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教学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教学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 教学课 件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 楼船战舰;秋风中跨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 散关。
形象地描绘除了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 人的壮丽场面,画面开阔、壮观。
陆游:主张北伐, 恢复中原,但一直受到 压制。
诸葛亮: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 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 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 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用典明志 一、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二、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 三、作者自勉,当效诸葛亮之志。
全诗中不着一个“愤”字,你 能不能体悟诗题中“书愤”究竟包 括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 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 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激昂中透着悲怆。
看背景(论世) 看诗人(知人) 看典故 看诗眼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 教学课 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 教学课 件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闲居 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 教学课 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案 安乡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案    安乡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1)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A爱情诗?B闺怨诗?C行卷诗?
酬朱庆馀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了解背景
教学难点
1、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2、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以意逆志
1、导入:
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明确】《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讨论】(二):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明确】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二)知人论世
1、导读: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一剪梅
(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错误出在哪里?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

4.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
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 体现这个特点。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 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 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 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伯仲间”两句诗?
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诸葛亮在 《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 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 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 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 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诗人厌倦官 场生活的心绪,这和他壮志难酬,心情抑 郁是分不开的。时陆游已62岁,在家赋闲5 年,被启用为严州知府,任前到临安觐见 皇帝,候于西湖边客栈,百无聊赖写下此 诗。从中见诗人一夜未眠的郁闷与惆怅。 听说此联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欣赏。
1.阅读六首古诗,按风格特点填上相应作家、 作品。 A.清新自然,用语不落俗套,率真朴素。 B.沉郁顿挫,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C.瑰丽朦胧,色彩绚烂,情思奇幻。 D.含蓄蕴藉,意在言外,或欲说还休。 E.豪迈悲壮,气势豪放,而意含悲壮。
共同进步!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
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你能说出它在
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 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 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 具体化。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细写“闲作草”“戏分茶” ,可谓别 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生思虑着恢复中原 的陆游,竟也“闲”而且“戏”了!临安 春色,与他何干!清淡寡味时,只好用笔 墨、茶水打发时光。悠闲生活的内里,是 诗人壮志难伸的抑郁和愤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诗歌之部”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本册书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从大处抓住诗歌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这样有助于高中学生掌握运用。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有以下要求:1 .在必修课程诗歌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阅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

4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5 .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对选修教学的几个维度(文字、文学、文化)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1 .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良好习惯,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学情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

课后联想:
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终致壮志难 酬、年华空老的悲剧,不仅仅是陆游 一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 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你们可 以找到一些别的例子吗?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产生! ——辛弃疾《破阵子》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 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这里又采用了谁的典故?用意何在?
• 用了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
讨论: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 亮的《出师表》。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 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的《出师表》呢?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一生力主北伐, 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 地,但一直受到压制。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 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 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警告,正是陆游 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陆游
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 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 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 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 打击排挤,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 年(1186),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 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 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 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 了这首诗。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咏怀二十八首(24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咏怀二十八首(24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知人论世
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公元249年,司马懿 杀曹爽,专国政。死 后其子司马师、司马 昭相继专权。
文学成就
向秀
文学成就上, 向秀的《思旧赋》 为悼念好友嵇康和 吕安所作,十分感 人,但无诗流传;
刘伶
刘伶只有 一首五言诗传 世;山涛、王 戎、阮咸没有 诗歌传世。
阮籍、嵇康
七贤中真 正能代表当时 文学最高成就 的只有阮籍和 嵇康。
六朝文学
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 展成为诗坛的主流。在正始 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 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 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 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人教版语文Leabharlann 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总结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 起来弹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最后 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 三、四、五、六句借景抒情,借“明月、清 风、孤鸿、翔鸟”这些景物,来抒写内心的 孤单和优思。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主题: 这首诗写诗 人深夜弹琴和孤 独不安的忧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长恨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长恨歌

• (2)调动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去解读。
•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随时留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诗, 就能从作品中领会生活乐趣。如,杜牧《山行》一诗,不 少欣赏者认为“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句最妙,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但是,如果我 们有过“山行”的经验,就会知道此诗第一写了路途之 “远”、气候之“寒”、山径之“险”、天色之“晚”, 诗人显然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闲看景,但诗 人在第三句却置天晚、秋寒、山远、径斜于不顾,“停车” 赏看枫林,这就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这 “停”与“行”的矛盾,恐非有山行经验者不能深悟。所 以,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情况,
1.读准字音
回眸.( móu ) 霓.( ní )裳 万骑.( jì ) 萦纡.( yū ) 悄.( qiǎo )然 绰.( chuò )约 珠箔.( bó ) 阑.( lán )干 金钗.( chāi )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骊.( lí )宫 城阙.( què ) 花钿.( diàn ) 龙驭.( yù ) 翡.( fěi )翠 参差.( cī ) 迤.( yǐ )逦.( lǐ ) 凝睇.( dì ) 钗擘.( bò )
•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语言精练,形象优美,抒 情极有特点,中间又有不少名句,我们可以在诵读中体悟 其意蕴美和情感美,探讨其主题思想。
• 《湘夫人》是一首祭神曲,用楚辞的情势写成,表达的是 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之情,诗歌的情势和艺术都独具特色。
• 《拟行路难》是乐府杂曲,表达的是诗人的一股不平之气, 一种悲愤之情。学习时要简要鉴赏其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 答: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是主流,因为男子能支撑起一家生 活,传宗接代。而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竟使这一风气改 变,更从侧面表现出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专宠已经全国皆知 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

芷兰
辛夷(木兰 )
杜衡(马蹄香)
荪(菖蒲)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3、“流水潺湲”,相对论,实写等待中的煎熬。
本段小结
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 心里,急切等待恋人而又不见 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 迷惘地看着慢慢不断的流水出 神。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在鉴赏诗歌时,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 当作诗人,“将心比心”地去领会、估计诗人在诗中所 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好像已经飘然降落 到了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见秋风萧瑟,洞庭波起, 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 备,却见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所以第一段主要 用盼望对方来而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聚集在水草中,鱼网张在树上
以凄清、冷落、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 意境奠定了全诗幽怨哀婉的情感基调(情景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是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 意逆志,是为得之。”
➢ 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 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 意,推陈出新。)
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主旨) 小结
➢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 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 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叹等。
➢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 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 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 恬淡、闲适等。
万户捣衣声)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三、读出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 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
➢ 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 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
凉州词
表 达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戍 卒 的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 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 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错误出 在哪里?
➢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 解。
(3)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 为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1
第一单元
▪ 以意逆志 ▪ 知人论世
古代诗歌中思想内容常见类别
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 其他:爱国诗 伤春诗 讽喻诗等
重点:鉴赏诗歌主旨(思想情感)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 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 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 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如:屈原《涉江》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乡 怀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Biblioteka 》功3、报国无门的悲伤
报 国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建 功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① 忧 国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④ 生 活 杂 感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⑤ 长
2、情深意长的勉励
亭 送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 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这正是用“以意逆志”的方 法批驳了他人的谬误,显得合情合理。)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 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 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课堂活动 (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在说梦话吗?
➢ 没有“以意逆志”,不了解诗人创作的目的和表达的特点。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 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