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权法的渊源

合集下载

专升本国际法真题试卷

专升本国际法真题试卷

专升本国际法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A 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B 国际组织的决议C 国内立法D 一般法律原则2、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指()A 各国法律地位平等B 各国享有平等的权利C 各国均有平等的国际交往权利D 以上都是3、以下哪项不是国家的构成要素()A 定居的居民B 确定的领土C 政府D 联合国的承认4、国际法上的承认是指()A 对新国家的承认B 对新政府的承认C 对交战团体的承认D 以上都是5、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基本权利不包括()A 独立权B 平等权C 自卫权D 干涉权6、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国家责任()A 国际不法行为B 国际罪行C 不可抗力D 危难7、外交保护的条件不包括()A 受害人持续具有本国国籍B 用尽当地救济C 受害人所在国存在过错D 无需受害人请求8、领海的宽度不得超过()A 12 海里B 24 海里C 200 海里D 350 海里9、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A 12 海里B 200 海里C 24 海里D 350 海里10、大陆架的外部界限如果超过 200 海里,则不应超过()A 2500 米等深线外 100 海里B 350 海里C 2500 米等深线外 60 海里D 200 海里11、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通行制度不包括()A 过境通行制度B 无害通过制度C 自由航行制度D 许可通过制度12、使馆馆舍不可侵犯,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这一原则()A 使馆馆舍被搜查B 使馆馆舍被征用C 使馆馆舍被查封D 以上都是13、领馆的特权与豁免不包括()A 领馆馆舍不可侵犯B 通讯自由C 免税特权D 领事官员人身不可侵犯14、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不包括()A 谈判B 斡旋C 战争D 司法解决15、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是()A 中、美、俄、英、法B 中、美、俄、德、法C 中、美、日、英、法D 中、美、加、英、法16、国际法院的管辖权不包括()A 自愿管辖B 协定管辖C 强制管辖D 任意管辖17、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法主体()A 个人B 国家C 国际组织D 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18、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含义是()A 一国不得干涉他国的内部事务B 一国不得干涉他国的外交事务C 一国不得干涉他国的政治事务D 以上都是19、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渊源是()A 国际人权公约B 国际习惯C 一般法律原则D 国内立法20、以下哪项不是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A 区分原则B 比例原则C 军事必要原则D 禁止报复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国际法的特征包括()A 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B 国际法是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形成的C 国际法的强制力是通过国家单独或集体采取措施来保障的D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2、国家的基本权利包括()A 独立权B 平等权C 自卫权D 管辖权3、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A 该行为可归因于国家B 该行为违反了国际法C 该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D 该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领海的法律地位包括()A 沿海国对领海享有主权B 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C 沿海国对领海内的资源享有专属权利D 沿海国对领海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管辖权5、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包括()A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B 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航行和飞越自由C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勘探和开发权D 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6、使馆的职务包括()A 代表B 保护C 谈判D 观察7、国际法院的法官应具备的条件包括()A 品德高尚B 在本国具有最高司法职位的任命资格C 在国际法领域具有公认的能力D 能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和各主要法系8、国际人道法的保护对象包括()A 平民B 伤病员C 战俘D 战争受难者9、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包括()A 大会B 安理会C 国际法院D 秘书处10、国际法上的承认的方式包括()A 明示承认B 默示承认C 法律上的承认D 事实上的承认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国际人权法的产生和新发展

国际人权法的产生和新发展

05
未来国际人权法发展前景展望
Chapter
加强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强化联合国在国际人 权法领域的核心作用 ,支持联合国人权机 构工作。
完善全球人权治理机 制,加强国际人权法 与国内法的衔接。
推动各国普遍批准和 加入国际人权公约, 履行国际人权义务。
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将人权理念融入可持续发展议程,实 现经济、社会、环境与人权的协调发 展。
如欧洲人权法律体系、美洲人权法律 体系、非洲人权法律体系等,这些体 系在各自区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人权保 护作用。
其他人权保护机制
包括国际刑事法院、国际人权法院等 国际司法机构,以及各国国内的人权 保护机构和法律制度。
国际人权法基本原则
平等与非歧视原则
国际人权法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不因种族、肤色、性别、语 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 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 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而受到 歧视。
02Leabharlann 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社会不公和不稳定因素增加,严重影响了
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国际人权法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中的作用
03
国际人权法强调平等和非歧视原则,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提供
了法律基础和指导。
文化多样性保护与普遍性原则冲突问题
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保护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 。
国际人权法的产生和新发展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录
• 国际人权法概述 • 国际人权法产生背景及过程 • 国际人权法新发展动向与趋势 • 当代国际人权法面临挑战与困境 • 未来国际人权法发展前景展望
01
国际人权法概述

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历史与发展

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历史与发展

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历史与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联系日益紧密。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历史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国际刑事法的历史与发展国际刑事法起源于二战后纳粹战犯被起诉的纽伦堡审判,而纽伦堡审判的法律基础则是盟军于1941年颁布的《伦敦协定》。

这一历史事件为国际刑事法奠定了基础,为二战以后全球性的刑事司法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际法和国际习惯形成了诸如国际法庭和特别法庭等机构,成为处理罪犯的国际公共访问权力机构。

国际刑事法的发展中涉及到的国际刑事司法制度中央的国际法庭、国际刑事法庭、国际法庭、国际刑事法庭的设立与运营以及国际刑事监狱的建立等都是为保障人权的国际努力。

现代国际刑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成为国家行为的刑事制裁机制,其最大的影响是对主权国家运作的限制,以促进更高的权利尊重和社会正义。

随着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以及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际刑事法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国际人权法的历史与发展国际人权法起源于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这一宣言旨在呼吁携手保护全人类的人权。

在联合国的带领下,一系列的国际人权法和协定相继出台,成为国际人权法制度的基石。

这些文件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

现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际人权法的司法机构体系和保障体系。

其中,国际人权机构的重要性更加显著。

从最早的联合国人权小组到后来的人权高专,再到当今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一步步地构建起了国际人权机构体系。

这些机构对于加强国际人权合作、维护全球人权不可或缺。

同时,国际人权法在维护人权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它保护最脆弱而受苦的人群(如儿童)。

通过国际人权法,儿童的基本权利得到了保障,他们的福利也得到了全球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照顾。

国际人权法[宫铭整理]

国际人权法[宫铭整理]

国际人权法一、名词解释1、人权:个人或群体因作为人类,而应享有的权利,人权包含许多价值以强化人的能动性并以普世原则要求所有人应享有此基本权利。

2、国际人权宪章:由1948年12月10日第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就人权作出的世界性宣言,对于指导和促进全人类的人权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包括《国际人权宣言》和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及两个任择议定书。

二、简答1、人权的二分法:人权分为公民权、政治权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两大类。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是公民享有人格尊严和实现多方面人权的基本保证。

没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民在其国家内就没有做人的基本地位,也就没有资格自由平等地享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对公民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保障,是公民创造和享受物质文化成果的基本条件。

如果公民不能享受这些权利,所谓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

因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同等重要,只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2、人权的三种形态: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及实有权利。

“应有权利”是人权的本来意义,即人所应当想有的权利。

它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

“法定权利”是人权的制度化、法律化,就是把“应有权利”用法律形式表现出来。

“实有权利”是人们能够实际享有的权利。

是“应有权利”法定化的结果或形成的一种实有形态,其着眼点权利的时间方面,是社会关系中以实现了的人权。

3、简述三代人权:第一代人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这一代人权所倡导的权利是“消极权利”,强调保护公民的自由免遭国家不当干涉,以个人自由权对抗公权力,要求国家克制自己的行为,通常国家的不作为即可带来权利的满足。

第二代人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二代人权则要求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步骤来保证人们真正获得实质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利益,因此,第二代人权又被称为“积极权利”。

第七章 国际人权法

第七章 国际人权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条约的效力
条约的生效 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条约对第三方效力 条约的范围 条约的解释 条约的修订
第四节 条约的无效、终止和 暂停施行
一. 条约的无效 二. 条约的终止和暂停 ? 二.如何认定条约保留的成立和效果? 三. 试述条约概念、特征和名称
第八节 领事特权与豁免
一.特权与豁免的内容 二.适用范围 三.享受特权与豁免人员的义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事特权与豁 免的规定
复习思考题
一.使馆由哪些人组成 ? 二.使馆和领馆人员享有哪些特权和豁 免 ? 三.国内外交机关有哪些外交职权 ? 四.简述使馆的职务
第九章
条约法
本章重点、难点 一. 条约的特征和条约缔结能力 二. 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和对第三方效力 三. 条约适用范围和冲突解决规则 相关词语: 条约的保留、情势变迁、条约的无效
第一节
概述
一.条约定义和特征及名称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缔结的协议 条约是受国际法支配的协议 条约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条约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协议 二.条约的编纂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一. 二. 三. 四. 五. 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条约的缔结程序 条约的保留 条约的登记和公布 中国关于缔约程序规定
第三节
破坏和平罪 crime against peace 战争犯 war crimes 反人类罪 crime against humanity
返回
复习思考题
一. 战争中、战俘、伤病者和平民应 受什么样的保护 ?
二.何为战争犯罪 ? 惩治战争犯罪有 哪些原则?
第十章 国际组织法
本章重点、难点 一. 国际组织制度 二. 联合国主要机关和它们的职权 三. 联合国维持和平与安全制度 相关词语: 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程序、集体安全 保障制度

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挑战

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挑战

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挑战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

为了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共同的规范和制度,即国际人权法。

然而,在国际人权法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一、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历程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后。

1945年,联合国成立,确定了维护和促进人权的目标。

随后,1948年,联合国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这是人权法领域的里程碑。

宣言将人权列为“人类的尊严不可侵犯”的核心价值,并明确了基本人权,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社会通过建立法律机构和制定国际公约等方式,逐步完善和发展了国际人权法。

例如,1966年,联合国通过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进一步确立了公民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保护。

二、国际人权法的挑战尽管国际人权法发展迅速,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实施和执行国际人权法存在困难。

由于国家主权的存在,国际人权法的执行往往需要依赖国家层面的机构和程序。

然而,某些国家缺乏足够的法律和机构来履行国际人权法的义务,导致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

其次,文化和价值观的多样性也对国际人权法的普遍性造成了挑战。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人权的界定和权衡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这给国际合作带来了困难,因为如何将普遍的人权标准与不同文化背景相结合始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此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人权法领域的参与和参与度不足也是一个挑战。

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和经济问题,无法全面履行国际人权法的义务。

然而,在国际人权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国家的意见和声音也应该被更多的考虑和听取。

三、解决挑战的途径为了解决国际人权法面临的挑战,可以采取一些途径。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和对话是关键。

国际社会应通过对话交流机制,寻找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权共识。

同时,国际社会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完善人权法律和机构。

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变革研究

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变革研究

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变革研究人权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变革是当代国际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

国际人权法是规范各国在保障人权方面的国际法律框架,它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不断的变革。

本文将对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变革进行研究,以探讨国际人权法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与挑战。

首先,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变革是国际社会对人权保障的不断追求和改进的体现。

国际社会对于人权的普遍认同和共同努力,推动了国际人权法的不断发展。

国际人权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以及在此之后相继通过的多项国际人权公约。

这些公约确立了人权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标准,成为了国际社会推动人权进步的法律依据。

此外,国际人权法的发展还得益于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国际人权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这些组织不仅提供了支持和指导,还促使了国际人权法的持续发展与变革。

其次,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变革在推动人权保护和义务落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人权法明确了各国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国在法律、政策和实践等各个层面上保障和促进人权。

通过规范和约束国家行为,国际人权法为个人提供了一种有力的保障机制,使其可以在国际上寻求公正和正义。

例如,各种国际人权机制如人权理事会和特别报告员系统,能够对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制裁。

此外,国际人权法还为个人提供了救济和司法保护的途径,使其可以通过国际诉讼机制维护自身的权益。

然而,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变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国际人权法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各国都承认国际人权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国家对于国际人权法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并且将其视为外部干涉的借口。

其次,国际人权法的适用范围和标准也面临着挑战。

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对于人权的理解和权衡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国际人权法在实践中的适用困难。

此外,国际人权法在处理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等议题相关的问题时,也面临着平衡各方利益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挑战。

第六章 国际人权法

第六章 国际人权法

• 三、平等权 • 含义:特指个人和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所享有的 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地位等方面受到公 平待遇而不受歧视的权利。 • 平等权的内容:(1)平等权的原则:不歧视 原则、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2)权利主体的 平等:民族平等、种族平等、妇女与男子平等、 易受损害阶层的平等(3)具体权利的平等: 经济上的、社会权利、文化教育权利、政治权 利、法律上的平等权 。
• 第二阶段: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 命。,从政治口号上升为政治纲领再上升为法律。 如《独立宣言》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 第三阶段:一战以后,人权问题开始进入国际领 域,但直至二战结束,人权方面的国际法原则并 未形成。 • 第四阶段:二战至今,成为国际法问题。一是人 类历史上首次将人权问题纳入世界性多边公约, 二是在联合国支持下,制定了一系列国际人权文 书,逐渐形成了国际人权法,三是人权概念有了 重大发展。
第一节 人权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第六章 国际人权法
• 一、人权的历史发展 • 二战以来,人权问题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 要方面,并逐步发展成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国际人权法。 • 人权思想萌芽于欧洲的中世纪,罗伯逊在《世界 上的人权》中提到人权一词。 • 第一阶段: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提出的 人权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天赋人权”说,最 早是格老秀斯,法国的卢梭全面系统阐述了“天 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范畴。
• 二、人权概念的发展 • 第一代,17-18世纪时资产阶级时期形成的,主要 指公民政治权利,包括生命权、人身自由权、私 有财产权、追求幸福权、反抗压迫权、选举权与 被选举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 由。 • 第二代: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影响 下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包括就业权、劳动 条件权、同工同酬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等,如《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 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development, control over resources, clean environment, a right to peace.
Overview(cont.)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ights • Universal • Internationally guaranteed • Legally protected • Protect individuals and groups • Cannot be taken away • Equal and indivisible • Oblige States and State actors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ICESCR,1966)《经 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世界人权宣言》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general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普遍性的国际文件)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UDHR,1948)《世界人权宣言》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CPR,1966)《公民权利与政治 权利国际公约》
which, together with the UDHR, are now known as the International Bill of Human Rights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ICPR):
In 1948,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adopted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Declaration enumerates civil,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but the Declaration contains no provisions for monitoring or enforcement.
Overview(cont.)
Hn Rights
• ‘First generation’ rights–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Freedom of speech, religion, fair trial Protection of persons against draconian states
Prohibits 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race, color, sex, language, religion, political or other opinion, national or social origin, property, birth or other status” without regard to citizenship Prohibits torture and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personal integrity) Prohibits slavery Limits the use of the death penalty in countries that allow it to the most serious crimes committed by persons over 18
• ‘Second generation’ righ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Rights to health, to work, security, education
• ‘Third generation’ rights–group and collective rights
Overview(cont.)
the main content of article 38 of th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国际协约; “international custom国际习惯(as evidence of a general practice accepted as law)”;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recognized by”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一般法律原则; “judicial decisions and the teachings of the most highly qualified publicists ... As subsidiary mea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ules of law”司法判例及 公法学家之学说.
The basic rights and freedoms to which all humans are entitled, often held to include the right to life and liberty, freedom of thought and expression, and equality before the law.
ICPR and ICESCR
In 1966, the General Assembly adopted: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CHAPTER 4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第四章 国际人权法的渊源
Law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Professor Nie, Zilu
湖南大学法学院聂资鲁教授
Overview
Definition of Human Righ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