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形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合集下载

无凸缘一次拉深

无凸缘一次拉深

无凸缘一次拉深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拉深模设计案例任务:无凸缘筒形件拉深模设计(一次拉深)工件图:如图1所示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10钢板料厚:1mm图1工件图设计步骤:1.工艺分析该工件为无法兰圆柱形工件,要求内部尺寸,且厚度不恒定。

该工件的形状符合拉深工艺要求,可以进行拉深加工。

工件底部圆角半径r=8mm,大于拉深凸模圆角半径r凸=4~6mm(查表首次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r凹=6t=6mm,而r凸=(0.6~1)r凹=4~6mm,r>r凸),满足首次拉深对圆角半径的? 0.7要求。

大小72.70mm,公差表为IT14,满足拉深工艺中工件公差等级的要求。

判断拉深次数。

(1)计算毛坯直径D如图1所示,料厚为1mm,按中径计算。

h=(29.5-0.5)毫米=29毫米d=(72.7+0.35(△/2)+1)mm=74mm工件的相对高度H/D=29mm/74mm=0.4。

根据相对高度,检查修边余量△ H=2mm。

检查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毛坯尺寸计算公式如下:d?d2?4dh?1.72rd?0.56r2D=74毫米,H=H+△ H=(29+2)毫米=31毫米,r=(8+0.5)=8.5毫米,代入上式得毛坯的直径为116mm。

(2)判断绘画时间工件总的拉深因数m总=d/d=74mm/116mm=0.64。

毛坯的相对厚度t/d=1mm/116mm=0.0086。

用式t/d≥0.045(1-m)判断拉深时是否需要压边(1米)?0.045(1?0.64)? 0.0162至0.0451T/D呢?0.0086? 0.045(1米)?0.0162,因此有必要对侧环加压。

由相对厚度查表(无凸缘圆筒件用压边圈拉伸时的拉伸系数)得首次拉深的极限拉深因数m1=0.54。

由于m始终大于m1,工件只需一次拉深。

2.确定工艺方案本工件首先需要落料,制成直径d=116mm的圆片(由冲裁工艺完成),然后以d=116mm? 待拔坯料的内径为0.7?72.70mm无法兰圆筒,内圆角r为8mm,最后压入h=29.5mm进行修边。

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和成形过程模拟

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和成形过程模拟

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和成形过程模拟摘要:在冲压生产中,拉深是广泛使用的工序。

通过拉深可获得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等零件。

平板毛坯拉深成筒状开口零件时口部出现飞边卷口现象,对此进行切边设计。

关键词:筒形件;模具结构;拉深间隙Dynaform作为近年来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技术中常用的软件,可以预测成形过程中板料的破裂、起皱、回弹等,从而帮助设计人员显著减少模具开发设计时间及试模周期。

在利用该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时,应该采用理论计算和软件模拟共用,以找出合适的成形工艺。

带凸缘的圆筒形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零件,如不锈钢的面盆、压力锅的锅盖等物品,均属于带凸缘的圆筒形件。

本文利用所给的拉深件,首先计算了拉深过程中的部分尺寸,而后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结合Dynaform软件对零件的拉伸过程进行模拟,找出了较为合适的压边力,从而为后续拉深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1、带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图1是带凸缘圆筒形件的零件图,其壁厚为2mm,材料为304不锈钢,精度为IT14级。

本文计算的拉深尺寸包括拉深毛坯的尺寸、拉深次数的计算、压边装置的使用与否以及压边力的计算。

1.1带凸缘圆筒形件毛坯尺寸的计算由图1,零件的厚度t=2mm,因此在计算毛坯尺寸时应采用中线尺寸计算。

该零件的相对直径dt/d=380/320=1.18,其中dt为凸缘直径,d为圆筒件底部直径,取修边余量δ=6mm。

由拉深毛坯尺寸的计算公式可知:根据图1,d4=380+2δ=392mm,r=6mm,d2=d+2r=332mm,H=98mm由此计算出防尘盖毛坯尺寸:1.2是否需要压边装置和拉深次数的计算本零件采用普通平面凹模拉深,毛坯不起皱条件为:t/D≥(0.09~0.17)(1-m)由图1和D可计算出:t/D=2/527=0.38%,总拉深系数m=d2/D=332/527=0.63。

因此(0.09~0.17)(1-m)=0.0333~0.0629,则t/D<(0.09~0.17)(1-m),因此该零件拉深时需使用压边圈。

第一节 圆筒形零件拉深讲解

第一节 圆筒形零件拉深讲解
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
筒壁传力区拉裂: 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4、圆筒形零件拉深成形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1)凸缘变形区的起皱 主要决定于:
切向压应力σ3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 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稳的能力。
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 抵抗失稳能力越差。
第n次拉深系数: mn=dn/dn-1
6、拉深系数的确定 1)拉深系数的概念
拉深系数m 表示拉深前后坯料(工序件)直径的变化率.
m 愈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愈大,相反变形程度愈小. 拉深件的总拉深系数等于各次拉深系数的乘积,即
若m 取得过小,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 极限拉深系数: 工件在危险断面不至拉破时,所能达到的最小拉深系数mmin。
压料装置产生的压料力Fy大小应适当;
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 理想的压料力是随起皱可能性变化而变。
9、圆筒形零件拉深的压料力和拉深力
2)拉深力与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①拉深力F
按经验公式可计算出圆筒形件带压料装置和不带压料装置的 首次拉深和以后各次拉深的拉深力。 ②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②金属的流动过程 工艺网格实验 材料转移:高度、厚度发生变化。
③拉深变形过程
外力
凸缘产生内应力: 径向拉应力σ1;切向压应力σ3
凸缘塑性变形: 径向伸长,切向压缩,形成筒壁
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筒形件(H>(D-d)/2)
拉深单元变形动画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2、圆筒形零件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坯料所处的状态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 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冲压工艺计算公式101209

冲压工艺计算公式101209

取自上表 取自上表 直接输入
不需输入 不需输入 替换例值
d4
D
注意I29
80 112.8482 不要删除
D 85.00229409
计算区 毛坯直径 D 输入 拉深件直径 d
98.2
输入
拉深系数 m1
m2
m3
m4
m5
输入
0.51 0.77 0.81 0.84 0.85
工序件直径 d1
d2
d3
d4
d5
计算拉深次数 50.082 38.56314 31.23614 26.23836 22.30261
圆整计算
51 39.27
40 32.4
33 27.72
28 23.8
24
圆整计算
50 37.5
38 29.64
30
24
24 20.4
21
无凸缘圆筒形工序
件拉深高度h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出
工序 D
di
ri
h
1 98.2
51
8 38.13346 下拉左格
2 98.2
40
5
3 98.2
33
4
4 98.2
28
最后一次
直径和高
度不需计Leabharlann 算,直接5 98.2
输入
如需要可插入行 该列结果 该列结果 该列r值
H
46 26.5
1.8 3.25 3.25 47.75
无凸缘圆筒形件拉
深系数调整及工序
件直径确定
演示区
毛坯直径
D
输入
98.2
拉深件直径
d
与最后一
次拉深比
输入

拉深毛坯计算公式

拉深毛坯计算公式

一.1.修边余量查表4-4,h 69.5d 20h/d= 3.48修边余量查表得δ=6二. 2.毛坯直径查表4-7D=毛坯直径 D=78√d1²+4d2h1+6.28rd1+8r²表4-4 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修边余量δ圆筒形件的拉深工d1=12d2=20h=69.5r=4t=1(厚度)三.确定是否用压边圈毛坯相对厚度=t/D×100毛坯相对厚度=1.28t=1(毛坯的厚度)D=78(毛坯的直径)查表4-80 所得:采用压边圈不采用压边圈四.确定拉深次数表4-80 采用或不采用压边圈的条件采用查表法,查表4-18最大相对高度=h/d (包括修边余量后h的值)毛坯相对厚度=t/D×100最大相对高度= 3.7750毛坯相对厚度= 1.2769拉深次查表得:3五.确定各次拉深直径1.确定各次拉深直径:由表4-15或m1 =0.55各次拉深直径为:m2 =0.75m3 =0.80m4 =m5 =表4-18 无凸缘圆筒形拉深的最大相最大相对高度= 3.7750毛坯相对厚度= 1.2769表4-15 无凸缘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时表4-16 无凸缘筒形件不用压边圈拉深六.r凹=0.8√r凹=(0.6~即半成品底部的圆角半径为:r1= 5.93652481r2= 3.281537559r3=0r4=0r5=#REF!七.选取各次拉深高度1.由表4-19的有关公试计算得h1=27.50h2=40.84497448h3=h4=h5=选取各次半成品底部的圆角半径拉深工序计算件最大相对高度 h/dd1 =43.07d2 =32.31d3 =25.84d4 =0.00d5 =0.00拉深时的拉深系数圈拉深时的拉深系数。

4-4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模具设计与制造)

4-4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模具设计与制造)
1.表面积相等原则 平板毛坯被拉成圆筒形工件后,板料厚度发生
变化,上部变厚,下部变薄。为了计算简便,假 设板厚的平均值为原来板料厚度。按体积不变条 件,则有毛坯的表面积等于拉深件的表面积。 2.截面形状相似原则
毛坏的形状一般与工件截面形状相似。如工 件的断面是圆形的、椭圆形的,则拉深前毛坯的 形状基本上也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并且毛坯周 边必须制成光滑曲线,无急剧转折。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2020/7/9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4.4.1 确定毛坯尺寸的原则
2020/7/9
2020/7/9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4.4.2 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确定的方法
2.解析法
形状复杂的旋转体拉深件可以根据久里金 法则求毛坯尺寸,即:任何形状的母线绕轴线 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体面积,等于该母线的 长度与其形心绕该轴线旋转所得周长的乘积。
D0 8RXL
2020/7/9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4.4.1 确定毛坯尺寸的原则
3.毛坯尺寸应包括修边余量 为了获得规则的工件,拉深后需要进行修边,
毛坯尺寸应包括修边余量,即在计算拉深件毛坯 尺寸前,将修边部位增加一定的修边余量。
另外,计算毛坯尺寸时通常以工件最后一次 拉深后的尺寸为计算基础,当板料厚度t > 1 mm时,按工件中线尺寸计算。

圆筒件的拉深系数

圆筒件的拉深系数

若某相邻两阶梯直径比值dn/dn-1小于相应圆筒 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时,则由直径dn-1到dn按 凸缘件的拉深办法,其拉深顺序由小阶梯到大 阶梯依次拉深。
若mΣ>m(极限拉深系数),则该零件只 需拉深一次,否则必须多次拉深。
多次拉深时,拉深次数的确定:
取首次拉深系数为m1,则m1=d1/D,故d1=m1D 取第二次拉深系数为m2,则m2=d2/d1
故d2=m2d1=m1m2D … 第n次拉深时,工作直径则为:dn=m1m2m3……mnD 因而mΣ=m1m2m3…mn
工序图:
二、有凸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将毛坯拉深至某一时刻 达到零件所要求的凸缘直径dt时不再拉深。
毛坯直径为 :D d2t1 4d1h1 3.44d1r
当圆角半径rd=rp=r时,第一次拉深 系数为 :
m1
d1 D
1
d t1 d1
2
h1 4
d1
3.44 r d1
对于中小型零件(d t<200mm), 采用减小圆筒形部分直径、增加 高度来达到,而圆角半径rp和rd 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
用此方法制成的零件,表面质量较差, 容易在筒壁部分和凸缘上残留有中间工 序中形成的圆角部分弯曲和厚度的局部 变化的痕迹,所以最后要加一道整形工 序。
2.改变圆角半径并减小圆筒形直径
当工件的相对拉深高度h/d>h1/d1时,则该 工件就不能用一道工序拉深出来,而需 要两次或多次才能拉出。
以后各次拉深的拉深系数为mn=dn/dn-1。
(二)窄凸缘圆筒形件拉深
对 dt / d 1.11.4 之间的凸缘件称为窄凸缘件。
这类零件因凸缘很小,可以当作一般圆筒形件 进行拉深,只在倒数第二道工序时才拉出凸缘 或拉成具有锥形的凸缘,而最后通过校正工序 压成水平凸缘。

第二讲拉深毛坯尺寸计算和无凸缘件拉深工艺计算

第二讲拉深毛坯尺寸计算和无凸缘件拉深工艺计算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三节 直壁旋转体零件的拉深
一、毛坯尺寸确定的依据
面积不变原则: 面积不变原则:
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零件 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 切边工序: 切边工序: 拉深件口部不整齐(起皱或拉深 凸耳),需留修边余量(δ)用 于切边。修边余量查表4-3和4-4。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1计算坯料直径根据零件尺寸其相对高度为2875查表43得修边余量mm代入已知条件上式得d982mm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2确定拉深次数坯料相对厚度为按表444可不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首次拉深仍采用压料圈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拉深变形五个特征区的应力应变特点 2.拉深零件常见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无凸缘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 (查表加入修边余量δ ) 2.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 3.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 4.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按图得:
π
4
D 2 = A1 + A2 = A3 = ∑ Ai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2)确定拉深次数 t 2 = × 100% = 2.03% > 2% 坯料相对厚度为
D 98.2
按表4.4.4可不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首次拉深仍采用压料圈。 根据t/D=2.03%,查表4.4.2得各次极限拉深系数m 1 =0.50, m2=0.75,m3=0.78,m4=0.80,…。 故 d1=m1D=0.50×98.2mm=49.2mm d2=m2d1=0.75×49.2mm=36.9mm d3=m3d2=0.78×36.9mm=28.8mm d4=m4d3=0.8×28.8mm=23mm 此时d4=23mm<28mm,所以应该用4次拉深成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筒形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2007-10-24 15:39:04| 分类:专业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4 .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圆筒形零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掌握了它的工艺计算方法后,其它零件的工艺计算可以借鉴其计算方法。

下面介绍如何计算圆筒形零件毛坯尺寸、拉深次数、半成品尺寸,拉深力和功,以及如何确定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等。

4.2.1 圆筒形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1.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的原则(1)面积相等原则由于拉深前和拉深后材料的体积不变,对于不变薄拉深,假设材料厚度拉深前后不变,拉深毛坯的尺寸按“拉深前毛坯表面积等于拉深后零件的表面积”的原则来确定(毛坯尺寸确定还可按等体积,等重量原则)。

(2)形状相似原则拉深毛坯的形状一般与拉深件的横截面形状相似。

即零件的横截面是圆形、椭圆形时,其拉深前毛坯展开形状也基本上是圆形或椭圆形。

对于异形件拉深,其毛坯的周边轮廓必须采用光滑曲线连接,应无急剧的转折和尖角。

拉深件毛坯形状的确定和尺寸计算是否正确,不仅直接影响生产过程,而且对冲压件生产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因为在冲压零件的总成本中,材料费用一般占到60 %以上。

由于拉深材料厚度有公差,板料具有各向异性;模具间隙和摩擦阻力的不一致以及毛坯的定位不准确等原因,拉深后零件的口部将出现凸耳(口部不平)。

为了得到口部平齐,高度一致的拉深件,需要拉深后增加切边工序,将不平齐的部分切去。

所以在计算毛坯之前,应先在拉深件上增加切边余量(表42.1、4.2.2)。

表4.2.1无凸缘零件切边余量Δh(mm)拉深件高度h拉深相对高度h/d或h/B附图>0.5~0.8 >0.8~1.6 >1.6~2.5 >2.5~4≤10>10~20 >2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250>250 1.01.22345671.21.62.53.856.37.58.51.522.53.856.37.58.522.5468101112[img=118,139]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 表4.2.2有凸缘零件切边余量ΔR(mm)凸缘直径dt或Bt相对凸缘直径dt/d或Bt/B附图< 1.5 1.5~2 2~2.5 2.5~3< 25>25~50 >50~100 >100~150 1.82.53.54.31.62.03.03.61.41.82.53.01.21.62.22.5[img=125,125]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150~200 >200~250>250 5.05.56.04.24.65.03.53.84.02.72.83.0计.mht![/img]2.简单形状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毛坯尺寸的确定(图4.2.1)对于简单形状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求其毛坯尺寸时,一般可将拉深零件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几何体,分别求出它们的表面积后再相加(含切边余量在内) 。

由于旋转体拉深零件的毛坯为圆形,根据面积相等原则,可计算出拉深零件的毛坯直径。

即:圆筒直壁部分的表面积:[img=103,23]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1)圆角球台部分的表面积:[img=172,4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2)底部表面积为:[img=111,4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 (4.2.3)[img=112,199]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图4.2.1毛坯尺寸的确定工件的总面积:[img=176,4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则毛坯直径为:[img=85,47]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4)[img=309,3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5)式中D为毛坯直径(mm);∑Ai为拉深零件各分解部分表面积的代数和(mm 2),对于各种简单形状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毛坯直径D,可以直接按表4.2.3所列公式计算。

表4.2.3常用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毛坯直径D计算公式序号零件形状坯料直径D1 [img=109,8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img=184,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或:?? [img=207,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2 [img=124,112]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当r≠R时[img=342,24]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当r=R时[img=153,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3 [img=113,8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img=128,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 [img=125,90]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img=104,24]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5 [img=131,7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img=39,22]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或:[img=56,22]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计.mht![/img]6 [img=100,85]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img=120,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其它形状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毛坯尺寸的计算可查阅有关设计资料。

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4.2.2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1.拉深系数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之比。

图 4.2.2 所示是用直径为 D 的毛坯拉成直径为dn、高度为hn工件的工序顺序。

第一次拉成d1和h1的尺寸,第二次半成品尺寸为d2和h2,依此最后一次即得工件的尺寸dn和hn。

其各次的拉深系数为:[img=107,120]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6)? 工件的直径dn与毛坯直径D 之比称为总拉深系数,即工件总的变形程度系数。

[img=307,45]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拉深系数的倒数称为拉深比,其值为:[img=133,24]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7)[img=385,233]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图 4.2.2 拉深工序示意图拉深系数是拉深工艺的重要参数,它表示拉深变形过程中坯料的变形程度,m值愈小,拉深时坯料的变形程度愈大。

在工艺计算中,只要知道每次拉深工序的拉深系数值,就可以计算出各次拉深工序的半成品件的尺寸,并确定出该拉深件工序次数。

从降低生产成本出发,希望拉深次数越少越好,即采用较小的拉深系数。

但根据前述力学分析知,拉深系数的减少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称为极限拉深系数,超过这一限度,会使变形区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因此,每次拉深选择使拉深件不破裂的最小拉深系数,才能保证拉深工艺的顺利实现。

2. 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极限拉深系数mmin与下列的因素有关:(1)材料方面①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材料的塑性好、组织均匀、晶粒大小适当、屈强比σs/σb小、塑性应变比值大时,板料的拉深成形性能好,可以采用较小的极限拉深系数。

②毛坯的相对厚度t/D相对厚度t/D小时,拉深变形区易起皱,防皱压边圈的压边力加大而引起摩擦阻力也增大,因此变形抗力加大,使极限拉深系数提高。

反之,t/D大时,可不用压边圈,变形抗力减小,有利于拉深,故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少。

③材料的表面质量材料的表面光滑,拉深时摩擦力小而容易流动,所以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

(2)模具方面①拉深模的凸模圆角半径rp和凹模圆角半径rd凸模圆角半径rp过小时,筒壁和底部的过渡区弯曲变形大,使危险断面的强度受到削弱,极限拉深系数应取较大值;凹模圆角过小时,毛坯沿凹模口部滑动的阻力增加,筒壁的拉应力相应增大,极限拉深系数也应取较大值。

②凹模表面粗糙度凹模工作表面(尤其是圆角)光滑,可以减小摩擦阻力和改善金属的流动情况,可选择较小的极限拉深系数值。

③模具间隙c 模具间隙小时,材料进入间隙后的挤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加,拉深力大,故极限拉深系数提高。

④凹模形状图4.2.3所示的锥形凹模,因其支撑材料变形区的面是锥形而不是平面,防皱效果好,可以减小包角α,从而减少材料流过凹模圆角时的摩擦阻力和弯曲变形力,因而极限拉深系数降低。

[img=168,134]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图4.2.3锥形凹模(3) 拉深条件①是否采用压边圈??拉深时若不用压边圈,变形区起皱的倾向增加,每次拉深时变形不能太大,故极限拉深系数应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