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营养专家共识[1]
![营养专家共识[1]](https://img.taocdn.com/s3/m/1df54f6d7e21af45b307a8bd.png)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2011年9月16日目录前言 (2)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评定 (4)非终末期手术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8)非终末期化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2)非终末期放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6)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20)附表1:NCCN证据和共识的分类和牛津推荐意见分级(OCEBM)对照 (23)附表2:NRS2002评分系统 (23)附表3:病人提供-主观全面评定(PG-SGA)评定量表 (24)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名单 (26)11前言恶性肿瘤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得恶性肿瘤逐步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因此,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成为现代肿瘤学的重要领域。
肿瘤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探讨适合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通过营养治疗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并改善生存质量的新兴交叉学科。
肿瘤营养学有异于一般意义的营养学,因为荷瘤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的不断增殖带来了晚期及终末期患者明显的异常代谢状态,而且营养治疗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杀灭作用。
因此,需要肿瘤学家和营养学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不断推动其研究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肿瘤营养学科。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对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及姑息治疗时期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几经修改,根据我国目前的肿瘤营养治疗情况,结合了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原为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最新肿瘤营养治疗指南,从而形成专家共识。
有关本共识中常用的名词解释定义如下:1)营养治疗(nutritional therapy):一般认为包括经口、肠内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营养素,并起到代谢调理的作用。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处方专家共识Abstract: Malnutrition and dyscrasia are very common in cancer patients. Malnutr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treatment tolerance, reduced opportunities for treatment, increased complications,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prolonged hospital stay, and lower survival rate. Malnutrition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cause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waste of social medical resources. Nutrition therapy as a basic method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proved by a large number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nutritional support will not increase the rate of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rate and lower survival rate, bu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cancer patients nutrition and immune statu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reduce drug and medical expenditure, has a positive for most malnourished cancer patients. In order to apply the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cancer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consensus 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cancer and nutri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diet.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nutritional factors on cancer patients and standardize the principles and steps of oncology nutrition treatment. Apply to clinician, clinical nutrition professionals, nurse, and other health care workers. Key words: Malignant tumor; Dietary nutrition prescription; Consensus前言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恶液质发生率极高。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为改善中国肿瘤康复期患者的长期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最大限度地改善临床获益及患者预后,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组织专家,根据我国肿瘤营养诊疗现状、国内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专家经验和意见,围绕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诊断、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及医学膳食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标准,更新制订本共识。
本共识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分级系统,按照〃证据推荐意见〃的基本框架进行分别阐述。
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的适应证及目标对肿瘤康复期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营养管理,是生活方式改善及支持治疗的重要内容。
包括系统评价、大样本队列研究等的研究证据均提示,健康膳食(充足摄入果蔬、全谷物食物,减少红肉/加工肉类摄入)及适合的锻炼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总体生活质量【2-4】。
2023年的一项系统综述提示,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或其他基于植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的肿瘤相关疲乏症候群,而在膳食中增加充足蛋白质改善瘦体组织与肌肉也有益于缓解肿瘤相关疲乏症状[51来自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患者群体的证据也表明,高脂肪少蔬果的饮食摄入及体重超重;肥胖会增加肿瘤复发风险,而降低饱和脂肪、增加各类微营养素摄入有助于降低肿瘤复发概率[6-8]o另一方面,肿瘤康复期患者多为高龄人群,也是代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维持适宜的体重及代谢状态、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样具有重要的健康意义【9-10】。
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CancerSociety,ACS).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uropeanSocietyforParentera1andEntera1Nutrition,ESPEN)均建议【11}1肿瘤患者康复期应定期寻求临床营养(医)师的营养建议,避免或减轻能量及营养素缺乏或不足,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保持适宜的瘦体组织及肌肉量,改善体力状况,必要时应进行营养干预以改善肿瘤高分解代谢症状。
2024《卵巢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的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

2024《卵巢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的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全面阐释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多学科诊疗(MDT)实施方法。
目前,在全球卵巢癌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宫颈癌。
2020年,卵巢癌造成全球约有20万女性死亡,1990年至2019年的流行病学趋势研究表明,高度发达地区的负荷和死亡率最高[1]。
因其发病隐匿性高,缺少有效筛查手段,70%的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已是晚期[2]。
同时卵巢癌患者易复发,尽管标准地经过R0手术和6个疗程以上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约70%的患者仍会在2年左右复发[2]。
这些都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正是由于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复杂性、长期性,传统的“一医一患”,或者“专科医师治疗专科病”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提供全面优质的诊治方案,因而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结局。
多学科团队(MDT)协作诊治模式,通常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心理治疗科、营养科等多个学科共同诊断、共同制定诊治计划,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诊治方案,避免误诊、误治,使患者生存受益。
2021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学组专门编撰发布《卵巢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3],以期为临床实践中MDT诊疗理念实施提供最新指导,本章将对该专家共识核心内容进行解读。
卵巢恶性肿瘤MDT协作诊治的目的和意义首先,MDT模式提供了全流程的诊治决策和管理方案,其最终目标定位于改善患者生存和提高生命质量。
第二,避免单一专科治疗的局限性,节省多个学科分次诊治的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治效率。
其三,促进各学科专业人员的交流与协作。
其四,有助于医院、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卵巢恶性肿瘤诊治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最后,有利于卵巢恶性肿瘤诊治领域高水平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实施,并促进卵巢恶性肿瘤诊治相关基础研究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卵巢恶性肿瘤MDT协作诊治的执行与实施(一)MDT会议的标准流程●病历汇报及信息汇总:由提请讨论病例的主管医师详细汇报准确的临床病历信息。
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营养诊疗专家共识2022

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营养诊疗专家共识2022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1930万例,死亡病例近1000万例,其中我国恶性肿瘤的新增病例与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
肿瘤患者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常因为疾病本身与抗肿瘤治疗导致食欲下降,且其在肿瘤不同时期的发生率不同。
据统计,厌食在新诊断的肿瘤患者中发生率约为50%,在晚期患者中可达26.8%~57∙9%o食欲下降导致的营养摄入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与恶液质,导致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及疗效下降,进一步影响临床结局。
研究显示,有10%~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为营养不良。
然而仅有30%~60%伴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接受了营养干预,包括口服营养补充(oraInutritionaIsuppIements,ONS)、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一、肿瘤患者食欲下降及恶液质1.食欲下降、进食障碍相关定义食欲是刺激机体摄入食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在广义上涉及到一些生理和心理学过程,生理因素包括进食的欲望、饥饿感、饱腹感等,心理因素包括食物的组成及从进食中获得的乐趣。
食欲下降是饥饿感减退或丧失、早饱,或主观意愿上进食部分改变或完全丧失。
进食障碍是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随显著的体重改变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
厌食症指无论体重是否减少,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一种病理表现。
为表述方便,本共识将食欲下降、进食障碍、厌食症统一表述为食欲下降。
2.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发生机制肿瘤相关性厌食症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厌食症与继发性厌食症。
原发性厌食症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结果显示其可能与肿瘤细胞诱导机体释放的某些活性因子相关,如白介素-I(I1.7)、白介素-6(I1.-6)及肿瘤坏死因子Q(TNF-Q)o神经肽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递质间神经内分泌通路的紊乱也可能导致厌食、早饱等症状。
消化道肿瘤占位还可能引起消化道梗阻,导致腹胀和食欲下降。
恶性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共识课件

恶性肿瘤营养治疗正确观念
肿瘤患者入院后及治疗前需要营养评估;
肿瘤营养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相辅相成;增加营养 和肿瘤控制并不矛盾,增加营养不一定就促进肿 瘤生长;
肿瘤细胞代谢有其特殊性;肿瘤组织通过葡萄糖 无氧酵解产生三磷酸腺苷(ATP)分子,其终产 物乳酸在肝脏参与新的葡萄糖合成,会损耗许多 能量。肿瘤患者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下降,机 体组织耐受胰岛素,糖耐量异常,乳酸和成糖氨 基酸的糖异生作用增强,表现为由于机体对葡萄 糖需求增加,而导致其生成和消耗均增加。
营养不良:体重指数(BMI)<18.5kg/m2;
营养过剩或超重体重指数>25~30kg/m2;
关于体重指数计算器的温馨提示
1.体重指数: 19以下体重偏低 19-25 健康体重 25-30 超重 30-39 严重超重 40及40以上 极度超重; 2.特别要强调的是,不是每个人都适用BMI 的。 如果你属于有以下的情况,那么BMI指数对你不适用:
营养治疗(nutritional therapy)途径:
1.经口的胃肠营养; 2.肠内营养(enternal nutrition EN):大
分子聚合物和小分子聚合物(氨基酸、 短呔等)经小肠途径给以;
3.肠外营养:营养个要素经过静脉输液途 径给予患者
非终末期患者术后的营养
目的:1.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前口服低渗性碳水化合物饮料,有利于减轻术后胰 岛素抵抗、骨骼肌肉及分解,耐受良好,肌力恢复良好;
术前无法经口摄入者,术前可以按5mg/kg.min输注葡萄糖,可以减轻 胰岛素抵抗,减少蛋白质分解保护心肌;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2]。
胃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机制复杂,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有关[3]。
恶性肿瘤导致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等,引起厌食和早饱,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4]。
同时,肿瘤病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不同于非肿瘤病人,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蛋白质转化率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肌肉及内脏蛋白消耗、瘦体重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能量消耗改变等,均会诱发和加重营养不良[5]。
肿瘤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促分解代谢因子及肿瘤微环境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也加速了营养不良的进程。
除以上全身性因素外,胃癌病人还可能面临消化道梗阻、胃排空延迟、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导致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局部因素,导致营养摄入进一步减少。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营养不良不断进展,骨骼肌蛋白减少,甚至发展为恶液质。
早期胃癌因肿瘤对机体的全身、局部影响较小,营养不良发生率低。
在进展期胃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
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手术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了解病人的机体代谢变化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对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不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为指导临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参考国际和国内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本共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涵盖了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相关常见问题。
本共识的制定采用Delphi法进行调研和投票,确定专家共识的内容。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04
戒烟限酒
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以改善身 体健康状况。
适当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规律作息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心理干预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干预,帮 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
态。
04 特殊类型恶性肿瘤患者康 复期营养管理要点
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管理
推动多学科合作
加强肿瘤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 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为恶 性肿瘤患者的康复期营养管理提供
更为全面、专业的支持。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 手段,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进行更为精准、动态的监测和管理
。
提升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综合措施
个体化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制 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 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干预
针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采取积极的营养干预 措施,包括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以改善患者 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05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 建议
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强化恶性肿瘤营养管理理念
医护人员应全面理解营养管理在恶性肿瘤康复期的重要性,掌握 相关知识和技能。
定期培训与教育
血液学指标
如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可以反映患者的蛋白 质营养状况和贫血情况。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如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等,可以对患者进行快速、简便 的营养风险筛查,以便及时发现营养不良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
综合营养评估方法
结合上述多种方法,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为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2011年9月16日目录前言 (2)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评定 (4)非终末期手术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8)非终末期化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2)非终末期放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6)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20)附表1 NCCN证据和共识的分类和牛津推荐意见分级(OCEBM)对照 (23)附表2 NRS2002评分系统 (23)附表3 病人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 (24)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名单 (26)11前言恶性肿瘤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得恶性肿瘤逐步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因此,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成为现代肿瘤学的重要领域。
肿瘤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探讨适合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通过营养治疗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并改善生存质量的新兴交叉学科。
肿瘤营养学有异于一般意义的营养学,因为荷瘤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的不断增殖带来了晚期及终末期患者明显的异常代谢状态,而且营养治疗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杀灭作用。
因此,需要肿瘤学家和营养学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不断推动其研究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肿瘤营养学科。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对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及姑息治疗时期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几经修改,根据我国目前的肿瘤营养治疗情况,结合了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原为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最新肿瘤营养治疗指南,从而形成专家共识。
有关本共识中常用的名词解释定义如下:1)营养治疗(nutritional therapy):一般认为包括经口、肠内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营养素,并起到代谢调理的作用。
2)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大分子聚合物(整蛋白)型和小分子聚合物(氨基酸、短肽)型。
3)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摄取和利用营养素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4)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5)营养不足(nutritional insufficiency):通常指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
6)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相关的临床结局(感染有关的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可能。
7)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是临床医护人员用来判断肿瘤病人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营养评定和制定营养治疗计划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8)营养评定(nutritional assessment):由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用于制订营养治疗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副作用。
9)恶液质(cachexia):是一种在癌症患者中存在的表现复杂的综合征,其特点为慢性、进行性、不知不2觉的体重下降,经常伴有厌食、饱腹感和乏力等表现,且对营养治疗不敏感或部分敏感。
参考文献[1]August DA, Huhmann MB. A.S.P.E.N. clinical guidelines: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during adult anticancertreatment and in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J].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09, 33(5):472-500. [2]Bozzetti F, Arends J, Lundholm K, 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non-surgicaloncology[J]. Clin Nutr, 2009, 28(4):445-454.[3]Braga M, Ljungqvist O, Soeters P, 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surgery[J]. Clin Nutr,2009, 28(4):378-386.[4]Weimann A, Braga M, Harsanyi L, 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 Surgery including organtransplantation[J]. Clin Nutr, 2006, 25(2):224-244.[5]Arends J, Bodoky G, Bozzetti F, 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 Non-surgical oncology[J].Clin Nutr, 2006, 25(2):245-259.[6]Fearon K, Strasser F, Anker SD, et 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ncer cachexia: an internationalconsensus[J]. Lancet Oncol, 2011, 12(5):489-495.32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评定要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首先需要正确评定每个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筛选出具备营养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为了客观评价营养治疗的疗效,则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再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定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需要明确如下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超重),营养不足主要以患者体重指数(BMI)<18.5kg/m2,并结合临床情况作为判定标准;第二,营养风险,是指因疾病、手术和营养因素等对患者临床结局(如感染相关并发症、费用和住院天数等)发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并非发生营养不良(不足)的风险。
营养风险的概念有两方面内涵:(1)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大;(2)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有更多地从营养治疗中受益的机会。
评定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需要分两个步骤: 首先进行初步筛查,然后进行综合评定。
二者是延续的过程,不能混为一谈。
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已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足)或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尤其是发现存在营养风险但尚未出现营养不足的患者,结合临床情况,制定营养治疗计划,这一步骤在就诊或入院时即应完成;而后者的任务广泛,要在任何需要时对营养状态的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发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引起的并发症,估计营养需要量,制定营养治疗计划,评估营养治疗疗效等。
2.1.营养风险的筛查筛查方法强调简便快捷和高灵敏度,目前常用的营养筛查工具包括:主观全面评定量表(Subjective Globe Assessment,SGA)、病人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s,MUST)及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
SGA[1]是ASPEN推荐的临床营养状况评估工具,发表于1987年,内容包括详细的病史与身体评估参数,能较好预测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一定局限性,如不能区分轻度营养不足,不能很好体现急性营养状况的变化,缺乏筛查结果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的证据支持,因此,该工具更适合于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使用,而不是作为大医院常规营养筛查工具。
PG-SGA则是根据SGA修改而成的一种使用较广泛的粗筛量表,是美国营养师协会所推荐的应用于肿瘤患者营养筛选的首选方法。
MNA[2]发表于1999年,具有快速、简单、易操作等特点,其内容包括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两部分,既可用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也可用于已经发生营养不足的住院患者,适用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及社区人群。
MUST[3]由英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多学科营养不良咨询小组于2000年发布,主要用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及其发生风险的筛查,适用于不同医疗机构的营养风险筛查,尤其是社区。
NRS2002[4]由丹麦肠外肠内营养协会于2003年发表,详见附表2,为ESPEN推荐,适用于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①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②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0~3分);③年龄评分,在以上评分基础上年龄≥70岁者加1分;总分为0~7分。
根据对128个关于营养治疗与临床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分析发现,在NRS评分≥3分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显示营养治疗有效(能4够改善临床结局),而在NRS评分<3分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显示营养治疗无效。
因此,将是否具有营养风险的评分切割点定为3分,即NRS评分≥3分为具有营养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制定基于个体化的营养计划,给予营养干预;而NRS<3分者虽然没有营养风险,但应在其住院期间每周筛查1次[5]。
NRS2002基于128个随机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证据充分,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年龄因素的干扰,减少了评价时因主观因素引发的误差,较为客观地反应被测者的营养风险,同时简便易行、易于推广,因此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根据一下原则:①以住院患者为对象;②具有循证基础;③相对简单易用,选择和推荐NRS2002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治疗的筛查工具[6]。
梁晓坤等验证了NRS2002在中国和美国的2所教学医院患者的适应性,分别为94.0%和99.5%[7]。
于康等对肺癌非手术患者的研究也显示NRS2002可以作为营养风险筛查的首选工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