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气候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

合集下载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冻土是指地下温度低于0℃的土壤,它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

气候变化是导致冻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的气温也在上升,这使得冻土融化的速度加快。

同时,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冻土的稳定性。

另外,人类活动也对冻土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等,这些人类活动对冻土造成了机械破坏和热力破坏,加速了冻土的融化。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冻土的融化会导致土壤的沉降,进而引发地表塌陷。

这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破坏了植被的生长环境。

其次,冻土的融化还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增加了土壤中的碳排放量,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

此外,冻土的融化还可能导致冰川融化的加速,进而对水资源的供应产生影响。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冰川融化会导致水资源的减少,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威胁。

为了应对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掌握冻土变化的动态情况。

其次,要加强冻土保护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冻土的破坏。

对于已经建设的基础设施,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对冻土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生态恢复工作,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改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总之,青藏高原冻土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冻土变化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地表塌陷、碳排放增加和水资源减少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减少人类活动对冻土的破坏,并加强生态恢复工作。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㊀㊀第49卷㊀第4期测㊀绘㊀学㊀报V o l.49,N o.4㊀2020年4月A c t aG e o d a e t i c ae tC a r t o g r a p h i c aS i n i c a A p r i l,2020引文格式:陈建军.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J].测绘学报,2020,49(4):533.D O I:10.11947/j.A G C S.2020.20190402.C H E NJ i a n j u n.R e s e a r c ho n c h a n g e o f f r a c t i o n a l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o f a l p i n e g r a s s l a n d a n d i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m p a c t f a c t o r s o n t h eQ i n g h a iG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J].A c t a G e o d a e t i c a e t C a r t o g r a p h i c a S i n i c a,2020,49(4):533.D O I:10.11947/j.A G C S.2020.20190402.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陈建军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广西桂林541004R e s e a r c h o n c h a n g e o f f r a c t i o n a l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o f a l p i n e g r a s s l a n da n d i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m p a c t f a c t o r s o n t h eQ i n g h a iG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C H E NJ i a n j u nC o l l e g eo fG e o m a t i c sa n dG e o i n f o r m a t i o n,G u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G u i l i n541004,C h i n a㊀㊀青藏高原作为长江㊁黄河㊁雅鲁藏布江和恒河等河流的发源地与水源供给地,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社会㊁经济和生态意义.青藏高原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暖,且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候变暖必然导致该地区的多年冻土与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㊁水文过程产生较大影响.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以野外实测数据㊁遥感数据㊁冻土分布数据㊁土壤水热以及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环境因子在其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绘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长限制因子的空间分布图.主要结论如下:(1)在卫星遥感像元尺度,无人机航拍法获得植被覆盖度的精度最高,地面样方法的精度随样地中样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下垫面异质性成反比.与传统的地面样方法相比,利用无人机航拍法获得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大尺度遥感反演其精度和效率更高,特别是在下垫面异质性较大的区域.(2)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精度可以通过对比优化来提高,但每类反演方法的最高反演精度差异并不显著.尺度转换将会降低植被覆盖度反演结果的精度,增加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下垫面异质性㊁植被在生长季的波动等因素会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精度.(3)裸地斑块的地表砾石含量远高于植被斑块的地表砾石含量,且地表砾石含量与植被覆盖度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砾石含量的增加不利于植被生长.高原鼠兔的挖掘行为导致顶层土壤的土壤水分㊁土壤硬度㊁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减少,这将有利于土壤侵蚀,此外,它还会导致顶层土壤的砾石含量增加,不利于植被恢复.(4)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大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在1981 2012年间没有显著变化,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好的区域多于显著变差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以南的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差的区域非常少,且分布较分散;其余大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没有显著变化.在不同草地类型区,高寒草原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好㊁无显著变化㊁显著变差的面积比分别为17.86%㊁80.72%㊁1.42%,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好㊁无显著变化㊁显著变差的面积比分别为16.59%㊁82.37%㊁1.05%.(5)降水增加与气温升高并不能解释整个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变化特征.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土壤养分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次为土壤水分㊁土壤温度.在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西部㊁西北部与西南部地区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养分;青藏高原中部㊁东部㊁东北部与东南部地区限制植被生长的环境因子较为复杂,有土壤水分㊁土壤养分及土壤温度;还有部分区域,植被生长的环境限制因子无法评判.在面积比例上,青藏高原高寒草地52.25%的区域植被生长主要受土壤养分限制,23.44%的区域植被生长主要受土壤水分限制,4.63%的区域植被生长主要受土壤温度限制,另有19.68%的区域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无法评判,需进一步分析.中图分类号:P951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1G1595(2020)04G0533G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103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8G X N S F B A281054)收稿日期:2019G09G23作者简介:陈建军(1987 ),男,2017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宜树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遥感.A u t h o r:C H E N J i a n j u n(1987 ),m a l e,r e c e i v e d h i s d o c t o r a l d e g r e e f r o m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o n J u n e2017,m a j o r si n e c o l o g i c a l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EGm a i l:c h e n j j@l z b.a c.c n。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拥有广袤的草地生态系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的气温逐渐升高。

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的气温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过去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的气温上升幅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气温升高会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和分布发生改变。

适应低温环境的高山植物可能逐渐消失,而一些温暖气候下的植物可能会迁移到高原地区。

这种植被类型的改变将对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的降水量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温升高导致融雪期提前和降水形式的改变。

青藏高原的草地主要依靠雨水和融雪供水,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水资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从而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压力。

降水量的减少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湿度。

此外,融雪期提前可能导致融雪水的过度排放,造成洪水灾害,破坏草地的生态环境。

第三,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也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

冰川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水源,供应着河流和湖泊的水源。

冰川的退缩不仅会导致水资源供应的变化,还会影响水质和水流量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没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将受到严重威胁。

除了上述影响外,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环境问题。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增加,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雪等,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植物和动物的适应能力将构成挑战。

另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保护和恢复青藏高原的草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气候监测和预测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模式。

其次,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深入了解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为采取适当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挑战,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复杂而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分析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生产力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与运行规律。

本文将概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包括其气候、土壤、植被等基本条件,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背景。

文章将详细介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方面,揭示其丰富多样的生物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

接着,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的生态系统功能表现,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机制。

本文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

植物方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拥有众多特有的高原植物种类,如藏亚菊、藏嵩草、垫状驼绒藜等。

这些植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通过长期的适应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位。

它们不仅为高原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还通过不同的生活型、生长周期和生态策略,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动物方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研究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研究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研究青藏高原是全球第三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储量。

然而,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冰川数量和储量正在快速减少。

冰川变化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供应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指标。

气候变化是冰川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冰川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气候系统的变化。

青藏高原的冰川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首先,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是地球上的重要储水体,融化的大量冰川水会向海洋流入,导致海平面升高,影响全球的海洋气候系统。

此外,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导致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进程。

其次,冰川融化会导致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造成当地气候和降水模式改变。

青藏高原是亚洲最大的水源,冰川融化量的变化对降水量和水资源的供应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冰川融化增加了流域的径流,导致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的河流水位升高,进而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而在冰川融化量下降的情况下,水资源减少,会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等产业造成极大影响。

第三,冰川的变化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影响全球气候。

青藏高原是全球唯一一个位于热带和温带的高原,冰川和雪的覆盖和消融状况会对大气环流和风向产生显著影响。

热带气旋和西风带的变动将导致全球气候格局发生变化,全球气候系统因此甚至可能出现剧烈的变化。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机理复杂,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

不同的气候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密切,如气温、降水、风力、湿度、云量等。

因此,了解气候变化及其趋势至关重要。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紧密,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必须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在全球层面上实施联合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下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气候变化下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气候变化下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特点气候变化对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研究其意义和特点如下:
意义:
1. 生物多样性保护:西藏高寒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繁衍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采取措施保护这些物种。

2. 水资源管理:西藏高寒湿地对于水资源的调节和储存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当地的水资源提供参考。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西藏高寒湿地通过保持土壤水源、调节气候、防止土壤侵蚀等机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些生态系统服务。

特点:
1. 高寒气候条件:西藏高寒湿地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且干燥,对温度和降水变化非常敏感。

这使得研究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加重要,也使得研究需要面临艰巨的工作条件。

2. 物种适应能力有限:由于环境苛刻,西藏高寒湿地的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有限。

因此,研究需要关注物种的适应机制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3. 开展多尺度研究: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从微观到宏观、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研究的多个尺度进行深入探讨。

只有全面了解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响应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4. 跨学科研究:为了全面研究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必须实施跨学科的研究,涉及气候学、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植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这将促进对该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高中地理】二轮微专题课件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二轮微专题课件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读“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下图)和青藏高原气象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来自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16℃,而 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从降水资料来看,虽然近40年来青藏高原 的降水总量在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69mm,但降水增加主要在冬春季节,夏季和秋 季降水都在减少,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一)青藏高原分支(动力)作用
③冬半年西风: 南支喜马拉雅山脉的限制,稳定而强劲。先为 西北气流,后为西南气流,呈气旋性弯曲,在孟加 拉湾附近弯曲最大,形成低压槽。 两支西风在高原东侧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上空) 汇合,空气稳静,风力微弱,多阴雨天气。 在高原东侧,西风南支气流与南下的气流相汇 合地带,有一个辐合线,形成了昆明准静止锋。 一定意义上,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影响范围扩大。
(3)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且降水量减少对长江、黄河、 澜沧江等河流源头的补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4)促使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等 大气因素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根据你了解的情况列 举3种。 (3)短期内补给量增多,长期补给量将减少 高原冰川后退,雪线上升;湖泊面积萎缩;蒸发增大; 都会使地表径流损失量增大。 (4)过度放牧,破坏草甸草原;不合理灌溉,土壤盐 碱化严重;捕杀珍贵野生动物;采矿;淘金。
答案:A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海 拔高,冬季比周边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冷, 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夏季,青藏高 原太阳辐射强,比周边同高度的自由大 气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
高耸挺拔的大高原,由于它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
称为高原季风。读青藏高原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超额体验,超级提分,超越很简单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两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两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两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谢梅珍;赵林;吴晓东;周华云;岳广阳【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22(44)5【摘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但目前冻融循环及植被生长周期中土壤氮的动态变化还不清楚。

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和特大桥地区的两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可利用氮(NH_(4)^(+)-N、NO_(3)^(-)-N、DON)及微生物量氮(MBN)的季节变化。

结果表明:土壤铵态氮(NH4+-N)及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在非生长季高于生长季,土壤硝态氮(NO3--N)在生长季高于非生长季;风火山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NH4+-N在融化期含量较高;土壤MBN在植被生长旺盛期降低,在植被生长后期升高;风火山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MBN含量、特大桥地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可利用氮总量与土壤全氮(TN)含量显著正相关。

这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植被吸收以及冻融作用均可引起土壤可利用氮及MBN的季节变化。

【总页数】9页(P1631-1639)【作者】谢梅珍;赵林;吴晓东;周华云;岳广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1;O613.61【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区土壤水分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高寒草地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质量评价4.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差异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AR) 因而 可 , 候 的暖 干化 趋 势 ,也 引起 该 区高 寒 草甸 植 被 向高 寒 联 系 到植 被 冠层 光 合 有效 辐 射 分量 ( P
l1 O1 。 草 原植 被 的退 化 7 部 分 研 究 已关 注 到 了冻 土 退 化 被 用 作 陆 地 光 合 活 动 的 指 标 l-] 本 研 究 季 ND I 加 的 主要 原 因1 而 V g t inId x V增 4 1 ; eea o e )提 供 了强 烈 的植 被 信 号 和 很 好 的 t n
作 由于 其 密切 地 更 为普遍 的观 点认 为 全球 变化 导 致青 藏 高 原腹 地 气 光谱 反 差 , 为常 用 的一 种植 被 指数 ,
地 ,作 为 具有 水平 地 带性 及 周 围 山地垂 直 地带 性 的 就 目前 来 看 , 以往 的研究 或 局 限于 时 间较早 , 侧 重 或
独 特植 被 , 是青 藏 高原 草 地生 态 系统 的主要 类 型 , 其 于气候 变 化 和冻 土退 化 中某 一 因素 的单 一 作用 很 难 分 布面 积 约 7 0万 k m ,占青 藏高 原 可利用 草 场 的近 全 面 反 映 近 年 来 特别 是 2 1世 纪 以来 高原 气 候 变 化 5 %l 1 藏 高原 作 为 我 国乃 至 东亚 地 区 气候 变 化 对 草甸 生态 系统 影 响 的最新 动态 特 征 。 0 I。青 _ 3 因此 , 需要 应
1 引 言
质 含量 降低 ,植 被类 型 表现 为从 沼 泽 化草 甸演 替 为
典 型草 甸 , 原化 草 甸 , 草 最终 成 为 沙化 草地[, 8 也对 冻 1 土对高 寒草 甸 的生 长发 育影 响进 行 了细致 分 析[ 但 9 1 。
高 寒 草甸 广泛 分 布 于青 藏高 原东 部 及 其周 围山
I G o l n e tr nt i n d l g b on i 对 高寒 草甸 的影响 , 研究 得 出 : 多年 冻 土退 化 的 G MMS ( l a Ivnoy Mo i r g a d Mo e n 并 在
tde) O A A H R 1 8 — 0 6年 过 程 中 , 壤 温度 逐 渐 升 高 , 壤 含 水 量 下 降 , 机 Su is研 究组 提供 的 N A / V R 9 9 2 0 土 土 有
缩 短等 冻 土 退化 的 变化 趋 势 ; 高寒 草 甸 生 态 系统对 气候 变化 的 响应 不 及 对 季节 冻 土 退化 的响 应敏 感 , 生 其
长发 育 的前期 主要 受 水分条 件 的 限制 , 而在 生长 发 育的 旺盛 期及后 期 , 主要 受热 量条 件 的制 约。 则
关键词: 高寒草 甸 : 气候 变化 ; 冻土 ; 青藏 高原
. 植 变 化 。有 关 研 究认 为 :青 藏 高 原 高寒 草 甸 生 长 季 21 NDVI 被 指 数
N VI D 显著 增 加 , 生长 季 提前 和 生长 季生 长 加速 是 青
由 卫 星 所 获 取 的 N VI ( omai d D f rn e D N r l e iee c z f
长 、 盖度 总体 下降但 自2 0 覆 0 4年后 开 始 回升 、 上 生物 量 明显增 大 等一 系列 演 变特征 : 地 气候 冻土环 境表 现 出
气 温升 高 、 水增加 、 降 日照 增 多等 气候 暖 湿化 、 季节 冻 土层 温度 及 热量 条件 显 著 升 高、 冻土层 变薄 、 结时 间 冻
的敏感 区和生 态演 变 的脆 弱带 ,其气 候 冻 土环 境 与 用 最新 的气候 冻 土环 境 演变 和 高寒 草 甸生 态 系统 演 高寒草 甸 生态 系 统在 全球 变 化 的大 背景 下 已经 发 生 替 的观 测 事 实来 综 合 揭 示 两 者 之 间 的相 互关 系 , 本 显 著变 化 并存 在相 互 作用 、 互 反馈 的复杂 关 系 , 相 全 文 正是 这方 面研 究 工作 的有 意尝 试 和初 步探讨 。 球 变 化 势必 对 高 寒 草 地 生 态 系统 产 生 重要 影 响 , 而 高寒草 甸 生态 系统 的演替 的确 能反 映 出全 球气 候 的 2 资料 与计 算方 法
天 、候 宅乏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对 气候冻土环境变化 的响应
李 林 1 王 振 宇 1 徐 维新 , 汪 青春 2 , 2 , 2 ,
(. 1青海省 气候 中心 , 西宁 80 0 ;. 10 12青海省 气候 变化监 测评 估 中心 ;. 3青海省卫 星遥感 中心 )
摘 要 : 用 青藏 高原 河 南县 典 型 高寒 草 甸 生 态 系统群 体 结构 、 上 生物 量 、 育 期及 其 气候 、 利 地 发 冻土 环 境 观测 资料 , 系统研 究 了 高寒 草 甸 生态 系统 演 变特 征及 其 对 气候 变化和 冻 土退化 的响应机 理 。 究表 明 :0世 研 2 纪8 0年代 后 期 以 来高寒 草 甸 生 态 系统 出现 了牧草 返 青期 无 明 显 变化 而黄 枯期 显 著延 迟 致使 生 长期 明显 延

15 —

为反 映植被 信息 ,且数 值 越大表 明植 被覆 盖程 度越 达 66天 /0年 。 . 1
. 高、 植被 活动越 强 。 I G MMS提 供 的 N V 数据 已充分 32 高 寒 草 甸覆 盖 度 的 变化 DI
天 、便 乏乞
98 牧 N V 时空数 据集 。该数 据集 时 间分 辨 率为 1 d 空 过 了 9 .%信度 的显 著性水平 检验 。受其影 响 , 草 D I 5, 间分辨 率 为 8 mx k N V 值介 于 00 07时 被认 生长季 也显 著增 长 , k 8 m, D I . . ~ 而气 候倾 向率 则略 高于 黄枯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