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行为经融复习题

行为经融复习题

丌同的决策判断 框架效应在经济中的定义:当消费者感觉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丌是“收 益”时,他们对价格就越敏感。 框架依赖:就是指人们会因为情境戒问题表达的丌同,而对同一事物表现出丌同 的判 断戒偏好(受到了表达方式的引导),从而做出丌同的选择。
第六章 11、羊群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非理性行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羊群 行为现象的产生? 12、信息阶梯式传播 第七章 13、为什么说人类理性是有限的?
第十二章 23、何谓分红乊谜? 红利乊谜是指私人投资者将红利和资本利得分开来对待的现象。如果对 红利所征的税高亍对资本利得所征的税,传统的理性投资者应该懂得 公司丌支付红利时,他们的收益将更高。可是在现实中,投资者却更 希望公司支付红利。根据期望理论,一美元的红利和一美元的资本利 得是丌同的,因为投资者将它们框定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心理账户,即 一个受最低风险保护的红利账户和一个寻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利得 账户,股票价格的下跌是心理上资本账户的损失,而公司取消红利则 是红利账户的损失,投资者一般将红利看作是保证安全的一项收入, 而将资本账户规为追求高收益的账户。 24、何谓公司股票上市乊谜? 第十三章 25、解释公司管理者为什么乐亍购幵公司? 26、公司购幵后,其收购公司不被收购公司的价值变化否?为何?
2、名词解释:套利:对同一种证券戒本质上相似的证券在两个丌同的市场上以丌同的价格同时买卖的行 为。 第二章 3、详细解释“赢者的诅咒” 赢者诅咒:通常指在仸何形式的拍卖中,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亍其他中标者, 但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亍正常收益甚至为 负。 4、股票溢价乊谜;投资者如何偏好在国库券和股票乊间分配其金融账户,即人们在选择投资组合时,会 对每一种资产计算其潜在的收益和损失,然后选择期望效用最高的那一个。 第三章 5、为什么互联网子公司上市前母公司回报异常? 6、杂音交易;依据伪信息、灵活性差的交易策略不大众模型迚行的交易。噪音交易者:是指根据不基础 价值无关的噪音信息迚行交易,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有关风险资产未来价值的信息,幵对此有过分主 观的看法的投资者。

行为金融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行为金融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行为金融工程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决策往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市场信息B. 个人情绪C. 社会影响D. 所有以上选项2.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行为金融学中常见的认知偏差?A. 过度自信B. 代表性启发C. 风险规避D. 锚定效应3. 行为金融学中,"前景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丹尼尔·卡尼曼B. 罗伯特·席勒C. 理查德·塞勒D. 保罗·萨缪尔森4. 以下哪项不是行为金融学中常见的市场异常现象?A. 股票溢价之谜B. 市场泡沫C. 市场效率D. 过度交易5. 行为金融学在投资策略中的应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利用市场情绪进行投资B. 避免在市场情绪高涨时买入C. 忽视市场情绪,坚持价值投资D. 利用"羊群效应"进行投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主要区别。

2. 描述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现象,并举例说明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3. 解释行为金融学中"损失厌恶"的概念,并讨论其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行为金融学对于理解市场波动和资产定价的重要性。

2. 讨论行为金融学在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并给出具体案例。

附加题(10分,可选做)1. 假设你是一名行为金融学专家,你将如何设计一个投资策略,以利用行为金融学原理来提高投资回报率?注意事项:-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 请确保你的答案清晰、准确,并尽可能详细。

- 请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以便评分。

(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实际考试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

行为金融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为金融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为金融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1. 行为金融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问题一:请说出行为金融学是什么?
答案: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决策的、将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应用于金融市场中的科学。

它探讨人们对金融行为的影响,同时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决策方式的影响,以及执行投资或风险管理活动的内在偏差。

问题二:请说出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行为金融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性偏好、抗风险偏好和情绪引导;
2. 社会因素:包括同伴影响、上涨及下跌追随现象以及社会焦虑等;
3. 情境因素:包括风险偏好、错误认知以及投资决策的不同维度;
4. 行为学科:主要包括经济行为理论、投资行为理论等;
5. 信息搜集和处理:涉及投资主体信息搜集和分析以及如何处理和使用这些信息。

问题三:请说出行为金融学的优势和劣势都有哪些?
答案:行为金融学的优势:
1. 灵活性:在投资决策方面,行为金融学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应对变化;
2. 全面性:行为金融学更加全面,不仅仅考虑定量因素,而且还考虑了定性因素;
3. 实用性:行为金融学适用于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的劣势:
1. 偏见: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有一定的偏见,投资者可能因此忽略显而易见的投资机会;
2. 可量化性:行为金融学很难完全量化,因此理论的实际应用非常有限;
3. 难以理解: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比较抽象,有时候投资者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和原理。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偏差及其对市场影响的学科。

它结合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了为什么投资者经常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的内容,供学习者参考:1. 定义和背景- 行为金融学是如何定义的?-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有何不同?-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2. 认知偏差- 描述代表性启发式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投资决策?- 什么是过度自信,它在金融市场中如何体现?- 请解释锚定效应及其在金融决策中的作用。

3. 情绪影响- 情绪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过程?- 描述恐惧和贪婪在市场波动中的角色。

- 投资者如何可能因为情绪反应而做出非理性决策?4. 市场异常现象- 什么是日历效应,它在金融市场中如何体现?- 描述行为金融学如何解释股市的泡沫和崩溃。

- 什么是“赢家的诅咒”,它在并购中如何体现?5. 行为投资策略- 行为投资策略与传统投资策略有何不同?- 请解释逆向投资策略,并讨论其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地位。

- 什么是“价值投资”,它如何利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6.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在个人理财中,行为金融学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行为金融学如何影响公司财务决策?- 在风险管理中,行为金融学提供了哪些洞见?7. 案例研究- 请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中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 讨论行为金融学如何解释2017年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

- 分析一个具体的并购案例,探讨行为金融学在其中的作用。

8. 未来展望- 行为金融学在金融科技(FinTech)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将如何演变?- 预测未来行为金融学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这些复习题库,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行为金融学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和决策。

行为金融学试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行为金融学试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5×4’)1.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2.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偏好有所差异,甚至出现逆转的现象。

3. 框定依赖: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4. 处置效应:投资人为了避免后悔,会倾向继续持有具有资本损失的股票,而去变现具有资本利得的股票。

5. 拇指法则: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

二简答题(4×6’)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1)对结果的先验概率;(2)对样本规模的不敏感;(3)对偶然性的误解;(4)对可预测性的不敏感;(5)有效性幻觉;(6)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2. 简述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的特征?(1)封闭式基金溢价发行:当发起人募集封闭式基金时,基金往往溢价发行,其溢价幅度大约为10%;(2)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从交易开始之后的约120天之内就会下降,其交易时折价超过10%,并且通常就一直保持折价交易;(3)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大幅波动,交易的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4)当宣布封闭式基金清算或者转为开放式基金时,基金价格会显著上升,折价变小,但直到最终清算或转为开放式基金之前,仍会有小部分的折价留存下来。

3.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价值函数有如下四个特点:(1)价值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2 价值函数是定义在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利得和损失,它是一条以参考点为原点,以收益为自变量的单调递增函数;(3)价值函数呈S 型,即在面对利得时是凹函数,体现出风险厌恶的特征,而在面对损失时是凸函数,体现出风险偏好的特征;(4)价值函数在损失部分的曲线要陡于收益部分的曲线。

4. 为什么说损失厌恶导致禀赋效应?许多决策是在两种方案间的选择:维持现状,或者接受一个新的方案(新的方案在一些方面有利而在另一些方面不利)。

资产管理中的行为金融学应用考核试卷

资产管理中的行为金融学应用考核试卷
A.期望理论
B.前景理论
C.心理账户理论
D.风险态度理论
6.以下哪些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表现出非理性?()
A.乐观偏差
B.确认偏差
C.自我归因偏差
D.风险偏好
7.在资产配置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投资者的羊群效应?()
A.提供个性化投资建议
B.增加市场信息透明度
C.限制投资决策时间
D.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A.期望效用
B.价值函数
C.权重函数
D.风险态度
14.在资产配置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减少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偏差?()
A.提高投资收益
B.增加投资风险
C.限制投资决策频率
D.提供更多投资信息
15.以下哪个现象与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账户效应无关?()
A.沉没成本效应
B.预算效应
C.心理账户整合
D.股票市场波动
A.最大效用原则
B.最小后悔原则
C.最大期望收益原则
D.最小方差原则
11.以下哪项不属于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偏差?()
A.确认偏差
B.自我归因偏差
C.羊群效应
D.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2.在投资决策中,以下哪种现象与行为金融学无关?()
A.投资者情绪
B.市场有效性
C.风险偏好
D.股票价格波动
13.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行为金融学中的前景理论?()
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D.过度反应
8.在资产管理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心理?()
A.提高投资收益
B.增加投资风险
C.采用心理辅导
D.设定止损点
9.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
A.期望理论

资产管理中的行为金融学考核试卷

资产管理中的行为金融学考核试卷
B.投资决策的可见性
C.投资者对决策后果的责任感
D.所有以上因素
11.以下哪些现象体现了行为金融学中的“小数定律”偏差?()
A.投资者过分关注小样本数据,忽视整体情况
B.投资者对小样本结果的反应过度
C.投资者忽视样本的大小和代表性
D.投资者总是基于充分的数据进行投资决策
12.以下哪些现象体现了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反应”偏差?()
B.认知失调
C.自我增强偏差
D.知觉控制的错觉
4.以下哪些现象体现了行为金融学中的“代表性启发”偏差?()
A.投资者根据某些特征相似性,判断两个事件的可能性
B.投资者过分依赖历史数据预测未来
C.投资者忽视基础概率
D.投资者对样本大小不敏感
5.以下哪些行为体现了“损失厌恶”心理?()
A.投资者在面对损失时,倾向于继续持有亏损的投资
资产管理中的行为金融学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项不是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
A.有限理性
B.情绪与群体行为
A.投资者过分关注某个事件的发生概率,忽视其影响程度
B.投资者过分关注过去的表现,预测未来趋势
C.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某些特定信息的过度影响
D.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过度依赖专家意见
12.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导致投资决策中的情绪偏差?()
A.疲劳
B.压力
C.激动
D. A和B
13.以下哪个现象体现了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对金融市场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它结合了心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揭示了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和投资者的心理偏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行为金融学的知识,下面是一些复习题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心理偏差?请举例说明。

心理偏差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偏离理性决策的行为。

例如,过度自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偏差。

投资者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地进行投资决策,导致投资失误。

2. 请解释“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采取与他人相似的行动。

在投资领域,当某只股票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跟风购买,以追逐涨势,而不考虑该股票的真实价值。

这种行为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最终引发股票价格的崩盘。

3. 请解释“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同等金额的收益的敏感程度。

在投资中,投资者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投资损失,而不愿意承认和面对损失。

这种心理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在亏损时过早出售股票,而在盈利时过度持有。

4. 请解释“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某个特定信息过分依赖,从而影响其判断和决策。

在投资中,投资者可能会过分依赖某个价格或指标作为决策的依据,而忽视其他重要的信息。

这种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遭受损失。

5. 请解释“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并根据不同的账户设定不同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例如,人们可能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低风险的债券,用于退休金的积累,而将另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高风险的股票,用于短期投资。

这种心理账户的设定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行为金融学知识点,通过复习这些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结果对于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门学科,提高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无套利是均衡条件的推论,如果市场达到均衡,那么一定没有套利机会存在。

(√)2.只要有了算法,问题肯定能得到答案。

(√)3.现代标准金融学承袭了“经济人”的基本分析假定,提出了有效市场价说,建立了现代标准金融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4.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

(√)5.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且具有理性预期,但对未来的认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6.对投资的评估频率越高,发现损失的概率越高,就越可能受到损失厌恶的侵袭。

(√)7.拇指法则是一种启发式判断法。

(√)8.Kenda11与Roberts等人发现股票价格序列类似于随机漫步,他们最终把这些理论形式化为有效市场价说。

(×)9.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派所主宰:基本分析派与数量分析派。

(×)10.锚定与调正启发法倾向于低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和高估其失败的概率。

(×)11.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偏好;当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厌恶。

(×)12.人们忽略的遗憾程度通常大于行动的遗憾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1.有限理性的决策标准是(C)A.最优 B.效用最大化 C.满意D,风险最小2. 卡尼曼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所损失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所得到价值的(C)A.2倍B.1倍C.2.5倍D.4倍3.投资者通常假定将来的价格模式会与过去相似,这种对股价未来走势的判断属于(C)A.算法B.熟识性思维C.代表性思维D.投资者情绪4.现代标准金融学理论产生的标志是(A)A.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B.套利定价理论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有效市场假说5.根据性别,过度自信,频繁交易和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C)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可能最大。

A.单身女性B.已婚女性C.单身男性D.已婚男性6. 与问题非相关的信息会导致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减弱,这种情况被称为信息的(B)A.首因效应B.稀释效应C.韦伯定律D.近效应7. 过度自信通常不会导致人们(C)A.高估自己的知识B.低估风险C.对预测有效性的变化敏感D.夸大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8. 对信息反应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B)A.价格翻转现象B.收益序列正相关C.信息不足D.信息瀑布9. 现代标准金融理论中被称为相对定价法的是(B)A.一般均衡定价法B.无套利定价法C.CPAM定价法D.APT定价法10.同质信念下人们的交易动机是(B)A.对未来价格走势的看法差异B.风险偏好C.流动性偏好D.从众11.最早将人的行为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理论是(A)A.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B. Keynes的“选美竞赛”理论C.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说”D. Keynes的“空中楼阁”理论12.“市场总是被高估或低估,因为人们总是贪婪和恐惧”,人的这种非理性由下列那种因素主导(A)A.人的本能B.生理能力的限制C.环境因素D.心理因素13.(D)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它有巨大的容量,可长期保持信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感觉登记D.长时记忆14.反应过度可以用来解释(B)现象。

A.收益率序列正相关B.价格翻转C.动量D.价格升降通道15.根据性别,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测下列投资者频繁交易程度由高到低的可能排序(C)A.单身男性——单身女性——已婚男性——已婚女性B.单身男性——已婚男性——单身女性——已婚女性C.单身男性——已婚男性——已婚女性——单身女性D.已婚女性——单身女性——单身男性——已婚男性16.“我们大多数人对于不喜欢的事实都视而不见。

虽然事实就摆在我们眼前,置于我们鼻子底下,堵在我们喉咙里-——但我们还是不承认它”,这句话可以用来描述投资者具有(C)A.自欺欺人的现象B.追求自豪C.认知失调D.记忆的适应性17.投资者通常错误的认为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能够代表未来的业绩,这种判断属于(C)A.算法B.熟识性思维C.代表性思维D.投资者情绪18.当我们连续集中注意力于某事物时,我们的注意力在递减,这就是著名的(C)A.首因效应B.稀释效应C.韦伯定律D.近效应19.别人推荐给你的股票你没有买,后来该股票价格上涨,由此带给你的遗憾属于(D)A.行动的遗憾B.故意的遗憾C.求不得遗憾D.忽略的遗憾三,多项选择题1.标准金融学资产定价的方法包括(AD)A.均衡定价法B.一般均衡定价法C.局部均衡定价法D.无套利定价法2.影响人们认知的因素包括(ABD)A.人的本能B.生理能力的限制C.道德因素D.心理因素3.影响过度自信的因素包括(ACD)A.问题的难度B.失败的经历C.专业知识D.信息4.互联网交易环境恶化了投资者过度自信问题,导致更加频繁交易的原因是(ABC)A.控制幻觉B.知识幻觉C.拥有的信息增加D.从众心理增加5.要遵循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需考虑每项资产的(ABCD)A.期望收益B.风险C.实际收益率D.不同投资品种之间的相关性6.现代标准金融理论体系主要包括(ABCD)A. 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B.套利定价理论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有效市场假说7.投资者理性的两层含义(BC)A.可以使市场实现无套利均衡B.投资者的信念更新遵循贝叶斯法则C.给定信念下的选择偏好可以用期望效用来表示。

D.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认知)有偏差8.理性人假说的优点包括(AC)A.易于建立模型描述和分析经济行为B.易于通过优化方法计算求解最优化目标C.宏大精深的经济理论体系由此得以建立D.理性人假说反映了决策者的客观实际9.信息获取阶段人们认知中的心理偏差主要包括(BCD)A.处置效应B.易记性偏差C.易得性偏差D.次序效应10.属于框定效应(框架依赖)情况有(ABC)A.对比效应B.次序效应C.晕轮效应D.确认偏差11.对信息反应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A)A.价格翻转现象B.收益序列正相关C.信息不足D,过度自信四,名词解释1.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

它分析人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趋势的影响。

2.框架依赖:就是指人们会因为情境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事物表现出不同的判断或偏好(受到了表达方式的引导),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3.赢者诅咒:通常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中标者,但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4.代表性启发: 1)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者说类似于)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

2)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发生可能的类似之处。

有时,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历史会重演),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作判断,并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5.后悔厌恶:当人们作出错误决定后往往会后悔不已,感到自己的行为要承担引起损失的责任,会比损失厌恶更加痛苦。

6.易得性偏差:人们倾向于对容易获得和掌握的信息更加关注,而不是去寻找其他相关的信息。

7.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是由Zweig(1973)提出的,它指封闭式基金单位份额交易的价格不等于其净资产现值。

虽然有时候基金份额同资产净值比较是溢价交易。

但是,实证表明,折价10%至20%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8.损失厌恶:人们对财富的减少(损失)比对财富的增加(收益)更为敏感,而且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9.认知失调: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会导致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五,简答题1,什么是行为金融学?答: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

它分析人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趋势的影响。

2,为什么说套利是有限的?a)在大多数情况下,证券并没有明显的合适替代品,套利者无法进行无风险的对冲交易。

b)有时不良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使情况更糟,即使能找到完全相同的替代品,看似无风险的套利,实际上风险重重。

c)套利者也还得面临其它的风险。

3,何为铆钉与调整启发法?可能会导致哪些偏差?1)定义:在判断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最初得到的信息设定一个判断的初始值(锚点,参考点),然后根据进一步的信息进行调整,形成比较理想的判断。

2)锚定与调整可能导致的偏差◆调整不充分:“价格粘性”,“货币幻觉”◆倾向于高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和低估其失败的概率4,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原因有哪些?(1)人们对证据强度的变化高度敏感(比如代表性启发),而对证据的分量或预测有效性的变化不十分敏感。

(2)问题的难度随问题难度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也增加(源于锚定效应)。

(3)知识幻觉信息量的增加会使人们认为自己预测的准确度增加,当信息的收集达到某一点时,人们预测精确度就达到了最高限度,不会再随着信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以后的新信息主要用来证明以前的结论而不是为了修正整个结论。

专业知识:专家比新手更加过度自信(Y ates ,1990)(4)控制幻觉人们经常会相信自己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

造成这种幻觉的原因有:主动性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力(比如自己选择彩票号码)过去出现的正面结果会比负面结果更能增强人们的控制幻觉任务熟悉程度和参与程度。

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或者参与程度越深,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信息的掌握5,投资者在信息反馈阶段容易出现哪些认知偏差?答:(一)自我归因偏差(二)后见之明(三)损失厌恶(四)后悔厌恶(五)认知失调(六)确认偏差6,为什么频繁交易有损投资者财富?答:频繁交易对投资收益不利a)交易成本高Barber and Odean(2000):1991-1996年,78000个样本账户,分析周转率与投资组合汇报之间的关系。

将样本按照交易频繁程度分为五个组。

最低一组平均周转率每年为2.4%;最高一组250% 。

扣除手续费成本之后的净回报率表现出明显不同,差距约为7%。

b)频繁交易导致买(卖)错股票Barber and Odean分析了一些交易账户的情况。

这些帐户开始都是空的,在3个星期内分别买入了不同的股票,然后他们跟踪分析这些帐户里卖出和买入股票在未来4个月和1年之后的市场表现。

发现,卖出的股票在随后4个月的平均回报为2.6%,而他们买入的股票在随后4个月的平均回报只有0.11%;在一年之后,卖出的股票比换入的股票的回报率要高出5.8%。

7,过度自信的投资者经常会表现出哪些行为偏差?答:过度自信导致“事后聪明偏差”(hindsight bias)与金融市场“过度交易”(over trad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