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一师三团老山作战工作总结
老山战役——我那战火中的青春

我 口令 ” 对 方 一 听 是 中 国 。 只 好 迷 糊 跟 着 前 面 的人 梦 游 般 的 前 进 , 直 笑 风 生 中几 个 小 时迅 然 就 过 去 了 。 们 在 壮 起 胆 大 声喊 到 “
到部队原地休息 。借 着一缕朦胧 的月光 ,
了。 不知 多久 , 然 醒 来 时 发 现 前 面 的 队 猛
听 沙石铺垫 的盘 山公路 , 杂草丛 生 , 步要 他 是 国 家培 养 了四 年 的 全 日制 本 科 生 , 徒 到 堑 壕 来到 了我 所在 的 一 连 二 排 。 突 然 ,
走一学 习才半年 ,就 来老 山前线 参 到 阵地上 响起 一 阵猛烈 的枪 声和手 榴弹
火炮 和 弹 药的 军 用卡 车 。 阵 势 犹 同我 曾 的 生命 财 产 遭 受 了严 重威 胁 。 的 是 行 进 复老 山前 的 主 战 场 。 那 巧 来到 阵地 的 第一 天晚 我 看过 的 电影《 英雄 儿女 》 中志愿 军挺进 鸭 问 我 们 遇 到 时 任 九 十 六 团 政 委 李 国 智 和 上 , 们 凭 借 左 手 臂 扎 白 毛 巾和 战 场 喊 口 绿 江 一般 , 为 壮 观 。 蔚
要 炮 那 爆 炸 声 。 时迟 , 时 快 , 面“ 哒 哒 ” 说 那 正 哒 射 晨 8点 , 直走到 晚上 1 一 2点 多, 中用 战 . 是 当 了“ 灰 ” 就 太遗 憾 了。徐 团 途 “ 炮 子 地 来一 梭 子 弹 , 幸亏 对 方 枪 口低 了一 点 , 子 压 缩饼 和 水 充 饥 。 连 续 的徒 步 行 军 , 家 长说 :到 前 线 都 是 一 个样 。 弹 、 弹 、 大 马 弹全 打 在 我 们 眼前 的地 上 , 有 造 成 人 员 没 非 常 疲 劳 , 想找 个 地 方 睡 一 大 觉 。但 部 雷 可 不 长 眼 ,要 作 好 充 分 的 思 想 准 备 , 极 我 队 有 令 , 须在 天 亮 前 赶 到 指 定地 点 。 我 克思那里从不分 大学生和小学 生呀。” 必 谈 伤 亡 。 随 即一 个人 影 朝 我 们 猛 冲 过 来 ,
1985年第一军老山作战“1.15”大捷

1985年第一军老山作战“1.15”大捷即可免费订阅!商务合作联系QQ:3445901655长按下图指纹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血染的风采】中越老山轮战进入1985年后,老山战区的形势逐渐向中国军队一方倾斜。
这时越军高层又出新招,通过电台广播提出:为了使越中人民过好传统的春节,建议从元月16日起至2月26日,双方在边界停火。
这就是留名老山战史的所谓“春节停火”骗局。
因为中越两国的历法计算有不同,中国当年的春节是2月20日,越南则是1月20日。
坚守老山的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接到报告后,立即召集有关军师领导进行了研究。
他们根据当面越军的动向和电子侦听获得的情报,判断越军的这一提议是要麻痹中国军队,恐怕还想乘机在军事上捞一把。
军前指决心积极进行抗击越军反扑的战斗准备,同时寻机主动出击,拔掉越军的若干前沿要点,改善阵地防御态势。
在请示了昆明军区前指后,傅全有指示主守老山的第1军1师,在准备抗敌反击的同时,组织部队在1月16日之前对116号高地东南2、3号无名高地和老山主峰前沿的968高地实施出击作战。
不管越军是不是真的到时候按承诺停火,先将其前沿要点拔掉再说。
1师奉令后,将出击任务交给了1团、3团,由师、团炮兵群进行火力支援。
各团根据师命令制定了战斗预案,由1团3营9连负责对116号高地东南2、3号无名高地实施出击作战;3团3营7连负责对968高地实施出击作战。
根据战区气象观察,判定1月15日上午11时前有浓雾。
据此,指挥部命令各出击部队在15日之前完成一切进攻准备,待命出击。
同时,1团经过对战场全局的判断,认为越军如果要在1月16日之前实施反扑,其重点将在地形便于进攻的在翼那拉方向。
于是调整部署,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那拉方向,将防御要点选择在了142号、145号、168号等高地,并提前屯集了机动兵力,拟制了防御和增援的各种预案。
在1月15日之前,双方都以炮火向对方阵地和纵深实施间断射击,战场的气氛进入了一种很怪异的状态。
对于老山战役的总结

对于老山战役的总结
老山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1944年8月,是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积极进攻。
经过数周的激战,中国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并成功解放了老山。
对于老山战役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首先,老山战役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与顽强。
面对严峻的战局,中国军队以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始终坚守阵地,最终压倒了日本侵略者。
这一战役彰显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其次,老山战役体现了中国军队的战略智慧和指挥能力。
在此战役中,中国军队凭借着良好的战略部署和灵活的指挥,成功地占领了有利的地形,并采取了有效的战术手段,有效地消耗和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同时,中国军队凭借着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实施了紧密的兵力配合和优秀的军事技术,为制胜奠定了基础。
第三,老山战役对于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解放了老山这一战略要地,还有效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力。
同时,老山战役的成功,对于中国军队的士气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壮大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战役胜利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与能力。
总之,老山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重大胜利,它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顽强,并体现了他们的战略智慧和指挥能力。
战役的胜利对于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这一胜利不仅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打击,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山精神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老山精神,源于我国南方边境地区,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指战员在艰苦的环境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
为了深入了解老山精神,我们团队于2023年暑假期间,组织了一次以“传承老山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历史和英雄事迹的了解逐渐淡薄。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团队决定开展这次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深入了解老山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2. 实践目的:- 深入了解老山精神的形成过程和内涵;- 通过实地考察,感受老山精神的伟大;- 传承老山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 组建团队,明确分工;- 收集老山精神的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行程安排、调研内容等。
2. 实地考察:- 参观老山战场遗址,缅怀革命先烈;- 访谈老山战士,了解他们的战斗经历和感悟;- 观看老山精神专题纪录片,感受老山精神的伟大。
3. 调研分析:-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合实地考察和访谈,总结老山精神的内涵;- 分析老山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4. 宣传推广:- 编写社会实践报告,总结实践成果;- 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宣传老山精神;- 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四、实践成果1. 对老山精神的认识: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山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英勇担当。
2. 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团队将老山精神带回校园,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老山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红色基因。
3. 增强团队凝聚力: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五、实践体会1. 老山精神的力量:老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是我们战胜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老山战役过程简介 老山战役最后的结果如何

老山战役过程简介老山战役最后的结果如何本文导读: 4.28老山收复战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14军、11军等部经26天炮火准备,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收复老山、者阴山等高地。
经过数天激战,我军不仅守住了收复的阵地,还攻克了老山以东的八里河东山。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我军进入部署的前沿阵地。
二十八日五点五十六分,我军一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布防在以船头村(天保镇的驻地)为中心的猛硐乡、芭蕉坪、交趾城等,我军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火箭炮、加榴炮等257门各种火炮的巨响,颗颗炮弹飞向老山,覆盖了老山及其越南田蓬、马林、杨万船头、都龙、金平的越军步兵阵地、炮兵阵地、指挥所和仓库等414个目标,顿时老山方向红了半边天。
我军老山主攻团和步兵官兵已经全副武装等候进攻命令。
经过5小时20分的激烈战斗,我军攻下老山主峰。
击毙、击伤越军900余人,摧毁越军火炮30余门、军车20辆。
我军牺牲官兵233人。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后并入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41师,11军31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发起进攻!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即松毛岭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村、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
到5月15日,又收复了八里河东山。
经过18天的血战,我边防部队收复老山、者阴山。
1984年6月越军两次反攻老山4·28战役之后,越军第二军区前指在河宣省(现河江省)北光县连续召开了三次军事会议。
第一次北光会议后,越军于6月11日,向我老山及八里河东山组织了一次两个团规模的反击作战,被我军击退,越军作战目的未达到。
近那拉战斗:1984年6月12日,越军偷袭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阵地,守卫该阵地的二连几乎全部阵亡,侦察兵阵亡。
天亮后我一个排45人阵亡。
后来一个火箭炮齐射,我步兵才重新夺回阵地。
其后越军出动500~600人冲击,结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锁住,死伤惨重。
【转载】陆军第一军老山轮战

【转载】陆军第⼀军⽼⼭轮战第⼀次是1984年12⽉20、21⽇,部队上阵地的第3天就同越军发⽣战⽃,⾸战时部队从上到下都有些紧张;经过31个⼩时的激战,粉碎越军团规模的反扑,毙伤越军153团团长、副参谋长以下官兵700多⼈,阵地⽆恙,⼈员⼏乎没什么伤亡,全军振奋,实现了⾸战告捷。
第⼆次是1985年1⽉15⽇—18⽇,越军为占领⽼⼭,进⾏了5个⽉的准备,集结重兵,企图与我决战,以“收复失地”。
此次作战即为⽼⼭662.6⾼地抗反出击战⽃。
陆军第1军指挥部,经精⼼计划,决定采取在⽼⼭左翼抗击越军反扑,在右翼实施出击的作战计划,来打退越军的猖狂进攻。
这四天的战⽃,激烈⽽动⼈⼼魄。
仅1⽉15⽇这⼀天,越军向⾼地共发射了⼋千发炮弹,约三百平⽅⽶的⼭头上,平均每平⽅⽶落弹26.7发,整个⼭头的标⾼下降了5⽶。
原先,⼭顶上有两柱17.20⽶⾼的柱,变成了不到⼀⽶⾼的⽯墩,抓起⼀把沙硕,可以从⾥⾯拣出五、六块弹⽚。
在战⽃⼯事基本被毁,堑壕被炸平的情况下,我坚守部队,冒着越军的密集炮⽕,抗击越军实施的轮番攻击,守住了这块“钢铁阵地”。
经过四昼夜奋战,粉碎了越军6个步兵营、1个特⼯营的进攻,攻克了越军的7个阵地,重创越军122团、149团、153团、876团2营、821特⼯团1营,共歼敌1356名,缴获⽕炮2门,轻重机关枪7挺,步枪、冲锋枪27⽀40⽕箭筒19具。
这⼀仗,彻底打破了越军准备五个多⽉的“掘壕延伸”的新战术,狠狠地打击了越军的嚣张⽓焰,使⽼⼭战区的主动权更牢固地掌握在我军⼿⾥。
第三次是1985年2⽉11⽇,以六个加强连的兵⼒,攻克了越军18个据点。
第四次是1985年3⽉8⽇,1军1师1团“英雄硬六连”、“坚守英雄连”等五个加强连奉命拔除⼩尖⼭越军阵地。
⼩尖⼭越军派有重兵防守,那⾥⼭势陡峭,怪⽯林⽴,暗堡密布,⼗分险要,洞⽳多得像马蜂窝。
是⼀个易守难攻的据点,每⼀个洞就是⼀个⽕⼒点。
它的地位⼗分重要,越军占领它,我整个防御地带均受到威胁,也是敌⼈向我进攻的“桥头堡”,我们收复它,才能使⽼⼭整个防线就变得⾮常安全了。
心得体会-老山精神心得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心得体会-老山精神心得体会老山精神是昆明军区党委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将我深深地震撼了,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思考。
老山精神鼓舞人心,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和坚韧意志,让我感受到军人的高尚品质和不屈精神。
老山精神的核心是最优秀的人民军队精神,它是中国军事历史的重要传统和光荣传承。
老山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正直、担当、进取。
忠诚是军人的第一品性,是服从命令,毫不动摇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基本要求。
正直是军人的道德底线,是坚持真理、言行一致的必要条件。
担当是军人的责任意识,是为了使命担当而出征的精神力量。
进取是军人的奋斗精神,是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的动力来源。
老山精神的形成源于昆明军区第二次探险队登顶老山的壮举。
他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完成了登顶任务,体现了强烈的意志品质和无畏的勇气。
这种精神属于普通军人、普通人所具备的品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军人为国家、为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奋斗的行为准则。
老山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老山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它传承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军人品质,是激励和引领全军官兵不断锤炼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战斗力的基本遵循。
在当下社会风气不良的背景下,老山精神更是引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探寻人生的真正意义。
老山精神的要义是忠于党、忠于军队和忠于人民。
忠诚是军人的第一品性,是军人不变的初心和底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要求。
军人要发扬忠诚精神,就要时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中心,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老山精神以其深厚的精神内涵,将继续激励着中国军人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老山精神给予了我巨大的启示和思考,我深深地认识到忠诚、正直、担当、进取是现代军人必备的品质和素养。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身负重任,我应该认真发扬老山精神,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山战役观后感

老山战役观后感看完老山战役的相关资料后,我这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团滚烫又复杂的东西,沉甸甸的。
老山,那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啊,在那场战役里,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舞台,只不过这个舞台上演的是生与死的较量,是热血与钢铁的碰撞。
咱先说说那些战士们吧。
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但又比超级英雄更真实、更让人敬佩。
你看啊,他们要面对的是那么险峻的地形,老山的山山水水都像是敌人的帮凶。
那些陡峭的山坡、茂密的丛林,每一处都可能隐藏着危险。
可是咱们的战士呢,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朝着敌人冲上去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战士们在猫耳洞的日子。
那猫耳洞啊,小得可怜,又潮湿又闷热,就像个小蒸笼似的。
战士们在里面一待就是好久,身上都长满了疹子,有的还烂了。
可他们就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那里,守护着阵地。
这哪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呀?要是我,估计在那里面待一天就得哭着喊着要回家了。
但他们没有,他们想着的是身后的祖国和人民,是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的信念。
再说说战斗的时候吧。
那炮火连天的场面,就像世界末日一样。
炮弹就像雨点似的,不停地往阵地上砸。
可是咱们的战士一点都不怂,端着枪就往前冲。
他们喊杀声估计都能把老山的山都震得晃三晃。
我就在想啊,他们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呢?后来我明白了,这就是军人的血性,是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爱。
这种爱,让他们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和敌人拼命。
还有那些在后方支援的人们,也都特别了不起。
他们就像一群默默奉献的小蜜蜂,虽然没有在最前线冲锋陷阵,但是他们提供的物资、医疗保障等等,那都是前线战士们的生命线啊。
如果没有他们,战士们也很难在前线那么英勇地战斗。
老山战役,就像一部超燃的大片,不过这大片是用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
它让我明白了,和平真的来之不易啊。
我们现在能舒舒服服地过日子,那都是这些英雄们用命换来的。
我们可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而且啊,咱们也要像那些战士一样,有那种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不管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里,遇到啥难事,就想想老山的战士们,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军一师三团老山作战工作总结(2009-03-03 14:02:27)转载分类:昨日烽烟标签:军事奉中央军委命令,我团于1984年7月在军师编成内开赴云南边防前线,同年12月8日全部接防完毕,在老山主峰正面三公里四十多个阵地上组织对越自卫防御作战,1985年5月23日零点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共坚守阵地167天,作战30多次,取得了首次轮战的全面胜利。
一、轮战取得了重大胜利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的,老山地区在我云南省麻粟坡县境内,与越南河宣省接壤,主峰海拨1422.2米,是中越边境12号界碑和13号界碑之间的最高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南当局无视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派兵侵占了该地区,使我广大边民遭受越军蹂躏长达四年之久,在我国政府多次抗议照会无效的情况下,我边防部队被迫于1984年4月,奋起还击,一举夺回了被越军侵占的领土,可是越军甘心失败,经常与我反复争夺,在几次营、连规模反扑失败后,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由苏联军事顾问团坐阵指挥,于1984年7月12日对我发动师规模的进攻,使我边境局势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狠狠教训越南小霸,保持边疆持久和平,中央军委决定从内地抽调部队轮战,对越施加军事压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团在上级编成内,作为第一批轮战部队来到云南边防前线。
(一)轮战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特点:1、兵力多火力强,前沿阵地面临很大威胁。
我团三公里防御阵地当面,越军始终保持着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旅,共计2000多人的兵力和300-400门火炮,而且兵员密度很大,每平方米公里将近4个营的兵力。
据不完全统计,越军每天向我阵地倾泻1200余发炮弹,我们接防的第一周仅我三团阵地就落炮弹2000余发。
1985年2月11日战斗的三天中,越军向我“140”一个阵地就打炮8000余发,使山上大树变成的“树笋”,使石头变成了碎石山,敌人在用炮上改变了“撒胡椒面”的打法,集中打我前沿阵地,因而对我前沿阵地形成了较大的火力威胁。
2、构筑防御网,对我实施立体封锁。
越军吸取了“7.12.”反扑的惨重教训,于1984年8月第三次北光会议后,从清水河以南四公里起,向我防御阵地前沿构筑了八条纵横成网,总长54公里的堑壕。
新建了各种掩蔽部800余个,改造自然溶洞、石洞60多个,大洞屯兵数百人,小洞屯兵10多人,我团防御前沿有10多个阵地与敌直接接触,相距最近的只有20米,敌人随时可钻出堑壕和屯兵洞,对我进行偷袭和进攻,这就是越军苦心经营数月设置的“堑壕延伸式”新战术,越军利用这个新战术对我进行立体封锁,一度造成我防御作战的被动态势。
3、阵地条件差,坚守阵地困难大。
一是藏身难。
我们接防时,大部分阵地工事和堑壕己被越军炮火摧毁,有的阵地几乎没有工事,前沿阵地只有少量防炮洞,我坚守分队的干部战士只能躲在树底下防炮,绝大多数同志只好在哨位上挨炮弹。
我团防御阵地内水源奇缺,且都在敌炮火封锁之下,背水往往要付出血与汗的代价,有时吃不上水,只好用塑料布接雾水喝或舔树叶上的露水解渴。
三是防病难。
由于气候潮湿,守点分队的干部战士经常用身体烤干湿衣服,一件衣服往往要个把月都得不到换洗,发的干粮一两天就会发霉,变味,霉味给防炮洞内引来了不少跳蚤,虱子和老鼠,战士们总结说:“三个虱子炒盘菜,三只老鼠一麻袋”,加上前沿阵地地形低均在敌炮火的直接威胁下,干部战士无法在阵地上进行体力锻炼,上阵地的头一个月,坚守在我团最前沿的步兵一连,就有30%的同志感冒,拉肚子,患关节炎。
4、后勤、通信、运输等各种保障困难。
由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作战中各种保障十分困难。
一是山高坡陡。
老山地势西高东低,山脉成西南东北走向,我团防御阵地由主峰和数十个高地、山头组成,垂直高差达1100米,坡度南缓北陡,平均45度左右,接近山顶达60~70度,山背狭窄险峻,最大宽度50米,最窄处只有15米,各山头与我部之间的比高均在30米以上。
二是林密路少。
老山地区属亚热带山密丛林地,植物茂密,300米以上地区均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草高2米以上,竹子间距15~20公分,不经砍伐根本无法通行,从小平寨到老山主峰,只有一条急造军路和两条羊肠小道,睛天勉强可行,雨天根本无法上山,运送物资更是难上加难。
三是气候多变。
该城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温差大,我部作战期间,正值旱季,终日雨雾笼罩,有时长达月余不见天日,浓雾期间,能见度只有15~20米,昼夜温差可达5~10度。
四是地雷密布。
自从老山开辟战场以来,由于四易其主,每接防一次,越南和我军都要增设大量地雷,整个老山地区地雷达15万枚之多,加上越军重火力的封锁,给作战保障带来了很大困难,据统计,正常情况下,从团供应点到老山主峰送一次物资就需5-6小时,运送一名重伤员或烈士(8~10人抬)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两个战士需一个军工保障。
出击作战,一个战斗人员需1~1.5个军工保障,由于敌炮火猛烈,道路复杂,通信联络也是大问题,大规模的炮击一开始,前部阵地的有线通信全部中断,修通一次,最快也得四十分钟,使用无线通信,则经常与越军串台,干扰大,保密差,速度慢,很难适应战时需要。
5、既打军事仗,又打政治和外交仗。
中越双方的军事行动与国际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每次军事行动选择什么时机,打多大规模,都要服从国际的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的需要。
如:1984年12月9日~11日,越军对我发动大规模炮击和反扑,主要目的是给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访问我国施加压力,警告苏联不要因中苏对话牺牲越南的利益。
1985年1月15日,越军对我发动加强团规模(七个营的兵力)的进攻。
其目的:一是想利用春节停火的诺言,麻痹我军斗志,妄图在军事上捞一把;二是在我反击时,欺骗世界舆论,妄图造成我主动进攻越南的假象,在政治和外交上倒打耙。
3月8日,当时正值李先念主席访问泰国,我组织全线反击,一举攻下越军在我前沿的六个侵略据点,目的是配合李先念主席出访,壮我国威军威,鼓舞柬泰人民的抗越正义斗争。
这些战斗,从接受命令到战斗开始,主动性差、准备时间短,给完成作战任务带来很大的艰巨性。
针对上述特点,我军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确立了“积极防御的近战歼敌,以攻为守,打中求稳”,的作战指导思想,采取“四打、三反”的战术手段。
即:开展冷枪冷炮主动打、使用炮兵灵活打、选择重点目标集中打、改革战术巧妙打;反敌炮击、反敌偷袭渗透、反敌堑壕延伸战术。
全团指战员英勇战斗,前赴后继,以智克敌,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
(二)我团四次大的战斗情况:第一次大的战斗,是1985年的1月15日,简称“1.15”战斗。
1984年12月21日,越军摆脱了苏联顾问团的指挥,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准备,连续七次发动营团规模的进攻,遭到我友邻部队的勇猛还击,伤亡惨重,越军前指司令黎威密气得直跺脚,骂他的部下战术呆板,组织无能,反扑遭到失败后,使河内当局受到震惊,他们专门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北方军事形势,总书记黎笋向全国发出了号召,要求各行各业,上上下下全力以赴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北方的军事行动。
第二军区司令武立,当着黎笋的面睹咒,叫嚣一定要打败中国,否则我不当司令了。
敌人经过长达25天连续不断的炮击和其它准备,于1985年1月15日凌晨4:15分,出动五个营和一个特工连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采取多方向、多梯次、逐点得手的手段,向我阵地实施轮番进攻,我坚守阵地的干部战士不畏顽敌英勇战斗,激战18小时,将来犯之敌全部击退,牢牢守住了阵地,在抗击越军进攻的同时,我团奉命对侵占我968高地的越军,予以猛烈还击。
步兵第七连采取强行攻击的战术手段,在团营属炮兵及其他加强分队的支援下,经过两小时二十五分的激战,破障队开辟了长达580米的通路,突击队一举攻占了968高地。
此后,攻击分队转入坚守,利用968高地残有工事,打退了敌班排规模的七次反扑,最后按上级命令撤离968高地,并留下一个班在74号阵地坚守,将我防御前沿推至74号阵地。
此次出击作战,共毙伤敌88名,而我仅亡3人,伤22人,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受到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的通报表扬。
第二次大的战斗,是1985年1月18日增援友邻部队战斗。
简称攻占无名三号高地战斗,实际上是“1.15”战斗的继续和组成部分。
敌人在“1.15”战斗中偷鸡不成反失一把米,进攻伤亡惨重不说,反而丢掉几个阵地,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纠集重兵,依靠有利地形,连续向友邻一团阵地重点进攻,我步兵第八、第九连奉命于15日增援友邻部队战斗,18日凌晨,步兵第八连接令攻击116号阵地无名三号高地,7:03分发起攻击,7:14分攻占该高地,仅十一分钟,然后在该高地坚守10个多小时,打退敌三次反扑,共毙敌36名,为我军取得“1.15”战斗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总参谋部在通报15~18日的战斗情况的电报中指出:“此次战斗,敌人准备时间之长,炮火之猛烈,投入敌力之多,步兵进攻之顽强,均是84年两次大的战斗所不及的”。
越军前指司令黎威密因为指挥失误,部队伤亡惨重,被撤职,回去后同级不愿见他,下级以至参谋人员都不跟他握手,十分狼狈。
第三次大的战斗,是1985年2月11日,简称“140”战斗,敌140号阵地位于我116阵地前,东面控制我“李海欣高地”一带,西与敌138阵地、小尖山构成环形防御,正面是反扑116阵地的门户,因此,该高地是越军拚命扼守的军事要点。
为改善我前沿阵地的防御态势,我团奉命拨掉这颗“钉子”。
2月11日,我们组织了对140号阵地的进攻作战,根据敌情地形情况,我们采取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手段,步兵第四连及加强分队于5:40分三路开始秘密贴近,。
6:10第三路遭敌设伏袭击,被迫转入强攻。
7:13,140号阵地全部被我攻占,只用了五十一分钟。
敌丢失了140号阵地,组织了四次班规模、五次排规模和一次连规模的反扑,我攻击分队英勇顽强,连续战斗,在炮火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敌人的反扑,此次进攻战斗,共毙敌196名。
第四次大的战斗,是1985年3月8日,简称“3.8“战斗。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防御态势,中央军委命令我部拨掉对我威胁最大,贴得最近的六个越军侵略据点,我团奉命攻占南嘎,步兵第一连采取堑壕延伸,秘密偷袭的战术手段,于战前秘密从1072高地向南嘎方向延伸1470米堑壕,并隐蔽构筑了一个排的防御阵地,3月8日5:30分,偷袭分队开始隐蔽接敌,由于选择了一条敌预想不到的攻击路线,战斗打响后,敌人炮火只往他们预定的必经路线上猛打,使一连在冲击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遭到敌炮火阻拦,顺利地攻占了南嘎。
此次偷袭战斗,共毙敌13名,我无一伤亡,越军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确实不好对付。
第二军区副司令兼新任前指司令员阮友安给武立报告前线情况时说:“我到前面看过,这个部队很凶猛,有很多风格不同于以前的部队”,前沿兄弟们也说:“这个部队很凶!很凶猛”!对越作战五个多月,我团承受了30000余发炮弹的炮击,粉碎了31次反扑和偷袭,攻占了6个越军侵略据点,出击了一个据点,新开辟七个阵地,给敌149团7营、9营和876团一营以重大杀伤,共歼敌680人,击毁各种火炮6门,摧毁敌工事61个,机枪2挺(支),四0火箭筒1具,各种炮弹42发,子弹1958发,还有一批作战器材和军用物资,彻底粉碎了越军的堑壕延伸式战术,摸索了一套对付敌特工偷袭的有效办法,解决了防敌炮击,前送后运和通信联络等难题,使仗越打越精,越打越好,打出了军威、国威,打出了我部八十年代的硬骨雄风,我防御体系稳如泰山,各种工事成龙配套,坚如磐石,敌人寸步难行,无计可施,消灭了敌人的有力量,沉重打击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的器张气焰,保卫了边境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改善了我边境防御态势,有力支援了柬泰人民的抗越斗争,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部队,考验了我们的军事训练、指挥艺术,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全面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一个单位和一名同志荣获中央军委和军区授予的光荣称号,61个单位和641名同志荣立了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