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1:7.2.2 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高中生物7.2.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7.2.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1.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B.一个物种只含有一个生物C.同一物种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D.自然状态下,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答案 B解析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所以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物种,A、D正确;一个物种含有多个生物,B错误;同一物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相似,C正确。
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答案 D解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A正确;地理隔离可以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 正确;不同物种间一定存在着生殖隔离,不同的种群可以为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正确。
3.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答案 A解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被迁来后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且被海洋隔开,这样不同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
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使不同种群地雀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同,最终使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这标志着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A正确。
4.下列关于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马和驴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D解析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A错误;地理隔离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B错误;隔离(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错误;马和驴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无可育后代),D正确。
2025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必备学问基础练学问点1协同进化1.下列关于生物协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协同进化是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共同进化和发展B.全部新物种的诞生是同时的C.全部生物的进化都是同步进行的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观点有“收割理论”和“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下面对这两种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收割理论”揭示了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生物在捕食过程中相互追逐、相互选择,实现了生物间的协同进化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指捕食者有意识地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个体促进种群的发展D.开发自然资源时,既要爱护生物的多样性,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学问点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协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验了漫长的进化历程,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协同进化D.地球上生命进化时先有原核生物,后有真核生物,先有厌氧生物,后有需氧生物4.人类培育的动植物品种繁多,如目前世界上狗的品种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00余种,这体现了( )A.生态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 D.生境多样性学问点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5.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多数状况下生物的进化导致生物对环境的相对适应B.生物进化是通过传代过程中基因频率的变更而实现的C.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支持达尔文进化观点D.中性突变属于既无利也无害的基因突变关键实力综合练6.(不定项)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的灭亡,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协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7.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不仅存在因物种间的竞争被淘汰的现象,也会出现物种间互助互利的现象,如不同的开花植物招引不同的传粉者,而不同的传粉者以不同的开花植物的蜜汁或花粉为食。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13: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家畜等动物取食含有强心苷的植物马利筋后会引起呕吐甚至死亡,但斑蝶可以取食马利筋。
取食马利筋的斑蝶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进而不再捕食斑蝶。
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A.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斑蝶可能具有某种机制使其免于受到强心苷的影响C.与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此受害D.用不含马利筋的食物饲喂的斑蝶被鸟类取食后不会引起鸟类呕吐2.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 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 50% C. 42% D. 21%3.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B.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C.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D.由于种群1、2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生殖隔离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蠖的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所以产生了新物种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5.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菜粉蝶却能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
运用转基因技术可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从而防治菜青虫对十字花科植物的危害。
以下推断错误的是A.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诱导菜粉蝶产生变异,因而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背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B.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后,还需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C.某种十字花科植物的不同品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D.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6.某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植物的某种群中有6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其余表现阔叶。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2: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对点强化]强化点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食草动物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D.北极熊和马来熊[解析]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答案] B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进化的本质是遗传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①②③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④叙述错误,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 D3.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解析]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
多倍体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成为新物种,A错误;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
[答案] B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解析]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药物对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进行了选择,使抗药的个体存活并繁殖增多,A错误;生殖隔离是指物种间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是不可育的,B正确;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的,但它们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C错误;灰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0: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选择题1.马与驴杂交所得的骡子一般都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这是因为()A.骡子的基因发生了重组B.骡子的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异C.骡子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D.骡子的染色体联会紊乱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3.下列有关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的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的不定向性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4.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5.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是两个种群,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6.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
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
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7.将基因型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由品系乙产生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C.品系甲、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D.品系甲和品系乙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地理隔离形成B.生殖隔离形成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种群环境条件改变9.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多倍体植物的产生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C.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D.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10.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北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外貌上几乎无法辨认,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无法判断C.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不同的物种D.以上说法都不对11.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经之路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
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作业7:7.2.2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基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3.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
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A.优胜劣汰B.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D.性状分离4.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5.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6.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原因在于二者间已形成生殖隔离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判断d物种是否是不同于b物种的新品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8.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物种概念进行判断,加深对物种概念的理解,以及让学生能够区分物种与种群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再由由它们的相同点归纳出隔离的概念: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2、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两种颜色的桦尺蠖能否相互交配?是一个物种吗?两者能够互相交配,产生后代,并且后代可育。
所以还是同一物种3、生活在同一地区的马和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吗?他们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能够互相交配,但是产生的后代不可育,他们不属于同一物种。
4、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引出物种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二、请同学们根据物种概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物种(1)猫和狗(2)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3)黄人、白人、黑人(4)两个池塘中的鲫鱼教师总结:两个池塘中的鲫鱼属于同一个物种,但是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属于不同的种群。
由此可见物种和种群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同一个物种可以包含分布于不同区域的多个种群。
1.请用示意图展示物种与种群的关系,同时比较物种与种群的区别。
种群物种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能否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猫和狗是否可以交配,为什么?不能,因为他们具有生殖隔离(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3.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这有什么意义?有利于保持物种的稳定性。
(同学们试着从遗传的本质的角度分析出生殖隔离如何使物种保持稳定?答:在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举例说明协同进化。
2.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
3.概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认同其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主流和核心地位。
1.生命观念——理解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科学思维——结合具体实例明确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3.社会责任——了解和关注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知识点1协同进化知识点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知识点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断进化与发展。
(×)(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
(×)(3)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过程。
(×)(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即是新物种的形成。
(×)教材P119图6-12拓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协同进化。
猎豹追捕羚羊(2)捕食者的存在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理由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3)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探究点一协同进化1.猎豹和羚羊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加快了,这是为什么?提示这是羚羊和猎豹协同进化的结果。
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久而久之,跑得快成为猎豹的适应性特征;羚羊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易躲避猎豹的捕食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久而久之,跑得快成为羚羊的适应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题组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2019·山东潍坊二中高一下月考)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B.一个物种只含有一个生物C.同一物种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D.同一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答案] B[解析]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所以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物种,A、D正确;一个物种含有多个生物,B错误;同一物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相似,C正确。
2.(2019·江西临川二中月考)隔离在生物进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地理隔离D.马和驴杂交产生了后代骡,但二者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C[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无论是地理隔离还是生殖隔离都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正确;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区域也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马和驴杂交产生了后代骡,但骡是不可育的,所以二者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3.(2018·江苏盐城中学期末)下列各项中,形成了新物种的是()A.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母马与公驴交配产生不育的骡子C.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D.桦尺蠖体色的S基因的频率由95%变为5%[答案] A[解析]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而成的四倍体西瓜可育,且与原西瓜有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A正确;母马与公驴交配产生不育的骡子,骡子不是一个新物种,B错误;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不可育,不是新物种,C错误;桦尺蠖体色的S基因的频率由95%变为5%,只能说明有生物进化,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种,D错误。
4.(2019·济宁高一检测)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答案] B[解析]图中a过程表示由于地理隔离使原种群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种群甲和乙,物种的大爆发不是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人工诱导多倍体新物种的形成也不用经过途径a形成,A错误;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它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①②③④⑤⑥表示变异,它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错误;品系1和品系2还是同一物种,要经过长期进化过程产生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物种1和物种2,D错误。
5.(2018·山西大学附中诊断)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
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
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受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答案] 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土壤酸碱度这一特定的环境只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发生物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是原基因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定向性,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项错误;这两部分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受粉,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C项正确;因这两个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不能杂交,或者能杂交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项错误。
题组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共同进化实例的是()A.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答案] C[解析]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是二者相互选择的结果,属于共同进化,A不符合题意;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是通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不属于共同进化,C符合题意;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能够避免被天敌捕食,而它们的天敌视觉越来越发达,以方便捕食昆虫,这是双方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D不符合题意。
7.湖北神农架地区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从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可以概括为() A.基因突变B.自然选择C.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答案] C[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多种物种和生态系统,C正确。
8.(2019·湖南师大附中期中)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研究生物多样性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都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D.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答案] C[解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A正确;研究生物多样性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大多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但也会在短期内出现生物大爆发现象,C错误;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变异的概率加大,因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正确。
9.(2019·江西临川二中高一月考)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蛋白质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C.核酸多样性D.核苷酸多样性[答案] 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B正确。
10.某花农栽种的一株琼花开出的花瓣均为双层的花朵,极为少见。
运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个体多样性[答案] A[解析]琼花花瓣均为双层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11.如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种类的蝉。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戊和物种丁的形成是地理隔离造成生殖隔离B.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图示说明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答案] D[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丙和丁,D错误。
12.(2019·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月考)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一定能引起该小鼠种群发生进化B.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与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Z表示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新物种[答案] A[解析]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当某个小鼠产生有利变异,则该有利变异可能会逐渐积累,但不一定会引起该小鼠种群发生进化,A错误;因为小鼠原种通过X过程后表现出不同性状,说明X代表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遗传变异与环境共同作用影响生物的性状,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所以X表示可遗传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新物种,D正确。
13.(2018·江西临川二中高一月考)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
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
如图为内华达州一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一万多年后,A湖中的所有鳉鱼称为一个_______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它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但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A、B两湖鳉鱼的繁殖期在5月,C、D两湖鳉鱼的繁殖期在7月。
上述能体现基因多样性的是__________湖中的鳉鱼,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是__________湖中的鳉鱼。
[答案](1)种群基本单位(2)C、D A、B、C(D)[解析](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但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所以A、B两湖的鳉鱼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C、D两湖的鳉鱼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还是同一个物种;A、B两湖和C、D两湖鳉鱼的繁殖期不同,所以A、B、C(D)湖中的鳉鱼产生了生殖隔离。
因此体现基因多样性的是C、D湖中的鳉鱼,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是A、B、C(D)湖中的鳉鱼。
14.(2018·山东临沂一中高二上期中)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
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