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年版“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成人心肺复苏流程

成人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技能,可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患者。
以下是成人心肺复苏的流程:
检查环境:确保现场安全,并寻找任何可能的危险因素。
检查响应:轻拍患者肩膀并呼喊其姓名,以检查其是否有反应。
拨打急救电话:如有其他人在场,指派他们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急救中心所在地和患者状况。
确认呼吸停止: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有间歇性浅表呼吸,确认其呼吸已经停止。
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仰卧在坚硬的表面上,双手掌心重叠放置在患者胸骨下缘,用力按压胸骨至少5厘米深度,按压频率应该在每分钟100-120次。
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头后仰,控制其口腔张开,捏住患者鼻子,用自己的口吹气两次,每次1秒钟。
同时观察胸廓的起伏,确定人工呼吸是否有效。
持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在不停顿地胸外按压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持续进行CPR直至急救人员抵达现场或患者恢复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CPR时,需要尽量避免中断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节奏,确保按照规定频率和深度进行操作,以提高CPR的成功率。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1

清理抢救外人员
1
呼吸气囊及吸氧导管链接正确,调节氧流量>8升/分
2
4.开放气道
(医师)
观察并清除口腔内异物及义齿,开放气道
2
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2
5.人工呼吸
(医师)
判断自主呼吸动作规范
2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面罩使用正确、首次通气有效
2
有效人工呼吸
(仅绿灯亮为有效,每次1分)
第一周期
2
第二周期
2
第三周期
2
第四周期
2
第五周期
2
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
2
6.输液、用药
(护士)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
5
7.复检
(医师)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2
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2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报告“患者无自主呼吸、颈动脉无搏动,继续实施心肺复苏,并准备除颤监护仪,通知相关科室协助进一步抢救。”。
2
合计
100
3
判断时间8~10秒钟
1
解开衣扣及腰带
1
扣手,两肘关节伸直,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下压深度≥5㎝,至少100次∕分,
2
有效按压
(红灯亮为有效,每次0.3分)
第一周期
9
第二周期
9
第三周期
9
第四周期
9
第五周期
9
观察患者面色
2
3.准备抢救物品(护士)
准备物品:抢救车、气囊、面罩、吸氧管、吸痰器、输液用物、纱布、弯盘、除颤监护仪等
成人住院患者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内容
操作要求
成人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成人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附:成人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呼吸: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呼吸丧失。
(三)启动:准备一次性消毒面巾。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五)建立人工循环:食指中指并拢,先确定喉结位置,旁开两指距离,判断颈动脉搏动,检查时间5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六)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七)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5.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
(十)结束报告“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配合
5
2
回答不完整-5
动作配合紧凑、默契 -2
总分
100
累计
未观察胸廓-2
复苏评价
12
呼吸、颈动脉搏动、瞳孔、皮肤黏膜口唇、甲床评估少一项 各-2
未口述观察结果 -1
未口述复苏时间及记录 -1
整理
6
未整理衣物 -2
未消毒面罩-2
遗留用物 -2
整体评价
急救意识
4
急救意识、爱伤观念差 -2
动作不流畅、不迅速 -2
颠倒程序一次 - 2
操作时间2分30秒分钟
超时10秒一1分,以此累计
·口对口呼吸2次(开气道 捏鼻子 口包口 正常吸气 缓慢吹气不少于1秒,8—10次/分,胸廓明显抬起 松口松鼻 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
·完成5个循环操作(约2分钟),判断呼吸、循环体征1次,按压间断不超过5秒┃
·使用手电筒观察患者瞳孔对光反射及是否缩小(口述:自主呼吸恢复,双侧瞳孔由大缩小,颈动脉搏动有力,口唇及甲床转红润,复苏有效,进入下一步救治)
回答不完整-5
总分
100
累计
(三)双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操作方法
准备
评估环境
判断神智脉搏
呼救
安置体位
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辅助呼吸
复苏评价
记录
整理
·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
·备简易呼吸器用物箱:检查呼吸器、面罩,备纱布袋(清洁纱布、乙醇纱巾)手电简;除颤器
·A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A轻拍重唤患者2次:“你怎么了”,观察有无反应.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观察有无呼吸(判断时间5秒)
呼吸、颈动脉搏动、瞳孔、皮肤黏膜口唇、甲床评估少一项 各-2
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成人CPR)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数年月日程序步骤序号分值得分备注评估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耳边呼叫,患者无反应; 1 3患者呼吸:快速判断无自主呼吸 2 3患者脉搏:触摸颈动脉(大动脉),10秒(一般6秒)之内未触摸到搏动 3 3 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准备护士仪容仪表规范、举止得体、语言得当 1 2物品车上层:治疗碗内置纱布数块、弯盘、快速手部消毒液车下层:医用废物收集袋必要时备脚踏凳、按压板2 3 缺一项减0.5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或地面,有利于抢救 3 3环境宽敞、安静、安全、适于抢救 4 2操作过程迅速判断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紧急呼救,请求帮助(带上除颤仪,急救车抢救病人)。
看表计时(有条件者取除颤仪货AED)。
1 22快速检查患者无呼吸或仅喘息。
操作者一手食指中指指腹触摸患者近侧颈动脉有无搏动,同时判断脉搏和呼吸)时间少于10秒。
223颈动脉位置:找到气管正中,将2手指滑到近侧气管和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口述:患者无呼吸,无颈动脉搏动。
3 2迅速使患者去枕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解开衣裤,暴露操作部位,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双臂伸于身体两侧,身体无扭曲,立即胸外按压,使胸骨下陷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
4 3胸外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中点处。
5 2 定位准确按压方法:抢救者一手掌根放于胸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放于此手背上,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交,手指离开胸壁(或将一手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握住第一只手的手腕,在按压胸部时对第一只手进行支持)。
62 按压时肩、肘、腕在一直线上,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双肘关节伸直,并与患者胸骨垂直。
用上身的力量,向下按压,用力适度。
732按压深度;使胸骨明显下陷5-6厘米,之后迅速除去压力使胸骨复原使胸阔充分回弹(放松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放松时间与按压时间相等)。
8 5按压完毕操作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靠在患者胸上,放松时间与按压时间相当按压速率:有节律、不间断地以100-120次/分的频率连续按压30次。
2015版心肺复苏流程

2015版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判断周围环境判断意识(拍双肩、呼唤患者“同志,你怎么啦?”。
口诉“病人无意识”。
)↓招手呼叫他人协助抢救(喊“快来人啊!抢救病人啊!”)↓启动BLS (心肺复苏法):(口述)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摆正复苏体位(仰卧、头、躯干、下肢平直,两上肢置于躯干两侧,解扣胸)↓判断心跳,触摸颈动脉(无心跳,未扪及搏动)(用中食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喉结)然后向抢救者侧滑动2-3cm,在气管旁胸锁乳突肌前缘软组织深处感觉颈动脉有无搏动)↓胸外心脏按压(30次)『位置』两食指沿肋弓上划,找到胸肋切迹,切迹上至两横指,另一手的一指在两横指上缘“点”住,再用两横指的手掌根中对住“点”『放置』一掌根中点与按压位置对位,另一掌根重叠,两掌手指交错或伸直,手指上翘『姿势』身体前倾,肩与按压位置垂直,肩、肘、腕三点一线并与地面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通过上身的力量下压『深度』下压深度成人5cm以上,5-13岁5cm,婴幼儿4cm『频率』100次以上/分,婴幼儿100-120次/分『注意点』切迹上两横指,双掌重叠,手指翘起,三点成一线,垂直,髋关节为支点,上身力量,不要摇舞,压:松=1:1,松时手掌不移位,按压时看面部↓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或抑头抬颈法,将头侧向抢救者一侧,并用食指勾出口腔异物)↓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下进行人工呼吸(2次)(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每次大于1秒。
)↓按压、吹气5周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未恢复需立即除颤。
↓除颤结束,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意识恢复,有自主呼吸,触及大动脉搏动,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红润、皮温变暖,复苏成功。
【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或呼吸骤停(脑疝、脑干损伤引起)。
【禁忌症】1、胸壁开放型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应急救命技术,常用于突发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
其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是医务人员和急救人员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并详细解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评估环境与安全在进入现场前,首先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并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例如,检查是否有危险物品或者触电风险。
2. 检查意识与反应轻轻拍击患者肩膀,喊叫其姓名,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若患者没有意识和反应,需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呼吸。
3. 呼叫急救在确认患者没有意识和反应后,立即呼叫急救,请求专业医护人员的支援。
4. 开始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前,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
可以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或感受是否有呼出气流。
如果患者没有正常呼吸,需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5. 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膝弯曲,稳固患者的上半身。
将一只手掌平放在患者的胸骨下缘,另一只手掌叠放在上面,手指交叉。
然后用身体重量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应位于胸骨下缘。
按压时要注意力道要均匀,按压深度应为至少5厘米。
按压和放松时间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6. 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将患者头部仰至之前的位置,用食指和中指捏住患者的鼻孔,用另一只手托起患者的下颌。
将口紧密贴在患者嘴上,同时吹气给患者。
每次吹气的时间应为1秒钟,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吹气过程要平稳,不要过猛。
7.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者患者恢复意识、呼吸。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用,应尽早启动该设备,并按照其提示进行操作。
8. 寻找专业医护人员的支持在进行持续复苏的同时,应尽可能快地通知专业医护人员到场,以获取更高水平的医疗支持。
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通常是根据胸外按压质量、人工呼吸效果以及反复检查的及时性来进行评判。
2015版单人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单人心肺复苏的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相关知识2015年AHA的CPR和ECC指南中基本BLS部分改了什么?1.生存链一分为二新版指南将原来的一条生存链分成了两条,将院内和院外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区分开,就可以确认患者获得救治的不同途径。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启动社会媒体可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但是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在现代信息时代中是个非常合理的变化。
在各临床学科都强调团队的今天,新版指南也将快速反应小组和紧急医疗团队实施心肺复苏列入指南。
这些团队接受过复杂急救复苏培训,具有良好的表现效度。
对于有潜在心脏骤停风险的成年患者,这些团队在普通病房中效果明显,儿童也可以考虑建立RRT/MET。
成人和儿童均可考虑使用早期预警系统,从而预防院内心脏骤停。
2.体征评估从“3”步变成了“2步”相对于2010年“在评估患者意识之后再分别评估呼吸、脉搏”,2015年倾向于评估患者意识后同时评估呼吸和脉搏,之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ERS)或求助。
这样,有效、同时地评估可减少启动ERS的延迟。
3.先按还是先电?尽快除颤一直是CPR中保证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一环。
2010年,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或除颤器准备就绪时,先进行1.5-3分钟的CPR,然后再除颤。
今年的指南则表示,一旦除颤器准备就绪,就直接除颤。
当然,在AED和除颤器的获取和准备过程中,还是需要CPR的。
4.不能“拼命”按压2010年一个比较重大的改动就是按压程度,规定了胸外按压的下限:频率≥100次/分、深度≥5厘米。
会出现按压过度的问题。
今年指南最大的改动就是设定了胸外按压程度的上限,频率在100-120次/分,深度在5-6厘米。
5.按压间隙不能倚靠患者胸部2010年强调按压间隙需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但在实际临床中,每次按压间隙时重心还是偏向患者。
现在指南要求按压间隙不能“倚靠”在患者胸部。
要求:手可以放在患者胸上,但不能有任何力量。
6.按压比例限定,减少中断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是为了在CPR时尽可能增加冠脉灌注和血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工呼吸“B”
(20分)
1、口对口人工呼吸:将纱布置于患者口部(1分),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孔,另一手扶住患者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口全罩住(5分),缓慢吹气,吹气时间1秒以上,能够观察到胸廓起伏即可(2分)。每次吹气完毕,应放开口鼻,让气体自然逸出(2分)。
10
2、球囊-面罩通气:呼吸面罩罩住患者口鼻(2分),左手用"CE"手法固定面罩(3分),右手持简易呼吸器球囊规律挤捏球体:挤压时间大于1秒(2分),潮气量500-600ml,以能够观察到胸廓起伏为准(3分);通气频率10-12次/min。
2016年度“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要求
分值
扣分
得分
一、环境评估(2分)
做好自我防护:观察周围环境(1分),口述:环境安全(1分)。
2
二、识别心脏骤停,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15分)
1、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1分),分别对双耳呼喊:喂!你怎么啦?(1分)。口述患者无意识(1分)。
3
2、判断脉搏和呼吸:检查脉搏(4分):以患者喉结为定点标志,食指和中指沿甲状软骨向外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凹陷处,检查有无动脉搏动;同时检查呼吸(4分):看胸廓是否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检查时间为5-10秒,口述001、002、003...16分)
1、清理口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1分),左手扒开嘴巴,右手食指、中指缠好无菌纱布伸入口内挖出污物(4分),如有活动假牙一并取出。
5
2.1仰头抬颏法:一手按压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4分),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4分)。
2.2托下颌法(用于疑有颈椎损伤者):双手在患者头部两侧、握紧下颌角(1分),双肘支撑在患者平躺平面(1分),用力向上托下颌,拇指分开口唇(1分)。
10
六、按压通气比(6分)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3分)。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要求限制在10秒以内,即从清理口腔到完成人工呼吸的时间应不超过10秒(3分)。
6
七、评估
(5分)
评估(操作并口述):意识恢复(1分),有自主呼吸(1分),触及大动脉搏动(1分),瞳孔由大变小(1分),面色、口唇红润、皮温变暖(1分)。
10
3、大声呼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救援(2分)。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
三、胸外心脏按压“C”
(36分)
1、体位: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1分),可口述。解开患者上衣,暴露前胸(2分)。
3
2、定点(5分):方法一: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与胸骨正中交界处;方法二:双侧肋弓的汇合点,向上两横指。
5
3、按压方法: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5分),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指紧扣翘起(5分),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5分)。按压深度为5-6cm(5分);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5分)。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不可倚靠在患者胸上(3分)。
5
总分
100
说明:1、以一个周期为考核要求,5个循环为一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