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转为旅游产品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

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

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傣族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衍生产品可以设计,以展示傣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以下是一个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

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傣族彩绘陶瓷茶具设计理念:我国陶瓷工艺源远流长,傣族素有“瓷之乡”的美誉。

傣族彩绘陶瓷茶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傣族传统的彩绘花纹和文化符号,以及傣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茶文化的精神。

设计要点:1. 彩绘花纹:设计茶具时,将使用傣族特色的彩绘花纹,如傣族服饰上的镶嵌花纹、傣族婚庆礼仪中的图案等,通过色彩的丰富和线条的流畅,展现傣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2. 制作工艺:茶具采用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要求用手工制作,保留制作技艺的传统魅力。

同时,可以引入先进的烧制技术,确保茶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 实用性:傣族彩绘陶瓷茶具不仅注重设计和文化内涵,也需要考虑实用性。

茶壶、茶杯等具体形状和容量要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方便人们使用。

4. 文化符号:设计茶具时,可以刻画傣族的文化符号,如傣族巫术中使用的神兽、傣族祭祀中的鬼面具等。

这些文化符号将茶具与傣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

市场前景:傣族彩绘陶瓷茶具既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又展示了傣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样的衍生产品可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并出口到海外市场,满足人们对于傣族文化的认知和需求。

此外,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基础,茶具市场潜力巨大。

傣族彩绘陶瓷茶具可以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总结:傣族彩绘陶瓷茶具作为一个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通过结合傣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既展示了傣族的独特魅力,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的设计方案有望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为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云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传统首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的概述和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融合,探讨了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展示了经典少数民族首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同时总结了少数民族首饰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当代首饰设计的启示。

结论部分指出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推动当代首饰设计向更加多元化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首饰设计、传统文化、融合、艺术特色、启示、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其中包括独特的首饰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饰设计精美细致,融合了当地的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云南少数民族元素逐渐被引入到现代首饰设计中,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为首饰设计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

通过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可以借鉴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巧,为当代首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恰恰契合了这一趋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其传统首饰代代相传,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的研究,可以促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品牌的设计与创建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品牌的设计与创建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品牌的设计与创建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董培海(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678000)摘要:结合旅游品牌设计与创建的基本理论,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特定地域的旅游品牌设计与创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在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

并以怒江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讨论了怒江州旅游品牌设计与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品牌;怒江州;支撑产品The research of culture Borderland minority areas tourism brand designing and creation:take Nu Jiang in YunnanProvince as an exampleDong Pei Hai(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Bao shan college,Bao shan Yunnan678000) Abstract: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ourism brand design and created som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he"frontier minority areas,"this particular area of tourism brand design and create the problems are discussed,analy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its brand in tourism in general issues.And take the Nu Jiang State as example to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State Tourism Brand Nu discussed the design and creation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frontier minority areas;tourism brand;Nu states;Support Products引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旅游市场竞争从旅游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新产品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

巴楚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巴楚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巴楚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巴楚(Baju)是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一个支系,目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安宁市和曲靖市会泽县等地。

巴楚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他们的生活方式、服饰、建筑、饮食、工艺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产品设计中,巴楚文化的元素被广泛运用,呈现出独特的巴楚风格和传统特色。

巴楚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服饰巴楚人的传统服饰与其他彝族相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他们常常穿着彩色绣制的袍裙、长袜和腰带,头戴花帽等。

这些传统服饰上的图案和颜色都是精心设计的,反映了巴楚人的信仰、生活和文化。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巴楚的传统服饰元素被广泛运用,例如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

设计师们通过将巴楚服饰中的图案、颜色和纹理等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打造出时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

这些产品在保留传统文化的也赋予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二、建筑巴楚人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折角形状,房屋形态简单而富有力量感。

而且他们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充满了原始的野趣和朴素的美感。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将巴楚传统建筑的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以求呈现出更为独特的风格。

这些建筑不仅保留了巴楚传统建筑的古朴和原始之美,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成为了当地的一道景观。

三、饮食巴楚人的饮食以主食和瓦片肉为主,米饭和玉米饼是他们的主要食粮。

川西面食的制作也是巴楚人的传统技艺之一。

而巴楚人还非常喜欢酸辣食品,例如酸辣粑粑、酸辣鱼片、酸辣豆腐等菜肴。

在产品设计中,巴楚的饮食文化元素也被广泛应用。

餐具、厨具、食品包装等产品都融入了巴楚饮食文化的元素,如以巴楚传统图案为主题的陶瓷餐具、以巴楚餐饮文化为创意灵感的包装设计等,都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

四、工艺巴楚人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有彩绣、编织、木雕等多种技艺,其中以彩绣最为出名。

巴楚绣品主要以花鸟鱼虫的图案为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及表现方法研究

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及表现方法研究

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及表现方法研究云南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而繁盛的传统装饰工艺品文化。

这些工艺品以其精致的设计、细腻的手工艺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及表现方法进行研究,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传统元素,使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1)自然元素:云南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的地方,丰富的自然元素为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提供了灵感。

设计师可以借鉴大自然中的花草、动物和山水等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工艺品的设计中。

例如,可以以花朵为主题,设计出精美的花瓶或花篮;以蝴蝶、鸟类为主题,设计出精美的挂饰和吊饰等。

(2)传统服饰:白族传统服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设计师可以从白族传统服饰中获得灵感,将其精髓和元素运用到装饰工艺品的设计中。

例如,可以借鉴传统服饰上的刺绣、花纹和图案,设计出精美的挂饰、饰品和手工艺品等。

(3)建筑特色:白族传统建筑是云南文化的瑰宝,其特色建筑风格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设计师可以从白族传统建筑中获取创意,将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图案元素融入到装饰工艺品的设计中。

例如,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屋顶、门窗和栏杆等元素,设计出精美的挂饰、摆件和家居用品等。

在表现方法上,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注重形式美和技巧美的结合,力求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

以下是几种表现方法的介绍:(1)手工雕刻: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通常采用手工雕刻技法,通过雕刻的工艺将文化元素完美地表现出来。

设计师可以运用不同的雕刻技法,如浮雕、阴刻和阳刻等,将花草、动物和建筑等元素雕刻得栩栩如生,展现出工艺品的高度艺术价值。

(2)绘画和刺绣:绘画和刺绣是另一种常用的表现方法。

设计师可以运用绘画和刺绣技法,将花草、动物和建筑等元素以线条、颜色和图案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让工艺品更加精致,增加观赏价值。

(3)材料和制作工艺: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常常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竹子、玉石和丝绸等。

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1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是以民俗为主体,借助各种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来展开的旅游项目,它是以某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发掘整理、复原再生或艺术加工等手段,强调游客通过感受当地民俗民风和生产生活状况而获得全新愉悦享受的复合体,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及研究现状主要分为开发模式研究,及开发研究。

[1]旅游资源产品化是将自然风光、 历史遗迹和人文风情等各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充分发掘,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能被旅游业利用,再配以相当水平的服务与接待设施,形成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包括食、住、行、 游、购、娱各方面经历的完整体系。

[2]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民俗文化旅游进行探讨研究。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分布在资源的分类,开发模式,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上,大部分是对分区域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

其中许多学者结合具体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分析。

文章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文献分析法占主要。

其中李娜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浅析[3],郑岩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4],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5],吴莹对广西南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6],刘祝对内蒙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7],邓南清对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分析[8],卢璐对湖南瑶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研究[9]等,综合研究可看,主要内容在以下几点:1.1民俗文化资源分类大部分文章都是先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所有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然后着重分析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民俗文化资源的分类有:物资民俗包括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特产,服饰文化,手工艺品。

社会民俗包括婚恋习俗,民俗节庆,,宗教信仰,禁忌。

精神民俗包括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等。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许多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工艺品制作技艺。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工艺品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本文将就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展开研究,探讨其特点、种类以及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云南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并对创意设计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揭示创意设计对于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促进作用,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最终得出结论。

1.2 研究意义根据大纲指定的内容,研究意义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之一。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研究,可以促进和保护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设计的方式,可以使这些工艺品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性,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云南的传统文化。

创意设计可以提升云南传统民族文化工艺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创意设计可以赋予工艺品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提高产品的美感和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反响和销售表现。

研究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也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工艺品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创意设计,可以为传统工艺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综合性的方法来探讨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的相关问题。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综述,对云南传统民族文化和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深入了解云南各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工艺品生产技艺,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一领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代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壮族民族为例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代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壮族民族为例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代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壮族民族为例发表时间:2020-11-05T09:11:04.48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9期作者:牛静[导读]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现今,牛静云南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2019级本科视觉传达设计1班云南昆明 651701摘要: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现今,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设计参与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旅游文化产品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旅游文化产品变得更加美观精致。

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元素参与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特点,分析旅游文化产品中的壮族文化元素,从而讨论壮族文化元素在当代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旅游;壮族第1章民族文化元素参与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特点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对.构成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按照.客源市.场需求.和一定.的旅游.路线而.设计的.产品。

1.1多维性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可以通过多维参与来展现其自身的多维内涵特征。

首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整合到旅游资源中,它也可以整合到旅游活动的组成中。

其次,在特定的.设计实.践中,.民族文.化元素.也可以.以宏观.或微观.的方式参与特定的产品设计。

例如.,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与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也可以参与旅游路线的开发。

因此,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设计实践中,都可以发现民族文化的踪迹。

1.2地域性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区域。

因此,反映特定民族文化的要素将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即所谓的地域性。

在壮族人看来,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因此,壮族舞蹈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价值功能特点,具有功能性、实用性、社区性、民俗性和自我娱乐的性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专科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云南少数名族文化元素转为旅游产
品设计分析
学生姓名:徐畅
所在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学号:31002120
指导教师:熊盛强
2012 年6月
摘要:云南是中国少数名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之多,个名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特大。

云南少数名族风俗习惯各具特色,服饰绚丽多彩。

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

名族节目丰富多彩,有的名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是多名族共有的,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产品多样性民族特色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况
1、什么是民族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民族文化特点
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传承的。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包括:文化多样性、封闭性、乡土性、边缘性、兼容性以及亲和性等等。

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1云南饮食文化
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必须,人类饮食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和实践中不断创造的结果;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可谓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气力夺目的瑰宝,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民族调查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研究民族饮食文化的生动资料。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具体表现可归为器、形、艺、俗。

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烤、焐、舂、盐煽、腌熏等;俗指的是饮食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双重含义。

3.2云南的建筑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

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

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3云南的节庆文化
云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

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

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僳僳僳族的刀杆节等。

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
在云南丰厚的文化土壤上,不同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每一个民族自己独特的艺术。

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近20年来,随着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掀起了一股追寻民族文化的热潮,云南25个少数民族形态多样、绚丽多姿的艺术也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浅地探讨。

其主要特征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鲜明的人文特征、混融的多样特征、鲜活的生活特征、独特的个性特征、多元融合性特征和复杂变异性特征等七个。

其主要外部主因有:特殊的地
理、生活环境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形成的自然条件;云南少数民族的变迁史是形成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的历史原因。

内部主因有:人性的特质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得以形成的直接推动力;相对不变的民族文化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得以形成的内聚力。

本文认为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是根植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以创造性为核心,以人性彰显为目的的活动,它深受本民族文化认同,是他们特有的把握、认知世界的方式。

二.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
1. 发展少数民族乡村旅游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日渐兴起,2006年我国的旅游主题被确定为“中国乡村游”。

2007年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掀起了我市乡村旅游的高潮,乡村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成为一种新的趋向。

2. 发展村寨民居旅游
优美的风景,朴素的民风,营造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民俗氛围。

民居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满载往日岁月的留影,也蕴含着都市里稍有的宁静。

民居观光无疑是品位少数民族真是民风旅游文化最好的方式。

少数名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少数民族的村寨作为一种聚落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存,是一种文化资源,代表了人类历史的缩影和文明的结晶。

因此,将少数民族延伸为发展民族乡村旅游,民族民居旅游,不仅能优化人们的生活,也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三.民居旅游介绍
村寨民居旅游以休闲娱乐为主。

其中一般以“傣家风情楼“,“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为代表。

其特征为:
A.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村寨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
又有文化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B.旅客行为的参与性。

村寨民居旅游不仅单一的观光旅游活动,而且还包
括劳作、垂钓、划船、喂养、采摘、加工等参与性活动,真实而深刻的
体验少数民族平日里的生活,更体现出了村寨民居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

C.旅游产品的文化性。

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少数民族的乡间劳作形式
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渔鹰捕鱼、采药采茶、还有乡村民风民
俗、传统节日、民间文艺等。

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让游
人亲身体验这种原生态的生活状态。

D.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村寨民居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和改造自然而创
造的和谐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既保持着原来自然风貌,又有浓厚的乡土
风情,乡村这种“古、始、真、土”的乡土特点,使民居旅游具有贴近
自然、返璞归真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其主要功能为:
A.经济功能。

发展绿色农业,直接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
农民收益。

B.游憩功能。

提供绿色休闲活动空间,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享
受乡野风光及大自然的乐趣。

C.环保功能。

为吸引城市游客,乡村旅游必须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
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D.文化功能。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可以使乡村文化得以继续延续和传承,
并可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它的形成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

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

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

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

通过乡村旅游的实践,极不错的效果,更能体现村寨民居旅游的可塑性。

其中以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为例。

橄榄坝旅游风景区原是西双版纳州水傣村落的聚居处,因为当地有极其浓厚的傣族民俗文化气息,加之地道的傣族生活习俗,就被打造成为当地独特的傣族风情园。

风情园内不仅随处可见傣家竹楼,当地特色民族小吃,还可以观赏大象表演,感受泼水节的热烈气氛,因此成为西双版纳旅游的名片。

四、民族文化旅游价值
1、文化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内容包罗万象,内涵广泛,是各名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旅游实践来看,不少的民俗文化都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摸索出来的,其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探究价值。

不切实的亲身体验是不能领略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

因此,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云南少数民族民居生活的体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丰富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形式。

2、科学价值
旅游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中“善”和“美”的欣赏,往往也带有对“真”的追求,这里的“真”及时相关的科学知识。

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形式多样,不仅涉及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也包含大量的生产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哲理。

包含民族饮食制作(食性的相生相克),民族服饰的制作、艺术品加工、金属冶炼(银饰的制作)等方面的技术,对其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以及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学习具有很好的科研价值。

3、审美价值
民族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享受,这也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冬季的因素之一。

云南民族文化的诗词歌赋、雕刻艺术、音乐歌舞、文化民称、名族建筑、回话艺术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也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很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产生审美共鸣。

参考资料
《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少数名族风情与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