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M1“灭癌”病毒 有望进行临床试验
新型天然溶瘤病毒M1可精确杀灭癌细胞

新型天然溶瘤病毒M1可精确杀灭癌细胞引自“医学论坛网”【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4(000)020【摘要】“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细胞。
”这个困惑了全世界医生和癌症病人的怪圈,终于有望打破。
《美国科学院院报》最近发表了一篇重点论文指出,中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叫做M1的天然病毒能特异性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
这种新型溶瘤病毒有望成为下一代抗癌利器。
这项研究成果是由中国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团队独立完成并具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全球癌症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现有的治疗手段远远未能满足临床需求。
该团队历经多年潜心研究,终于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一种M1的天然病毒。
颜光美团队使用细胞培养方法发现,M1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死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整体动物模型证明,M1病毒“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找到肿瘤组织并将其杀灭”,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
除细胞水平及动物实验之外,课题组还使用大量临床标本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新型溶瘤病毒的有效性和特异性。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工作还证明了M1病毒作用的分子遗传学机理,找到了特异的负性生物标志物。
一种特别的基因与疗效有关。
这个发现为精准的临床用药和实施个体化疗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会极大地增加未来临床试验取得成功的机会。
这些结果表明,如同“精确制导”一般的新型天然溶瘤病毒M1,将会安全而有效地治疗癌症,有望成为攻克人类癌症的新一代利器。
【总页数】1页(P1317-1317)【作者】引自“医学论坛网”【作者单位】引自“医学论坛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食品天然防腐剂可杀灭癌细胞 [J],2.溶瘤病毒M1诱导宫颈癌细胞C-33A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J], 肖晓;周雅思;彭楚茵;邓金清;王来友;朱文博3.携带TRAIL基因的新型溶瘤病毒体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J], 刘永靖;陈飞虎;苏长青;王星华;钱炎珍;钱其军4.天然病毒M1可杀伤肝癌等癌细胞 [J],5.中山大学分离出一种能杀灭癌细胞的天然病毒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DA批准速效伟哥Stendra 等

FDA批准速效伟哥Stendra
美国生物医药公司Auxilium和Vivus近日宣布,勃起功能障碍(ED)药物 Stendra(avanfil)补充新药申请(sNDA)获FDA批准。该药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的唯一一种起效时间短至15分钟的ED药物,被誉为“速效伟哥”。特点是 立竿见影,服药15分钟后即可见效,可实现足够长时间的勃起,帮助完成性 生活。而辉瑞公司的万艾可(Viagra,伟哥)则需要在性行为前约一小时服 用。Stendra首次于2012年以多种剂量规格(50mg、100mg和200mg)获得 批准,属于一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用来帮助增加 流向阴茎的血流量。该公司表示,这款药物可以随食物或不随食 物使用,适度饮酒后使用亦可(3杯为上限,每杯约为含10g酒 精的饮料,通常是30ml 的烈酒或者100ml 的红酒)。
中药纯天然,就没有副作用吗?西药的用药方法以及禁忌都有哪些?请扫描二维码,登录《健康之家》微信,查询您想了解的中西药信息。
11 Decembe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FDA批准化疗后的止吐新药Akynzeo
美国FDA批准Aky的恶心及呕吐。 Akynzeo是一种由两款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胶囊复 方药物。口服帕洛诺司琼于2008年获得批准,这 款药物用于预防癌症化疗开始之后急性期(24小时 内)产生的恶心和呕吐。而奈妥吡坦(Netupitant)是 一种新药,用于预防癌症化疗开始后急性期与延 迟期(从化疗后25小时到120小时)产生的恶心和呕 吐。Akynzeo的有效性基于两项由1720名接受癌症 化疗受试者参与的临床试验。受试者被随机配给 Akynzeo或口服帕洛诺司琼。FDA药物评价与研究中 心办公室主任、医学博士Beitz表示,维持治疗产 品如Akynzeo,可帮助患者缓解癌症化疗副作用之 一的恶心及呕吐。在临床试验中,Akynzeo的常见 副作用有头痛、虚弱(无力)、疲劳、消化不良(食 滞)和便秘。
“杀灭最后一个癌细胞”只是幻想

“杀灭最后一个癌细胞”只是幻想山东华圣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济南华圣医院院长王现军经过长期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抗癌理念的宣传,许多癌症患者以及他们的亲友,早已走出了“癌症是不治之症”、“癌症等于死亡”的认识误区。
他们认识到,癌症是可防可治的一类疾病,特别是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会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即使是明确诊断的时候病情已经到了中晚期,只要坚持积极正确的治疗方法,也不是没有临床治愈的可能。
于是,便满怀希望地进行手术,按部就班地接受一次次的放疗和化疗。
随着治疗过程的进展,患者的医学影像检查和生化检验报告不断更新,这些报告显示:患者的瘤体在不断缩小,肿瘤组织在变性、坏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在逐步地减少。
在这种情形之下,不少人都会产生一种天真而美好的想法: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治疗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体内的最后一个癌细胞给杀死,那时候,不就把癌症彻底治愈了吗?而现实却并不这么简单。
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病灶本身只是局部的集中体现。
手术可以一次性地拿掉大部分的癌细胞,但是无法全部清除。
即使是所谓的“根治术”、“大范围清扫”也只是相对而言,手术范围越大,对人体造成的功能残损就约严重。
放射线和化学药品可以有效地杀灭癌细胞。
但是放射线治疗只能针对病灶局部实施,而且有终生最大剂量的限制,不可以无休止地照射下去;化疗药物可以作用于全身,但是它只是成比例地杀灭癌细胞,同时也对人体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带来巨大伤害。
化疗药物带来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免疫抑制、心肺肝肾损伤、神经系统反应等毒副作用,也使患者无法接受持续的治疗。
由此看来,“杀灭最后一个癌细胞”的想法是难以实现的,坚持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加重痛苦,加速死亡,生命和肿瘤同归于尽。
正确的做法是:对于大部分癌症患者特别是中晚期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取得临床上缓解以后,把治疗的重点转移到调整机体平衡、保护和强化免疫系统功能方面来,扶正祛邪,抑制体内残存癌细胞的分裂增殖,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时间。
英、美合作研发的抗癌疫苗进入人体试验,对多种癌症有效,预计五年内面市

给实验 鼠 , 成功 地使 实 验 鼠具 备 了能抵 御 艾滋 病 病 毒 的能
力。 ‘
CR C 5是一种 白细胞 表面 蛋 白, 是艾 滋病病 毒得 以人 侵 细胞 的主要受 体 蛋 白。约 1 0年 前 , 科学 家 就发 现 C R C S蛋
白基 因代码改 变了的人群对艾 滋病 病毒的抵抗力更 强 , 发病
生物学 教 学 21 年( 5 第1 期 00 第3 卷) 2
・
7 ・ 3
中山大学科学家用猕猴成功进行异体神经 损伤修复 据中国军网 2 1 7月 4日援引新华 社广州 2 1 00年 0 0年 7 月 4日电, 最近 , 中山大学针对神经损 伤修复的一项 国家 8 3 6 课题 已经 结项 , 种取 名为 “ 桥 ” 一 神 的材料—— 去 细胞 同种 异体神经 修复材料—— 已经通 过 中 国药 品生 物 制品 检定所
安全 。
孕期 才会产生的激素—— 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 , 已被用 它
于怀孕的测试 。
据报 道 , 早在 三年前 , 题 组就 已 经完 成 第一 代 的 “ 课 神 桥 ” 究。实验证 明, 神桥 ” 到猕 猴体 内后 效 果 良好 , 研 “ 接 无 排异 ; 第二代“ 对 干细胞 , 可使神经再生得更快更好 ; 三代 “ 第 神桥 ” 究将解 研 决未来异 体神经来 源的问题 , 因为捐赠或截 肢途径 获得 的神
效果 , 初步 的人 体试 验 也 表 明疫 苗 是安全 的。现在 有 另外 6 0名刚刚被诊 出患有 膀胱癌 的男 性和女 性病人 接受 了这种
疫苗注射 。米德尔塞 克斯 大学教 授雷 ・ 尔斯 教授研 制 的 艾 疫苗所依据的原理是 , 些最 恶性的肿瘤会产生一 种具有在 一
中美专家联合实验发现肺癌耐药基因

王文 珍 和 同 事 们 一 起 在 灾 区度 过
一
与救 灾 的军 人 都会 受 到 表彰 , 功受 嘉 立 奖, 更何 况 是 在危 难 重 重 的抗 震 救灾 第
的 值 班 护 士 就 在 观 察 室 里 怀 抱 着 孩 子
事后 说 ,当时她 因为 怀孕 活 动不 便 , 工
作累, 心情 也 不好 , 士 长这 样 一 个 小 护 小 的举 动 , 她 十分 感 动 。她 由此 才知 让
道 . 士长 真 的是 心 里装 着 下属 啊 ! 护 王 文 珍 说 . 自 己 也 经 常 感 受 到 同 她 事 、 导 对 自己 的 爱 。 因 为 承 担 了责 任 , 领
了 抑制 耐药 基 因 的办 法 。 得 肺癌 靶 向治疗 的 有效 率 接 近 1 0 实 现 了癌症 病 人 的完 全 个体 化 治疗 。 使 0 %,
CHIA ME C R D 巾 胃医 商 导掘 N DIALHE AL
3
哄他 人 睡 。第 二 天王 文 珍 知道 了 , 一 就
边 安 排 联 系 福 利 院 . 边 去 外 面 买 来 奶 一 粉 、 衣 服 . 母 亲 一 样 照顾 这 个孩 子 。 小 像 王 文 珍 身 体 力 行 地 影 响 着 周 围 的 年 轻
护士 。在她 们 看来 , 士 长不 严厉 却 让 护 她们 由衷 地 敬 佩 , 意 听她 的话 。 愿 有 一次 ,王 文 珍 在 例 行 检 查 中 发 现急 救 室 的 呼 吸 机 有 漏 气 现 象 .她 就 把 所 有 护 士 召集 起 来 开会 。她 说 : 我 “ 觉 得 这件 事 儿 比较 严 重 。大 家想 一 想 ,
我国科学家发现天然甲病毒M1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

验 取 得 成 功 的机 会 。该 研 究成 果 对 阐 明新 型 天 然 溶 瘤 病 毒 M 1选 择 性 杀 伤 肿 瘤 细 胞 的机 制 和研 发 新 型 靶 向抗 肿瘤 药物都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 来源 : 中 国科 技 网 m . w o k e j i . e o m 2 0 1 4 — 1 0 — 1 5 )
结直肠癌 、 膀胱癌 、 黑色 素瘤在 内的 多种体 外培养 的癌细胞 , 而对 正常细胞 无毒
副作 用 。 整 体 动 物 实 验 表 明 , 经尾静脉注 射 的 M 1病 毒 能 显 著 富 集 在 肿 瘤 组 织
并 抑 制 肿 瘤 生长 , 正 常器 官 则 不 受 影 响 。 除细 胞 水 平 及 动 物 实验 之 外 , 课 题 组 还 使 用 临床 标 本 离体 活 组 织培 养 模 型 进 一 步 证 实 了上 述 新 型 溶 瘤 病 毒 的有 效 性
和特 异性 。
研 究工作 还证 明 了 M 1病 毒 作 用 的分 子 遗 传 学机 制 , 即锌 指 抗 病 毒 蛋 白
( Z A P ) 在 部 分 肿 瘤 中的低 表 达 与 卜 1 l病 毒 溶 瘤 效 应 相 关 。 这 个 发 现 为 精 准 的 临
床 用 药和 实 施个 体 化 疗 法提 供 了可 靠 的 科 学 依据 , 也 会 极 大地 增 加 未 来 临床 试
2 0 1 4 年( 第4 3 卷) 第1 0 期
卷
首
语
我 国科学 家发现 天然 甲病毒 M 1
具 有选 择性抗肿瘤作 用
日前 , 中 山大 学 中 山医 学 院颜 光 美 教 授 课 题 组在 国 际 期 刊 《 美 国科 学 院 院 报》 上 发 表 了天 然 甲病 毒 M 1具 有 选 择 性 抗 肿瘤中 国海 南 岛分 离得 到 的天 然病 毒 ,能选 择 性地 感 染 并 杀 伤 包 括 肝 癌 、
新型“可复制型活药”溶瘤病毒M1的药动学研究

新型“可复制型活药”溶瘤病毒M1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
来源:《科学中国人》2024年第06期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林园团队解释了溶瘤病毒M1作为一种新型“可复制型活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基于它的关键调控机制建立了特异性增效策略。
相关成果发表于《药学学报》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溶瘤病毒是一类新兴的抗癌“活药”,可选择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不损伤正常组织。
研究人员系统解析了溶瘤病毒M1在免疫健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鉴定了对溶瘤病毒M1分布和代谢起关键调控作用的通路。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临床药物鲁索替尼成功改善了溶瘤病毒M1的药动学特性,并进一步提升了它的抗腫瘤疗效和机体免疫激活水平。
M1病毒变异体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M1病毒变异体及其应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1141620f9b89680202d825c5.png)
专利名称:M1病毒变异体及其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颜光美,林园,郭莉,林子青,吴广恩申请号:CN202010486178.7
申请日:20200601
公开号:CN112011519A
公开日:
202012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M1病毒。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病毒的一系列应用,所述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病毒载体、抗肿瘤剂、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病毒能够有效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具有肿瘤靶向性,对正常的细胞无毒性;可以经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具有操作上的便捷性。
申请人: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揽月路3号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G区416-428房间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谢敏楠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M1“灭癌”病毒有望明年进行临床试验2017-08-24 12:09:00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举报分享到:∙易信∙微信∙QQ空间∙微博ooo(原标题: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M1“灭癌”病毒有望明年进行临床试验)时隔三年,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的团队又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向外界公布了“溶瘤病毒M1”的最新进展。
此次,该抗癌新药的研究更进一步:不仅在猴子这一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证实了M1病毒的安全性,还发现和其他药物联用让M1增效的机制,甚至揭秘了M1病毒可以引起肿瘤“内斗”的灭癌原理。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右二是颜光美教授。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2014年,颜光美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认为,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而现在他说,路程已走了一半。
这几年,仍有大量癌症患者向他发来邮件,希望使用病毒进行治疗,颜光美都拒绝了,此次,他也带来了临床试验的最新消息,“预计2018年可以进行M1病毒的临床试验。
”药物或可享受绿色通道更快进入临床试验2014年,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
这种在海南蚊虫上发现的病毒,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但被团队证实,可以钻入癌细胞体内,通过扩增裂解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以毒攻毒”。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
实验发现,M1病毒对体外培养的部分人类癌症细胞,抑制率高达90%;对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抑制率达50%—60%。
他们还对临床病例中切除下来的肿瘤组织进行实验发现,对敏感病例的癌组织的抑制率达60%—70%。
所谓抑制率,指的是M1病毒杀死肿瘤或抑制肿瘤增殖的比率。
论文发表在2014年10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经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轰动。
胡骏博士和邱鹏新研究员给食蟹猴进行CT检查。
又是三年,颜光美说,自2014年研究被报道伊始,每个星期,都有患者发来邮件,希望使用病毒制剂,或是询问研究进度,来自齐齐哈尔的一家四口人,甚至直接登门拜访。
颜光美尽量一一回复,“我很理解,亲人得了癌症,是什么样的心情。
人的精神向往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有了期待,也许病人就能等到那一天。
”除了患者,这项研究也得到了省领导的关注。
溶瘤病毒M1的临床转化研究还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
在这些支持下,溶瘤病毒M1将可能享受绿色通道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临床试验。
现阶段,颜光美教授课题组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新药申报前的临床前研究,他说,有望2018年申请临床试验批件,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届时,部分受试患者就能最先注射到这一药物。
抗癌新药研发已走了一半疗效要用临床说话“整个研究还算顺利,除了睡着的几个小时没考虑(这项研究),其他时间都在考虑。
”今年颜光美已有60岁,因为年龄原因,他退出了中山大学副校长这一领导岗位,有媒体希望专访他,被拒绝了。
“我说自己主要的兴趣在研究上,如果有了科研进展,我会跟大家沟通。
”获得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让颜光美更加珍惜时间,退下来后,颜光美一天都没休息过。
团队的成员凌晨一两点,可能也会接到他的微信。
但颜光美很欣喜,因为现在精力很集中,“100%花在研究工作上,这两三月研究的进展特别快,这是我特别觉得高兴的事情。
如果有机会做成新药,那是非常幸运的。
”颜光美教授团队的主要研究成员。
自然界存在的病毒中,只有一小部分会对人体致病。
团队通过体外细胞系和小动物模型上证实,M1病毒虽然可以攻破肿瘤的防线,但对正常细胞并没有损伤作用。
但人体毕竟不是动物,病毒是否会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在2014年成果公布后,团队紧锣密鼓,挑选了“最接近人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进行验证。
团队成员、中山大学副教授胡骏在肇庆找到了合适的实验猴厂,这里既能给猴子做B超,还能做CT、核磁共振(MRI), “广州医院也有核磁共振,但猴子去做肯定不方便。
”接下来的两年里,胡骏有一半时间就住在山上的猴厂,不定期地给食蟹猴静脉注射了18次溶瘤病毒M1,密切记录食蟹猴的日常行为表现、生化指标和重要器官的影像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每天也提心吊胆,每次检查结果出来就赶紧去看。
”胡骏说。
研究人员正在显微镜下观察M1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数据结果让人欣喜:在观察的半年时间内,食蟹猴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临床反应,核磁共振检查也未发现任何器官出现损害。
为什么是18次?颜光美说,因为怕反复注射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在食蟹猴身上注射了多次,“如果一个疗程使用6次,那我们打18次,看会不会有影响。
”“在猴子身上是安全的,在人身上有很大的机会也是安全的。
这个结果强烈提示,M1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为将来M1病毒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颜光美说。
这一成果也在2016年6月22日发表在基因治疗领域的权威期刊《人类基因治疗》。
强强联手 M1病毒增效3600倍除了验证M1病毒的安全性,颜光美也在考虑另一个问题:抗癌药物研发已有200年历史,针对各种癌症的药物达数百种之多,知识有一个继承关系,M1病毒和现有的抗癌药物有无协同作用?为此,团队的博士张海鹏带领另外三位博士,挑选了350种有代表性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筛选了8个月。
在对比后,张海鹏等人逐渐缩小范围,并定格到一类靶向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路(ERAD)的抗癌药物,它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多种晚期实体瘤。
课题组在小鼠的肝脏上注射人肝癌细胞,建立了原位肝癌模型,并对小鼠注射低剂量的溶瘤病毒和ERAD抑制剂,结果显示,小鼠的生存期延长了一倍以上。
单独使用低剂量M1病毒攻击,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抑制率为23.6%。
而在用了增效剂后,抑制率提高至72.3%。
临床肿瘤手术标本的离体培养组织上,这一联合应用的效果也得到验证。
此联合疗法在食蟹猴模型上没有引起不良反应。
不止如此。
这一抗癌药物能显著增强M1病毒的抗肿瘤活性,增幅高达3600倍。
“比如,以前用1个病毒可以杀伤1个肿瘤细胞,现在能杀伤3600个。
”“溶瘤病毒M1是自动锁定肿瘤细胞的制导导弹,而ERAD抑制剂的加入,如同在导弹上绑定了自带筛选功能的烈性炸药包,强强联手,效果不言自明。
”颜光美说,这也给研究带来了新思路,病毒M1除了“单打独斗”外,也可以和别的药物联用提高疗效。
有意思的是,两种药物是否应该搭配应用于病人,“有据可循”。
“通过检测ERAD通路中一个叫做VCP的蛋白质来预测。
”张海鹏解释,具体来说,如果肿瘤组织上的VCP蛋白高表达,提示病人适合溶瘤病毒M1和ERAD抑制剂联合方案,如若低表达,则代表不适合。
让人兴奋的是,在肝癌病人中,肿瘤组织高表达VCP是很常见的。
该治疗方案将给难治的肝癌带来新希望。
但张海鹏说,不只是肝癌,该方案对膀胱癌、结直肠癌也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不同的肿瘤或许可以筛选出不同的增效剂。
”这一研究成果也在2017年8月24日凌晨发表在国际上转化医学领域的权威期刊《科学·转化医学》。
溶瘤病毒M1引发肿瘤细胞“内斗”在研究过程中,团队博士生蔡静偶然的新发现,破解了另一谜题。
在一次做实验时,蔡静用标记上红色荧光的M1病毒感染肿瘤细胞,感染后,如果细胞带有红色标记,说明感染上了病毒。
随后,她对肿瘤细胞进行“凋亡染色”,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被感染的肿瘤细胞周围,有很多旁边的肿瘤细胞没有红色标记,即没有感染M1病毒,但也发生了死亡。
是谁杀死了这些旁边的肿瘤细胞?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蔡静专注破解这一难题。
最终她发现,M1病毒居然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释放具有细胞毒性的因子,进而杀伤这些细胞周围尚未感染M1的肿瘤细胞。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学术界称之为“旁观者效应”,意为处于感染细胞周围的旁观细胞遭受杀灭。
而且,实验发现,30%癌细胞是被M1病毒杀死的,而剩下的70%,均是被癌细胞放出的因子杀死的。
颜光美如是解析这一现象:病毒要在活细胞里生存,如果试着从肿瘤细胞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行为,可以发现,肿瘤细胞在受到溶瘤病毒胁迫时,似乎抱着一种“断臂求生”的心态释放信号,杀灭周围的细胞,让病毒无法靠近,以保全远端的肿瘤细胞。
这一创新性的成果,与2017年6月27日发表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影响力的权威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解析:新药离上市还有多久?已制备注射制剂上市时间尚无法预估按照法律规定,新药研发需通过科学研究、临床前、用于人体的一、二、三期临床试验等阶段,才可以上市销售,用于临床治疗患者。
一期临床试验考查药物的安全性,二期考查药物的有效性,三期试验用数量更多的实验样本进一步研究,上市后还要在临床中进行大规模的研究,验证药效。
颜光美说,目前,团队研发药物的工艺技术难题已经解决,M1病毒经过发酵、纯化的步骤后,最后将制成冻干粉,成为静脉注射的制剂。
国际上现行使用的溶瘤病毒注射液,需要将溶液冷冻到负80 ,运输受到限制。
而制成冻干粉,可以放置在2 -8 当中,普通冰箱即可保存,使用很方便。
颜光美说,药物纯化是极为艰难的步骤,不少研发药物走到这一步后,止步不前。
“打通了这个技术关节,我扎扎实实高兴了好几天。
”目前,团队正在进行新药申报前的临床前研究,预计2018年可以进行M1病毒的临床实验,届时,药物将可在病人身上进行首试。
“做完一期试验,最快需要一年时间。
”颜光美说,新药审批需要多长时间,“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时间还没办法预估。
”病毒是否对所有肿瘤有效果?11种癌症均有不同抑制效果颜光美说,今年3月,美国FDA批了一类抗癌生物标志物,如果多种癌症都具有这个生物标志物的话,则可被批准治疗。
“这是未来抗癌药物发展的新方向,这就是我们计划做的。
”目前研究显示,溶瘤病毒M1对10种高发癌症(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胶质瘤,鼻咽癌,胃癌),以及广东高发的鼻咽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此前,该团队已找到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ZAP)。
目前,针对ZAP的诊断试剂盒已在报批,VCP的诊断试剂盒已准备委托公司研发。
如若新药成功研发,这11种肿瘤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缺乏ZAP,便可以进行溶瘤病毒M1治疗。
如果VCP蛋白高表达,病人则适合溶瘤病毒M1和ERAD抑制剂联合方案。
背景:M1病毒曾被封存40年M1病毒的发现可以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
1964年,一群科学家在海南岛“抓获”了50只蚊子,从这些蚊子体内,他们分离出了这种病毒。
他们发现,M1除了在马和猪身上会引起非常轻微的类似感冒的症状,对人和绝大多数动物都几乎没有致病性。
于是,这群科学家对M1丧失了兴趣,病毒被封存。
2004年,当时正在做博士论文的胡骏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M1病毒可以将大鼠来源的胶质瘤细胞溶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