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的中外文明
中西轴心时代文明比较研究

• 至此,前意识系统、意识系统和后意识系 统的有机辩证运动构成了中国人健全、理 智、平和、中庸的精神心理活动模式。可 是西方人精神的归宿则是另一样式。古希 腊人开创的人文精神经过中世纪宗教的洗 礼,而中世纪神学经过近代理性的审判, 西方人的普遍自我意识重新觉醒。
中西轴心时代文明比较研究
功能上: 血缘-伦理-政治-军事 宗教-伦理-政治-军事
观念: 天命正义观-自然契约观 例:《封神榜》;权中西力轴心所时代在文明地比较的研究繁华庄严。西方非也
2、城邦的社会结构
奴隶
自由人
公民
占1/3人口; 公民家属、客居的 源于战争俘虏; 外邦人、商人;
有权参与城邦公共生 活,担任公职,决定
无政治地位; 后者没有本邦血统;公共事务; 享有祭祀
• 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 200年,被哲人称为轴心时代。期间,人类文明 的精神基础同时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 和希腊开始独立形成。
• 这一时期通过对话产生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原 创性。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精神基础 之上。这个时期文明对话所具有的形态特征,蕴 藏丰富的思想资源,直接对后来东西方的文明对 话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潜我 中西轴心时代文明比较研究
•
——和
我——纯我”结构,这种结构形成的是一连
串圆融神通的精神活动环,其中后意识系
统的纯我结构是一种无我之我结构,主体
有无限活动的空间、悟性、灵感、直觉、
情感等等升华为一种高级精神生命活动,
它贯穿、渗透人的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并形
成一种以想象为特征的创造机制。
中西轴心时代文明比较研究
中西轴心时代文明比较研究
• 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发生了前意识系统后曾经历了 极漫长的隐性自在过程,只是进入文明时代才渐 渐浮显出来成为显性自觉的活动。人的精神心理 活动在意识层面是最活跃的,但它也是中介系统, 总要有归宿。历史发展的逻辑证明了这一点。盛 唐以后,中国虽有过短暂的分裂,但出现了长期 一统的政治局面,民族的融合、精神的沟通、文 化的认同使中国人以追求人格的至善为理念。宋 明时代,早已传入中国的印佛文化完成了中国化。
中国何来轴心时代

中国何来轴心时代?(张京华)[摘要]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80年代介绍到中国,正值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
雅斯贝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四个基本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东西方同时或独立地产生了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轴心文明。
如学者所指出的,这一理论具有反西方中心论的意味。
但也必须注意,在雅斯贝斯所划分的整个人类历史上中国跨越着全部四个阶段,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到第二阶段绝灭了,古希腊文明则在第三阶段才开始。
追溯民初以来学者早已开始的东西文明比较,更多关注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上。
20世纪初兴起的疑古思潮将中国古史“砍掉一半”、“打个对折”,“轴心时代”理论恢复了晚周诸子学的合法性,同时继续漠视三代王官学,而三代王官学正是晚周诸子学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源头。
“轴心时代”理论与中华文明对接中的偏差,其影响将是源与流的颠倒、正题与反题的倒置和各期学术史的逐次错位。
[文摘]一、中国学术界早有共识:西方之“轴心”与东方之“运会”“轴心时代”理论中一段最为感人的文字,是关于人类精神觉醒、哲学飞跃的描述。
类似关于文化“盛况”的描述,照理比较容易得到中国学界的回应,另一方面也难于在中国学界获得“发明权”,因为关于文化“盛况”的各类描述其实早为中国学者所熟知,正如余英时所声明的,“关于古代‘突破’,学术界早有共识,不得视为雅氏的创见,更不可视为西方学人的独特观察”。
“轴心时代”本是雅斯贝斯在施本格勒的8个文化类型和汤因比的21个文化类型基础上,试探性的给出的一个假设。
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雅斯贝斯用了一节的篇幅讨论出现“轴心时代”的规律性依据,最终“无人能充分理解在此所发生并成为世界历史轴心的东西!”但是梁启超给出了理由:“世运”。
关于“世运”的论述,在影响甚大的皮锡瑞、严复、夏曾佑的著作中都可以见到。
二、问天,天不告;问地,地不知——“轴心时代”的必然性其实雅斯贝斯也给出了“轴心时代”一个理由,就是“同时出现”。
中西轴心时代不同文化特点的比较分析

中西轴心时代不同文化特点的比较分析作者:王媛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55期一、问题的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
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之所以称之为“轴心时代“是因为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一时期,几乎同时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用理性的、深邃的思想,乃至宗教的形式来诠释世界,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老子、孔子,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其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到我们今天,成为今天我们主要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考查轴心时代的文化特点,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思索的问题——为什么历史会在大致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产生文化的井喷现象?为什么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横着山、隔着海,但它们在轴心时代却同时迎来了文化的繁荣?为什么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想,后代几乎都很难超越?为什么每当人类社会有了危机或需要新的飞跃的时候,总能从轴心时代的先哲那里寻找到依据?具体到中国的轴心时代,同样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为什么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为什么同样是轴心时代,古希腊就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而中国轴心时代后,却走向了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今天,我们到底需要文化的回归还是文化超越?不同的文化之间到底应该不应该包容、交流,怎样包容、交流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比较研究,不仅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跨文化交融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难以阻挡的大背景下,探讨轴心时代,尤其是中西轴心时代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点及其对今天社会的影响,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轴心时代”的中外文明

少数人的民主,权力的误用和滥用;雅典是直接民主 制,近现代则为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制只适合小国 寡民,民主的普及,人口众多不适合,直接民主制的 弊端。
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不同点的表述正 确的是 A.采取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B.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C.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 D.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进行海外贸易的原因? (6分) 答案: ①因为山地较多,不适合农耕;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 ②东方国家的接纳 ③三面环水,良港众多,适宜发展海外贸易;
二、“轴心时代”的政治文明 雅典的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
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 中国 古希腊 古罗马 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 雅典的民主制度 成 宗法分封制走向 问题。通常用举手表决。 …… 建立共和国 崩溃 梭伦改革 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使用抽签 制定《十二 商鞅变法 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 果 克里斯提尼改革 铜表法》 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 秦统一,建立君主 出, 伯利克里改革 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政五 保护私有财 特 权力高度集中, 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一般一年 人民主权 产,体现法 点 皇权至上,地方 一任。 轮番而治 服从中央。 治精神。 依据以上材料,分别指出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的主 发展 自秦开创,沿 为人类提供集体管 罗马法的渊源, 要特点?该特点体现在哪些政治机构的设置上?雅典 现代资本主义法 西方走向民主与法制 走向专制 趋势 袭 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 ? 2000多年。 理新形式,为后世
孔子 (前551-前479年)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2008年江苏卷)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 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百家争鸣、轴心时代都是全球文明交流的结果

百家争鸣、轴心时代都是全球文明交流的结果玄学的本质是哲学,哲学的本质是神学,是“理性神”神学。
西方神学有两系,一个是一神教系,起源是犹太教。
另一系是“理性神系”,起源是印度,后来传入希腊,导致希腊哲学的出现。
希腊哲学就是“理性神”神学。
希腊哲学和犹太教融合,形成基督教。
印度哲学同时也传入中国,其标志就是抽象的,实体性“道”的观念的形成,最后导致道家的出现。
尽管说道家在战国就已经出现,标志是《道德经》和《庄子》的出现但是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影响。
道家取得影响,却是到魏晋时期。
魏晋学术,被称为魏晋玄学。
所谓的玄,就是指一种抽象的实体,讨论抽象的实体,叫玄谈。
玄学为何能在魏晋兴起?根源在于,中国对大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不适应,或者说对法家思想不适应。
感觉到压抑,感觉的被剥夺了自由。
所以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口号就是,“反名教任自然”。
很多人把玄学所说的“名教”误认为是儒家。
汉武帝的确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独尊儒术”。
但是汉以后,与中央集权政府结合起来的儒家,已经偏离了孔孟,法家化了。
所以魏晋玄学,反名教,其实质是反专制,反法家。
其标志就是,在关于老子和孔子谁更高明的讨论中,魏晋玄学的最出色人物,王弼认为,孔圣于老,孔子比老子更高明。
既然认为孔子比老子还要高明,当然不可能反孔,不可能反儒家。
那么反法家,反专制的手段是什么?怎么才能够限制、制衡专制的政府,专制的君主?在当时存在着两种手段,一种是神学的手段,一种是道德的手段。
神学的手段产生在西方。
这个西方是大西方,指中国以西的所有文明,其核心是古两河流域古埃及。
道德的手段,产生在中国,就是后来所说的儒家思想。
现代欧美人认为,在与政府与君主作直接的政治斗争的,现代民主制度出现之前,全世界都处于君主独裁的统治之下,都是奴隶社会。
这是对全球文明史的无知。
准确的讲,是对欧洲之外的历史的无知。
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出现,而且中国和西方同时出现。
这里的西方主要是指古埃及和古两河流域。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东西方的百家争鸣时代及原因◆人类古代文明的三大中心公元前8至3世纪,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成就异彩纷呈的时代。
为什么人类在不同地域,几乎同时取得重大文化成就?如何来认识这一历史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
其中尤以德国学者K.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影响最大。
他认为: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经过早期发展之后,形成了三大古典文化中心,即中国、印度、希腊。
这三个地区分别发生了非同寻常的文化事件,出现了非凡的文化人物。
在中国,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以及其他诸位思想家、哲学家相继出现;在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奥义书》等问世,佛教、耆那教等开始创立;在波斯,相传琐罗亚斯德创立祆教(拜火教);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等地,犹太教先知四处游走,传经布道;在小亚细亚和希腊,更是贤哲辈出,先有荷马、赫西俄德,后有所谓以泰勒斯为首的“希腊七贤”,继而出现了巴门尼德、希罗多德、赫拉克利特、修昔底德、苏格拉底、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等等。
这是当时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三个中心,人类都非常相似地开始意识到自身作为整体的存在,也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人类至今依然存在的世界几大文化模式几乎同时得以确立。
◆以希腊文明为例从此,“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古希腊人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政教分离的思想是现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希腊人创造的民主共和制是近代世界普遍认同的政治体制的原型。
希腊人的文学艺术作品至今仍是现代西方文艺界学习的范本和创作的源泉之一。
西方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修辞学、文献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知识学科,无一不是希腊人奠定的基础。
他们确立的一些原则,如史学摈弃情感、求真求实的原则,希波克拉底的医德誓言等,仍然是当代从业者遵守的学科纪律。
新轴心时代下中国文化的发展

新轴心时代下中国文化的发展“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中提出的,他把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段时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北纬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几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产生早就了那个时代的辉煌文明,像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他重新燃起火焰。
”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无论哪一次的文化大繁荣,其发展其创意的基础都可以追溯到“轴心时代”下的文化成就,可见这一历史时期下的文化发展对后世的影响之深之大。
“轴心时代”的产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晶,对比当今,那么一个“新轴心时代”的产生将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各国经济都在飞速发展,跨国企业不断建立,各国的资金、人才要素、物质方面的种种都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着不断的流动与碰撞,经济上的合作交流势必会带动国与国之间的语言、风俗习惯、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内在文化的交流。
所以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搭建了一座坚固的桥梁,催促着新轴心时代的诞生。
第二,政治多极化为各国敲响警钟,一定程度上大力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为新轴心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
现在的世界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是个多极化的世界。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企图称霸世界,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肆意干扰他国内政,与此同时,还从文化方面宣扬“西方文化论”,想通过文化上的渗透从侧面腐蚀其他国家的文明,一文化渗透达到政治上的控制。
轴心时代的文明中国和印度_263807926

郑国的子产
把中国第一部成 文的刑法铸在了 铜鼎上,其用意 似乎与汉莫拉比 把神谕刻在石碑 上不无二致:任 何人都能查阅, 以防止社会不公。
孔子
汉代刘歆
• “儒家者流, 盖出于司徒之 官,助人君顺 阴阳,明教化 者也。”
东汉郑玄
• 儒出于诸侯 保氏之官, “掌谏王恶, 而养国子以 道,乃教之 六艺”。
老子
• 儒道两家所论的中国古代 哲学之本体论的本质而言, 他们却是相同的,即都以 “道”作为存在之本和价 值之源。
• “道”本来指人们所走的路:“道, 所行道也。”(《说文》),在当 代语言中就是“道路”、“街道” 的意思。作为道路,它必定有一个 方向:“一达之谓道”,就是道路 必定通达某处,达到一个目的地。 由此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人的行为, 事物的变化,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法则、准则、标准和目的指向。
“一真”(kevala) • “言语归于徒然,世俗逻 辑失去功效,心智无法理 解。”它是非声音、非形 状、非灵魂、非极乐、非 触觉或任何相似之物。
• 耆那教徒发展了一套详尽的 末世论和宇宙论,把“业” 视为与尘土一样细微的物质 形式,由各种行为的不同性 质所引起,附着于灵魂之上, 阻碍它上升到宇宙之巅。
轴心时代的文明 中国和印度
“天帝”
• 天帝是自然现 象的变化和人 类社会活动的最高主宰,它 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存亡,战 争胜负,年成好坏,以及生 儿育女、风雨阴晴等。人们 逢事必卜,乞灵于天帝。
黄帝
• 黄帝就照此理周游天下,依照罗盘上的四 个方向巡 视。尧帝则不必躬亲,派遣下 属到四方巡视。而舜帝则不出都城,在都 城四门举行仪式。到了周朝,皇帝在宫殿 里修建了专门行四季之礼的殿堂,只需在 殿堂内站在东南西北四个位置即可。他要 在不同的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冬季穿 黑衣,站在西北角;春季穿青衣,站在东 北角;秋季穿白衣,站在西边;夏季穿缙 衣,站在南边。君王拥有最高的权力,但 不能为所欲为;他的职责是遵循“天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促进社会公平
D.维护法律尊严
A
★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一定的思想文化。 随着政治经济状况的巨大变化,社会的巨大 变革,碰撞出的思想文化,闪烁出耀眼的火 花。
三、“轴心时代”的精神文明
中国 古希腊
成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 苏格拉底 百家争鸣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柏拉图 果 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汉书》
中国 古希腊 耕地少,三面临海良 港多,受地理环境影 海洋文明 响,发展海外贸易, 工商业发达。
成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果
农耕文明 井田制瓦解,土地 私有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成
特 点
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商品交换频繁,有较强 自给自足,商品交换 的开放性和掠夺性。 少,较封闭。
发展 成为中国古代乃至 趋势 近代经济的主体。 战国铁器牛耕
专制制度
公民集体民主制
儒家思想
人文精神的起源
如何看待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中国: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重大工程的修建,科 技文化进步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经起过一 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影响了向近代的社会转型。
西方:发扬了民主与法制;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 一,经常分崩离析,易摧毁文明,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古希腊文明衰 落的原因之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 ——“轴心时代”。他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 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25度 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 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 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 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 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对 后世影响深远。
D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表现在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缘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向公职人员发放津贴 ④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 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 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实质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障平民利益
世界史部分: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 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 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 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一、“轴心时代”的物质文明
2、从政治角度看,都处于没有专制君主的相对自 由的环境中。 3、从社会环境看,重视交往,重视人才,知识分 子活跃。
4、从内容看,丰富多彩,关注“人”以及人与社 会的关系。
5从影响看,分别开创了东西两方文化的源头,影 响深远。
四、中外综合对比:
中国 物质 文明 古希腊
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政治 文明
精神 文明
由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和时民主政权感到失望,柏拉图离开 雅典,曾三次到叙拉古,企图建立理想城邦,但都失败了。柏 拉图《理想国》反对现实世界中的民主制度,主张建立一个由 哲人王统治的国家。在他设计的理想国中,居民按照智慧品德 分成三部分:统治者、军人和平民,各司其职;反对私有制, 提倡公有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是最早的乌托邦 思想的体现。 (2)根据材料分析柏拉图建立“理想国”没能实现的原因。(6 分 答:①反对现实的民主制度;②不具操作性;③不适应时 代发展趋势。
亚里士多德
老子、孔子
普罗塔哥拉
特 学派众多,互相辩 体现人文精神,强调人 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注:对材料进行解读是 年高考的新题型。 点 难;政想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逐渐衰落;后成为西方 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材料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 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 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 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古希腊人 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 而强大的东方邻国对希腊人的到来表 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 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自《古希腊城邦史》
古希腊的海外贸易范围
(3)孔子和柏拉图政治理想没能实现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4分) 答:①不符合时代潮流;②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
★我们做了不少题了,通 过订正答案,议一议自已 的优缺点,哪些应该坚持? 哪些应该改进?想一想下 一步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东西文化,交相辉映,请分析春秋战国文化与古 希腊文化的异同: 1、从物质基础看,都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进行海外贸易的原因? (6分) 答案: ①因为山地较多,不适合农耕;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 ②东方国家的接纳 ③三面环水,良港众多,适宜发展海外贸易;
二、“轴心时代”的政治文明 雅典的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
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 中国 古希腊 古罗马 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 雅典的民主制度 成 宗法分封制走向 问题。通常用举手表决。 …… 建立共和国 崩溃 梭伦改革 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使用抽签 制定《十二 商鞅变法 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 果 克里斯提尼改革 铜表法》 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 秦统一,建立君主 出, 伯利克里改革 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政五 保护私有财 特 权力高度集中, 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一般一年 人民主权 产,体现法 点 皇权至上,地方 一任。 轮番而治 服从中央。 治精神。 依据以上材料,分别指出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的主 发展 自秦开创,沿 为人类提供集体管 罗马法的渊源, 要特点?该特点体现在哪些政治机构的设置上?雅典 现代资本主义法 西方走向民主与法制 走向专制 趋势 袭 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 ? 2000多年。 理新形式,为后世
“轴心时代”的中外文明
(前800—前200年)
【课标要求】 中国史部分: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 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 程发展迅速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 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 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 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 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D
(2011•安徽文综•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 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位 于淮河的水利工程)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 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 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其以见谷赈 给贫人。——摘自《后汉书》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 征。(8分) 【答案】①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②重视水利;③受 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鼓励文明间的包容并处,促进其共同发展。当然当今 世界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大势所趋。
孔子 (前551-前479年)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2008年江苏卷)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 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D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 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 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 可能是( ) A.孔子 C.普罗塔格拉 B.韩非子 D.亚里士多德
D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提出“周鉴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 商二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多么丰富 而完备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积极推行其政治 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 (1)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孔子的主张为何在当时不被 统治者采纳?(6分) 答案: ①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②春秋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其主张不适应时代的 发展趋势; ③周王室衰微,得不到王室的有力支持。
民主政治积累经验 制的先声
★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与现代民主制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
少数人的民主,权力的误用和滥用;雅典是直接民主 制,近现代则为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制只适合小国 寡民,民主的普及,人口众多不适合,直接民主制的 弊端。
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不同点的表述正 确的是 A.采取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B.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C.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 D.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
逐渐走向衰落。 古希腊货物装船
(2012年北京卷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 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B C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 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很高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 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 占61.4%
认识: 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政治背 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文明; 人类文明没有优劣高下之别,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 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都 有其利弊。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各种文 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如了贡献,是人 类进步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