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图表专项突破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工业区位PPT课件

5
0
工资 燃料费 原料 运费 科技 其他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C)
A.市场导向型 B.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27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
题。
50
45
投 40
入 35
构 30 成 25 比 20 例 15
甲 乙 丙
交通
水源
4
一 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2.主导因素与区位选择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工业区位模式图判读
5
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经济因素: 原料、市场、交通、动力、劳动力、技 术、土地、水源、工业协作、农业基础 社会因素: 政策、个人偏好、 环境因素
6
考点突破 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
劳动力
9
可口可乐厂
每2公斤可口 可乐糖浆可 以罐装成100 公斤的瓶装 可口可乐
市场导向型工业
接近市场
啤酒厂
家具制造业
10
动力导向型工业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阿尔康公司
炼
铝
厂 Al2O3
通电 冰晶石
4Al+3O2
(生产一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11
软件开发公司
集成电路 精密仪表 微电子
技术导向型工业
接近科技发达地区
12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普通服装厂 制鞋厂 制伞厂
13
玩具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电子装配厂
14
钢铁厂
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变化
煤产地
铁产地 市场
科技 15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工业的区位选择ppt课件.ppt

劳 主导 力 因素
原料 接近原料产地 导向型 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制糖厂、水产加工、水果罐头
劳 主导 力 因素
市场 接近消费市场 导向型 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饮料厂、家具厂
劳 力
主导 因素
动力 接近发电站 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炼铝厂、化工厂、炼钢厂
基础梳理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和减弱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动力 原料 劳动力 数量
市场 科技原材料产地(原料导向) 劳动力规模大
临海型布局
靠近市场(市场导向) 交通便利 劳动力规模较小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19世纪 煤炭炼铁时代 靠近大煤田 如:德国鲁尔区
基础自测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为“甲、乙、丙、丁四 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完成1~2题。
1.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经济成本是各项费用相加的总和,经过计算,成本最低的是甲地。
解析 答案
2.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展依靠高新技术、优美的地理环境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反映了科技与人
文环境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解析 答案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产业结构图、工业 地域图、工业生产 分布图
分析工业生产分布的特 点及原因等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 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分 析、回答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工业生产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答案
5. 如 图 为 “ 某 城 市 两 个 工 业 区 的 分 布 示 意 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 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判 断 东 部 工 业 区 的 选 址 是 否 合 理 , 并 说 明理由。 答案 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 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图表专项突破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图形解读]
提示: 增加 减小 最大 煤炭 减小 [尝试解题] (1) ____C______ (2) ____D______
减小
[判读方法]
第一步:看坐标——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 如图1为我国四省能源利用结构,图中横坐标中①②③④为四个省份,纵坐标为各种 能源所占比重。图2为1925~1989年各种能源所占比重的变化。 第二步:看范围——结合能源图例,观察各种能源构成的比例大小。 如图1中四省中①③④省都以原煤为主,②省以原油和原煤为主,但水电和天然气比 重较小。如图2中1965年煤炭约占40%,石油约占40%,天然气约占15%,水能约占 5%。
(1)目前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以( )
A.可再生能源为主
B.生物能源为主
C.清洁新能源为主
D.化石能源为主
(2)为建设“两美浙江”,实现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现阶段可行的措施是( )
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③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④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1)题,浙江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故选D。煤炭、 石油为非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非清洁能源,A、B、C错误。第(2)题,产业结构 优化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禁止使用化石能源和控制经济增长都是没有兼顾经济观念、消极且不可行的措施。 答案:(1)D (2)C
(1)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B.③④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共15张PPT)

布局从阶段Ⅰ到阶段Ⅱ有何变化? (2)推测该工业可能为哪个工业部门? (3)图中也反映怎样的一个事实?
(1)从图中可知,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场转移。(2)早期物流是从 原料地流向市场,后期只是信息流,因此最有可能是乳制品厂,是市场指向型工业。 (3)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甲为技术指向型 丙为劳动力指向型
乙为原料指向型、 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
判断:(1)②③④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 (2)棉花应布局在右图的那个区域?
②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④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右图中,棉纺织工业布局在A处比较合理。
3.多维坐标图
判断:(1)左图中①②③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 (2)右图中模式一、二、三、四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
7.玫瑰图
判断:左图中①② ③④分别为什么指 向型的工业?
①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②为技术指向型工业; ③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④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8.等值线模式图
思考:如果仅考虑运 费因素,左图中甲乙 丙丁戊五个地点建厂 最合适的是哪一个?
说明: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 于M1、M2,N是该企业的惟一市场。以M1、 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 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 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
思考:(1)我国造纸工业有何分布特点? (2)为什么北京、上海、广东等造纸工业发达?
我国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西部地区也有造纸工业的分布,总的来说是 东多西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所以造纸工业 发达;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我国南方的广东等省区,盛产甘 蔗、竹,蔗渣、竹材等可以用来做造纸的原料,所以造纸工业也发达。
(1)从图中可知,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场转移。(2)早期物流是从 原料地流向市场,后期只是信息流,因此最有可能是乳制品厂,是市场指向型工业。 (3)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甲为技术指向型 丙为劳动力指向型
乙为原料指向型、 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
判断:(1)②③④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 (2)棉花应布局在右图的那个区域?
②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④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右图中,棉纺织工业布局在A处比较合理。
3.多维坐标图
判断:(1)左图中①②③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 (2)右图中模式一、二、三、四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
7.玫瑰图
判断:左图中①② ③④分别为什么指 向型的工业?
①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②为技术指向型工业; ③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④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8.等值线模式图
思考:如果仅考虑运 费因素,左图中甲乙 丙丁戊五个地点建厂 最合适的是哪一个?
说明: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 于M1、M2,N是该企业的惟一市场。以M1、 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 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 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
思考:(1)我国造纸工业有何分布特点? (2)为什么北京、上海、广东等造纸工业发达?
我国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西部地区也有造纸工业的分布,总的来说是 东多西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所以造纸工业 发达;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我国南方的广东等省区,盛产甘 蔗、竹,蔗渣、竹材等可以用来做造纸的原料,所以造纸工业也发达。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图表专项突破 区域要素综合图的判读

[应用体验] 下图是我国某山脉南北向的地形、地质剖面和气候要素图。读图,回答(1)~(2)题。
(1)读图可知( ) A.a地海拔700米左右,1月均温-7 ℃左右 B.该山脉是我国1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 D.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2)有关图示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比南侧水能储量更丰富 B.a地宜发展草原畜牧业,优质苹果是b地地理标志性物产 C.南侧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D.a地风沙、盐碱和旱涝严重,b地地表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岩广布,地表缺水干旱
图表专项突破 区域要素综合图的判读
[典题导入]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审答流程
1.问题探究 (1)a、b 两地的 1 月均温各为多少? 提示:a:-2 ℃左右,b:3 ℃左右。 (2)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意义? 提示:我国南方、北方地区分界线,1 月均温 0 ℃等温线,年降水量 800 mm 等降 水量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等。
2.信息解读
提示: 渭河平原 断层 秦岭 [尝试解题] (1) ____C______ (2) ______C____
[图形解读]
提示: 西高东低 北高南低 [尝试解题] (1) ____C______ (2) _____D_____
[判读方法] 1.从区域图提供的信息中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 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农业、工业、交通、 城市等)的特征。其方法一般为:①通过对图中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分布的判 读,了解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②通过气候分布规律,或对其气候资料进行分析, 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③在了解该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基础上,了 解该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和自然带等特征;④通过对各自然要素特征的了解, 进一步了解该区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如工农业生产特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 点,交通特征及形成这些特征的自然条件。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图表专项突破 区域图的判读

第二步:分析区域特征 根据所确定的区域及图中信息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 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 的特征,分析特征的成因及其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第三步:区域发展方向评价 对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或措 施。
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近海水体浅,阳光充 足,有利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为鱼类提供饵料;珊瑚礁分布范围广,为鱼类提 供栖息场所;洋流受岛屿阻隔而变得十分紊乱,加上多海底地震,海水扰动大,使 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促进表层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 (2)岛屿国家,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复杂高;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运输需求量小。 (3)森林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木材材质优良,知名度高;劳动力丰富廉价;国际市 场广阔;有政府政策扶持及外国援助。
[判读方法] 区域地图是展示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地图,一般由图名、地理位置、自然地理要素、 人文地理要素、图例、注记构成,掌握区域地图的判读技巧是正确回答问题的第一 步。区域图的判读步骤如下: 第一步:区域定位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区域轮廓、地带性特征、特殊地理事物等定位方法,确定区域 的位置,描述其位置特征,如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 理位置等。
图表专项突破 区域图的判读
[典题导入] (高考经典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如下图)溯源 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 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 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 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第2讲 工业区位

喜好或特殊关系等
经济效 加利福尼亚南部电 益、生 影工业云集、德国 态效益 慕尼黑的高新技术 并重 产业
寻找最 珠江三角洲华侨投 优区位 资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 _原__料__和__市__场____需求是早期影响工业布局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随着工业的发展, ___劳__动__力__素__质__和__成__本___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后, _环__境__因__素___也成为重要因素。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__生__活__方__式__,创建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 (2)不利影响 消耗大量__资__源______,造成资源枯竭与生态破坏、_环__境__污__染___,威胁到人类的健 康和生物的生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第1题,精密机械设备制造对精密度要求较高。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 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减少地面震动 带来的影响,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①④正确;建地下工厂会 使生产成本上升,③错;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②错。故选C。第2题,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而大连地处亚欧板 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 问题是防地震,D正确;其他选项均为两地都要考虑的问题,A、B、C均错误。故 选D。第3题,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将工厂建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 精密制造,保障设备的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故选B。 答案:1.C 2.D 3.B
经济效 加利福尼亚南部电 益、生 影工业云集、德国 态效益 慕尼黑的高新技术 并重 产业
寻找最 珠江三角洲华侨投 优区位 资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 _原__料__和__市__场____需求是早期影响工业布局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随着工业的发展, ___劳__动__力__素__质__和__成__本___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后, _环__境__因__素___也成为重要因素。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__生__活__方__式__,创建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 (2)不利影响 消耗大量__资__源______,造成资源枯竭与生态破坏、_环__境__污__染___,威胁到人类的健 康和生物的生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第1题,精密机械设备制造对精密度要求较高。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 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减少地面震动 带来的影响,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①④正确;建地下工厂会 使生产成本上升,③错;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②错。故选C。第2题,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而大连地处亚欧板 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 问题是防地震,D正确;其他选项均为两地都要考虑的问题,A、B、C均错误。故 选D。第3题,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将工厂建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 精密制造,保障设备的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故选B。 答案:1.C 2.D 3.B
2022届高三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图表解读突破系列8套

A.3月22日23时40分 B.9月23日12时20分
C.3月21日12时20分 D.9月23日24时40分
()
【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图中自转方向可知,图①示意北半球,70°N 及 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大致日期为12月或1月;图②昼夜等长,日期为春分 日或秋分日;图③所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日期为夏至日前后; 图④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示意北半球夏半年某时刻的太阳照射情况。四幅 图中,图①所示日期北京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因而升国旗时间最 晚。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②所示日期可能为春、秋分日,又因该日之后北 京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日影不断缩短,故该日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根据地 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的一致性,可以判断图②中的极点为北极点,图中115°E的地 方时为12时,故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12时20分。
【解析】1选B,2选D,3选C。 第1题,读图,根据极圈和海陆轮廓判断,图示L地区 位于欧洲西北部海域,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等压线发生弯曲,其主要影响 因素为洋流与海陆分布。L地区等压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不一致,纬度不是主要因 素。等压线位于海面,海拔没有差异。气压会影响降水,但降水不影响气压。第 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图示为极地地区图,中心 是北极点。根据G地的等压线,考虑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右偏转,G地 风向为西南风。第3题,若L所在气压场等压线往东北延伸发展,则原极地冷空气 应势力减弱,可能是南下蓄积。如果极地冷空气势力加强,L低压槽不会向东北 扩展。极地冷空气气压高,高压不能被挤压抬升。变暖应是上升气流。
(2020·沧州模拟)如图示意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单位:℃ )。据此完成3~5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信息解读
提示: 技术 劳动力 科技创新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尝试解题] (1)_____
图表专项突破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典题导入]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2)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如图2中①工业 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应 为原料指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如 图3中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例最大,应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 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原料指向 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3)依据坐标轴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4中②工业 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应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 最多,应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 大量廉价劳动力,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应用体验]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 成(1)~(2)题。
(1)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的(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图形解读]
提示: 原料 技术 劳动力 [尝试解题] (1) _____C_____ (2) ____D______ (3)_____D_____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审答流程
1.问题探究 (1)最可能出现“用工荒”的工业属于哪种类型的工业? 提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工业)。 (2)为解决“用工荒”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 提示:①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发展高科技工业; ②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等。
[判读方法]
图1
图2
图3
图4
这类图在判读上并不难,关键是掌握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从统计图中读出各生产要 素的比重大小,然后根据比重最大的要素确定为主导因素,由此可知,该工业部门 的所属类型(即五种指向型的工业类型)。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1)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如图1中甲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乙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丁为 市场指向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