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二)中国封建朝代的更替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作用 原因(1)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2)文化教育的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 士阶层,为百家争鸣 提供了人才。 (3)动荡与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为百家争 鸣创造了客观环境,士人们对此提出不同见解,形 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作用:各派阐述自己的主张,相互争论批判,彼此吸收合 理成分,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三、古代科技的典范 1、宋元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有什么影响? (1)火药: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增添的生活的情趣,火 药用于战争,把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2)活字印刷术(毕生)的发明降低的书籍的成本,大大 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 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3)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航海能力,促进了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受惠于指南针 的导航。 (4)植棉和棉纺织技术(黄道婆)的推广,为广大民众提 高了合适的衣料,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三、百家争鸣 1、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教育成就 (1)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爱护百 姓; (2)提出“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 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3)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 影响很大 (4)主张广开私学, “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 教育的机会。 (5)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2、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四、开放与交流 1、元巩固统治的措施 (1)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我 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2)在西藏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这 是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使元朝中外文 化交流空前繁荣。
八年级历史第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四章知识点历史,是我们国家的生命之根,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灵魂。
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了解我们的过去,更能够深刻认识我们现在的生活,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历史第四章的知识点,一起探究我国的封建王朝时期。
一、封建王朝的发展1.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传说中是由禹建立的,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低级状态,但夏朝确立了“王权至上”的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打下了基础。
2. 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是由商汤建立的。
在政治制度方面,商朝建立了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尊卑等级制度等;在经济方面,农桑牧渔业都有所发展;在文化方面,出现了甲骨文。
3.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是由周武王发动革命建立的。
周朝的制度最为完备,享有“尊王攘夷”和“分封制”等制度。
周朝后期分裂为两个国家:东周和西周。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1.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国之间不停的互相征战,但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其中,孔子提出了“仁爱”、“中庸”等思想,史记成书,思想界出现了庄子、荀子、墨子、韩非等名家。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也修建了万里长城,实现了国内一统,但也因苛政暴虐而被后世所唾弃。
三、社会制度的特点在封建社会里,社会等级分明,由上而下分为天子、贵族、中下级庶民。
著名的“三纲五常”就是对封建社会人际关系最为精确的概括。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现代,许多古建筑、文物都被保护起来,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例如故宫、颐和园等,都是我国封建王朝时期建立的宫殿和花园。
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等轻资产产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析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析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包括农耕文明的出现和特点、古代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及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
一、农耕文明的出现和特点农耕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农耕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迁徙狩猎阶段逐渐过渡到定居农耕阶段。
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的兴起:农耕文明的形成离不开农业的兴起。
古人们开始学会种植作物和饲养牲畜,从而摆脱了对自然界的完全依赖,稳定了生活。
2. 定居生活: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最早的聚落和村庄。
人们不再像狩猎民族一样四处流浪,而是在土地上安家落户,建立家族和社区。
3. 劳动分工的出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分工也逐渐出现。
人们开始按照各自的能力和技能从事不同的工作,比如农民负责种植、农活,手工业者负责制作工具和日用品。
4. 文化的发展:农耕文明的出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人们开始创造并传承各种文化形式,比如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方便,艺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更具美感,宗教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古代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古代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部落社会和城邦社会两种。
1. 部落社会:部落社会是远古时期农耕文明形成初期的组织形式。
人们根据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组成部落,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
大部落由多个家族族群组成,族内实行共有制和分工合作,族外则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争。
2. 城邦社会:城邦社会出现在农耕文明逐渐发展成熟阶段,是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
城邦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周围环绕着大面积的农田。
人们在城邦中进行政治、商业和文化交流,农民则在城邦周围的农田中从事农业生产。
三、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人口的激增:农耕文明的兴起使得农业生产得到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得以迅速增长。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历史变革古代中国的历史变革一、背景在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包括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变革进行复习和总结。
二、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演变1. 封建社会的形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周朝时期。
商朝的奴隶制度随着周朝的建立逐渐演变成封建制度,贵族地主通过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服役来巩固统治地位。
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2. 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中,春秋战国时期是关键的时期。
诸侯国的崛起和战争频繁导致封建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形成了大小诸侯国并立的局面。
三、秦朝统一中国1. 秦朝的崛起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朝通过强大的中央集权和刚强的法律制度统一了中国。
2.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行标准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他还修筑了万里长城以保卫北方边境,并修建了兵马俑等宏伟的工程项目。
四、西汉王朝的兴起1. 刘邦的胜利秦朝的垮台后,刘邦在一系列战争中脱颖而出,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稳定社会和巩固统治,如察举贤能和实行土地制度等。
2. 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是西汉王朝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发展农业和加强中央集权等。
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
五、两汉时期经济的发展1. 农业的发展在两汉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具的改进和灌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得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并支撑起了朝廷的税收和国家的维持。
2. 商业的繁荣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也逐渐兴盛起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交流和商业活动的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

北方战乱、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相对和平; 北方人民的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南 方人民共同蔻开发;南方相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等。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经济重心南移(具体表现) A、农业发展
(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 食,还采集果实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 蓄,大多很贫困。”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充饥。……丝锦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 ‘苏常(苏州、常州一带)熟,天下足’。”
(1)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 (2)北宋与金的关系 开始金和北宋联合夹击辽国,1125 年灭辽。后来金军又挥师南下,攻打北宋, 1127年金灭北宋。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4、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5、北宋与金的关系 6、南宋建立与金的关系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金华五中《历史与社会》备课组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 国局面的出 现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辽:916年,耶律阿保 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 京,后改国号为辽 。 西夏:1038年,元 昊建立,定都兴庆。 北宋:960年,赵匡 胤建立,定都东京。
7、农牧文化的交融 8、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像
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定都大都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经济重心南移
思考: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良好的环境包括安定的社会环境和适宜的自然 地理条件、充足的劳动力、工具与技术的进步、水利 的兴修、交通的发展、为政者的重视与鼓励等。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何在?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第四章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第四章历史是人类进步的指路明灯,它记录下了人类发展的轨迹,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等等。
在学校的历史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点,其中第四章是关于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夏代文明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相传始于公元前2070年,共经历了17代君主,历时约470年。
夏代的统治者达到了较高的文化水平,发明了文字、钟鼎器具等,也奠定了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制度,这是一种由王统治,贵族掌权,父系家族为基础的制度。
二、商代文明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代是中原地区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文化也更加多元化。
商代的人们使用青铜器,并且参加了一些有舞蹈、歌唱和戏剧形式的宗教活动。
商代社会基于部族联盟,贵族占据主导地位,是贵族封建制社会的代表。
三、周代文明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相传始于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周代一共历经16个帝王,历时约800年。
周代王权下放,官僚制度逐渐形成,这使得贵族势力的下降略微弱化了家族制度,进一步发展出了现象级的地区领主制度。
周代文化充满着民族和地区的特色,有《易经》、《诗经》、《春秋》、《左传》等文化精品留传至今。
四、秦代文明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立统一的统治制度,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6年。
在秦朝时,显然贵族和家族的制度被削弱。
他们把六个国家统一起来,并规划出一套完整的法律、货币、度量衡等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
秦代发明了锄头、耕田机等农业工具,也修筑了万里长城。
在秦代,书法和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显著阶段。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简要介绍。
尽管这些朝代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他们共同代表了中国文明史上的关键阶段,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点,不断汲取其中的精华,为今后的人生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变革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变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发展和演变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古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变革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
一、经济变革: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核心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则以粮食种植为主导。
在古代中国,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他们通过种植农作物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农业耕作的工具主要是犁耕,灌溉是重要的农事活动等。
除了农业生产之外,手工业生产在中国古代经济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手工业生产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造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为经济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推动了手工业的繁荣。
二、社会变革: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为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社会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有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的出现使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王朝是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他们通过土地的分封,将土地授予贵族阶层,贵族阶层则通过对土地的经营来获取收益和统治权力。
这种封建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持续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地位的高低主要由人们所处的身份决定。
贵族阶层享有特权,而平民百姓则身份低下。
这种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为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变革的原因与影响:环境、战争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首先,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产生了影响。
例如,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业生产的波动,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其次,战争对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的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争导致土地的重新分配,促使农民进行新的生产方式。
战争也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与交流,推动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详细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详细解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包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古代商业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历史知识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也是人们对中国历史的一种理解方式。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了以王作为统治者的制度,并形成了封建制度的雏形。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实行了世袭制,出现了贵族阶层。
周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建立了以封建制度为核心的封建政权,分封诸侯,形成了一个以君主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二、古代商业与文化交流古代中国的商业与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商业方面,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包括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换。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商业交流也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和南海贸易等。
在文化方面,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是兼容并蓄,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科技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涉及农业、手工业、医药、军事等方面。
在农业方面,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农耕工具、水利灌溉等。
在手工业方面,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独步世界,例如陶瓷、纺织等。
在医药方面,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和药物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军事方面,古代中国的军事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
综上所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古代商业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I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 (西周V 2•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结合 ” I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7规范贵族的身份 J
维护社会秩序、 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平王)、时间(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阳)。
b5E2RGbCAP 东周< 2春秋 s D
愛
耕文明时代{
一3•战国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管仲改革)、标志
.齐桓公的品质和退避三舍、卧薪尝胆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地理位置:齐(今山东),楚(长江流域),秦(西
J 边关中),燕(华北、东北),赵(河北),魏(河
南),韩(陕西)
<秦国商鞅变法:变法内容、变法前后变化、作用
1•建立者(秦王赢政)、时间(公元前 221 ――前207年)。
2•措施:自称始皇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和地方) ,统
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思想、车轨,修建驰道、灵渠、长城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
朝 代 的 更Hrn, 替
分裂和战争 时期,春秋 主要争夺霸 卜主,
战国时
期主要意在 灭掉各国, 统一天下。
}疆域辽阔、 空前统一 的中央集 权大帝国。
广1•汉高祖刘邦:分封王侯,休养生息。
7诸侯王各自为政
2.汉文帝、汉景帝:继续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刘彻:推恩令,监察制度,举荐制度(任用董仲舒) 尊儒术”,儒学教育,开拓疆土(抗击匈奴: 2次和亲;西域:2次出塞; 国土: 2南,即西南和南方) ZVD7东汉:公元25年,刘秀。
208年,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蜀,222年,孙权建吴。
隋朝:581年建立。
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开凿大运河。
f 1•建立者(李渊)、时间(公元618年)。
a 善于用人b 虚心纳谏(魏征) c 重视: 农业d 君民关系认识 e 完善三省六部制 f 完善科举制 」 3•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大开科举之门。
7“贞观遗风”
4•唐玄宗:经过太宗和武则天的发展,在玄宗时期达到鼎盛: “开元盛世”。
I 5•唐由盛转衰:在唐玄宗后期,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
74J0X
宋:960年,北宋建立,宋太祖赵匡胤。
1004年,辽宋瀆州大战,签定瀆渊之盟。
D (西汉
彳
AlLg
xHAQX
2•唐太宗李世民 ,“罢黜百家,独
管理 贞观之 卜社会安国力强盛 治: 疋, 1126
年,北宋被金攻破,1127宋朝皇帝被掳获,北宋灭亡。
「1127年,北宋皇族在南方临安定都,称南宋。
南宋Y 岳家军收复失地,岳飞,河南堰城大捷,宋高宗以 “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1
L 1141年,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割地,缴纳钱币。
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LDAYtRyK 元朝:伯世纪中叶,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强大起来。
1271年,忽必烈建立
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灭南宋,中国统
知识点:
1. 中华文明的特点:在多民族的交融中,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成果,多元一体,兼 容并蓄。
到宋元时期,中华文化已经处于世界文明的巅峰。
Zzz6ZB2Ltk
2. 东周也称春秋战国(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时期,开始普遍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促进了生产发 展,也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
dvzfvkwMIl
3. 战国时期主要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4. 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所修建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 西汉时期大将霍去病和卫青奉汉武帝之命出击匈奴,获得胜利。
6. 汉末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以匡扶汉室,当时孙权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7. 宋元时期的重要标志: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
的中外交流。
rqyn14ZNXI
8. 宋代的文人,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厂儒家思想: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教育家、思想家:仁、 、 德、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仁政、民贵、
君轻)、董仲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家思想:老子(春秋晚期,主张无为,要求人民顺应自 [百家 然。
)、庄子(战国,思想类似于老子) [争鸣 墨家思想:墨子(战国前期,主张非攻、兼爱) 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兵家思想:孙子的《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
丿
EmxvxOtOco
SixE2yXPq5
/思想成就
厂盛唐气象:①农业:筒车、曲辕犁②手工业:丝绸、瓷器③商业
宋元城乡:①农业:秧马、水稻新品种②手工业:陶瓷③商业:城 市市坊界限的消除,早市、夜市出现,最早纸币一“交子”④城市
-繁华⑤城乡生活情趣无限:城市(瓦子,杂剧,说书)
,农村(节日)
:火药:发明于唐,宋元广泛用于战争,如火箭、突火枪、震天雷。
科技成就
J 印刷术:隋唐雕版,宋毕升发明活字,比较两者。
元时转轮排字盘。
(宋元) [指南针:战国发明指南仪器,宋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L 棉纺:元,松江(上海)黄道婆,学习海南岛黎族。
匈奴:战争(汉败)和亲:融合 战争(汉胜)"和亲:进一步融合 西汉{西
域:-张骞2次出便建立友好关系一西域都护府纳入管辖
西南少数民族:滇王降汉,设立益州郡,滇王之印。
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和内外交流
东汉三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少数民族内迁,北方迁徙到南方。
广1.鲜卑族拓拔部建立的政权。
「爭
「语言、文字:使用汉语,学用汉字
改用汉姓
改穿汉服
宗教和生活方式都学习汉族
2.孝文帝改革&
I 姓氏 服饰 <其他 广少数民族和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
长安的珠宝业,胡饼,胡服,胡帽,胡靴,西方的马球
隋唐{唐的科举、佛教传到新罗、日本等
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开辟,长安T 罗马。
沟通亚欧大陆
一京杭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水,流经今天的省级行政单位T 北宋 :辽与北宋在瀆渊之盟后进行了农牧交融。
从而使金发展起
来。
南宋:金灭北宋后与南宋通过战争后议和,也出现了农牧交融。
少数民族主动学 >习汉文化,与汉 族进行交融
中西互通,胡
>汉交融
丿
■»沟通中国南北
文字、政治 -制度、农业 生产等
元的驿站系统:加强了国家内部交流,加强了国家管理。
马可波罗:13世纪末,从古丝绸之路来,由陶瓷之路去。
思想、、、M
化成就和经济成
就文化成就
广史学:西汉,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厂盛世文化 文学:李白(盛唐,诗仙)、杜甫(唐衰弱,诗圣)
(汉唐)寸 宗教:佛教(唐太宗玄奘取经,玄宗鉴真赴日送经)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唐玄宗时盛行,《道德经》)
I 艺术:书法(东晋王羲之,书圣;唐颜真卿,颜体)
绘画(东晋顾恺之,人物画,画眼;唐阎立本)
雕刻(龙们石窟最大,卢舍那,女性化) I 文人世界
(宋
宋词 绘画 <元曲 讲求哲理性。
=
豪放派(苏轼)、婉约派(李清照) 景物
画、山水画,“花中四君子”。
卜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丿
原因:科举 进一步完
善,统治者 重视文人
kavU42VRUs
经济成就 汉族
>主动 交融
y6v3ALoS89元朝]
《马可波罗游记》,在扬州做官3年。
l
泉州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刺桐花,外国人定居,外来 <宗教,陶瓷之路(泉州出发,至嗾洲,又称海上丝绸之路)
三纲五常
三纲指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
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M2ub6vSTnP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 ,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
君君、臣
臣、
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
OYujCfmUCw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对外的开 放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