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

合集下载

三民主义历史意义

三民主义历史意义

三民主义历史意义三民主义内容: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组成。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三民主义历史意义: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不仅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方面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其含义宏远、思想深邃,直到当下仍然对中国的民主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民主义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民主义指导同盟会和国民党先后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影响。

三民主义的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孙中山还以旧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1、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手段来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明确提出反对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精神。

2、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后要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途与方向。

3、土地纲领也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强烈革命愿望。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先生最终将其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也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人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近代的中国处于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下。

清政府压迫百姓,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在清政府统治的末期,统治权集中于慈禧太后手中,她为了个人奢侈的生活,出卖主权,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将四川部分铁路修建权卖给欧洲四国集团银行以换取能为其继续奢侈生活的资本。

同时,孙中山先生指出,民族主义不单单是排满,不是针对一切满人,而是“要将满洲政府所有压制人民之手段、专制不平等之政治、暴虐残忍之刑法、勒派之苛捐以及满洲政府所纵容的虎狼之官吏,一切扫除。

也就是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的政策。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也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

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并行。

孙中山先生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压迫人民与封建专制的满清政府。

民权要实现就要建立新的国家。

可是孙中山先生却忽略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人民群众往往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稳固的政权需要人民群众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因为忽略了这个问题,从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当时给全国土地进行了定价,但其所有权仍然归属于原来的主人,而革命之后增加其价格,到时候土地归国家所有,为国民所有。

而且国家可以按照土地原有的价格进行收购。

孙中山先生认为土地是民生的根本,只要解决了土地的分配问题也就能一劳永逸,还可以避免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从而避免社会危机。

为此,他想通过革命,来实现这一远大的目的。

三民主义在当时的社会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及经济上面的利益需求,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以及民主权利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袁世凯
逼迫清帝退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的统治
(1912-1928 )
以袁世凯为首的军事集团执政的政府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政治: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
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军事:
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
专制
辛亥革命解放人们的思想,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共和
各阶层的反对
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欧美列强反对
军阀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地派系之争凸显出 来,很快分类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 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陆荣廷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4)结果: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2、护国运动 (1)原因: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
条”。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
(2)时间:1915——1916年 (3)发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发起讨袁战争,全国响应
(4)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胜利。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唐继尧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英 日 日 美、英 美、英
军阀混战、 四分五裂、 动荡不安
“二次革命”的发动和失败
? ① 性质: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
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
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
袁世凯失败原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孙中⼭所倡导的民主⾰命纲领。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历史《三民主义》会考知识点以供⼤家学习。

⾼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创⽴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平均地权”,即民⽣主义思想。

三民主义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命纲领,是⾟亥⾰命的指导思想。

1924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命运动的发展。

⽑泽东思想内容:①⼟地⾰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抗⽇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命的科学概念,说明⽑泽东思想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上,⽑泽东思想被确⽴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社会主义⾰命和建设时期,建⽴了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主。

影响: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命实际相结合的第⼀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邓⼩平理论: 1978年底,中共⼗⼀届三中全会上,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改⾰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7年,中共⼗三⼤上,根据邓⼩平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中⼼,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中共⼗四⼤上,提出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平理论的历史地位: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次历史性飞跃;②继承和发展了⽑泽东思想;③是引导中国⼈民进⾏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旗帜。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

这时期的三民主义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实质,也称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系,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民主义的评价可能因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不同人士的观点而有所变化。

以下是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包括其价值、影响和局限性。

评价一:价值三民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国民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

国民主义主张中国人民的独立和团结,为中国民族寻求繁荣和尊严。

民主主义倡导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公民的参与,追求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民生主义强调人民的福祉,追求社会正义和经济发展。

三民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现了对人民福祉的关注和对国家繁荣的追求,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评价二:影响三民主义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对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它对中国的法律制度、教育体制、工业化进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民主义的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和社会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仍然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评价三:局限性三民主义作为一个思想体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三民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复杂性,很难完全实现其提倡的理想。

其次,三民主义在民主主义方面的实践也存在一些限制,中国的政治体制仍然呈现出某种程度的集权和权力集中。

此外,三民主义也面临来自其他思想体系的挑战,比如马克思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

尽管如此,评价三民主义的价值和影响,仍然需要综合考虑其历史背景、现实条件和不同观点的综合分析。

三民主义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思想理论,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核心价值体现了人民福祉和国家繁荣的追求,对民主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三民主义也需要与时俱进,与其他思想体系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新三民和旧三民的内容

新三民和旧三民的内容

新三民和旧三民的内容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生前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版本的修正,是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体现。

但由于其中涉及中国国民党联合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加之孙先生逝世后两党交恶,所以两党对此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说法,并且争议保持至今。

核心思想:1、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

2、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3、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旧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旧三民主义的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四、三民主义的实践
•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 • • • • • ① 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 ③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911年辛亥革命, 年辛亥革命 ④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 ⑤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补充和地 位
1、民族主义
• 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 满政府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驱除鞑虏之后, 驱除鞑虏之后 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同盟会宣言》(1905) 《同盟会宣言》 •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 • ——孙中山(1906) 孙中山( 孙中山 ) • 实质:推翻清政府 实质: •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要求 局限性:
2、民权主义
•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 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三民主义是否等于三大政策?)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蕴含着
三大政策的精神。
(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途径
和手段 。 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的三大政策。
问题探究三: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同: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异:
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作用: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新在何处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一
民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族 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主 反对满洲贵族的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义 统治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
增加了反帝新内容,表达了联俄联共 的新思想;反满→民族平等。
5、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 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C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纲领 C.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辅相成 D.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 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 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 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 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 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 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 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 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起民众 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为什么) 政治上:
孙中山四次维护 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孙本身坚持民主革命 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要求改变斗争策略 使孙看到了 新的斗争方向
接受新主张,实行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发展 进一步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及一战后的再次萧条
客观条件: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的影响( 苏联的帮助);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 量)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1、学习孙中山先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的精神。
2、学习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孙中山先生,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 精神。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权主义是核心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夺取政权 建立政权 巩固政权
4、评价
⑴性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 ①它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 化的蓝图。 ②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革命 斗争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这是由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决定的) 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二
三民主义
民 权 主 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 体,建立国民的 政府,国民一律 平等。
新三民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 共有,凡真正反对 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团体,均得享有一 切自由及权利。

明确提出了工农大众的民主权 利,表达了联合各革命阶层反 帝反封建的新思想。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三
民 生 主 义
的民主革命任务。
5、实践活动 ⑴表现
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 制。 ③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⑵结果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 没有改变。
4、评价
进步性:(1)中共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 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国民大革命发展。 (2)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孙
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 的崭新一步
(3)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风格 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新三民主义 有了质的飞跃与进步。
民族主义: 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关注国计民生
问题探究一: 两个三民主义相同点有哪些?与旧三民主义比较, 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怎样才能实现? (1)相同: 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1.增加了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 劳工法的新含义。 2.表达了扶助农工的新思想。
(2)怎样才能实现?
新 三 民 主 义
民族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联俄

民权
普遍的民权,建立各革 命阶级联盟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大 联共
扶助 农工
政 策
民生
问题探究二: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 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能 用史实说明吗?三民主义的实践(两次革命高潮)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一系列反清起义 武昌首义 中华民国成立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三 民 主 义 新 三 民 主 义
1911 1912 1913—1922
1924
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 国民革命运动
1924—1927
[补充说明]
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 发刊词》把 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 运动的相继失败. 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 要求反帝 (以华制华的政策) 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 推动作用 法运动等救亡图存方案均未能使中 国摆脱危机 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主观上:
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和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 力量不强,具有软弱性
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 评价。
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 革命主义精神。 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 C 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2、下列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其中的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强调民族平等 C、其中的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其中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3、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内容是( C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是( D ) 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
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专题主旨: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三位伟人
孙中山
三个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反时工作制、彻底 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而新三民主 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 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等措施。 (2)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中共领导的革命还有一 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而新三民主义不包括这些内 容。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
(1)含义: “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实质: 反君主专制统治(反帝制)
(3)意义:理论上解决了革命党人迫切需要解决的 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问题
3、内容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1)含义: “平均地权”
具体办法: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做到“ 家给人足” (2)实质: 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纲领 (3)意义: 反映了孙中山维护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 世界潮流的明锐观察。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 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