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膜与物质转运与信号转导

合集下载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是所有生物细胞的外壳,它不仅保护了细胞的内部结构,还负责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信号传递。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本文将从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转运功能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组成的,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特性。

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结构,亲水性的磷酸基团朝向水相,疏水性的脂肪酸基团则朝向内部。

这种排列方式形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除了磷脂分子外,细胞膜还包含许多蛋白质、糖类和胆固醇等分子。

这些分子在细胞膜上分布不均,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区域。

例如,膜蛋白可以形成通道、受体、酶等结构,参与物质转运和信号传递等生命活动。

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是指细胞膜通过不同的机制,将物质从细胞内或外转移到另一侧。

这种物质转运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也可以是选择性的或非选择性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物质转运机制。

1.扩散扩散是一种被动的物质转运机制,它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区域自发地向低浓度区域移动。

这种移动是无序的,不需要能量输入。

扩散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或直接通过磷脂双层进行。

扩散的速度取决于物质的浓度梯度、分子大小和极性等因素。

2.运输蛋白运输蛋白是一种主动的物质转运机制,它需要能量输入。

运输蛋白可以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这种转移是有选择性的。

运输蛋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离子泵,它可以将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例如Na+/K+泵;另一种是转运体,它可以将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例如葡萄糖转运体。

3.胆固醇转运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膜成分,它可以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胆固醇的转运是通过载体蛋白实现的。

载体蛋白将胆固醇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膜上,然后再将其转移到细胞外。

这种转运可以被药物所干扰,例如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含量。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都必须跨越细胞膜这 一屏障才能转到相应的部位,即物质转运。常见的细胞膜物质转运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第5 页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单
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物理现象。一般来说,只有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脂质分子的间隙进
103~105个)。离子扩散速率的
大小除取决于膜两侧离子的浓度 差外,还受膜两侧电位差的影响。 浓度差和电位差合称为电化学梯 度。电化学梯度越大,驱动力就 越大。
每种通道只对一种或几种 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其他离子 则不易或不能通过。根据离子选
择性,通道可分为Na+通道、K+ 通道、Ca2+通道和Cl-通道等。
哺乳动物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着钠-钾 泵,简称钠泵。钠泵是镶嵌在脂质双分 子层中的具有ATP酶活性的一种特殊蛋白 质,它能因细胞内Na+浓度升高和细胞外
K+浓度升高而激活,因此又称为Na+-K+依
赖式ATP酶。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三、主动转运
第 12 页
(一)原发性主动转运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远高于细胞内, K+浓度远低于细胞内,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导致细胞 内Na+浓度升高(仍低于膜外)或细胞外K+浓度升高(仍低于膜内)时,钠泵被激活,分解ATP,释放 能量,将Na+从细胞内泵出,同时将细胞外的K+泵入。通常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将3个Na+泵出膜外, 同时将2个K+泵入膜内(图2-3)。但这种化学定比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改变。

细胞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内部需要进行各种物质的运输和信息的传导,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本文将就细胞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一、细胞运输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内的各种细胞器。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外包装,起到了筛选物质的作用。

它通过渗透作用和主动转运的方式将物质进入或排出细胞。

A. 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指细胞膜对溶质的选择性透过性。

当细胞外部的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内部时,细胞膜会主动让溶质进入细胞,达到浓度平衡。

反之,当细胞内部的溶质浓度高于外部时,细胞膜则会主动将溶质排出。

B.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通过蛋白通道将物质主动转运进入或排出细胞。

其中,受体介导的运输和离子泵是两种常见的主动转运方式。

受体介导的运输是指细胞膜上存在特定的受体蛋白,当特定信号物质结合到受体上时,细胞膜会发生变化,将物质运输进入或排出细胞。

离子泵则是指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通过ATP酶的作用,将离子的浓度从低到高进行主动运输。

C. 细胞器的运输除了细胞膜的运输,细胞质内的各种细胞器也需要进行物质的运输。

其中,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是物质运输的主要场所。

高尔基体位于细胞内,常常与内质网相连。

它负责将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目标细胞器或细胞膜上,以完成其功能。

内质网则是细胞内的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它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修饰过程,然后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或其他目的地。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它需要将细胞质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ATP能量。

线粒体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运输系统,将所需的物质通过积极和被动的方式运送到细胞内。

二、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信号传导是细胞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的传递和感受器的激活,将外界信号传递到细胞核,最终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

A. 信号分子的传递细胞信号传导的第一步是信号分子的传递。

这些信号分子可以是细胞外的激素、神经递质,也可以是细胞内的小分子信号物质。

生理学-细胞1

生理学-细胞1

医教园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各种化学物质以及非化学性的外界刺激信号, 大多数作用到细胞膜上,通过通过跨膜信号,引 起细胞功能活动的改变。
第一信使: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
医教园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根据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 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激素、酶类、神经递质等物质 囊泡,并贮存在胞浆中。
运出细胞的方式
③ 当细胞分泌时,引起局部膜中
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
④ 诱发小泡被运送到细胞膜的内
侧面,与细胞膜融合后胞裂外
排将内容物一次性排出。
⑤ 囊泡膜变成细胞膜的一部分。
医教园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D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Na+-K+泵
大分子物质 入胞 出胞
大分子、团块
均可
进入 细胞
排出细胞
膜动 耗能
细胞膜运动
吞噬 吸收
释放分泌
医教园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葡萄糖从肠道进入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D
A、入胞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云
X与发生细胞生物电有关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BC D A、经载体易化扩散 B、经化学门控通道易化扩散 C、经电压门控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医教园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主要的G蛋白耦联受体信 号转导途径 1. 受体-G蛋白-AC途径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细胞信号转导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通路
㈢细胞信号分子与靶细胞效应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2、受体(receptor) 3、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4、信号分子与靶细胞效应
1、信号分子
⑴亲脂性信号分子 ⑵亲水性信号分子 ⑶气体性信号分子(NO、CO、植 物中的乙烯)
2、受体(receptor)
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ຫໍສະໝຸດ 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 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 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对保持细胞内的离子 成分并对输入一些细胞外比细胞内浓度低的溶质 是必不可少的。
㈠特点: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㈡类型:三种基本类型 1、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2、协同运输(cotransport) 、 ( ) 3、物质的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
㈠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ATP驱动泵)
这类泵本身就是一种载体蛋白,也是一种酶— ATP酶,它能催化ATP,由ATP水解提供能量,主动 运输Na+、K+、Ca2+等。根据泵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 性,ATP驱动泵分为4类: 1、P-型离子泵: 型离子泵: 2+ (1)钠钾泵(2)钙泵(Ca -ATP酶) ( ( ) 2、V-型质子泵 3、F-型质子泵 4、ABC超家族
㈠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1、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 2、细胞通讯的方式 3、分泌信号传递信息的方式
1、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
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 (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 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 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 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信号转导:化学信号分子可与细胞内或细 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将受体激 活,激活的受体可将外界信号转换成细胞能感 知的信号,从而使细胞对外界信号作出相应的 反应,这种由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信使的 过程称为信号转导。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知识点整理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知识点整理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考纲: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2、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考点1:●第二节、细胞的信号转导考纲: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信号转导概述●2、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4、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5、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6、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考纲: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考纲:细胞的电活动(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考纲:细胞的电活动(局部电位)●1、静息电位●测定和概念●产生机制●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差和平衡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对离子的相对通透性●钠泵的生电作用●2、动作电位●概念和特点●产生机制●电化学驱动力及其变化(短视频)●动作电位期间的期间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钠电导和钾电导●膜电导改变的实质●离子通路的功能状态●触发●阈刺激●阈电位●传播●AP在同一个细胞上●AP在细胞间●兴奋性及其变化●兴奋性●细胞兴奋后兴奋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低常期●3、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细胞膜和胞质的被动电学特征(不考)●电紧张电位:没有离子通路的激活和膜电导的变化。

●局部电位:有离子通路的激活和膜电位的变化。

●概念●特征和意义●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横纹肌考纲: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考纲: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考纲: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1、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结构●兴奋传递过程●2、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征●肌原纤维和肌节●肌管系统●3、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肌丝的分子结构●肌丝滑行过程●4、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横纹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步骤●5、影响横纹肌收缩的效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收缩的总和。

AP-1-细胞的基本功能1

AP-1-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继发性主动转运
(1)原发性主动转运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 定义:在主动转运中如果所需的能量是由ATP直接提供的 主动转运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 • 包括:Na+、Ca2+、H+、I-、Cl-、葡萄糖、氨基酸等 • Na+-K+泵(钠泵,sodium pump) A.是镶嵌蛋白质;B.能逆着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 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膜内高K+,膜外高钠+)
1.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 各种能量形式的外界信号作用于靶细胞时,并不 需要进入细胞内直接影响靶细胞内的过程,而是 通过引起细胞膜上一种或数种特异蛋白质分子的 变构作用,以一定形式的弱电变化,将信息传递 到膜内的程。 1.2.1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2.2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3.3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自学)
被动转运有两种形式:单纯扩散and异化扩散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 概念: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 方式称为单纯扩散。 • 单位时间内的扩散通量,(即该物质在每秒内通过每平 方厘米假想平面的摩尔数),取决于膜两侧该物质的电 化学梯度和细胞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permeability) • 一些脂溶性的物质如 O2、CO2等气体分子,具有较高的 通透性;水分子能快速通过细胞膜, 称为“渗透”。
G蛋白偶联的受体
受 体 蛋 白 途 径
-G -AC -G -PLC
受 体 蛋 白 途 径
1.3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环境改变 →反应(刺激)兴奋(excitation) 抑制(inhibition) • 研究发现细胞在兴奋时虽然外部表现不同(肌肉 收缩、腺体分泌、神经冲动),但是在受刺激处 的细胞膜都会首先出现一次电位变化,即动作电 位(action potential, AP),其他外部反应都 是由此动作电位引起或触发。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钙泵和质子泵
钙泵:动物细胞质膜及内质网膜,1000 Aa组成的 跨膜蛋白,与Na+-K+ 泵的亚基同源,每一泵单位 约10个跨膜螺旋,与胞内钙调蛋白结合调节其活 性
质子泵
P型质子泵:真核细胞膜 V型质子泵:溶酶体膜和液泡膜 H+-ATP酶:顺浓度梯度,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和细菌
质膜
在动物、植物细胞由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同运输异同点的比较
调节型胞吐途径:蛋白分选由高尔基体反面 管网区受体类蛋白决定
BACK
第二节 细胞通信与信号传递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由细胞表面整联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 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与蛋白激酶的网络整合
信息
一、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特点: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类型: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钠钾泵 钙泵 质子泵
协同运输(cotransport) 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物质的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钠钾泵(Na+-K+ pump)
动物细胞 1/3-2/3能量用于细胞内外Na+-K+ 浓度 和二亚基组成, 亚基120kD, 亚基50kD 亚基Asp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1ATP转运3 Na+和2K+ 抑制剂:乌本苷 促进:Mg2+和膜脂 作用:保持渗透平衡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及其功能
与特定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变化 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通透酶,但改变平衡点,加速物质沿自由能 减少方向跨膜运动的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静 息 电 位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
动 作 电 位
钙离子泵
• Ca2+泵 分布在动、植物细胞质膜、线粒体内膜、内质网样 囊膜(SER-like organelle)、叶绿体、液泡、动物肌肉细胞 肌质网膜上.是由100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形成的跨膜蛋白. • 每水解一个ATP转运两个Ca2+ 形成 “钙库”。在一定的 信号作用下Ca2+从钙库释放到细胞质, • 调节细胞运动、肌肉收缩、生长、分化等诸多生理功能。
朊病毒的早期认识多源于羊瘙痒病的研究
人和动物prion病
动物prion病 羊瘙痒病 (最早发现)
(scrapie of sheep and goat)
encephalopathy,TMM)
人类prion病 库鲁病
(Kuru disease)
水貂传染性脑病 (transmissible mink 克-雅病
白(actin)参与。
物质的跨膜运输 --自由扩散 O2、CO2、水、
苯、乙醇、甘油、 尿素 脂溶性维 生素脂肪酸
协助扩散:某些溶质在特异性 膜蛋白的帮助下扩散
(离子通道)
- 泵 K

( 主 动 运 输 )
Na

钠钾泵
• 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膜 上,它有大小两个亚基,大亚基催化ATP水解,小亚基 是一个糖蛋白。 每水解一个ATP释放的能量输送3个Na+到胞外,同时 摄取2个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电位差. 对神经冲动传导尤其重要。 当梯度所持有的能量大于ATP水解的化学能时,Na+、 K+会反向顺浓差流过Na+-K+泵,同时合成ATP。
疯牛病
• 1996年3 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英国20余 名克- 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传染有关,引起 世界的震惊。为此,英国将疯牛病疫区的 1100多万头同群牛屠宰处理,造成了约300 亿美元的损失,并引起了全球对英国牛肉的 恐慌。
Prion的本质
Prion
• 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染色体中都有PrP的编码 基因。 • 正常情况下此基因编码PrP前体蛋白,对蛋白 酶敏感,称为细胞朊蛋白( PrP c)。 • Prion是一种不含脂类的疏水性糖蛋白,对蛋 白酶K有抗性,称为朊蛋白(PrP)。 又称为 羊瘙痒(Scrapie)病朊蛋白( PrPsc)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分子由浓度较高的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分子由浓度较低的一侧

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 或质子泵。动物细胞常利用Na+浓度梯度,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 H+浓度梯度来驱动。
协同运输(cotransport)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非极性分子:CO2 、 O2、 N2
不带电的小分子(H2O CO2 尿素 甘油)
极性分子
不带电的稍大分子(葡萄糖 核苷酸 氨基酸) 带电的离子(K+ Na+ Ca2+ Cl-……)
通 透 性 逐 渐 减 小
大分子及其颗粒性物质:胞吞作用,消耗能量
还有些分子不进入细胞,而通过信号转导途径 作用于细胞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各种连接的比较
细胞表面结构:植物细胞壁
功能:保护,支撑
2.细胞运输
生物体内的物质转运
体内转运:
循环系统 (动物) ,导管与筛管(植物)
细胞(内外)转运--进入细胞以及细胞内部转运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 运输物质的分类
脂溶性分子 水溶性分子
通透性逐渐减小
核酸病毒与prion的比较
性状 感染性
核酸
形态学鉴定(电 镜) 福尔马林灭活 电离辐射、紫外 线照射敏感性
核酸病毒
Prion
性状
蛋白特性 : 蛋白 酶K 蛋白特性 : 加热 80℃
病毒
Prion
+
+ + + 敏感
+
不敏感
敏 感 不 敏 (某些)感 稳定 变性
根据病毒 而不同 长
潜伏期
诱发免疫应答 诱导产生干扰 素 引起炎症反应
一为遗传性的,即人家族性朊病毒传染; 基因突变,如格斯特曼综合征,致死性 家庭失眠症,部分克—雅氏病
二为医源性的,如手术,不当的饮食习惯 等。如库鲁病
克-雅病变种传染于患疯牛病牛?
一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统一
细胞膜结构 ---物质运输 ---细胞通讯
1.细胞膜结构
真核细胞:

In New Guinea, the Fore-people contracted kuru by eating the brains of deceased people.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 frequently arises spontaneously, while 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 Gerstmann-Strä ussler-Scheinker (GSS) disease, and 10-15% of CJD are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gene encoding the prion protein. A new variant CJD, diagnosed in some 20 patients, may have arisen through transmission of BSE to humans.
encephalopathy, FS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 ) (variant CJD, v-CJD)
疯 牛 病 , 牛 海 绵 状 脑 病 (bovin植 物 细 胞
真核细胞:
动 物 细 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核 内膜 系统 原核 核区, 无 无核膜 核糖 体 70s 细胞 骨架 无 膜细 细胞壁 大小 胞器 无 肽聚糖 110μ
真核 有核膜 有
80s


纤维素 10(植物) 100μ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结构装置和基因表达的比较
意义:小的独立脂筏可能在保持信号蛋白呈关闭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
必要时,这些小的脂筏聚集成大一个大的平台,在那里信号分子(如受体) 将和它们的配件相遇,启动信号传递途径。
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整合蛋白与外周蛋白
当前动物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
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一)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外周蛋白分布的不对称 整合蛋白内外两侧氨基酸残基数目不对称
三 从基因到蛋白的分子机制 基因组 基因的结构 基因的复制 基因的转录 基因转录调控 ---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 RNA组与RNA干扰 蛋白质翻译
四 最新生命研究进展举例 基因治疗 干细胞
朊粒 (朊病毒)
朊粒(Prion)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
(proteinaceous infection particle)或朊病毒,是一 种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蛋白质, 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侧 通过细胞膜向浓度较低 的一侧转运,不需要提供能量。 自由扩散(simple diffusion):不需膜蛋白的协助,转运 率 取决于被转运 分子的大小与极性。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运的速率和特异性极高。(离子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过细胞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转运,需要提供能量。 如: Na+K+泵 , H+泵, Ca2+泵等。 速 转
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胞吞作用:细胞内陷,将外界物质裹进细胞内 形成胞吞泡。 胞饮作用(pinocytosis):胞吞物为液体状 和较小的物质,形成的胞吞泡小于0· 15 微米,
有笼形蛋白(clathrin)参与。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胞吞物为大的颗 粒状物质,形成的胞吞泡大于0· 25微米,肌动蛋
+ + +
-
Prion的致病生物学机制(传染及增殖过程)
α-螺旋
β-折叠
PrP c
正常形态
PrP sc
致病形态
PrPc和PrPsc的三维空间结构
PrPc
• Prion的传染机制
PrPSc
不同动物的Prion攻击不同的脑区域
All known prion diseases are fatal. Since the immune system does not recognize prions as foreign, no natural protection develops. Scrapie in sheep was first described during the18th century. It has been transmitted to other animals such as mink and cats, and more recently to cows (mad cow disease or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through contaminated feedstuff.
( 二)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卵磷脂
(三)膜糖类的不对称性。
细胞膜 的不对 称性
( 四)膜下细胞膜骨架
脂质体(liposomes):由连续质双层自发组装成 的球状小泡。可用于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以及作为 药物和DNA的运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