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在日益加重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城市洪涝灾害、城市热岛效应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方式,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对水资源的集中管理、利用和保护,以达到减缓洪涝灾害、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适应力的目标。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是水资源的集中管理。

在城市规划中,应将水资源的利用和回收设计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建设集雨系统、建设中水处理设备、利用雨水和废水进行灌溉和景观绿化等,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水系景观等,增强城市的水质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海绵城市的建设还需减缓洪涝灾害的发生。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城市的水系、道路和建筑物布局,以减缓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应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洪能力。

在城市的绿地规划中,应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增加城市的渗水性,减少雨水径流的量,从而减轻城市的洪涝灾害。

第三,海绵城市的建设还需应对城市热岛效应。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应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在城市规划中,应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建设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同时,在城市的交通规划中,应提倡步行和骑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减少交通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还需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政府应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监管,确保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提供经济和政策的支持,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设计方案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管理、洪涝灾害减缓、热岛效应改善等多个因素。

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一、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概述1.1 目标与原则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全流域治理、多元复合、生态保护、灾害防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目标是通过改善城市水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城市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时的抗灾能力,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1.2 手段与策略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注重通过生态水系恢复重塑城市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的雨水资源化利用,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提高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等措施,提高城市水管理效率。

1.3 实施路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采用系统工程思维,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全面推进城市空间功能重塑。

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内容和实施要点2.1 生态水系恢复通过对城市的水系进行规划和设计,恢复城市自然溪流、湿地、水塘等自然水体和绿色生态系统,打造多样化的城市水体景观,提高城市景观、生态和环境质量。

2.2 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对城市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储存、利用和净化等处理,形成完善的城市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雨水径流对城市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2.3 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新建和更新改造项目中,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减少建设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2.4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绿色屋顶、生态廊道、生态岛等绿色景观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城市内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调控和适应能力。

2.5 建设防洪排涝设施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水灾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三、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路径和途径3.1 政策引导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贯彻执行,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上海临港建筑规划方案

上海临港建筑规划方案

上海临港建筑规划方案上海临港是上海市的东部新城,位于浦东新区南端,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临港新片区发展,上海临港在未来的建筑规划方案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上海临港作为一片新兴的城市区域,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在建筑规划方案中,应该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水循环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

此外,还应该注重空气质量改善,在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上,要尽可能减少对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

其次,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

上海临港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区域,需要完善的公共设施来支持其发展。

在建筑规划方案中,应该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商场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还应该注重交通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桥梁、地铁等,以提高区域的交通便利性。

再次,要注重功能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临港的建筑规划应该注重将不同功能的建筑融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多样性和高效率的城市环境。

在建筑设计和用途选择上,要兼顾住宅、商业、办公等多个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还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建筑等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后,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上海临港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建筑规划方案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同时也要注重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的体现。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和旅游开发,提高人们对本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综上所述,上海临港的建筑规划方案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建设、功能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上海临港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区域,为周边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上海市临港某地块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上海市临港某地块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37【规划设计】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3月上海市临港某地块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包 涵(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摘 要:本项目位于上海市临港片区,通过分析研究项目情况,确定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海绵设施,以最终达到最佳运行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设计要点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3-0037-02图1 建筑小区类海绵城市设计技术路线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将雨水蓄存净化,需要时将雨水错峰释放或利用的过程。

海绵城市通过各种低影响开发(LID)手段,采取“渗、蓄、滞、净、用、排”的各项措施,将宏观的海绵城市拆分为各种小规模的源头控制,使开发后的状态尽量与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一致,以达到改善整个城市水循环的目的。

1 项目背景概况1.1 项目背景上海市是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编制了《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而临港片区是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颁布了《上海市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并制定了试点区内三年计划项目的管控指标,涉及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新建或改建海绵型建筑小区等一百多个计划项目,相关的计划项目均需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及验收。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证规划区域内实现“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水质有提升、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

1.2 项目概况本地块位于临港地区滴水湖附近。

临港地区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特征,雨量充沛,短历时设计降雨强度大于上海主城区。

另外,临港陆域地势平坦,土壤入渗率偏低,综上,临港地区适合于海绵城市建设。

本地块由3栋多层住宅、9栋高层住宅和两栋商业建筑组成,地下为两层,总用地面积89313.7m 2,总建筑面积278599.4m 2,建筑占地面积29653.25m 2,建筑密度33.2%,绿化率25%。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24.08.13•【字号】沪水务〔2024〕350号•【施行日期】2024.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沪水务〔2024〕350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区水务局(海洋局),局属相关单位、局机关相关处室,城投集团、城投水务集团:《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已经2024年7月30日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2024年8月13日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根据《本市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增大调蓄空间、提高蓄滞能力为目标,蓝绿灰管多措并举,落实水务各项工作,加强水务设施建设以及水务设施、海绵设施融合,助力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推进水务设施与海绵设施融合,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以缓解城市内涝为重点,兼顾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水安全韧性增强、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利用高效的目标。

到2025年底,完成水务“十四五”各项任务,助推本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

到2030年底,完成水务“十五五”各项任务,助推本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一)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体系1.强化规划管控(1)结合编制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雨水调蓄空间,在详细规划中明确各类地块雨水调蓄能力。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109)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109)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109)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一.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一)必要性1.抢占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需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由于发达国家中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利润的需要和寻求兴新市场的驱动,产生了向外转移产业的压力。

中国由于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及传统的劳动力价格势差优势,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和投资的热点地区,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的引力中心。

尤其是发生了“9.11”事件,美国“金融安全防空港”的神话破灭。

中国加入WTO更催化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

代表600亿美元投资的美国商会在经过调查后报告,全球投资正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半数的公司将把公司新址选定在中国。

该会在200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上称,87%的美国企业欲扩大在华投资。

美国全球最富经验和最大的管理顾问公司之一的科尔尼公司,通过对1000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调查后称,全球最大的跨国企业中有33%表示下一个投资目标是中国!2002年中国首次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国度。

整个世界经济已经显示出类似1992年的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情况。

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是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中国抓住了机遇,即时开发开放了浦东,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顺利实现了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小康走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长仍然是我国社会经济成长的核心和基础。

这次产业转移,将为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极好机遇。

我们必须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要求,尽一切努力利用好这次机遇。

与九年代初相比,中国抓住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有可能真正成为“世界工厂”,真正走上强国之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22•【字号】沪府发〔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21〕1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21年7月2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建设,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为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经济发展稳中加速2020年,临港新片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7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2亿元。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加快布局,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平台等5个科技创新功能型平台落地,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启动建设。

滴水湖金融湾项目开工,全国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航运贸易服务功能持续强化,运营高效的航运枢纽基本建成,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22万标箱。

(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总体方案》明确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本市出台《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120余个政策文件。

上海临港实施方案

上海临港实施方案

上海临港实施方案《上海临港实施方案》上海临港新片区位于上海市南部,是中国国家战略定位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田。

为了加快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上海市政府提出了《上海临港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上海临港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新片区,推动上海临港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驱动的核心区域。

二、发展重点1. 产业发展: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推动上海临港成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中心。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3. 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

4. 人才引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打造国际化的人才高地,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 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推动上海临港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三、政策支持为了落实《上海临港实施方案》,上海市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优惠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为上海临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推进机制为了确保《上海临港实施方案》的落实,上海市政府将建立专门的推进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加强督查考核,推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五、成果评估上海市政府将定期对《上海临港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方案,确保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六、社会参与上海市政府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各方参与《上海临港实施方案》的落实,共同推动上海临港的发展。

七、国际合作上海市政府将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机会,吸引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推动上海临港与国际先进地区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总之,《上海临港实施方案》是上海市政府为了加快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方案,将为上海临港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临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设计规划方案提纲一上海临港总体概况二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需求三试点区顶层设计四试点探索及阶段性成果三、试点区选择与分区规划 区域位置一、上海临港总体概况临港中心城区临港浦东国际航空港洋山国际枢纽港•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地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由6大功能板块组成装备产业区南汇新城☆装备产业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临港奉贤园区☆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主产业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综合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临港奉贤园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南汇新城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区域构成上海临港由德国GMP 公司按照“田园都市理念”进行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方案理念从天而降的一滴水跃入广袤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形成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城市临水而居——Ebenezer Howard城市人自然城市规划核心:滴水湖一环带:商务办公二环带:城市公园三环带:城市居住•2016年4月,申报成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临港试点区面积79.08 km 2,包括:主城区The Main City森林一期Lingang forest芦潮港社区Luchao-port communitya.主城区 67.76 km²b.国际物流园区 4.09 km²c.芦潮港社区 3.26 km²d. 临港森林一期 3.98 km²物流园区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滴水湖及周边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临港新城 ”田园城市 ” 的核心 整个临港区域降雨径流汇入点 临港新城最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滴水湖定位:•一般湖泊寿命只有几千年至万余年,分为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和衰亡期。

•青年期(泸沽湖)、成年期(太湖)、老年期(洞庭湖)、衰亡期(罗布泊)•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会大大地加速湖泊的演化和消亡过程•临港试点区位于浦东水利片末端,试点区主要引水方向为北引南排•滴水湖现状水质较好,外围水源水质较差,汛期时,为防内涝,大量优质水排海,加大河道内污染物向湖内转移大治河北护城河老城区临港森林一期•滴水湖及周边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调查发现,已建城区存在雨污混接情况阳台雨废合流厨房废水混接•滴水湖及周边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临港的规划布局考虑了城市绿地在雨水径流路径上的净化功能,但是区域竖向控制和雨水面源污染控制有待加强城市楔形绿地•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加快,若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入湖污染符合势必愈亦加重⏹2016年:建成区域占40.8%,未建成区占59.2%⏹2018年:建成面积占比约为48.4%,未建成区51.6%⏹2035年:建成面积占比约为68.1%,备用地占比31.9%•滴水湖及周边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需要•主城区采用“地面-管道-河道-滴水湖-排海”的排水模式 •地形平坦,排水压差不足 •沿海区域,易受风暴潮袭击现状排水模式及标高关系•已建成区管网设计排水能力偏低•试点区局部存在积水点大部分地区:1年一遇,自排部分区域:2年一遇,自排/强排9个积水点分布•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需要•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现状目标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主城区河网Ⅲ~劣V 类 Ⅳ类随塘河(人民塘)为Ⅴ类滴水湖Ⅲ~Ⅳ类 Ⅲ~Ⅳ类主城区外水系下游断面 Ⅲ~劣V 类主要指标不低于来水指标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85%初雨污染控制(以悬浮物TSS 计) / 80%(源头减排55%)水安全积水、内涝风险尚存5年一遇不积水 100年一遇不内涝水生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74.2% 80% 生态岸线恢复率/80%VS试点前工作积累临港地区在全国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前已经注意到这一先进理念并着手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试点期专项研究•系统性的环境本底调查工作 •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方面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试点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和三年实施计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生态格局综合考虑规划试点区生态资源要素分布、用地生态敏感性、内涝风险及地形标高,形成“一核-两环-六楔-多片”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一核”:滴水湖水生态敏感核心,其功能定位是生态保护,保持和提升水体水质。

“两环”:包括临港森林通廊的外围生态环带和玉环带城市公园环带,其功能定位是调蓄和生态净化。

“六楔”:是以橙黄绿青蓝紫六条河及周边绿地空间形成的楔形绿地,其功能定位是生态净化,主要发挥雨水径流污染强化拦截、净化等作用“多片”:是指试点区范围内主要的集中建设空间。

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 •汇水分区划分1234567891011根据场地径流排放特征及模拟结果,将试点区划分为11个汇水分区。

•技术路线净渗滞蓄用排源头削减 过程控制 系统治理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要求,以滴水湖水质提升为核心,综合采取以“净”为主,“渗、滞、蓄、用、排”为辅的海绵措施,统筹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发挥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总体实施方案按照总体实施方案,分区制定建设方案,并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三年实施计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00个公园与绿化类 15个 500多公顷道路与广场类 27个 40多公里建筑与小区类 23个 200多公顷河道水系类 23个 40多公里生态保护与修复等 13个海绵总投资约80亿元试点建设愿景CASE Creative 一张蓝图干到底,规划引领创新之城 Active 景观海绵相协调,品质提升活力之城 Smart 监测模型考效果,精细管理智慧之城 Ecology 以湖定城法自然,和谐宜居生态之城打造中国新时代“未来城市”C A S E of Future 最佳实践区探索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推进工作机制1个领导小组办公室 临港海绵办 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3个专项推进工作小组 资金组、项目组和审批组临港海绵办 “1+3” 组长(临港管委会党组书记 陈杰)常务副组长(临港管委会副主任 张弘) 建设环保办总体技术组 专家委员会规划管控组 审批服务组 建设管理组 规划土地办牵头行政审批办牵头建设环保办牵头•总体技术支撑单位上海市政总院(上勘院配合)•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以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张辰为主任、15名不同行业国内著名专家组成探索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推进工作机制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ular working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探索建立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管控体系全过程技术管控 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嵌入土地出让、规划设计、“一书两证”、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上海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指标管控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分解》《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地块指标管控落实地块控制指标,为建设项目的海绵管控提供规划依据探索建立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管控体系探索EPC模式整体连片推进老城区海绵化改造•建设规模:居住小区海绵化改造15个60公顷道路海绵化改造7个6公里河道海绵化改造10个13公里公园海绵化建设1个9公顷子项目共计33个,总投资约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雨污混接问题 1)着力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积水点治理停车难问题屋顶漏水问题 探索EPC 模式整体连片推进老城区海绵化改造•主要建设内容:2)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相关设施屋面雨水净化设施道路雨水净化设施末端调蓄净化设施探索EPC模式整体连片推进老城区海绵化改造落水管断接高位雨水花坛调蓄池和潜流湿地太阳能曝气装置雨水花园调蓄模块•主要建设内容:3)整体环境提升和便民设施儿童游乐设施探索EPC 模式整体连片推进老城区海绵化改造探索EPC模式整体连片推进老城区海绵化改造•案例:芦茂路-绿带-里塘河海绵化改造彻底打破固有的项目边界,道路、绿化、河道统筹考虑,整体联动,连片实施鸟瞰图透水步道潜流湿地☐探索推进物流园区海绵化改造临港国际物流园•现状地块以仓库及堆场为主,下垫面硬化程度高 •场地交通量大,多为重型集卡•地块内大部分用地已出让项目特征:场地现状临港物流园区占地面积4.09km 2定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生态物流园已出让地块协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示范强排区道路海绵化改造:旱溪1970m 2,透水铺装8600m 2,雨水花园10650m 2,环保雨水口排放口生态处理塘:8处,共9630m 2仓储用地海绵改造试点:雨水花园1110m 2,调蓄净化设施333m 3,湿塘办公用地海绵改造示范:雨落管断接、透水停车场、调蓄净化设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 道路涝水行泄通道河道生态整治工程☐探索推进物流园区海绵化改造☐探索大学城海绵化建设的推进模式•项目涉及4所高校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电力学院•项目类型:既有新建,又有改造•项目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市住建委、市发改委、市教委、市财政局、临港管委会临港大学城项目特征•探索形成“主管部门立项-地方政府补贴-高校推进建设”模式,创新性提出“七个达标”的达标补贴办法 定位达标、方案达标、施工达标、验收达标,运维达标、口碑达标、政策达标•多部门协同推进,并充分调动了高校的积极性,打造各具特色的海绵城市示范校园示范意义上海海洋大学海绵城市示范园☐探索大学城海绵化建设的推进模式☐探索DBO模式应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应用是国家海绵试点的重要内容PPP模式核心•绩效考核,按效付费•政府与社会资本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提高项目建设和运维水平,降低综合成本上海实际情况•具有财政资金优势,政府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把握PPP模式核心价值,结合上海实际情况,经过综合比较,确定“设计-建造-运营”(DBO模式)是适合上海的PPP应用模式•发挥上海的财政资金优势,项目建设资金由政府建设财力统筹安排•利用优质社会合作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工作•制定详细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政府通过绩效考核,按效付费给社会合作方☐探索DBO模式应用应用项目:星空之境城市公园项目定位:以提升运维品质为核心示范点的国内高水准PPP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