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最新)
小学科学学科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小学科学学科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共100分)一、单选题(10题,每题4分)1.科学课程要强调过程评价,重视()一体化。
A.教-学B.学-评C.教-评D.教-学-评2.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素养。
A.科学B.核心C.探究D.人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
A.科学学习的态度B.科学研究的成果C.科学课堂的表现D.科学实验的探索4.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分为两种。
A.观察对象为标志B.观察现象为标志C.观察成果为标志D.观察对象和观察对象为标志5.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进()的方式与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A.学习方式B.学习目标C.日常生活D.生活态度6.光是一切颜色的来源。
没有光,也就没有()。
A.颜色B.气味C.水D.能量7.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活动。
A.体育B.感官C.生命D.生长8.科学试题的认知水平可以分为()三级。
A.低、中、高B.低、次、高C.次、中、高D.低、次、中9.科学课程可充分利用()资源开展教学。
A.自然B.社会C.人文D.网络10.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学习内容不包括()A.自然资源B.自然灾害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D.人类思想(答案:1. D 2.B 3.A 4.D 5.C 6.A7. C8.A9.D10.D)二、多选题(5题,每题5分)1.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等方面。
A.科学观念B.科学思维C.探究实践D.态度责任2.通过科学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跨学科概念。
A.物质与能量B.结构与功能C.系统与模型D.稳定与变化3.围绕科学核心概念,可开展()等学习活动。
A.开会B.观察C.实验探究D.调查4.物质的运动包括()。
A.机械运动B.热运动C.电磁运动D.核运动5.科学教材编写分为()版本。
A.“六三”学制B.“五四”学制C.“一六”学制D.“七九”学制(答案:1. ABCD 2.ABCD 3.BCD 4.ABC 5.AB)三、判断题(5题,每题2分)1.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
最新中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三套试题)

最新中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三套试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了解并适应教学和研究的改变。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科学教育的课程标准。
为了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并检测他们的研究进度,我们提供了三套最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题
本套试题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涵盖了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
答案也一并提供,帮助学生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
第二套试题
本套试题是基于实验的科学研究,包含了多个实验和观察题,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答案也一并提供,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理解能力。
第三套试题
本套试题是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综合考核,包含了多个应用题和解答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答案也一并提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并加强研究。
以上三套试题都是基于最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设计的,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希望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试题,提升自己的科学学习和教学水平。
小学科学教师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模拟练习 ——教师网会员资料

小学科学教师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模拟练习——教师网会员资料一、填空题。
1、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 )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以( )为主的学习活动。
2、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 )、( )和(),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但不是科学学习的惟一模式。
4、科学课程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和()的整合。
5、()、()、()等都应成为科学课程评价的主体。
6、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和()。
7、科学探究大致涉及()、()、()、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对别人研究的结论()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8、科学知识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与()。
9、在组织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可安排学生进行(),然后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有()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10、对科学探究结论果的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来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11、学生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对待()、对待()、对待(),对待()四个方面。
12、生物除了动物、植物还包括()、()。
13、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这是一种()的观点。
14、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也可以是()。
15、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以()。
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
1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和()。
新课程大力提倡()。
17、科学课程的评价要注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时机()。
18、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和()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三大资源。
19、科学教育应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乡镇中心小学以上要按国家仪器配备目录()配备,村级小学也要达到()。
小学科学知识竞赛试题(答案全)

小学科学知识竞赛试题(答案全)1.以下哪个物体不属于自然界? A. 树木 B. 石头 C. 电脑答案:C2.下列饮料中,哪种饮料含糖最多? A. 茶 B. 矿泉水 C. 可乐答案:C3.绿叶中含有什么物质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A. 淀粉 B. 叶绿素 C. 呼吸素答案:B4.鱼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 A. 哺乳动物 B. 爬行动物 C. 鱼类动物答案:C5.眼睛能够感受到以下哪种能量? A. 水波 B. 声波 C. 光波答案:C6.植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 A. 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 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答案:B7.太阳能是一种什么能源? A. 非再生能源 B. 再生能源 C. 天然气答案:B8.太阳系中的第一大行星是? A. 金星 B. 火星 C. 木星答案:C9.以下哪种食物是能够提供基本营养的? A. 巧克力 B. 汉堡包 C. 米饭答案:C10.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A. 自然界中的万物 B. 人类 C. 电脑答案:A11.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A. 原子 B. 分子 C. 离子答案:A12.温室效应是由什么引起的? A. 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增加 B. 豆腐渣建筑材料的使用 C. 火山爆发答案:A13.植物的根系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 吸收养分 B. 进行光合作用 C. 觅食答案:A14.射线是一种什么能量? A. 热能 B. 机械能 C. 辐射能答案:C15.消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A. 防止火灾发生 B. 尽可能地控制火灾C. 救援被困人员答案:B16.地球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A. 15℃ B. 25℃ C. 35℃答案:A17.水可以在何种温度下变成蒸气? A. 0℃ B. 100℃ C. 300℃答案:B18.以下哪个动物可以在水中呼吸? A. 蛇 B. 鳄鱼 C. 鲸鱼答案:C19.汽车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A. 电池 B. 燃油 C. 风力答案:B20.血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 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 B. 维持人体温度 C. 抵御疾病答案:A。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一)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问答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当前我国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状况如何?3.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怎样?4.面对社会发展的现状,每一位公民需要哪些科学素养?5.社会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怎么样?6.什么是“教学大纲”?7.“教学大纲”的问题在哪里?8.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9.课程标准是怎样界定的?10.课程标准有什么功能?11.为什么说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弹性?12.课程标准的结构是怎样的?13.课程标准的陈述形式是什么?14.世界各地的科学课程标准有几种陈述形式?15.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16.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17.怎样理解“科学素养”?1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19.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20.“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21.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22.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23.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24.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25.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26.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27.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8.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29.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二、科学(3-6年级)课程目标问答30.什么是课程目标?31.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32.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33.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34.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35.什么是科学探究?36.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37.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8.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39.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40.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41.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42.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43.《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44.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45.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三、科学(3-6年级)内容标准问答46.什么是探究?47.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48.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49.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50.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51.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52.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53.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54.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55.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56.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57.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58.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59.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60.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61.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62.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63.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64.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65.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66.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四、科学(3-6)年级实施建议67.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68.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69.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70.为什么说“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71.怎样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72.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73.为什么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74.什么是亲历活动?75.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76.如何理解“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77.不同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无差别?有何差别?78.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上课时数之间的关系?79.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关系?80.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这样好吗?81.科学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有哪些指导策略?82.为什么要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3.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85.什么是教育评价?86.学科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87.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如何定位?88.怎样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89.怎样理解“评价内容的全面化”?90.怎样理解“评价方法的多样性”?91.怎样理解“评价时机的全程化”?92.“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9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94.“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95.怎样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与访谈进行评价?96.怎样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杰出表现进行评价?97.怎样通过学生学业进行评价?98.怎样进行科学课程的测验与考试?99.怎样运用“评定量表”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100.什么是科学课程资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答案)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教师科学新课标考试试题

教师科学新课标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新课标,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知识传授B. 技能训练C. 探究式学习D. 应试教育答案:C2. 新课标中提倡的科学探究活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验证猜想D. 直接给出答案答案:D3.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A. 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B.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C. 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D. 只关注过程,不关注结果答案:B4. 根据新课标,科学课程的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B.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C. 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D. 以上都不是答案:B5. 新课标中,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是什么?A. 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组织B. 按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组织C. 按照教学时间顺序组织D. 以上都不是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包括: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探究的合作者D. 评价的执行者答案:BCD7. 科学课程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包括:A. 提出问题的能力B.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C. 表达和交流的能力D. 评价和反思的能力答案:ABCD8. 根据新课标,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A. 教科书B. 实验器材C. 网络资源D. 社会资源答案:ABCD9.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B.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C.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D. 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答案:ABC10. 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包括:A. 过程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自我评价D. 同伴评价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新课标中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新课标中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探究,强调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及重视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

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计 95 题,每题 1 分)1. ( )是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A.科学观念B.科学思维C.探究实践(正确答案)D.态度责任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 )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A.创新B.核心C.科学(正确答案)D.思维3.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
A.对B.错(正确答案)4.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基于( )抽象概括出理想模型,具有初步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
A.各种信息B.推理论证C.分析综合D.经验事实(正确答案)5.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 )。
A.实践性(正确答案)B.基础性C.探究性D.连贯性6.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
A.对B.错(正确答案)7.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 )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A.传统文化B.信息技术应用C.数学运算D.科学本质(正确答案)8. 由学生参与的活动都是亲历活动。
请注意并非所有由学生参与的活动都是亲历活动(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9. 工程的核心是( )。
A.发现B.发明C.建造(正确答案)D.发展10. 工程是设计方案( )的结果。
A.模式化B.物化(正确答案)C.多样化D.美化11.( )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B.培养科学素养(正确答案)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D.传授科学知识12. 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平常生活的方式与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A.正确(正确答案) B.错误13. 探究和实践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14. 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属于科学思维中的( )。
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试题

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试题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试题(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8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启蒙为宗旨的课程。
2.小学科学既是科学研究的目标,又是科学研究的方式。
3.XXX科学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探究、体验和交流。
4.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本地、区域和全球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和环境三大资源。
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每题1分,共14分。
)1.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待自然”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不包括(B)。
A.意识到人与自然界要和谐相处。
B.不迷C.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D.珍爱生命2.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要安排在探究活动的(A)。
A.初始阶段B.结束之前C.实验进行时D.汇报与交流阶段3.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C)。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4.照相机的镜头是(B)。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5.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C)。
A.蜡烛受热融化B.木材作家具C.铁块变铁水D.馒头发霉6.明明家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挂钟和准确时间相比变慢了,怎么使挂钟走的更准些?(B)A.将钟摆调长些B.将钟摆调短些C.在钟摆的摆锤上加一个重物D.不能确定7.露、霜、云、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三、XXX。
(每题8分,共24分。
)1.月食形成的原因是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造成的。
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太阳光被地球挡住,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区,形成月食。
示意图如下:2.XXX说竹排是运动的,XXX说XXX是运动的。
XXX 说对了,因为XXX在江中漂流,是在运动的;而XXX虽然看起来是静止的,但实际上也在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极慢,人类难以察觉。
3.风是由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造成的。
当地面受到阳光照射时,会升温,形成热气团,热气团会向上升,使得地面上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小学科学教师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题。
1、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从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信息即是一种()学习。
2、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这是一种()。
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新理念。
4、在科学探究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切实可行又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
(),并通过()和(),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当然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
5、1961年,美国教授施瓦布提出了与布鲁纳“发现法”相似的,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方法。
6、()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好或坏。
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是()的思想。
8、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材中应表现为()性、()性与()性。
9、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从活动()、()、()三个方面着手。
10、()是小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物体与物质的中介。
11、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分为()和()。
12、需长期积累才能实现的目标宜采用()表达。
13、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强调()的教学观点。
14、形成性评价与传统教育评价的最大区别是在()的拓展。
15、科学课程中“科学知识”领域的评价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有()、()以及()和专题考查。
16、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和以()分为两种。
17、用做档案的方法做学生学业的全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法称为()评价法。
18、从教育测量学看,学科测验可以分为()和()两种,期末考试属于()测验。
19、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基本策略应以()、()。
20、()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
21、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多种不同的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
22、小学科学教师除了对一个()有较全面的经验外,还需要有机会使自己对科学内容有广泛的了解。
23、生物角宜布置于科学教室(),以不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二、判断题。
1、科学认识是对无限发展客体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认识,总是在逼迫正确的答案,但永远无法达到。
()
2、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
3、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进日常生活的方式与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4、光是一切颜色的来源,没能光,也就没有颜色。
()
5、由学生参加的活动都是亲历活动。
()
6、现代教育技术即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实现教育的优化。
()
7、定量评价一般总要优于定性评价。
()
三、简答题。
1、对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要求是什么?
2、小学生科学探究的重点是什么?
3、为什么要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4、科学教育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5、在科学学习方面应培养小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不同年级学生探究活动的差别怎样?
7、科学课程评价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8、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
如何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