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汇编
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的初步阶段,包括夏、商、西周等朝代。
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央集权衰落和诸侯割据的局面。
3. 秦朝统一中国,对中央集权进行了极端强化,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法家思想和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
4. 汉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繁荣和强盛的朝代,采取了黄老统治和儒家政策的结合,实行分封制。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了农民起义和战乱频仍的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南北分裂。
6. 隋朝和唐朝推行了大一统的封建制度,统一了南北,其间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辖境庞大、社会经济繁荣。
7. 宋朝开始在中国推行科举制度,士人由此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同时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封建社会达到高峰。
8. 元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非汉人王朝,源自蒙古,对汉人进行了许多征服和压迫。
9.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帝国,部分时期经历了繁荣和边界扩张,同时也有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问题。
10. 清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在统治中国期间,实行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
二、近代史1. 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的明亡清兴,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
2.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列强入侵提供了契机。
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解放运动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5. 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导致了中共在中国的执政。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实施了共产主义的目标。
7.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最为混乱和动荡的时期,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8.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次重要转折,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现代史1. 当代中国经历了经济改革和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商(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1、夏朝: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启);灭亡:统治400多年,夏桀时灭亡。
2、商朝: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建立商朝;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统治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北达辽河;灭亡:统治500多年,纣王时灭亡。
3、西周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建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4、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内容: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
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③交纳贡品;④带兵随771年,周幽王被杀。
5、春秋五霸: 背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
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
(退避三舍)楚庄王:邲(Bì)之战打败晋军后称霸中原。
(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吴王阖闾:用孙武为将,打败越军称霸中原。
春秋时著名军:孙武。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卧薪尝胆)6、战国七雄: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至此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
兼并战争:魏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军事家孙膑、马陵之战(减灶诱敌);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军事家白起,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白起。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即六国出兵联合攻秦(苏秦)。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时期1.古代中国人类的起源-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其政治制度2.夏朝-夏商周年表-“夏桀纣”的得失与衰亡-夏朝的历史地位与意义3.商朝-商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商朝的兴盛与衰落4.周朝-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中国封建社会与秦汉时期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封制度与诸侯国建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2.秦朝-秦朝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治理措施与政治制度-秦朝的兴衰原因与意义3.汉朝-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汉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汉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4.与汉朝同时期的民族政权与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西方文化的传播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峙与统一战争-三国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2.两晋时期-晋朝政权的建立与分裂-两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发展-两晋时期的佛教和道教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内忧外患与统一战争四、隋唐时期1.隋朝-隋朝的政治统一与分权制度-隋朝的农业经济与对外关系-隋炀帝的政治与文化2.唐朝-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唐朝的兴盛与贞观之治3.安史之乱与黄巢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与影响-黄巢之乱的原因与结果五、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时期1.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政权的建立与统治-五代政权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五代文化的特点与变迁2.宋朝-北宋和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3.元朝-元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元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六、明清时期1.明朝-明朝的建立与洪武、永乐年间的政治-明朝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文化繁荣2.清朝-清朝的建立与康乾盛世-清朝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清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七、中国现代史时期1.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政治变革-民国时期的政治纷争与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战争-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3.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背景与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就-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你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册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册)一、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大约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距今6000多年。
他们栽种水稻,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烧制黑色陶器。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距今有5000多年,黄河中流的半坡遗址种植粟和蔬菜,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的国家;他们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遗址的农业生产工具是石斧、石锄、石铲、石刀等;三、传说4000多年以前,炎帝和黄帝是黄河中下流地区杰出的部落首领。
后来,黄帝和炎帝又结成部落联盟,九黎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
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尧、舜、禹的传说:传说黄帝以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
他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尧老了,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德有才的舜作为继承人,协助尧处理事务。
尧死后,舜就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舜年老了,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
从此,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五、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六、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战国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A.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1.传说中的夏朝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3.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B.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1.统一王朝的出现2.商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3.商朝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C.周朝前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商朝的灭亡与周朝的建立2.周朝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繁荣D.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1.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分裂3.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A.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1.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秦朝的边防体系和修筑长城B.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1.汉高祖刘邦的建立和治理2.西汉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度3.西汉的科技和文化繁荣C.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1.汉光武帝的复兴和统治2.东汉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官僚体制3.东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A.曹魏(220年-265年)1.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2.曹魏政治体制和文化发展B.东晋(317年-420年)1.东晋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东晋文化的繁荣和影响C.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1.南北朝的分裂和分权2.南北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D.隋朝(581年-618年)1.隋朝政权的建立和统一2.隋朝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四、唐宋元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A.唐朝(618年-907年)1.唐朝政权的建立和治理2.唐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繁荣B.宋朝(960年-1279年)1.宋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2.北宋和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C.元朝(1271年-1368年)1.元朝政权的建立和跨越的文化交流2.元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D.明朝(1368年-1644年)1.明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稳定2.明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E.清朝(1644年-1912年)1.清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五、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思想和文化A.儒家思想1.孔子的人性论和政治哲学2.孟子的仁政思想和人与天的关系B.道家思想1.老子的道德经和道家学说2.老子的政治哲学和自然观念C.墨家思想1.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思想2.墨子的政治哲学和无为而治观念D. Legalism法家思想1.荀子的政治原则和法治思想2.韩非子的统治术和法律思想E.佛教的传入和影响1.佛教的传入和融入中国文化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以上是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的大体框架,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入展开每个部分的内容。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学生版)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1.(2024·广东·中考真题)书藏古今,传承文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
材料二 古代书目是指图书分类目录,一个时代书目的多寡,与图书事业的盛衰密切相关。
——摘编自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材料三 下表是明清时期编撰的部分科技类图书信息。
书名作(译)者简介《天工开物》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
《几何原本》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书写材料的共同局限,以及突破该局限的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事业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科技类图书的新特点。
2.(2021·广东·中考真题)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体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
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
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材料二(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滚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
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

专题一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 1、经济的发展1. 农业(1) 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期:石器锄耕。
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
(2) 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②夏、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③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
2. 手工业(1)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 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 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
3. 商业(1)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4. 经济政策:战国时期, 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 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
考点 2、政治制度1. 分封制(1)含义: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义务及权利: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 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统治区域,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 宗法制(1)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
(2)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 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考点 3、精神文明1. 汉字(1) 6000多年前, 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夏前2070年——前1600年商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春秋前770年——前475年前632年城濮之战前551年-前479年孔子在世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前221年——前206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西汉前202年——8年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前140——前87年汉武帝在位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东汉 25年——220年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三国魏晋南北朝 220年——581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朝 581年——618年7世纪初隋创立科举制唐朝 618年——907年627-649年贞观之治713-741年开元盛世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辽)北宋 960年——1127年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 1127年——1279年1141年宋金和议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元 1271年-1368年明 1368年-1644年清 1644年-1911年1661-1796 康乾盛世1684年康熙设置台湾府1727年乾隆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第一章先秦历史考点精讲1、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3)灭亡:统治400多年,夏桀时灭亡2、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统治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北达辽河(4)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3、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
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4、对夏商周三代更替的认识勤于政事、宽以待民、重视人才、广纳谏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条件;民心的向背关系国家的存亡;残暴昏庸、奢侈淫乐,既害了自己,也毁了国家。
1、目的: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但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作战。
3、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4、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1、春秋五霸背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我国进入春秋时期。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1)齐桓公称霸:原因:任用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
标志:葵丘会盟(2)晋文公称霸:前632年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
(退避三舍)(3)楚庄王问鼎中原:邲(Bì)之战打败晋军后称霸中原。
(问鼎中原,一鸣惊人)(4)吴王阖闾:用孙武为将,打败越军称霸中原。
(5)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影响: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灾难。
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大国谋求霸权,进行改革,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同时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这也为将来的社会统一,奠定了基础。
2、战国七雄(1)背景: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至此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2)兼并战争:魏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诱敌);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
(3)著名军事家:孙膑(孙子兵法)、白起(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万)(4)谋略: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即六国出兵联合攻秦(苏秦)。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张仪)1、孔子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_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编订《诗》《书》《春秋》,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2、百家争鸣(1)背景: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
(3)影响: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
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针对训练1、“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
这一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科举制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3、山西简称“晋”。
下列选项与“晋”的来历相关的是(B)A..大禹治水B.西周分封C.晋楚争霸D.商鞅变法4、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A.齐桓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6、“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这场战役是()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C.牧野之战 D.桂陵之战7、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创立的学派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8、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是教导人们()A.时常复习已学过知识B.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C.经常不断向他人学习D.学习生活中各种知识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
它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孙子兵法》D.《金刚经》10、 10、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11、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
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考点精讲1、“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1)条件:(1)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3)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史实: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3、如何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兼并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修长城抵御匈奴等。
同时,他又是一位暴君:焚书坑儒,摧残文化;严刑酷法,征收重税,征发无尽的徭役和兵役。
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张骞通西域(1)目的: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经过: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影响: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为西域归属中央统辖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2、丝绸之路(1)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2)路线: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3)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人口南迁(1)原因: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2)概况: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西晋后期,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3)作用: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2、江南的开发(1)原因:主要原因:北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客观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稳定。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2)表现①孙吴开发江南:织麻布(会稽),生产青瓷,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造船中心,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②东晋南朝时南方的开发: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建康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1、改革背景: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内迁。
2、改革内容:①迁都洛阳;②使用汉语;③穿戴汉族服饰;④将鲜卑氏改为汉姓;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⑦学习汉族的礼法。
3、作用: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针 对 训 练1、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
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B .公元前2世纪晚期C .公元前3世纪早期D .公元前3世纪晚期2、《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 .车同轨,书同文C .废分封,立郡县D .焚书坑儒4、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B. 实行“八股取士”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大兴文字狱5、“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