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精
星巴克市场营销策略

星巴克市场营销策略星巴克市场营销策略一、公司成长战略①递加--将那首好戏演到最好,在产品和服务上精益求精;②复制--在新区域重复商业模式,不断在不同的区域增开咖啡厅;③粒化--选择特定业务单元发展,同时出售产品和服务。
二、公司发展战略服务战略:在竞争越发激烈的竞争垄断市场环境下,咖啡品牌丛生。
针对同一消费团体,他们有着相似的产品,并试图营造相似的咖啡氛围。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星巴克应该着眼落在服务上,坚持并发展自己独特的“just say yes”战略。
“just say yes”的顾客宗旨,即满足顾客需求,基于星巴克定位的目标客户群----各阶层的白领和高校大学生。
这类年轻人群的特点,喜欢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欲求。
白领人群的特点,公务缠身,多游走于会见客户、书写文案的工作中,渴望有舒适的环境缓解压力,并显示自身价值。
星巴克结合这点,准确的定位产品,良好的服务,让顾客时刻感受到浪漫的情调的同时,需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顾客对于咖啡饮品的不断增加的新需求,即在它的杯子中装满的不仅是咖啡,还有浓郁的咖啡文化。
消费者所追求的商品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还要帮助他们传达出其他信息,比如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同样,消费者还以为,小小的奢侈有助于他们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并更好的调配自己的时间,达成愿望。
营销策略----产品策略第一,品牌策略。
差异化的体验,把简单的咖啡饮料和食品做得更加感性化和个性化。
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将咖啡分为十多种口味,让每一个顾客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咖啡,安排季节性菜单,夏季推出冰咖啡,冬季供应热饮,优雅舒适的环境等。
第二,产品创新策略。
作为咖啡行业的领导者,产品创新策略非常重要,星巴克把咖啡由一种提神的饮品发展成一直高品质的生活品味,正式源于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策略。
第三,品质控制策略。
星巴克对于咖啡及食物的品质控制要求极高,以确保顾客在星巴克享用的咖啡和食物是最优质的。
营销策略---价格策略星巴克的价格定制一般分为六步:第一,选择定价目标。
星巴克营销策略分析与研究

星巴克营销策略分析与研究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和卓越的品牌形象脱颖而出。
本文将深入分析星巴克的营销策略,从多个角度剖析其成功的原因,以及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品牌定位星巴克一直以来都强调其品牌定位,将咖啡店打造成一个社交场所,而不仅仅是提供咖啡的地方。
星巴克的店铺布局和装饰风格都强调舒适和温馨,吸引了顾客长时间停留,建立了忠诚度。
此外,星巴克还注重自身品牌形象,将咖啡与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使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二、多元化的产品线星巴克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咖啡,还因为其多元化的产品线。
除了经典的咖啡饮品,星巴克还提供各种茶、果汁、糕点、三明治等各种食品和饮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一多元化的产品线使星巴克成为一个全天候的选择,不仅仅是早晨的咖啡店。
三、数字化营销星巴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广和营销其产品。
星巴克的手机应用程序允许顾客预订咖啡、积累星星以获取免费饮品,还可以个性化推荐咖啡选择。
此外,星巴克还在社交媒体上积极互动,通过Instagram、Twitter等平台与消费者互动,增加了品牌的曝光度。
四、社会责任星巴克一直致力于社会责任,通过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项目来提升其品牌价值。
例如,星巴克承诺在2025年前实现100%的可持续咖啡采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星巴克还鼓励员工参与社会活动,如提供教育支持和志愿活动。
这些社会责任举措增强了消费者对星巴克的信任感。
五、全球化战略星巴克采用了全球化战略,将其咖啡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星巴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适应当地口味和文化,推出符合当地口味的产品,比如在中国推出绿茶咖啡等。
这种全球化战略使星巴克能够在不同市场中取得成功。
六、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星巴克可能会继续扩大其数字化营销和移动支付的功能,以提高消费者的便利性。
此外,星巴克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关系,比如与送餐平台合作,扩大送餐服务。
星巴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星巴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把目光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
美国的星巴克公司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在中国市场上开展了营销业务。
在中国的星巴克已经成功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以及一定的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营销策略的角度来分析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之路。
1.品牌塑造星巴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品牌塑造的支持。
星巴克在品牌设计上十分用心,将其特有的环境营造和独特的饮品搭配推广到各种媒体中。
无论是在电视广告、杂志、或者是公交车上的广告宣传,星巴克的品牌形象都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
此外,在星巴克门店内,店内装饰也是重点之一。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注重环境营造,门店背景音乐也很符合个性化消费的时尚感,更比如门店内的装饰艺术品连同香气,构成了协调一致的体验。
在营销方面,星巴克也采用了差异化策略。
星巴克的服务内化理念“人与合作条款”通过关注员工和服务来提供创新的饮品和食品,以及顾客选择星巴克的主要理由。
2.多元化的产品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大力推广其诸如拿铁、摩卡等新种类的咖啡。
除了种类繁多的咖啡饮料,星巴克还提供各种新颖的小食和甜点,其中包括类似肉松/甜松/咖喱肉卷的小食以及芒果蛋糕等甜点,广泛地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在保证咖啡质量的同时,星巴克也不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研发经费来开发更多的商品,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星巴克还推出这些饮品和小食作为礼物,进一步加强了品牌的影响力。
3.营销渠道在中国市场的网络淘宝商家中,星巴克的产品销售量一直保持着高位,在中国线下业务中,星巴克也在引入数字技术。
比如,星巴克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让顾客能够享受快速、便捷、无线的消费。
通过使用星巴克 App ,顾客不仅能够在线注册优惠券、查看星巴克的最新活动,还可以用手机实现结账和手机订单。
此外,星巴克还在社交媒体上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4.顾客服务顾客服务是星巴克公司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星巴克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精

星巴克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精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星巴克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孕育出了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 也成个各个外资公司争夺的对象, 本文以当前跨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海外市场为背景,抓住这个经济热点,以星巴克品牌做为一个切入点来研究跨国企业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此次论文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星巴克这种已经十分成熟的跨国企业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的研究以期给我们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餐饮企业带来一些好的借鉴。
关键词: 品牌本土化星巴克跨国营销一星巴克概况(一)星巴克简介星巴克(Starbucks )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
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二)星巴克在中国发展简史进入中国台湾,开出第一家店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第一家门店进入华东,在上海淮海路力保大楼开出第一家店进入中国香港,开出第一家店进入中国澳门,开出第一家店进入华南,在深圳中信银行开出华南第一家店进入东北,在大连开设东北第一家店进入西南,在成都开设西南第一家店设立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帮助改善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教育状况2005年底,在上海成立大中华区支持中心,负责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营管理收购北京美大有限公司多数股权,获得北京和天津地区营运权进入西北,在西安开设西北第一家店2011年3月8日星巴克更改了新的标识,把以前星巴克标识上的英文Starbucks 和coffee 两个词移除,长发双尾美人鱼图案成为唯一的识别符号。
2011年8月7日,合肥星巴克淮河路百盛店开业,并相继推出包公主题咖啡杯,“包公杯”成为全球首款以人物为主题的城市杯,此外还将计划年内在合肥开设20家门店。
星巴克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星巴克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星巴克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主要包括定位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和推广策略。
首先,星巴克在中国的定位策略是将其打造为高品质咖啡和社交体验的场所。
星巴克通过提供优质咖啡豆和现场烘焙的方式来强调其高品质咖啡的优势。
此外,星巴克还鼓励顾客在店内聚集并提供充电器、免费无线网络等设施,为顾客提供便利的社交体验。
其次,星巴克在中国的产品策略主要是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口味偏好进行调整和创新。
例如,星巴克推出了一系列中式和季节限定的咖啡和茶饮品,如绿茶星冰乐、红豆绿茶拿铁等,以迎合中国人对茶饮的喜爱。
此外,星巴克还与中国本土的企业合作推出了一些特色产品,如与茅台集团合作研发的咖啡酒等,以吸引更多的中国消费者。
再次,星巴克在中国的渠道策略是通过不同类型的门店和各个城市的布局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星巴克在中国不仅开设了大型连锁店,还推出了小型“城市商务人士店”和移动咖啡车等多种形式的门店,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星巴克还积极进军中国二线和三线城市,并在传统商业区和新兴商业区都设立了门店,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地区的消费者。
最后,星巴克在中国的推广策略主要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品牌曝光和吸引顾客。
星巴克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开设官方账号,并与中国明星和网红合作,积极开展线上活动和
互动,加强了与年轻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连结。
此外,星巴克还通过在重要节日和活动期间推出优惠活动和限时商品等方式来吸引顾客。
总的来说,星巴克在中国的营销策略是以高品质咖啡和社交体验为核心,在产品、渠道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和创新,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咖啡文化需求,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
体验时代星巴克在中国本土化营销浅析

体验时代星巴克在中国本土化营销浅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市场的不断拓展,星巴克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也开始深入适应中国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
本文将从体验时代的角度出发,浅析星巴克在中国本土化营销中采取的策略及其成功原因。
一、体验时代背景下的本土化营销1. 体验时代的本质和特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消费者对于差异化服务的需求,体验时代逐渐成为营销的主要趋势。
体验时代的本质是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服务背后的情感、故事、人文、文化等方面的追求,是一种超越实物属性的顾客体验,涉及到企业经营方向、目标、策略、执行等方面的改变。
2. 体验时代对于营销的影响在体验时代,营销的核心不再是产品或服务,而是体验,企业需要注重体验设计、品牌意识、社交媒体等方面的打磨。
体验时代对于营销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传播路径的改变:传统的广告宣传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多元化媒介的影响下,品牌传播路径发生了改变。
(2)品牌文化的重视:消费者对于品牌文化的认同比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可更为重要,品牌文化成为提升品牌感召力的有效方式。
(3)购买体验的重视:消费者不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关注产品本身,更加看重购买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4)客户参与的加强: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让消费者有更多的参与感,如用户体验设计、线上互动等。
3. 本土化营销的意义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竞争优势的不断凸显,本土化营销愈发成为企业在不同市场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策略。
本土化营销的意义在于在尊重当地文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以本地市场的情况为基础定位产品、促销和营销方案,拓展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在当地消费者中的影响力。
本土化营销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文化差异的理解:企业需要深入理解和适应当地文化,包括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信仰文化等。
(2)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不同国家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有很大差异,企业需要注意甄别消费者需求,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偏好和心理,设计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
星巴克营销策划方案

星巴克营销策划方案一、市场分析我们得承认,星巴克已经是咖啡市场的佼佼者,但市场瞬息万变,我们得紧跟潮流。
现在的消费者不仅追求高品质的咖啡,更注重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所以,我们的策略要围绕这两点展开。
二、品牌定位1.星巴克一直以来都是以“第三空间”的概念深入人心,我们要继续强化这一点,将星巴克打造成一个除了家和公司之外的社交场所。
2.针对年轻消费者,我们要突出星巴克的时尚、潮流元素,使其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
三、营销策略1.社交媒体互动(1)开展线上挑战赛,如“最美星巴克角落”、“星巴克创意饮品”等,鼓励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星巴克体验。
(2)与知名网红、KOL合作,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星巴克的产品和服务。
2.个性化定制(1)推出个性化咖啡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图案和颜色。
(2)推出会员专属饮品,根据会员的口味和喜好,定制专属饮品。
3.跨界合作(1)与时尚品牌合作,推出限量版星巴克周边产品,如星巴克联名款服装、配饰等。
(2)与电影、电视剧等IP合作,推出主题饮品和周边,吸引粉丝消费。
4.线下体验活动(1)举办咖啡品鉴会,邀请消费者品尝不同口味的咖啡,了解咖啡文化。
(2)开展咖啡艺术展览,展示咖啡师的手绘作品,增加消费者的互动体验。
5.会员管理(1)优化会员积分制度,增加会员专享优惠,提高会员粘性。
(2)开展会员日活动,提供免费饮品、折扣优惠等福利,吸引会员参与。
四、落地执行1.培训员工对所有员工进行品牌文化和服务理念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营销推广制定详细的营销推广计划,包括线上线下的活动安排、广告投放、合作伙伴对接等。
3.监测反馈定期收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进行改进,确保营销策略的有效执行。
五、预期效果1.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2.增强消费者对星巴克的忠诚度,提高复购率。
3.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
4.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多元化发展。
星巴克可以采用的营销策略 消费者行为学

营销策略1、本土化策略结合星巴克内部的优势以及中国目前大环境的机会,星巴克进军小城市和社会市场应该加快本土化进程。
比如为北京设计奥运福娃为主题的城市系列杯、杭州西湖系列杯等等;在川菜和湘菜盛行的市场推出麻辣元素、临海城市独特的海鲜元素等等······总之在进军小城市时星巴克更应该结合当地文化、生活习俗。
可以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国庆、端午等推出特色套餐,咖啡月饼、速溶咖啡汤圆,咖啡夹心粽子等。
价格实惠,举国同庆!2、品牌延伸不能只局限于咖啡,可以考虑其搭配或同质产品。
比如推中式星巴克茶,星巴克特色水果口味的饮品,并且搭配具有中国特色的咖啡器具,限量版出售;另外还可以搭配当地流行的小吃食:切糕、米粉等3、产品的包装、设计、颜色、款式、商标等,也应赋予产品本地特色,使其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某个人流量多的广场、超市和街道。
4、结合星巴克的优势和威胁星巴克进军小城市应该采用弹性价格体系策略。
因为星巴克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消费文化,但中国小城市和社区市场的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限,固定的消费结构也难于瞬间改变,对于价格偏贵的星巴克她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其他价格稍低的同类产品。
所以针对各个地方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弹性价格体系策略更有助于星巴克进军的步伐。
5、选址星巴克进军小城市的关键,也是其应对竞争的一种渠道扩张策略,对于咖啡店来说,好的选址就是种具有竞争力的资源,星巴克在市区或县城的精华地段密集开店不但会使得竞争对手无空间介入,当顾客在享受星巴克的过程中还对星巴克起到了无形中潜在的广告作用。
另外,星巴克应与其他公司携手拓展其市场,比如在超市、便利店进行零售6、消费者心理。
应充分投合中国多数人的炫耀心理,让其得到心理上与生理上的满足来刺激和感染更多的人消费。
可以采用大量的广告宣传策略,使得该品牌的知名度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巴克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孕育出了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 也成个各个外资公司争夺的对象, 本文以当前跨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海外市场为背景,抓住这个经济热点,以星巴克品牌做为一个切入点来研究跨国企业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此次论文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星巴克这种已经十分成熟的跨国企业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的研究以期给我们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餐饮企业带来一些好的借鉴。
关键词: 品牌本土化星巴克跨国营销
一星巴克概况
(一)星巴克简介
星巴克(Starbucks )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
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二)星巴克在中国发展简史
1998.3进入中国台湾,开出第一家店
1999.1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第一家门店 2000.5进入华东,在上海淮海路力保大楼开出第一家店
2000.5进入中国香港,开出第一家店
2002.8进入中国澳门,开出第一家店
2002.10进入华南,在深圳中信银行开出华南第一家店
2005.9进入东北,在大连开设东北第一家店
2005.9进入西南,在成都开设西南第一家店
2005.9设立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帮助改善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教育状况
2005年底,在上海成立大中华区支持中心,负责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营管理
2006.10收购北京美大有限公司多数股权,获得北京和天津地区营运权
2006.11进入西北,在西安开设西北第一家店
2011年3月8日星巴克更改了新的标识,把以前星巴克标识上的英文Starbucks 和coffee 两个词移除,长发双尾美人鱼图案成为唯一的识别符号。
2011年8月7日,合肥星巴克淮河路百盛店开业,并相继推出包公主题咖啡杯,“包公杯”成为全球首款以人物为主题的城市杯,此外还将计划年内在合肥开设20家门店。
2012年10月8日,星巴克在中国推出了“早安闹钟”。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就有将近700多家店[1]。
二品牌本土化
(一)品牌本土化概念
品牌本土化是指企业开拓新的区域市场或国际市场时,迫于当地环境压力,不得已修改品牌以适应本地文化的行为[2]。
如国药第一品牌同仁堂在很多国家被抢注,所以同仁堂药业要想进军海外市场,必须得另起新名。
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为了适应中国文化也起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可口可乐和原英文商标同时使用,业界认为可口可乐这一中文译名音形义俱佳,为可口可乐开拓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品牌本土化内容
1 命名本土化
命名本土化是跨国公司进行品牌传播时的一种工具,本土化的名字可以消除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取得心理上的认同感,而且也易为中国消费者识记,一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能够迅速走红,与其中国化的名字是十分相关的[3]。
“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
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
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麦尔维尔的读者群并不算多,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没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是不可能去读《白鲸》这部书,更不要说去了解星巴克这个人物了[4]。
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稠密度高,高文化的人数也在增加。
且中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面子工程在中国也显得极为的重要,所以目标受众也在增长。
2 产品本土化
产品本土化是品牌本土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原材料采购,都是产品本土化的环节。
它有利于跨国公司降低海外派遣人员和跨国经营的高昂费用、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减少当地社会对外来资本的危机情绪,有利于东道国经济安全、增加就业机会、管理变革、加速与国际接轨。
星巴克作为咖啡巨头,在中国产品的本土化变革几乎是永不停歇的。
09年在端午佳节买棕子,10年在茶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推出数款茶饮料[5],11年8月在“包公故里”合肥推出“包公杯”,而今年10月份继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两大巨头大卖早餐之后,洋餐饮连锁巨星企业星巴克在全国700多家店铺推出早餐服务,这意味着星巴克正式加入了售卖早餐的班
车。
正式推出星巴克式的早餐,意味着星巴克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星巴克的顾客要么是商务型,要么休闲型,其早餐的产品定位与星巴克客户群的整体定位是一致的。
由此可看出,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不断的推陈出新,并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其产品愈发的贴近本土化,从而更好的开发中国市场。
3传播本土化
传播本土化主要包括广告本土化、公共关系本土化、促销方式本土化等方面。
今年9月,星巴克在南宁开新店,南宁万象城店以传统中国风的木雕花板吊顶,完美搭配简约的中式吧台,以当地灰砖材料和挂画框点缀的墙体,凸显了浓厚的南宁特色;其特意为落户南宁精心设计的城市系列杯,杯身的五象广场和南湖风光,寄寓了星巴克与南宁共发展的美好愿景。
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张一样引人注目。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星巴克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
但是,他们仍然非常善于营销。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6]。
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
三星巴克品牌本土化给国内餐饮业的启示
由星巴克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我们可以看出,其优秀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一二的。
1 注重本土化理念,增加品牌的文化认同感;
2 注重产品创新及产品质量,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3 与东道国合作共赢,带动当地经济收入的同时,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商机;
4 积极宣传品牌,适度扩张品牌,增强品牌亲和力。
[7]
结语
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而它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在这之中起到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当然这之中还有一些相应的不足。
首先在优势方面:星巴克集团极强的盈利能力,品牌形象良好,知名度高;拥有完善的
人才培训体系及现金流;星巴克与艺术形式的结合重塑第三空间体验价值,受到目标受众的普遍认可;公司具有很强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使命;星巴克在产品的各方面,不断的创新和发明出一系列融入本土化的产品;在店面的设计上,星巴克摆脱美国咖啡店普遍存在的快餐式的注重功能的模式,转向建立自己的美学风格,创建独特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品牌识别。
而在劣势方面:星巴克产品优势过于单一,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星巴克的改良创新容易受到动摇的可能;扩张速度太快带来的体验空间核心价值的丧失,逐渐沦落为闹市的低档咖啡;竞争者众多,如上岛咖啡、迪欧咖啡、costa、真锅咖啡等;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这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了,所以中国的咖啡市场培育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星巴克为了扩展在华业务费尽巧思,努力尝试中国特色,融入中国文化元素,让这个原本纯粹属于西方特色的咖啡馆弥漫出了中国香,迅速在中国大中型城市风靡。
在如何保持本身吸引力上,除了做好产品,维持一贯的优质咖啡的品质,更是开拓创新,开始探究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也许有人质疑星巴克对茶馆的尝试太过商业,但是不能否认它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反馈给市场及消费者新的惊喜,才让星巴克,这个悠久的西方品牌在中国依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星巴克所坚守的是一成不变的咖啡文化体验模式,即通过对消费者教育、熏陶和服务,使其体验、眷顾这种个性文化。
正是这种坚守与创新,造就、延续了星巴克的成功。
随着市场竞争对手的崛起,星巴克如何在中国继续有条不紊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贾菲,张雯.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世界华商经济年鉴杂志社 ,2012,1:71-73. [2] (美)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梁慧.品牌营销 8 大实战攻略[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88-91. [4] 关瑞. 从星巴克看中国茶馆 [J].中国市场,2007,16:5-14. [5] 陈晶晶. 星巴克式的浪漫——消费文化研究[J].商场现代报,2008,3:32-34. [6] 李磊. 中国星巴克的品牌扩张[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9,1:17-21. [7] 黄久芬. 由服务品质与品牌信任看星巴克的营销战略[J].企业管理, 2011, 12:6-9.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