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国通论复习材料第二节 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道家概述

一、道家。道家是我国先秦时期形成并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思想流派,与儒家并称当时的“显学”。它的创始者是老子(聃),代表著作是五千言的《老子》(即《道德经》)一书。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杨朱等道家哲人。

二、老子的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以“道”为主宰和天下万物所生本源及其运动规律的本体论;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朴素辩证法:“无为无不为”、知雄守雌、以退为进、柔弱胜刚强的策略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社会政治理想。

三、庄子学派。以庄子、杨朱为代表的部分道家,主张对什么也不必认真,做到“坐忘”:“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提出所谓的“不拔毛”论调,“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不遣是非,与世浮沉。他们自然不会去注意构建系统的治国原则与管理方法,一切放任自由、无可无不可便是他们所向往的最好的社会生存境界。

四、黄老学派。这一学派勃兴于战国晚期,盛行于西汉前期。他们立足于老子思想的主体性,尊奉相传的黄帝学说,同时兼容并取诸子百家之长,体现出“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验格”的思想特色。这不但与庄子学派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也与老子的不少观点不尽一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由消极避世转变为积极入世。

第二节道家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道法自然”:道家治国的哲学原理。“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其哲学上的最高范畴。道家认为,“道”先于物质存在而又凌驾于物质之上。它既是产生孕育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又是制约规定宇宙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总规律。它是永恒的,无限的,不可言说的,人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的这种自然属性,按道家的理解,便是自然。在道家看来,“自然”就是道,就是规律,事物都应该顺应它自身的情况而存在、而发展,治国也不能例外。具体地说,治国也应采取顺应万物自然本性的方式,即追求最纯真的自然——“朴”的状态,反“朴”归真,而切不可勉力人为,以致“朴散真离”,陷入不可自拔的动乱竞争局面。

二、“无为而治”:道家治国的思想境界。道家普遍持历史退化观点,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不断退步的过程。老子指出,社会“文明”每发展一步,社会状况就每糟糕一层,而治国之术也就随之倒退一大截。道家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乃是由于人们汲汲有为,违背了“道法自然”这一根本规律,尤其是那些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选择了完全错误的治国之术,积极有为,结果导致天下大乱。

该怎样来改变“有为”混乱的局面呢?

道家的基本观点,就是必须重新选择正确的治国之道。它的核心内容,乃是

以“无为”的方式,使历史发生逆转。道家逻辑地推导出“无为而治”的治国纲领:“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则可以托天下”。强调“致人无为”是使天下得以大治的重要保证,“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一旦返朴归真达到这样的程度,“无为之治”也就算真正实现了,人类社会便可以回归到“小国寡民”的理想世界。这就是道家所追求的治国上的终极宗旨,也是其一切管理设想与措施制定的逻辑起点。换言之,道家治国思想建立在“道法自然”的哲学认知基础之上,而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其理想追求。

第三节道家治国思想的几大要素

一、海涵宽容,虚静处下。“道法自然”,这在治国上,就要求统治者做到海涵一切,虚怀若谷,宽容包纳,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谦卑居下,永不自满。在上者虚静无为,在下者循理而为,各不逾矩,彼此相安。由此可见,统治者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任人之能,是道家主张建立和谐统治秩序的重要前提。

二、顺遂民情,因循为用。在治国上,道家主张顺遂民情,也就是顺从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用道德仁义等外在力量去强行改变什么,规范什么。在道家眼里,治民如同种庄稼,要顺遂其性而深耕细芸,否则带来的只是报复,意味着治国上的彻底失败。可见,顺民之情,因循而用,是道家所极为推崇的治国之重要秘诀。

三、去奢节俭,省刑慎罚。道家认为治国的重点是统治者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而统治者的修身又必须以按“道法自然”的原则以恢复人自然本性为要务。这落实到具体细节上,一是要节俭,即老子所说的“去甚,去奢,去泰”。二是要知足常乐,进而荣辱皆忘。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法令刑罚手段在治国上的巨大局限性,反对以暴力强制的方法进行管治。

四、实腹虚心,愚民为术。道家认为社会是由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组成的,回复人的自然本性,固然首先取决与统治者“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但同时也要求民众无知无欲,返朴归真。指出只有双方共同致力于“无为”,方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生活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立起朴素自然的社会管治秩序。因此,道家主张对广大民众采取愚民政策,既不能诱发民众的物质欲望,也不能使其拥有知识,更不能让其关心国家大政方针。老子有一段经典的言论概括了这种“愚民之术”的主要内涵及其所要达到的目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五、贵柔守雌,以弱制强。知雄守雌,以退为进,柔弱胜刚强是老子以及整个道家学派对待事物,掌握主动的策略原则,也是道家治国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使道家的治国理念与方法带有浓厚的阴柔特色。其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主张“静作得时”,治理制度的设置与治理措施的推行,都要求合乎时机,顺应自然。二是治理上要由小入大,循序渐进,和谐混成,而不能幻想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三是管治方式应该尽可能做到简约、明快,不讲求繁文缛节,不违背天然本性,事半功倍,效率至上。四是治国的手段要善于体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特点,达到“成功遂事,莫知其状”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