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上册)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四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四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四篇】【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四篇】的文章,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远古时期,原始社会)1.云南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最早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约3万年、打制石器、但掌控磨光和钻孔技术。

代表骨针。

面貌和现代人类似,能人工取火。

)2.半坡遗址(约6000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建筑,最早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代表鱼纹彩陶盆)河姆渡遗址(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最早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骨耜、栽培稻谷遗存)大汶口居民(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显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3.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同盟首领。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首创人,号神农氏。

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号轩辕氏。

约4000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炎、黄二帝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

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尧年老后传位舜、舜传位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同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

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年龄战国奴隶社会)4.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定都阳城,禹死后,启继位,即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世袭制。

)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商首领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后来,盘庚迁殷,所以商朝称殷商。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周族首领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年龄和战国)。

5.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和臣民等分给亲属,元勋等人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要尽义务:必须绝对服从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国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知识点梳理
1.1 时代背景
- 新石器时代
- 商代
- 西周
-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1.2 重要历史事件
- 夏朝的建立
- 商朝的建立
- 周朝的建立
- 春秋战国的分裂和统一
- 秦朝的统一
- 汉朝的建立
- 三国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重点知识详解
2.1 春秋战国时期
2.1.1 各国的兴衰
- 齐国: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官僚制度逐渐崛起,经济繁荣。

- 晋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官僚制度日益崛起,分封制逐渐消失。

- 楚国: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经济上颇为繁荣。

2.1.2 远征战争
-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打败曹操,在文化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秦彝之战:晋国崛起,离开封建制管理,实行官僚主义。

南北分裂加速。

2.2 秦汉时期
2.2.1 秦朝的统一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实行郡县制,破除分封制度。

2.2.2 汉朝的建立
- 依托盘庚、太公钓鱼等传说,选汉高祖为天命之人,建立汉朝。

- 实行官僚制度,东汉时期逐渐形成封建王朝。

三、复重点
1. 时代背景的梳理及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兴衰、重要远征战争、孙刘曹三英等历史人物的了解。

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建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度的了解,以及光武中兴、董卓之乱等历史事件的掌握。

四、参考资料
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2.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5篇)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果不通过复习使之牢固的保持在记忆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复习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复习资料。

下面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小月月给大伙儿收集的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篇一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有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曹操较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篇二我国境内已知的较早人类是_元谋人_人(其生活距今约_170万年,在云南元谋发现的。

北京人:在_北京周口店_发现的。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磨制石器_,使用天然火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会制造陶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粟的国家。

制彩陶。

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制。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家夏。

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部落的`首领汤,领兵打败了夏,建立了商朝,建都亳。

后来,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利用打制方法制造打制石器进行生产生活,处于“旧石器时代”。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例如: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以用来研究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3、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

4、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会制作和使用工具,可能会用火。

5、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发现地点在陕西蓝田。

6、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发现地点在湖北郧县。

7、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会使用天然火,并能长期保存火种。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1987年12月1日,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8、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知道人工取火,具有审美意识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含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时期,人们会制造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5000年的中华文明诞生于这一时代,良渚文化等大型墓葬中出现玉钺、陶器等随葬品,此时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贫富分化)。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原始遗存:在历史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最有证明力的是原始遗存。

4、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的特点:分布广泛,具有多元化特征;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长江、黄河的支流所在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总体是东部多于西部,以中原为核心。

5、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且相互之间存在文化交流。

历史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各课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掌握,并加以运用)第1课: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其生活距今约( )万年,在( )省( )县发现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 )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 )制石器,使用( ),过着( )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 )制石器,但已掌握( )技术;使用( )取火;用( ) 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 ) 关系结合起来的( )。

第2课: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 ) 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用( ) 耕地,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 )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 )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 )制石器,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 )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1、( ) 和( ) 都是生活在( )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后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 )。

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 。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 )”。

3、( )的“禅让”。

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

第4课:1、约公元前2070年,( ) 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开始进入( )社会时期。

2、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 ) 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 ) 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
保存火 种 人工 取火
云南 约 元谋县 170万年 周口店 龙骨山 周口店 龙骨山 约70- 20万年 保留猿 的特征
北京人 山顶洞 人
打制 石器
约三万 和现代人 掌握了磨 制和钻孔 年 差不多 技术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
居民 河姆渡
原始居 民 半坡
地点
时 间
工 具
农耕 作物
居住 状况
定居 (干 栏式 房屋)
重 大 事 件
春秋 争霸
奴隶社会
世袭制
重 要 制 度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 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 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隶, 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 侯; 义务: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向天子交纳贡品,镇守疆土,随 从天子作战。 作用:开发边疆,巩固统治,后 期导致诸侯争霸。
第10课
建 秦 立
封建社会 “秦王扫六合”
条件: 1、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2、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3、秦王嬴政的谋略。 建立: 前221年嬴政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建立秦朝。 意义: 1、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争霸(称霸条件) ——齐桓公(尊王攘夷) 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 魏、韩 “长平之战”
春秋:争霸战争 VS 战国:兼并统一战争
1、右图是西周初期形势图, 该图能反映出周初推行的 一种不同于商朝的重要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井田制 D、分封制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一本全(七上)第 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 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 万—20 万年;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4、生产生活状况: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1.半坡原始居民:①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②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③生产: 使用磨制石器和耒耜,种植粟、蔬菜、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彩陶。

④生活:住半坡式房屋,会纺线、织布。

制衣。

2 河姆渡原始居民①时间:约7000年②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③生产: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陶器,④生活: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挖掘水井,简单玉器,原始乐器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 年至公元前5000 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四、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不同: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②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③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黄帝、炎帝1.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①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人文初祖的贡献②促成华夏族的形成3.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制”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奴隶社会王位继承制的演变:夏朝的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尧、舜、禹-------启(禅让制)(世袭制)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2.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第1课: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后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

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

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第4课: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时期。

2、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4、由于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的暴政,导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5、商朝又称为殷朝。

因为商王盘庚迁殷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6、由于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的暴政,导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后来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

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这是西周成为一个强盛国家的主要原因。

西周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第5课:1、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其中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2、在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叫做“三星堆”文化。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4、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奴隶是主要的劳动者,过着悲惨的生活。

第6课: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4、楚晋争霸在春秋时期最激烈。

其中有城濮大战。

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三家分晋:赵、魏、韩)6、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赵军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都江堰:由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的,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类,因此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4、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变法的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

★变法的意义: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战国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到封建社会时期。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第8课:1、文字的演变: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帛书(战国)→小篆、隶书(秦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商朝的历法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3、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4、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其代表作是《离骚》。

5、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第9课: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的主要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其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

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其主要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面。

3、孟子——儒家。

主要思想:①反对一切战争;②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③提出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韩非子——法家。

主张改革,提倡法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孙武——兵家。

著《孙子兵法》。

第10课1、经过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秦统一六国成为不可抗拒的事实。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都城在咸阳)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①、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文字(小篆、隶书)、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③、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④、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第11课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包括:①徭役、兵役繁重;②赋税沉重;③刑法残酷;④秦二世的暴政。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但失败了。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与此同时,刘邦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4、秦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12课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西汉国力最强盛时期是在——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原因: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①政治:重视人才;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②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设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③统一铸钱,盐铁官营。

第13课:1、汉武帝曾令人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

2、发明水排的是——东汉的杜诗,这是个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这一技术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第14课1、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族首领是——冒顿单于。

从此,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

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出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从此匈奴再也无力跟西汉对抗。

4、西汉时期有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他们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15课1、西域——指的是现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同反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建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4、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5、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东汉政府,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大秦,中国古代对古罗马的称呼)第16课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中国西汉早期。

2、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使用竹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

3、东汉时候,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候纸”。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5、东汉的张衡制造了一台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汉朝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还编了一套体操叫“五禽戏”。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17课1、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兴起于东汉民间。

创始人之一是张陵。

把老子尊称为“太上老君”。

3、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编写了《史记》一书。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18课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

2、奠定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以少胜多战胜曹操)。

3第19课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

2、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4世纪后期,北方前秦统治者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3、383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前秦——东晋)第20课1、建立北魏政权的是——鲜卑族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年代是——439年。

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4、孝文帝是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他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进行改革。

改革的内容有:①学说汉话;②改穿汉服;③改用汉姓(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同汉族通婚;⑤采用汉族的官制、法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

第21课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第一人,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他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第22课1、中国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