉,则被还原的染料立即被酯化形成可溶性还原染料。
10、还原染料染色时需要在(强还原剂)和(碱性)的条件下,将染料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才能上染纤维。
11、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染色性能和染色工艺条件的不同,酸性染料可分为(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和(中性浴染色的染料)三类。
12、酸性媒介染料的染色方法有(预媒染色法)、(后媒染色法)和同浴染色法三种。
13、在“还原蓝BC”名称中,还原为(冠称),蓝为(色称),BC为(字尾),B表示染料带有蓝光,C为耐氯漂。
14、在“150%活性艳红K—2BP”名称中,活性为(冠称),艳红为(色称),字尾中K表示高温染色型,B表示带蓝光,2B表示蓝光程度,P代表适用于印花,150%为染料的(强度或力份)。
15、在染料的名称中,某些英文符号表示特定的意义,如Conc表示(浓的),H.C.表示(高浓)。
16、在染料的名称中,某些英文符号表示染料的物理状态。
如liq表示(液状),pdr.表示(粉状),paste表示(浆状)。
17、在染料的名称中,某些英文符号表示特定的意义,如ex.conc表示(特浓),Double表示(双浓)。
18、在染料的名称中,某些英文符号表示染料的物理状态。
如liq表示(液状),gr表示(颗粒状),s.f表示(超细粉状)。
19、磺化过程中,(磺酸基取代碳原子上的氢)称为直接磺化;(磺酸基取代碳原子上的卤素和硝基)称为间接磺化。
20、为避免过高的温度而导致蒽醌的分解,蒽醌的磺化一般都采用(发烟硫酸)。
磺化时,往往会在(两)个苯环上发生磺化反应。
21、为了制备单磺酸蒽醌,需要控制一定的蒽醌未被磺化。
一般情况下,磺酸基进入(β)位,在有少量汞盐存在的条件下,则进入(α)位。
22、萘系中料如果直接卤化会形成较多副产物,因此,萘环上的卤代基主要是通过(桑德迈尔)反应或(希曼)反应获得。
23、对于多硝基化合物,若只需还原一个硝基,进行选择性还原时,可以选择(硫化碱)还原。
24、β-萘胺一般采用β-萘酚的氨解制备,该方法称为(勃契勒)反应。
25、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氨基的反应,主要有(硝基还原)和(氨解反应)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