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王清华

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王清华
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王清华

第38卷第2期2007年3月 

锅 炉 技 术

BOIL ER TECHNOLO GY

Vol.38,No.2Mar.,2007

收稿日期:20061010

作者简介:王清华(1971),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热能工程专业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文章编号: CN311508(2007)02000505

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清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摘 要: 对工业上普遍应用的颗粒分离设备———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包括进口、出口、锥体及排尘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发展趋势,即:由于进口区域和排尘结构对于颗粒的分离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为了进一步改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除了利用离心力外还需结合其它的除尘机理;为了降低研究成本可以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来优化旋风分离器结构。

中图分类号: T K 223.4 文献标识码: A

1 前 言

旋风分离器应用于工业生产以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对于捕集、分离5~10μm 以上的颗粒效率较高。由于能耗相对比较小,结构简单可靠,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化工、石油、建筑、机械、电力、轻纺、食品等工业部门。旋风分离器中颗粒分离的机理是:颗粒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克服气流的阻力向壁面运动,到达壁面附近后,由于边界层内较小的湍流,颗粒会沿着壁面进入灰斗中,从而得到分离。对于微细颗粒(粒径小于5μm ),由于其所受到的离心力小于气流对其的阻力,因此,一般来说,这一类颗粒很难得到分离。随着工业装置生产规模的提高以及操作条件变得更为苛刻,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方面要求旋风分离器有更强的捕集细粉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旋风分离器的压降进一步减少,以降低能耗。所以,迫切需要研究出高效能且低能耗的新型旋风分离器。而通常是采用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结构或优化各部分尺寸的匹配关系的方法来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高效的目的。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大量试验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措施和设计方案并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旋风分离器的发展趋势。

2 旋风分离器结构优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方向

2.1旋风分离器进口结构的研究现状

普通旋风分离器单体大多采用了单切向进口或蜗向的进口结构形式,气固两相流进入旋风分离器后,随着远离旋风分离器排气芯管入口截面,平衡尘粒逐渐减小,即空间点上颗粒分离能力逐渐增强。因此,优化改进位于旋风分离器上部的进口结构形式是旋风分离器技术改进的可行措施。但是采用切向或蜗向单进口结构形式易造成旋风分离器内部气流场的轴不对称(涡核偏向270°一侧),不但增大了旋风分离器的阻力,而且增加了排气芯管短路流。所以赵兵涛等[1]提出优化改进旋风分离器进口结构,首先增设了进口回转通道(图1),通过试验得出所有增设回转通道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均大于无回转通道的效率。因为阻力系数的变化可影响进口速度的变化,进口速度的大小反映出旋风分离器分离能力的强弱。当阻力系数较小时,进口速度较大,表明旋风分离器分离能力强,由于回转通道的增设,使颗粒在进入旋风分离器腔体前进行预分离,从而使分离效率增大,但随着回转角度的继续增大,二次返混影响增大,这就使得分离效率在90°甚至270°以后有所减小,但总体仍高于0°的分离效率。所以改变其回转角度,就改变了

锅 炉 技 术 第38卷

两相流含尘浓度分布,使含尘浓度外浓内淡,从

而减少短路流的携尘量

图1 单双进口回转通道 同时若采用双进口回转通道形式,则有利于

降阻增效,由于进气口面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使进口气流速度减半,从而降低了阻力;由于采用渐缩的回转结构,减小了颗粒到达捕集壁面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进一步的流场测定结果表明,双进口结构由于采用在旋风分离器内多点对称进气,增强了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轴对称性,使短路流携尘量减少,同时实现了降阻增效,又增强了气流场轴对称性,以降低旋风分离器阻力。具体试验结果表明,将旋风分离器常规进口结构优化改进为采用单进口等宽通道进口结构时,旋风分离器

回转角度为90°时性能较优,比0°

(无回转通道)时的阻力降低14.73%,效率提高2.48%。采用双进口渐缩通道进口结构时,旋风分离器性能优

于所有单进口,比0°

(无回转通道)时的阻力降低33.06%,效率提高3.95%。

2.2旋风分离器出口结构的研究现状

在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旋转气流中,颗粒物受离心力作用作径向向外(朝向筒锥壁)运动,运动速度可由颗粒物所受的离心力及气流阻力的运动方程求得。显然旋风分离器分离的目的就是使颗粒物尽快到达筒锥体边壁。因此,延长颗粒物在旋风分离器中的运动时间,在气流作用下提高颗粒物与筒锥体壁相撞的概率,可以提高旋风分离器除尘效率。Y.Zhu [2]提出的旋风分离器结构如图2所示,在普通旋风分离器中增加一个筒壁,这一筒壁将旋风分离器内部空间划分为2个环形区域,同时,排气芯管被移到了下方,排气芯管中的上升气流也变成了下降气流,颗粒物在内外2个环形区域内都得到了分离,事实上,这种旋风分离器相当于将2个旋风子结合到了一起。从理论上讲,这种结构改进提高了颗粒物被收集的概率。Zhu 型旋风分离器试验结果(气流流量范围为10~40L/min ,粒径范围为0.6~8.8μm

颗粒

图2 加内筒壁的旋风分离器

物)与Stairmand 高效旋风分离器进行了比较,改

进后的旋风分离器,除尘效率得到提高,并且随气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对于相同无因次尺寸的旋风分离器来说,前者的阻力也小于后者。Y.Zhu 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相应优化综合指标,得出改进后的旋风分离器性能优于传统的旋风分离器。但这种改动后的旋风分离器较原有传统旋风分离器结构稍为复杂。由于旋风分离器对微细颗粒物效率较低,尤其对粉尘粒径小于10μm 的颗粒的除尘效率随着颗粒直径减小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在旋风分离器的运行过程中,绝大部分微细粉尘穿透了分离区域,导致对微细粉尘效率下降。Plomp 等[3]提出在顶部增加二次分离附件POC 的方法(图3)。POC 二次分离利用排气芯管强旋流作用,使微细粉尘受离心力作用向边壁运动,并与挡板相撞后通过缝隙掉入挡板下部的壳体中,另一部分即使在一开始没有与边壁相撞,但由于始终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在到达POC 顶部时,其中也会有很大一部分通过缝隙处而进入挡板与壳体之间的空间,随后由于POC 中主气流的约10%通过缝隙形成渗透流。在渗透流的推动下,颗粒物被吹出壳体。研究结果得知,在特定结构尺寸和运行条件下总效率比改进前提高了2%~20%,POC 的阻力约为旋风分离器本体10%,

该阻力与渗透气流量无关

图3 POC 结构(Post Cyclone )

6

第2期王清华: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所给参数范围内)对于直径较大的旋风分离器,尤其在原旋风分离器性能不是很高的情祝下,加装POC的办法能提高旋风分离器的性能,特别是对3μm以上粉尘分离很有效。

2.3旋风分离器锥体结构的研究现状

Xiang Rongbiao等[4]研究了锥体尺寸对用于大气采样的小型旋风分离器的影响情况,以颗粒大小和气流流速为变化参数,对3个具有不同下部直径锥体的旋风分离器测出了效率。测定结果得知:锥体下部直径大小对旋风分离采样器的效率影响显著,但是并不显著影响不同粒径颗粒物效率之间的变化程度。当锥体下部开口部分直径大于排气芯管直径时,该锥体参数的减小,在不明显增加阻力的前提下,采样效率会随之提高;由阻力测试结果还可看出锥体开口部分直径不宜小于排气芯管直径。从理论上讲,锥体下部直径减小能引起切向速度的提高,从而离心力增大;对于具有相同筒体直径的旋风分离器,若锥体开口小,则最大切向速度靠近锥壁,这使得颗粒能够更好地分离,同时,如果锥体开口较小,涡流将触及锥壁,使颗粒又有可能重新进入出气气流,但是后者与前者相比对旋风采样器影响较小。所以,适当减小锥体下部直径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已有分析得出,排气管下口直径比(D e/D)的变化对旋风分离器的效率及压降有显著影响,流场测试结果表示直径比减小,内旋流区缩小,离心力场增强,故分离效率提高,但压降也急剧上升,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陈建义等[5]提出在减小径比同时,在排气管上沿环向开若干条纵向的狭缝。该狭缝一方面增加了气流出口的通流面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压降。另外,由于开缝方向和环向成一定角度且顺着气流方向,所以气流是急剧改变方向后才进人缝隙的。这样气流中所夹带的颗粒则由于惯性大而难以进入狭缝而逃逸,从而确保了旋风分离器效率不致下降。并通过试验测出,这样不但使效率提高,压降也比用常规的排气管低,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顶灰环”和“短路流”等不利影响。同时,在一定处理气量下,分离空间高度增加后,一方面含尘气流在旋风分离器内平均停留时间延长,可促进气固进一步分离;另一方面,从灰斗及排尘口返混上来的颗粒获得二次分离的机会增多,因而可有效抑制返混对分离的不利影响,并且分离空间高度的改变几乎不会对压降产生影响。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分离器必须具有的特点(即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分离效率,提供足够多的物料进行循环,以满足炉内燃烧、脱硫和传热等方面的需要),华中科技大学[6]、浙江大学[7]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风分离器———下排气式旋风分离器(图4)。此种新型旋风分离器一般垂直布置,它同样是利用旋转含尘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气固分离装置。其基本结构类同于上排气旋风分离器,只是其排气方式为顺流,即于分离器下方采用排气管引出空气,气流入口可采用直切式或蜗壳式等型式。含尘气流内筒体侧面沿切向导入,气流在筒体内旋转向下,大部分气流至排气管排出,另有小部分气流则继续下旋,到达底板时折转流动方向,逆着排气管向上运动到排气口排出,分离出来的粉尘则进入锥体灰斗排出。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清华大学[6~8]等单位对这类旋风分离器进行了详尽的试验及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旋风分离器能明显改善锅炉的结构布置,而且还可以提高分离效率,特别适合于循环床锅炉,现已应用于各种容量循环床锅炉的设计

图4 下排气旋风分离器

2.4旋风分离器排尘结构的研究现状

纵观过去的100多年,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集中在进出口状况,涡流检测和筒体上,相对于排尘结构部分则很少有人注意。国内外只有极少数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

1982年Mot hes[9]发现沿筒壁下降的下旋流与从灰斗上升的气流在锥体底部位置交换特别频繁,于是他提出在此加一防混锥的方法。K irch[10]也就这一方向做了试验,并发现当灰斗

7

锅 炉 技 术 第38卷

满载时,防混锥能够提高效率,但是对于灰斗不

满的旋风分离器,防混锥的效果又不是太明显,防混锥示意图参见图5

图5 防混锥

由于已有试验表明:锥体底部的下行流量并不为0,表明有一部分气流进入了灰斗,因为灰斗底部堵死,气流必将反向重新进入锥体的内旋流中,这将会搅起已被分离出的颗粒并把其中较细的颗粒再次带入内旋流中,产生所谓的“灰斗返混”问题,这也是影响分离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有部分学者提出在旋风分离器锥体底部增设一直管,可使含尘气流进入直管后进一步分离。实际上,工业应用中经常能看到具有一直管的旋风分离器(如CFBC 、PFBC 以及FCC 等)。然而,除了最早推荐这种结构的Keche 外,国外仅有Hoffamnn [11]以及Stefan Obermair [12]对此进行过进一步的研究。国内基本没有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

Hoffmann 等[11]是最早对底部加直管旋风分

离器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之一。他通过试验表明,

增设直管可以使涡旋尾部停留在直管中(图6),从而增加了旋风分离器的有效分离空间,改善了分离性能。Stefan Obermair 等[12]研究了加直管,

带防

图6 

直管内尾涡的形成

图7 Stefan Obermair 等[12]试验用旋风分离器结构

对于混锥和普通的旋风分离器三者的流场(图

7),气流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和RMS (均方根值)都绘出图像做出了具体的对比研究。发现在3种结构中气流都形成了双涡旋结构,流动方式基本类似,但分离效率却有很大不同。图7中结构

A ,也即普通带灰斗旋风分离器,锥体中潜在的尾

涡流继续进入灰斗,由于灰斗中强烈的涡流和低端的高速湍流,这种类型的旋风分离器很难有好的分离效率。而对于带防混锥的结构B ,其灰斗和分离器的粒子交换减少了,这也导致了灰斗中流体轴向和切向速度的降低。但是,沿外壁的二次气流并没有全部进入灰斗,一部分直接流向中间和上升流混合了进入排气管,这个情况则会对分离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讲防混锥改善了分离效率。但是增设直管的旋风分离器的流场则比较理想,其灰斗中湍流明显减弱,大部分区域RMS 值为0。从其反折向上的上升涡流随着高度的增加,涡流区域越来越小,但其切向速度仍很大,这样便增大了离心力的作用,利于灰粒分离;又由于直管的增设,使灰粒更加可能在直管中脱离内涡流而随外涡流下降。可以完全促进外壁二次流通过出灰口,二次涡流带动气流从下而上回到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中。但由于灰斗、直管中气流的高速切向运动和较低湍流的影响。锥体中的流场由于排尘结构的改变而改变,但是涡流的结构状况却没有变化。

钱付平[13]也针对灰斗返混,对底部加直管的旋风分离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在接近直管的底部,气流切向速度平均3~4m ,而该端面的轴向速度分布也表明气流旋转至此,轴向速度接近于0,这足以说明,通过增设直管,就将涡流尾端引入到直管内了。

8

第2期王清华: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然而,尽管加直管能取得好的分离效果,但是直管并不是越长越好,应有一最优长度。另外,不同筒体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对应的最优直管长度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以及不同直管长度时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情况还需进一步研究。

由于排尘口处于负压较大的部位,保证排尘口的严密性对提高分离效率有重要作用。试验数据表明,漏风5%,则分离效率降低50%;漏风10%~15%,则效率降至0。反之,如能从排尘口抽出部分气流却能提高分离效率。早在1951年,Stairmand[14]就认为料斗抽气能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但是一直没有被人重视。直到1986年,Sage&Wright[15]才对抽气量和抽气位置与分离效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认为,料斗抽气比出口管抽气更有效,如能从排尘口抽出10%的气流,可以使排出气体中的含尘浓度减少40%。抽出的小股气流经过二次小旋风子净化,根据净化的程度,或者直接排出(送至主旋风分离器的排气口),或者返回到主旋风分离器的入口,再进行净化。G il等(2002)[16]在PFBC旋风分离器料腿底部增设一气体抽吸喷嘴,通过对料腿内部压力场和速度场(气相)的测量得出:当料腿中气体抽吸率(占进口总气量的百分比)大于0.3%时,涡旋会深深地被吸入料腿。小的抽气率会产生巨大的切向速度,这样不但改善了旋风分离器性能,而且可以确保颗粒输送至排放设备。G il没有给出不同抽气率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抽气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应有一最优值。

3 结 论

通过对旋风分离器结构的研究现状的回顾,作者认为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应明确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从已发表的文献可以看到,仍有必要对旋风分离器进口及排尘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进口区域对于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分离至关重要,而排尘结构对于颗粒的有效收集具有重要的意义。

(2)旋风分离器对于5μm以下粒径的颗粒无能为力,所以要想进一步改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仅仅依靠离心力是办不到的。因此有必要在旋风分离器中引入新的除尘机理(如静电力等)。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旋风分离器进行结构优化已变得格外重要,因此,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实验进一步优化旋风分离器结构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能取得合理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赵兵涛.旋风分离器进口结构的优化及其性能的试验研究

[J].化工机械,2003,30(4):195-205.

[2]Zhu Y.,K im M. C.,Lee K.W.et al..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novel double cyclone[J].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34(2):373-380.

[3]Plomp A.Beumer M.I.L,Hoff mann A.C..Post cyclone

(POC)an approach to a better efficiency of dust cyclone[J].

J.Aerosol Sci.,1996,27(1):631-632.

[4]Xiang Rongbiao,Park S.H.,Lee K.W.Effect s of cone

dimension on cyclone performance[J].J.Aerosol Sci., 2001,32,549-561.

[5]陈建义,罗晓兰,时铭显.PV-E型旋风分离器性能试验研

究[J].流体机械,2004,32(3):39-43.

[6]陈汉平,林志杰,黄琳,等.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分离器[P].

中国:91100364.9,1992-08-05.

[7]岑可法,倪明江,严建华,等.气固分离理论及技术[M].杭

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8]岑可法,倪明江,骆仲泱,等.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

运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9]Mothes H.,Bewegung und abscheidung der partikeln im zyklon

[D].T echnical University K arlsruhe,G ermany,1982.

[10]K irch R.Der Einfluβder Turbulenz auf die

partikelbewegung im gaszyklon[D].Technical

University Karlsruhe,Germany,1988.

[11]Hoff mann,A.C.,Jonge,R.De,Arends,H.Evidence of

t he‘natural vortex lengt h’and it s effect on t 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gas cyclones[J].Filt r.&Sep.

1995,32(8):799-804.

[12]Stefen Obermair,Jakob Woisetschlager,G emot Staudinger.

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 pattern in different dust outlet

geometries of a gas cyclone by laser Doppler anemometry

[J].Powder T echnology,2003,138(2~3),239-251.

[13]钱付平,章名耀.底部加直管旋风分离器性能的预测[J].

热能动力工程,2005,20(1):41-44.

[14]Stairmand, C.J.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cyclone

separators[J].Trans.Instn.Chem.Engrs,1951,29:

356-383.

[15]Sage,P.W.,Wright,https://www.360docs.net/doc/5111190040.html,e of gas bleeds to enhance

cyclone performance[J].Filtr.&Sep.,1986,23(1):

32-36.

[16]G il,A.Cortes C.,et al.Gas-particle flow inside cyclone

diplegs wit h pneumatic extraction[J].Powder

Technology,2002,128(1):78-91.

(下转第27页)

9

第2期党黎军,等:给煤中的细颗粒在循环流化床中的燃烧组织

[4]孙键,等.135MW等级CFB机组商业运行情况[R].2005.

[5]张炳,殷立宝,樊旭,等.CFB锅炉燃烧侧动态特性建模方法

的改进[J].锅炉制造,2005,(4):10-12.

[6]林宗虎,魏敦菘,安恩科,等.循环流化床锅炉[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4.

[7]何宏舟,骆仲泱,等.粒径对无烟煤颗粒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

燃尽影响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4,24(3):331-335. [8]杨海瑞,吕俊复,刘青,等.循环流化床锅炉密相区内颗粒的

横向扩散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1,16(4):339-342.

[9]Lot har Reh.The Circulating Fluid Bed in process integrated

emission control,2004China International deSO x de NO x

Exhibition&Conference[R]。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ven2 tion Center,Beijing/China,2004.

[10]J.Wert her.Fluid dynamics,temperature and concent ration

fields in large2scale CFB combustors,proceedings of8t h in2 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s[A].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World Publishing Corpo2 ration[C].Hangzhou,102005:1-25..

[11]党黎军.循环流化床锅炉送风系统的合理设计[J].动力工

程,1999(增刊).

[12]党黎军.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发展和设计选择[J].

热力发电,2005,(2).

Combus t i on Orga niza t i on of Coal Fi ne s i n CFB

DAN G Li2jan, J IAN G Min2huan, SUN Xian2bin, XIAO Ping, L U Huai2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itnte,Xi’an710032,China)

Ke y w ords:CFB; boiler; combustion; combined; burner; design; optimization Abs t rac t:In order to imp rove combustion of fine coal particles in CFB,optimum design scheme of mixing t hem wit h hot air to p reheat and to burn t hem in added combustor is sug2 gested which can supply enough air for fine coal particles to burn completely.The scheme can optimize o xygen p rofile in t he f urnace of CFB and minimize dallied2burn p henomena.

(上接第9页)

Inve s t i ga t i on S t a t us a nd De vel op me n t Dire c t i on

of Cycl one’s Ge ome t ry Imp rove me n t

WAN G Qing2hua

(Electric Power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ohhot010080,China)

Ke y w ords:cyclone; geometry improvement; investigation statu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s t rac t:This paper present s t he investigation stat us of geometry imp rovement of t he cyclone,including inlet,outlet,cone and dust outlet.Based on t his,t his paper pro spect s t he develop ment direction of t he cyclone,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 he inlet and dust outlet geomet ry f urt her owing to t heir important effect on t he separation of t he particle in t he cyclone;in order to imp rove t 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t he cyclone,ot her separation mechanism sho uld be included besides t he cent rif ugal force;comp 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t he cyclone geomet ry by way of reducing t he cost of t he research.

72

10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工艺设计

兰州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10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 系统工艺设计 院系:石油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生姓名:王晶 指导教师:赵秋萍 2010年1 月14 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10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工艺设计 二、设计内容 以某炼油厂的直馏馏分油为原料,建一个年产100万吨的催化裂化装置。主要生产稳定汽油、轻柴油。年开工按330天计算。 三、基本数据 1、处理量:100万吨/年 2、开工时:8000 小时/年 3、原始数据及再生-反应及分馏操作条件 原料油及产品性质分别见表1、表2 产品的收率及性质见表3 再生器操作及反应条件见表4、 提升管反应器操作条件表5 催化裂化分馏塔回流取热分配见表6 分馏塔板形式及层数见表7 分馏塔操作条件表见8 表1 原料油及产品性质 物料,性质稳定汽油轻柴油回炼油回炼油浆原料油密度0.7423 0.8707 0.8800 0.9985 0.8995 恩氏蒸馏℃初馏点54 199 288 224 10% 78 221 347 380 377 30% 106 257 360 425 438 50% 123 268 399 450 510 70% 137 300 431 470 550 90% 163 324 440 490 700 终馏点183 339 465 平均相对分子量 表2 原料油的主要性质 项目数据项目数据 密度0.8995 族组成分析/W% 馏程℃饱和烃62.27 初馏点224 芳烃25 10% 377 胶质11.88 30% 438 沥青质0.85 350℃馏出率/v% 7.5 重金属含量/μg×g-1 500℃馏出率/v% 49 Ni 5.99 元素组成/w% V 4.77

旋风分离器设计方案

旋风分离器设计方案 用户:特瑞斯信力(常州)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型号: XC24A-31 任务书编号: SR11014 工作令: SWA11298 图号: SW03-020-00 编制:日期:

本设计中旋风分离器属于中压容器,应以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质量保证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可靠的密封性,足够的安全寿命。设计标准如下: a.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b.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c. HG20584-1998《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d. JB4712.2-2007《容器支座》 2、旋风分离器结构与原理 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无运动部件,操作范围广,不受温度、压力限制,分离效率高。一般主要应用于需要高效除去固、液颗粒的场合,不论颗粒尺寸大小都可以应用,适用于各种燃气及其他非腐蚀性气体。 说明: 旋风分离器的总体结构主要由:进 料布气室、旋风分离组件、排气室、 集污室和进出口接管及人孔等部分组 成。旋风分离器的核心部件是旋风分 离组件,它由多根旋风分离管呈叠加 布置组装而成。 旋风管是一个利用离心原理的2 英寸管状物。待过滤的燃气从进气口 进入,在管内形成旋流,由于固、液 颗粒和燃气的密度差异,在离心力的 作用下分离、清洁燃气从上导管溜走, 固体颗粒从下导管落入分离器底部, 从排污口排走。由于旋风除尘过滤器 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的结构型式是 立式的。常用在有大量杂物或有大量 液滴出现的场合。

其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根据介质特性,选择合适的壳体材料、接管、法兰等部件材料; ②设计参数的确定; ③根据用户提供的设计条件及参数,根据GB150公式,预设壳体壁厚; ④从连接的密封性、强度等出发,按标准选用法兰、垫片及紧固件; ⑤使用化工设备中心站开发的正版软件,SW6校核设备强度,确定壳体厚度及接管壁厚; ⑥焊接接头型式的选择; ⑦根据以上的容器设计计算,画出设计总设备图及零件图。 4、材料的选择 ①筒体与封头的材料选择: 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经过处理的天然气具有无腐蚀性,因此可选用一般的钢材。由操作条件可知,该容器属于中压、常温范畴。在常温下材料的组织性和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综合了材料的机械性能、焊接性能、腐蚀情况、强度条件、钢板的耗材量与质量以及价格的要求,筒体和封头的材料选择钢号为Q345R的钢板,使用状态为热轧(设计温度为-20~475℃,钢板标准GB 713-2008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②接管的材料选择: 根据GB150《钢制压力容器》引用标准以及接管要求焊接性能较好且塑性好的要求,故选择16Mn号GB6479《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作各型号接管。因设备设计压力较高,涉及到开孔补强问题,在后面的强度计算过程中,选择16MnII锻件作为接管材料。 ③法兰的材料选择: 法兰选用ASME B16.5-2009钢制管法兰,材质:16MnII,符合NB/T47008-2009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标准。 ④其他附件用材原则: 与受压件相焊的的垫板,选用与壳体一致的材料:Q345R GB713-2008; 其余非受压件,选用Q235-B GB327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热轧厚钢板和

旋风分离器计算

作成 作成::时间时间::2009.5.14 一、問題提出 PHLIPS FC9262/01 這款吸塵器不是旋風除塵式的,現在要用這款吸塵器測參數選擇旋風分離裝置。二、計算過程 1.選擇工作狀況選擇工作狀況:: 根據空氣曲線選擇吸入效率最高點的真空度和流量作為旋風分離器的工作狀態。 吸塵器旋風分離器選擇 Bryan_Wang

已知最大真空度h和最大流量Q,則H-Q曲線的兩個軸截距已知,可確H-Q直線的方程。 再在這個直線上求得吸入功率H*Q最高點(求導數得)。求解過程不再詳述。求得最大吸入功率時真空度H=16.5kPa;流量Q=18.5L/s;吸入功率P2=305.25w 現將真空度及流量按照吸入功率計算值與實際值的比例放大,得真空度H=18.3kPa;流量Q=20.5L/s;2.選擇旋風分離器 為使旋風分離裝置體積最小,選擇允許的最小旋風分離器尺寸。一般旋風分離器筒體直徑不小于50mm,故選擇筒體直徑為50mm。按照標準旋風分離器的尺寸比例,確定旋風除塵器的結構尺寸。 D0=50mm b=12.5mm a=25mm de=25mm h0=20mm h=75mm H-h=100mm D2=12.5mm 計算α約為11度 發現計算得到的吸入功率最大值與產品標稱值375W相差一些,可能是由于測量誤差存在以及壓力損失的原因。

一般要求旋風分離器進氣速度不超過25m/s,這里取旋風分離器進氣速度為22m/s. 計算入口面積為S=3.125e-4平方米。 則單個旋風除塵器流量為Q=6.9e-3平方米/秒則所需旋風除塵器個數為3個計算分級效率 根據GB/T 20291-2006吸塵器標準,這里使用標準礦物灰塵,為大理石沙。进气粒径分布 103058 10019037575015002010 10102016113 顆粒密度ρp=2700kg/m3 進口含塵濃度取為10g/Nm3,大致選取空氣粘度μ=1.8e-6Pa*s 按照以下公式計算顆粒分級效率: 平均粒徑(μm)比重(%)

氧化铝催化尿素水解

氧化铝催化尿素水解合成氨使其安全使用于电厂烟道气的处理 摘要 背景:氨气可以提高静电除尘器除去锅炉中由于燃料的燃烧而产生的粉煤灰的效率。目前,氧化铝催化尿素水解制氨用于烟道气的处理已经处于研究阶段。 结果:研究了温度、催化剂和初始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率随着温度的上升呈指数增长,催化剂的添加和氨初始浓度的增加促进了转化率的增大。实验在不同的催化剂用量下进行,找到了在特定的原料浓度下最适宜的催化剂用量。 结果:对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了反应时间对尿素制氨效率的影响。使用氧化铝时,催化尿素水解反应可以作为一级反应,同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反应常数和活化能。 关键字:氨;尿素;尿素水解;催化剂;氧化铝;处理烟道气 引言 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都需要可持续的电力,当今社会主要依靠热发电站的煤燃烧来生成电。然而,煤的燃烧导致大量灰烬、粉煤灰的生成。粉煤灰微粒在烟道气中以悬浮体的形式存在,导致周围环境中浮游粒子状物质(SPM)的增长。因此,为保护环境,减少SPM 的排放变得十分必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使用了几个污染控制装置例如旋风分离器、袋式过滤器和静电除尘器(ESPs)。然而旋风分离器和袋式过滤器都有它们各自的缺点,ESPs是最广泛应用于热发电站来降低SPM排放的装置,主要是由于(1)它可以以较高的效率除去粒子(<0.01 m)。(2)可以在大范围的温度内操作。(3)对腐蚀性的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在早些时候就证明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ESPs的效率:(1)改变原料煤的特性。(2)增加收集版的面积。(3)使用湿的ESPs来减少二次夹带。(4)增加或减小气体温度。(5)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烟道气或ESP中的电气条件。然而大多数方法在热发电站中是很难实行的,主要由于:(1)原料煤的约束条件(进口、洗煤、环境问题的花费)。(2)添加较大面积的收集板要求更多的空间和花费。(3)安装和操作湿的EPS的费用太高,更不用说考虑在灰中形成的块状物和建筑材料的老化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烟道气的处理变得不可避免,包括在烟道气中添加化学添加剂来提高ESPs收集灰烬的效率。基于对关键文献的回顾,已经发现了FGC的几个优点:(1)和ESPs 相比花费更少(2)需要更少的时间(3)可以更灵活多变的使用,可以改变一些反应参数(例如煤的特性、锅炉负荷、ESP的电压和电流),SPM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改变FGC催化剂的用量从而达到要求的水平。这些催化剂对于提高烟道灰/粉煤灰粒子的表面导电特性非常有帮助,有助于提高ESP灰烬收集效率。 氨气和SO3是使用最广泛的烟道气处理剂,一个特定的处理剂的效果取决于粉煤灰的组成。对于氨气有利于火力发电厂中烟道气的处理这一结论,人们已经知道很长时间了。一个廉价的替代物-氨的添加不仅仅可以提高沉淀器的性能,而且可以使反应迅速发生。氨可以以无水液体或水溶液的形式获得,但是无论哪种方法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要。日常供应大型工业设备的氨用量是非常大的,而且现场需要大容量储存器。氨气属于危险气体,在很多地方大量的储存氨气,例如靠近城市人口中心,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在氨气运输和操作过程发生过数起导致死亡的事故,在很多地方也规定了关于氨气的限制条件。 有几个用来生产氨气的化学方法,其中三个最常用的是Haber-Bosch方法,间接电化学分离方法,尿素分解方法。Haber-Bosch方法是在高温(475℃)高压(20Mpa)催化剂条件下使用气态的氢气和氮气合成氨,这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方法。然而,它需要严格的条件而且尚未证实当流量低于1t/h时在技术上或者经济上是可行的;电化学分离已经被提议在半导

旋风分离器的设计(苍松参考)

旋风分离器的设计 姓名:顾一苇 班级:食工0801 学号:2008309203499 指导老师:刘茹 设计成绩: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1年1月14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要求与设计条件 (3) 第二章、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操作 (4) 第三章、旋风分离器的性能参数 (6) 第四章、影响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因素 (8) 第五章、最优类型的计算 (11) 第六章、旋风分离器尺寸说明 (19) 附录 1、参考文献 (20)

任务要求 1.除尘器外筒体直径、进口风速及阻力的计算 2.旋风分离器的选型 3.旋风分离器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4.旋风分离器三视图的绘制 5.时间安排:2周 6.提交材料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设计条件 风量:900m3/h ; 允许压强降:1460Pa 旋风分离器类型:标准型 (XLT型、XLP型、扩散式) 含尘气体的参数: ?气体密度:1.1 kg/m3 ?粘度:1.6×10-5Pa·s ?颗粒密度:1200 kg/m3 ?颗粒直径:6μm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操作 原理: ?含尘气体从圆筒上部长方形切线进口进入,沿圆筒内壁作旋转流动。 ?颗粒的离心力较大,被甩向外层,气流在内层。气固得以分离。 ?在圆锥部分,旋转半径缩小而切向速度增大,气流与颗粒作下螺旋运动。 ?在圆锥的底部附近,气流转为上升旋转运动,最后由上部出口管排出; ?固相沿内壁落入灰斗。 旋风分离器不适用于处理粘度较大,湿含量较高及腐蚀性较大的粉尘,气量的波动对除尘效果及设备阻力影响较大。 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无运动部件,操作范围广,不受温度、压力限制,分离效率高。一般用于除去直径5um以上的尘粒,也可分离雾沫。对于直径在5um以下的烟尘,一般旋风分离器效率已不高,需用袋滤器或湿法捕集。其最大缺点是阻力大、易磨损。

简述旋风分离器性能的优化

简述旋风分离器性能的优 化 摘要:综合了国内众多优秀论文的观点,从旋风分离器的结构设计、故障排除等角度讲述了提高旋风分离器工作效率,减少压降、阻力(延长使用寿命)的优化措施。阐述了工艺优化后旋风分离器性能上的改善,为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压降;使用寿命;性能优化 0 引言 旋风分离器作为一种重要的除尘设备,在石油化工、燃煤发电等许多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除尘效率一般多在90%左右,同时对粉尘粒径较小的粉尘除去效果一般,故对于除尘要求较高的生产场合,它一般只作为多级除尘中的一级除尘使用。这就使得旋风除尘器的使用条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综合了国内众多优秀论文的观点,从旋风分离器的结构设计、故障排除等角度论述其性能优化的方法措施,使旋风分离器能适用于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1 旋风分离器结构设计对其性能优化的影响 1.1 旋风分离器与多孔材料的组合 人们为提高旋风分离器的效率,做了许多努力:将金属多孔材料安置于旋风分离器中,组合成的旋风—过滤复合式除尘器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结构设计在锥筒底部加了一段直管,机器到了增加分离的目的,又起到减缓旋流的目的,以避免二次扬尘的产生。 为此,实验人员做了相关的测定实验,选取了铁合金冶炼粉尘等4种直径大小从0.05μm~10μm的不等的颗粒(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常见粉尘的粒径范围),让实验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分离效率可大幅提高至近100%。实验结束后,用氮气反吹滤管后,得到的结果非常理想,可进行再次实验,即实验的再生效果好。 1.2 改变入口切入角及外筒直径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影响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可以从改变其入口切入角和外筒直径这两个方面考虑工艺的优化。根据模拟结果显示,r=6000mm、θ=7.5°构造的旋风分离器效率接近95%,分离效果较好。现实验人员研究的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设计优化。 首先,把入口切入角θ改为θ=9°及θ=6°两组,发现θ=9°比θ=6°入口速度高,但速度衰减慢,速度场分布均匀,速度偏差小,减少了对颗粒的二次卷吸,在外筒壁面处速度高,分离效率提高了。 其次,实验人员将外筒直径由6000mm变更为5600mm、5800mm、6200mm、6400mm,发现当直径增大,离心力作用小,分离效率降低;直径减少后,分离效果好,但由于在下部形成内旋涡卷吸了一些下沉颗粒,分离效果下降。故可利用此外筒直径与分离效率的变化关系,寻找最合适的外筒直径大小,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率。 1.3加装循环管和防液罩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对旋风分离器加装循环管前后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可知,加装循环管的旋风分离器压降小于不带循环管的分离器,这就是说,带循环管的旋风分离器在入口摩擦损失、器内气流旋转的动能损失等方面均要小于不带循环管的分离器。 防液罩的存在对分离器压降影响不大,但带防液罩的分离器在不同高度剖面上的切向速度明显大于不带防液罩的分离器,那么他的分离效率就会相应提高。因此,防液罩可以在不增加压降损失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切向速度,从而提高气、液相的分离效率。 1.4新设计样式的旋风分离器与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已有许多研究人员着手于新型旋风分离器的设计与研究,新型双蜗壳旋风分离器就是新设计出的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他的上行流区的静压变化为顺压梯度,有利于气体的顺利排出,减少旋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 另外,循环式旋风分离器也有着提高分离效率,降低系统能耗的作用。 2 排除故障以优化旋风分离器的效率 2.1 消除三旋单管堵塞 笔者以比较常见的三级旋风分离器为例,简述通过工艺手段,消除由于

废物处理方式(绿色化工)

废物处理方式简述 绿色化工 化学工程具有巨大的生产力,它紧握能源这一国家发展的命脉,它曾经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它创造的的材料应用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中,造成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之间不断地时行互相迁移、循环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也逐渐意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性,逐渐找到了许多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的方式。本文就当前对化工废物的处理方法进行简述。 化工生产过程的废物来源有以下两种: ⑴化工生产原料、中间体、半成品及成品。①化学反应不完全。未反应的原料,因回收不完全或不可回收而被排放掉。②原料不纯。原料本身纯度不够,其中杂志不需要参加反应而被排放掉。③跑、冒、滴、漏。由于生产设备、管道等封闭不严密或由于管理操作不善而造成的现象。它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造成环境污染。 ⑵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①燃料燃烧。化工供热和化工路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有大量烟气排出。烟气中除含有粉尘外,还含有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危害极大。 ②冷却水。化工生产需要大量冷却水。当采用直冷时,直接与被冷却的物料接触,很容易使水含有化工原料,而成为污染物质。同时,大量热废水排入水域,导致水体温度上升,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使得水体中的毒性物质毒性加剧并加速细菌的繁殖。 ③副反应。在化工生产中,还常常伴随一些人们所不需要的副反应。往往由于副产物数量不大,成分复杂,回收困难,因而在分离过程中被排弃,引起环境污染。④反应的转化物和添加剂。⑤分离过程。分离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几乎必不可少的过程,如精馏塔釜下脚料过滤器的残渣、旋风分离器的尾气等等。 化工生产产生的废物分为三类:⑴固体废物:指那些成粉末状、灰块、块状或凝固状的废物。如残渣、烟灰、废橡胶,选矿后留下的含金属的矿渣等。⑵液体废弃物:指那些被污染的水体或其它废溶液,其中溶有盐类、碱类、酸和有机物,也包括分散的油液和含有悬浮的颗粒状杂志。如生产中出的废水或用过的有机溶剂和有机液体。⑶气体形式废物:指一些工业锅炉、干燥设备、通风设备所排出的气体以及化学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气体等。如各种烟,各种气味气体及含有毒性物质、液体弥散颗粒、蒸汽空气混合的烟雾和气体。对化工废物的处理方式也分为三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第一,废气处理。 化学工业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氢、氯气、氯化氢、碳氢化合物,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气体、粉尘等。分为气溶胶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气溶胶有粉尘、烟尘、液滴、雾和烟雾。对气体污染物的物理处理方法是分离法,利用外力等物理方法将废物从气体中提取出来。对于气固分离有机械力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静电除尘,对于气液分离有机械力除雾、静电除雾,对于气气分离有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对气体污染物的化学处理方法是转化法,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发生某些化学反应,然后分离或转化为其它物质,再用其它方法进行净化。对于气象反应有直接燃烧法(苯、沥青烟等)和其它气相反应法(NOx等),对于气液反应有吸收氧化法(H2S等)、吸收还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的作用 旋风分离器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除去输送介质气体中携带的固体颗粒杂质和液滴,达到气固液分离,以保证管道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工作原理 净化天然气通过设备入口进入设备内旋风分离区,当含杂质气体沿轴向进入旋风分离管后,气流受导向叶片的导流作用而产生强烈旋转,气流沿筒体呈螺旋形向下进入旋风筒体,密度大的液滴和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器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筒壁下落流出旋风管排尘口至设备底部储液区,从设备底部的出液口流出。旋转的气流在筒体内收缩向中心流动,向上形成二次涡流经导气管流至净化天然气室,再经设备顶部出口流出。 性能指标 分离精度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在设计压力和气量条件下,均可除去≥10μm的固体颗粒。在工况点,分离效率为99%,在工况点±15%范围内,分离效率为97%。压力降正常工作条件下,单台旋风分离器在工况点压降不大于0.05MPa。设计使用寿命旋风分离器的设计使用寿命不少于20年。 结构设计 旋风分离器采用立式圆筒结构,内部沿轴向分为集液区、旋风分离区、净化室区等。内装旋风子构件,按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亦通过上下管板固定;设备采用裙座支撑,封头采用耐高压椭圆型封头。设备管口提供配对的法兰、螺栓、垫片等。通常,气体入口设计分三种形式:a) 上部进气b) 中部进气c) 下部进气对于湿气来说,我们常采用下部进气方案,因为下部进气可以利用设备下部空间,对直径大于300μm或500μm 的液滴进行预分离以减轻旋风部分的负荷。而对于干气常采用中部进气或上部进气。上部进气配气均匀,但设备直径和设备高度都将增大,投资较高;而中部进气可以降低设备高度和降低造价。 应用范围及特点

旋风分离器

过去(04-05年间)我们曾经对国内的几家锅炉厂做过调研(济南、上海、杭州),重点考察旋风分离器技术,回厂后对几种分离器做过比较,今天得知您们想了解这方面情况,特介绍如下: 几种旋风分离器性能比较 项目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高温汽冷旋风分离器高温水冷旋风分离器 结构结构简单,金属外壳内衬耐火防磨材料,外敷保温材料。结构较复杂,壳体由汽(水)冷管子弯制、手工焊装而成,壳外敷保温、壳内衬25mm厚耐磨料。壳体采用膜式壁制作,紧贴炉膛布置,为方型水冷。 适应煤种适应于烟煤,另可掺烧优质褐煤或炉渣。适应各种煤种,包括矸石。煤种适应性差。 可维修性砌筑要求较高,壳体维修容易。更换管子难,恢复耐磨层也有一定难度。汽(水)冷旋风分离器 事故几率低汽水系统,事故频率高。 热惰性大旋风分离器筒体部分小,料褪部分大。 冷却效果无,可降50℃ 运行控制汽(水)系统简单起停炉凝结水不易带出,造成积盐、腐蚀。 后燃结焦烧无烟煤易出现后燃结焦。不易出现。不易出现。 分离效果在符合粒径要求的条件下可达99.5% 在符合粒径要求的条件下可达99.5% 飞灰含碳较低较低较高 起炉时间 7小时 3小时 3小时 造价低高较高

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可避免地会提到效率和防磨问题。 高效的旋风分离器是提高锅炉运行效率的基础保证(虽然有电除尘灰返料等手段,但非主流)。“哪一种更适合于化工生产用锅炉?”你能稳定采购到什么样的煤种?(必须满足企业的运行成本控制要求)你的用气制度怎样?旋风分离器当然是锅炉选型的重要依据,但其也只是锅炉的一个部件。煤耗的高低和使用燃煤的关系很大,旋风分离器没有绝对的好,只有适合自己的。建议楼主综合考虑。 PS:锅炉项目投资很大,原煤参数必须要给锅炉厂家提供准确,尽可能满足今后使用供煤的需要。(前年对几家锅炉厂家进行过考察,收集到一些信息。结合其他渠道收集整理的资料如下) 目前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的高效分离器主要有三种: 1、上排气高温旋风分离器(有绝热式和汽冷式)。PS:水冷式的川锅也在做,俗称“四川独眼龙”,比较有特点。 2、下排气中温绝热旋风分离器。 3、水冷方形分离器。 优缺点: 一、上排气高温旋风分离器 (1)绝热式旋风分离器:耐火防磨保温层内衬厚、热惯性大,冷态点火启动时间长达12~16h;体积大、重量重、支撑困难;维修费用高;散热损失大。优点是分离效率高。PS:旋风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流速最高的位置,这种结构的分离器有钢制外壳、绝热块、保温耐火砖、防磨衬里、紧固砖多层组成,对施工质量、耐火材料选择要求很高! (2)汽冷旋风分离器:风筒内只附设一层40~50mm厚的薄耐火材料层,缩短启停时间和承担一定的热负荷,大大降低了耐火材料重量和维护费用;减少了高温管道和膨胀节,从而降低维护费用;可采用标准保温,使外表温度下降,减少散热损失,可节约燃料费用 0.25%~0.5%;重量和尺寸均有所减小;能在制造车间装配好,整体或分片出厂,减少了现场工作量。 缺点:制造复杂,工艺要求高,因此成本较高。 PS:上排气旋风分离器阻力大,但分离效率高,是国内外主要锅炉公司首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主导分离器。但对使用易燃燃料或发热值十分低、灰含量特高(60~80%)的劣质煤,选用分离效率低一些的分离器(如下排气中温旋风分离器,方型水冷旋风分离器是最适宜的。即能降耗又能达到飞灰再循环要求。 二、下排气中温绝热旋风分离器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开发,克服了常规排气旋风分离器的一些缺点。 特点是:向下排气以及特殊结构的导流体。属于中温旋风分离器,顺应了“Ⅱ”型锅炉的整体布局,保持了“Ⅱ”型锅炉布置的结构特性,与上排器旋风分离器相比,总体尺寸明显减小(可减小占地面积30%左右)。与高温旋风分离器相比耐温耐磨材料易于解决,成本降低,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进展

浙江工业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 文献综述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课程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进展 任课教师包士毅等 姓名赵李盼 2016年1月10日

多相流技术在泵研究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概述 两相流动主要分为气液和固液的混合运动。两相流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冶金,核能、冶金等领域。早在年,两相流就被用来减少波浪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此后,在工程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在河口用气泡幕防止盐水入侵控制水库和湖泊中的分层结构以及改善水质加速反应装置中的物质混合、热量交换、以及化学反应过程在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中,用纯氧曝气复氧来治理污染河流、消除黑臭。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火力发电厂的水力除灰系统中,和火力发电厂湿式石灰石洗涤法脱硫系统中。气液两相流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泡运动形态以及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气液两相流动中,气液两相的流速是不同的。在流动时,气液两相的流动结构又是多样的,而且,带有随机性。有关固液两相流的问题很早就己经提出。早在年就己经较系统地研究过明渠水流中泥沙的沉降和输运。于年研究过声波在泡沫液体中传播时强度的衰减。但是许多经验和研究成果分散在各个不同领域,交流不多。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刁`开始有意识地总结归纳所遇到的各种现象,用两相流的统一观点系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五十年代以后相关的论文数量显著增加,内容包括两相流边界层,空化理论,流态化技术,喷管流动等。六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描述两相流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两相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并有了迅猛阶段,但迄今为止还没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方面都要依赖于经验数据,而且数据

旋风分离器设计

旋风分离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旋风分离器被广泛的使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没有转动部分。但人们还是对旋风分离器有一些误解。主要是认为它效率不高。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所有的旋风分离器造出来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把一个直筒和一个锥筒组合起来,它就可以工作。旋风分离器经常被当作粗分离器使用,比如被当做造价更高的布袋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之前的预分离器。 事实上,需要对旋风分离器进行详细的计算和科学的设计,让它符合各种工艺条件的要求,从而获得最优的分离效率。例如,当在设定的使用范围内,一个精心设计的旋风分离器可以达到超过99.9%的分离效率。和布袋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相比,旋风分离器有明显的优点。比如,爆炸和着火始终威胁着布袋除尘器的使用,但旋风分离器要安全的多。旋风分离器可以在1093 摄氏度和500 ATM的工艺条件下使用。另外旋风分离器的维护费用很低,它没有布袋需要更换,也不会因为喷水而造成被收集粉尘的二次处理。 在实践中,旋风分离器可以在产品回收和污染控制上被高效地使用,甚至做为污染控制的终端除尘器。 在对旋风分离器进行计算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尘粒受到的各种力的相互作用。基于这些作用,人们归纳总结出了很多公式指导旋风分离器的设计。通常,这些公式对具有一致的空气动力学形状的大粒径尘粒应用的很好。在最近的二十年中,高效的旋风分离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种技术可以对粒径小到5微米,比重小于1.0的粒子达到超过99%的分离效率。这种高效旋风分离器的设计和使用很大程度上是由被处

理气体和尘粒的特性以及旋风分离器的形状决定的。同时,对进入和离开旋风分离器的管道和粉尘排放系统都必须进行正确的设计。工艺过程中气体和尘粒的特性的变化也必须在收集过程中被考虑。当然,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也是不能忽略的。 1、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气体 必须确保用于计算和设计的气体特性是从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气体中测量得到的,这包括它的密度,粘度,温度,压力,腐蚀性,和实际的气体流量。我们知道气体的这些特性会随着工艺压力,地理位置,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进入旋风分离器的尘粒 和气体特性一样,我们也必须确保尘粒的特性参数就是从进入旋风分离器的尘粒中测量获得的。很多时候,在想用高效旋风分离器更换低效旋风分离器时,人们习惯测量排放气流中的尘粒或已收集的尘粒。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有时候是不对的。 获得正确的尘粒信息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从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气流中获得尘粒样品,送到专业实验室决定它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有了这个粒径分布就可以计算旋风分离器总的分离效率。 实际生产中,进入旋风分离器的尘粒不是单一品种。不同种类的尘粒比重和物理粒径分布都不相同。但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实验有机地将它们统一到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中。 3、另外影响旋风分离器的设计的因素包括场地限制和允许的压降。例如,效率和场地限制可能会决定是否选用并联旋风分离器,或是否需要加大压降,或两者同时采用。 4、旋风分离器的形状 旋风分离器的形状是影响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入口

旋风分离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金国淼等.除尘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300 [2]Louis E. Stein, Alex. C. Hoffmann.旋风分离器-原理、设计和工程应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78 [3]国家环保局标准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6(04 ) [4]姚玉英,黄凤廉,陈常贵等.化工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138 [5]舒帆.影响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分析[J],粮食加工.2008, 33 (3):73-75 [6]韩占忠,王敬,兰小平.FLUENT流体工程仿真计算实例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0 [7]魏志军,张平.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 20 (5):19-21 [8]嵇鹰,张红波,田耀鹏等.进口位置对旋风分离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J].金属矿山,2008, 387 (3):127-129 [9]岑可法,倪明江,骆仲泱等.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511-540 [10]陈明绍,吴光兴,张大中等.除尘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333-518 [11]钱付平,章名耀.基于边界层理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改进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 27 (5):71-74 [12]Hoffmann A C, Stein L E. Gas cyclones and twirl tubes:principles,design and operation [M]. 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2002,169. [13]Leith D, Licth W.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cyclone type particle collector.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J]. AIChE Symp Series,1972,126 (68):196-206. [14]Obermair S,Woisetschlager J,Staudinger G.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 pattern in different dust outlet geometries of a gas cyclone by laser Doppler anemometry[J].Powder Technology,2003,2-3 (138):239-251 [15]Zhao Bingtao.Development of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cyclone

旋风分离器的设计

旋风分离器的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旋风分离器的设计 姓名:顾一苇 班级:食工0801 指导老师:刘茹 设计成绩: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1年1月14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要求与设计条件 (3) 第二章、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操作 (4) 第三章、旋风分离器的性能参数 (6) 第四章、影响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因素 (8) 第五章、最优类型的计算 (11) 第六章、旋风分离器尺寸说明 (19) 附录 1、参考文献 (20) 任务要求 1.除尘器外筒体直径、进口风速及阻力的计算 2.旋风分离器的选型 3.旋风分离器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4.旋风分离器三视图的绘制

5.时间安排:2周 6.提交材料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设计条件 风量:900m3/h ; 允许压强降:1460Pa 旋风分离器类型:标准型 (XLT型、XLP型、扩散式) 含尘气体的参数: 气体密度: kg/m3 粘度:×10-5Pa·s 颗粒密度:1200 kg/m3 颗粒直径:6μm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操作 原理: 含尘气体从圆筒上部长方形切线进口进入,沿圆筒内壁作旋转流动。 颗粒的离心力较大,被甩向外层,气流在内层。气固得以分离。 在圆锥部分,旋转半径缩小而切向速度增大,气流与颗粒作下螺旋运动。 在圆锥的底部附近,气流转为上升旋转运动,最后由上部出口管排出; 固相沿内壁落入灰斗。 旋风分离器不适用于处理粘度较大,湿含量较高及腐蚀性较大的粉尘,气量的波动对除尘效果及设备阻力影响较大。 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无运动部件,操作范围广,不受温度、压力限制,分离效率高。一般用于除去直径5um以上的尘粒,也可分离雾沫。对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姓名:林诗远 学号:20100410208 班级:10级车辆二班 第九章机械制造业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装备的部门,在机械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不论是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加工,还是车、铣、镗、刨、磨、钻等切削加工都会排出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如金属离子、油、漆、酸、碱和有机物,带悬浮物的废水,含铬、汞、铅、铜、氰化物、硫化物、粉尘、有机溶剂的废气,金属屑、熔炼渣、炉渣等固体废物,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伴随着噪音和振动。 熔炼金属时会产生相应的冶炼炉渣和含有重金属的蒸气和粉尘。 在材料的铸造成形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粉尘、烟尘、噪音、多种有害气体和各类辐射;在材料的塑性加工过程中锻锤和冲床在工作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加热炉烟尘,清理锻件时会产生粉尘、高温锻件还会带来热辐射;在材料的焊接加工中会产生电弧辐射、高频电磁波、放射线、噪音等,电焊时焊条的外部药皮和焊剂在高温下分解而产生含较多Fe2O3和锰、氟、铜、铝的有害粉尘和气体,还会出现因电弧的紫外线辐射作用于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O3、NO、NO2等;气焊时会因用电石制取乙炔气体而产生大量电渣。 在金属热处理中,高温炉与高温工件会产生热辐射、烟尘和炉渣、油烟,还会因为防止金属氧化而在盐浴炉中加入二氧化钛、硅胶和硅钙铁等脱氧剂而产生废渣盐,在盐浴炉及化学热处理中产生各种酸、碱、盐等及有害气体和高频电场辐射等;表面渗氮时,用电炉加热,并通入氨气,存在氨气的泄露;表面氰化时,将金属放入加热的含有氰化钠的渗氰槽中,氰化钠有剧毒,产生含氰气体和废水;表面(氧化)发黑处理时,碱洗在氢氧化钠、碳酸和磷酸

旋风分离器的建模及fluent模拟

旋风分离器的建模及 f l u e n t模拟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Gambit建模部分 本次模拟为一旋风分离器,具体设置尺寸见建模过程,用空气作为材料模拟流 场。为方便图形截取,开始先设置界面为白色窗体,依次点击“Edit”,“Defaults”,“GRAPHICS”,选择“WINDOWS_BACKGROUND_COLOR”设置为“White”,点击Modify。关闭对话框。 一.利用Gambit建立几何模型 1.双击打开, 2.先创建椭圆柱 依次点击“Operation”下的“Geometry”创建体“Volume”,点击“Create Real Frustum”,输入数据基于Z轴正方向创建“height 475;radius1 ; radius3 95”,点击Apply,生产椭圆柱体。如图1-1,图1-2。 3.创建圆柱体 再次利用创建椭圆柱按钮,输入数据基于Z轴正方向创建“height 285; radius1 95;radius3 95”,点击Apply。 移动刚刚创建的圆柱体,依次点击“Geometry”,“Volume”,点击“Move/copy”,选择刚刚创建的圆柱体,点击“Move——>Translate”,输入移动的数据“X=0,Y=0,Z=475”,并选择Connected Geometry,点击Apply。如图1-3,1-4所示。 图1-1椭圆柱设置对话框图1-2椭圆柱生成图

同样的方法创建小圆柱体,输入数据基于Z轴正方向创建“height 150;radius1 32;radius3 32”,点击Apply。 同样的方式移动小圆柱体,点击“Move——>Translate”,输入移动的数据“X=0,Y=0,Z=665”,不选择Connected Geometry,点击Apply。如图1-5,图 1-6,图1-7所示。 显示实体图,如图1-8。 4.将小圆柱体进行分割,分成上下两个圆柱面,点击“Split Volume”,选择被分割的圆柱体Volume2,选择下部组合体为分割体,点击“Bidirectional 和connected”,点击Apply。删除Volume3。如图1-9,图1-10所示。 5.创建旋风分离器进风口,点击依次点击“Geometry”,“Volume”,“create real brick”,基于中心,输入数据“width 140 ,depth 38,height 95”,点击Apply。如图1-11,图1-12所示。 图1-6小圆柱体移动命令对话框 图1-3圆柱体移动设置对话框图1-4圆柱体生成图图1-5生成小圆柱体 图1-7小圆柱体移动生成图图1-8实体图图1-9实体分割命令对话框图1-10生成实体图

旋风分离器文献综述(DOC)

关于旋风分离器的研究综述 组员:管清韦,孔繁星,吕萍 摘要:旋风分离器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除去输送气体中携带的固体颗粒杂质和液滴,达到气固液分离,以保证管道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从气固分离理论、旋风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及旋风分离器机理研究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气固分离、旋风分离器 一、气固分离理论 气固分离技术就是将固体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是众多工业流程的必备技术之一。它所涉及的分离器种类非常多,应用时的目的又不一样,按不同的分离机理、工作环境等均可有不同的设计,但一般常见的主要是应用在旋风分离器和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领域。 本研究项目主要是利用旋风分离器分离煤层气中细微的粉尘,即粒径小于10μm 的固体颗粒(大于10μm的固体颗粒已经可以得到效率很高的分离效果了),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此分离方法属于机械力分离,结构相对简单,能在高温高压下维持正常工作,造价也不高,是工业生产中的良好选择。 1.气固分离机理及分类 在气固分离技术领域,有许多普遍的分离机理。 重力分离机理:这是最基本的一种分离形式,如沉降室。气固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的分离主要借助中立的作用,固体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必然会与气体产生差异,从而两者分离。 惯性分离机理:利用槽型构件组成的槽型分离器、迷宫式分离器等,凡能与分离构件表面相碰撞的固体颗粒都有可能被分离构件所捕获,含尘气流中的粉尘粒子都应与分离构件相碰撞而被搜集。 离心式分离机理:常用旋风分离器。当气体从旋风分离器的入口进入时,粉尘由于受到离心离德作用而被甩到边界上,并且离心沉降,从下端出口流出,而气体分子却仍在分离器的中心,并通过回流而从上方出口流出。 在这些分离过程中,有一个准则关系式: Stk F F S O ,即粒子所受离心力与气体介 质所作用的阻力之比。 按作用的情况对气固分离器进行分类,可分为四大类:机械力分离,静电分离(分离固体粒子粒径0.01~0.1μm),过滤分离(分离固体粒子粒径0.1μm),湿洗分离(分离固体粒子粒径1~0.1μm)。煤层气工业一般少用后三种,因为后三种分离速度慢、成本高,且不适用于高温高压等苛刻的条件。但是那些粒径较小的固体颗粒也必须除去,所以本项目针对的微小粒子粒径为小于10μm,而一般的旋风分离器通常只可除去10μm以上的固体粒子,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挑战,希

旋风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旋风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 : *

目录 一.前言 (3) 应用范围及特点 (3) 分离原理 (3) 分离方法 (4) ) 性能指标 (4) 二.旋风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4) 旋风分离器直径的计算 (5) 由已知求出的直径做验算 (5) 计算气体流速 (5) < 计算旋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 (5)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范围 (6) 进出气管径计算 (6) 三.旋风分离器的性能参数 (6) 分离性能 (6) ~ 临界粒径d pc (7) 分离效率 (8) 旋风分离器的压强降 (8) 四.旋风分离器的形状设计 (9) 五.入口管道设计 (10) $ 六.尘粒排出设计 (10) 七.算例(以天然气作为需要分离气体) (11) 工作原理 (11) 基本计算公式 (12) 算例 (13) ( 八.影响旋风分离器效率的因素 (14) 气体进口速度 (14) 气液密度差 (14) 旋转半径 (14) 参考文献 (15) …

' 旋风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摘要:分离器已经使用十分广泛无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工业生产,而且种类繁多每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现阶段旋风分离器运用比较广泛,它的性能的好坏主要决定于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强弱。这篇文章主要是讨论旋风分离器工艺计算。旋风分离器是利用离心力作用净制气体,主要功能是尽可能除去输送介质气体中携带的固体颗粒杂质和液滴,以达到气固液分离,以保证管道及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本篇文章中,主要是对旋风分离器进行工艺计算。 [ 关键字:旋风分离器、工艺计算 一.前言 旋风分离器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除去输送介质气体中携带的固体颗粒杂质和液滴,达到气固液分离,以保证管道及设备的正常运行。它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没有转动部分制造方便、分离效率高,并可用于高温含尘气体的分离,而得到广泛运用。 ' 旋风分离器采用立式圆筒结构,内部沿轴向分为集液区、旋风分离区、净化室区等。内装旋风子构件,按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亦通过上下管板固定;设备采用裙座支撑,封头采用耐高压椭圆型封头。设备管口提供配对的法兰、螺栓、垫片等。 通常,气体入口设计分三种形式: a) 上部进气 b) 中部进气 c) 下部进气 对于湿气来说,我们常采用下部进气方案,因为下部进气可以利用设备下部空间,对直径大于300μm或500μm的液滴进行预分离以减轻旋风部分的负荷。而对于干气常采用中部进气或上部进气。上部进气配气均匀,但设备直径和设备高度都将增大,投资较高;而中部进气可以降低设备高度和降低造价。 应用范围及特点 旋风分离器适用于净化大于1-3微米的非粘性、非纤维的干燥粉尘。它是一种结构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