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及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考纲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考纲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考纲和复习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考纲: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2.鸦片不断输入的危害: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们的心身健康受到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3.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虎门禁烟。

虎门禁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他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

5.在鸦片战争中,涌现关天培、陈化成等英雄人物。

东南沿海群众抗英规模最大: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6.1842年8月,英、中签定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8.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9.《南京条约》的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战前,中国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1.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考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取得更多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至1860年10月。

3.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图片)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与清朝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1860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在上海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或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或中纬度),小部分在热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没有寒带(北极圈没有穿过我国)。

2.位置的优越性(此部分作为了解,常见为选择题)(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辽阔的疆域3.领土的四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产生气候差异。

例如:当海南岛春耕大忙的时候,黑龙江仍是冰天雪地。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约135°E)。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约73°E)。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2°),产生时间差异。

例如:当我国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却繁星满天。

注意: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

4.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5.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注意方向):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6.我国岛屿众多,台湾岛为第一大岛。

热点岛屿:钓鱼岛(属于东海)、黄岩岛(属于南海);领海宽度为12海里。

精彩教育中考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

精彩教育中考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

精彩教育中考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㈠、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㈡、无脊椎动物种类: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①、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

大多有贝壳如扇贝,蜗牛,石鳖;有的贝壳消失如乌贼、章鱼;②、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包括了昆虫类如蜜蜂苍蝇蚊子蝴蝶等;甲壳类如虾、蟹、水蚤;蛛形纲如蜘蛛;多足纲如蜈蚣、蝎子;(其中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的动物,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

)●、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但外骨骼不会随动物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有蜕皮现象。

㈢、脊椎动物种类由低级到高级排列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第四节鱼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海马、泥鳅、黄鳝、鲟鱼等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鳖、海龟是爬行动物。

◆、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鱼的外形呈流线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

鱼在运动时,◆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时口与鳃盖交替张合,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人教版生物中考总复习:八年级上册生物核心考点知识点提纲(含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生物中考总复习:八年级上册生物核心考点知识点提纲(含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生物中考总复习:八年级上册生物核心考点知识点提纲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身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如:鱼、两栖类、爬行类、鸟和哺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腔肠、扁形、线性、环节、软体、节肢动物),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高等)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

(只有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其他的生活在海水中。

)2.水螅用触手探寻和捕获食物,它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清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型称为辐射对称。

3.腔肠动物的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4.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分意义: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5.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

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

刺细胞在外胚层上;吃进去的食物在消化腔内被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6.腔肠动物依靠刺细胞,捕食和防御。

刺细胞大部分分布在触手处。

7.腔肠动物中的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形成珊瑚礁。

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等有口无肛门,食物口入口出,为腔肠动物。

8.水螅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

9.扁形动物的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0.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其中涡虫是自由生活的,其它都是寄生生活。

蜗虫用咽捕食,食物在肠内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前段感觉器官集中,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左右对称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

)11.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12.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全册知识点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地理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具有高效、准确、可视化、动态等特点。

2.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地理信息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制图、空间分析、数据库管理、网络通信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3.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或卫星等观测手段,对地球表面进行非接触式的地物探测和信息获取的技术。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环境、城市规划和气象等领域。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花费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花费的时间,约为365天。

2.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的交替,造成地球表面的各地区有不同的光照和温度变化。

3.地球公转的影响-地球公转是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地球公转使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的角度和范围发生变化。

第三单元:图形的绘制与解读1.地球上的地理现象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图:用等间距的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平面图。

-分级符号图: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理现象。

-图例:图中用来解释符号或颜色的说明。

2.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与真实距离的比例关系,分为比例尺线和比例尺分数。

3.地图方向的表示方法-方位角:用角度表示方向。

-方位角和方向图:用简单的图形表示方向。

第四单元:气候1.气候带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经度: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

-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大陆气候和海洋气候:大陆性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海洋性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

2.气候带的划分和特点-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气温呈日较差大的特点。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热带气候:气温高,年内温差小。

3.气温的计量和分布特点-气温用温度计来测量,以摄氏度为单位。

八年级上册-中考地理复习知识要点提纲(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上册-中考地理复习知识要点提纲(商务星球版)

2022年中考地理复习知识要点提纲(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中国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③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陆地国界线长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P5找出来并识记)。

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P5图中找出来并识记)。

由北向南有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4.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记忆P9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简表)。

5.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6年底,总人口约为亿。

6.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内容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7.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的影响:①住房紧张②交通拥挤③就业困难④环境污染;人口过慢增长会带来的影响:①劳动力不足②老龄化严重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④国防兵源不足。

8.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9.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

10.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分布范围也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第二章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3.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中考复习知识要点提纲填空题练习版及答案全套(实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中考复习知识要点提纲填空题练习版及答案全套(实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中考复习知识要点提纲填空题练习版及答案全套第五部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一)考点清单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体表有;有无。

2.、、水母、水螅等属于动物,其中水螅生活在中。

3.水螅用触手探寻和捕获猎物,身体只分,的身体结构,便于感知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捕获食物,进行防御;食物由进入,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排出;身体由构成。

刺细胞在上,是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处尤多。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腹;有。

5. 、、、等属于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

6.涡虫用捕食,不用口。

食物在内消化,食物残渣由排出。

前端感觉器官集中,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器官发达。

7.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体表有;。

8.、、、等属于形动物。

9.蛔虫寄生在人的内,吸食的食糜生活。

身体,前端有,后端有,有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发达,生殖能力,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10.预防蛔虫病:①注意个人;②管理好。

1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由许多的体节组成;靠辅助运动。

12.区分蚯蚓前后:离环带近的一端是端;区分背腹:背部比腹部颜色。

13.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触摸蚯蚓的体节近腹面处,有的感觉,腹面的小突起是。

和配合完成运动,刚毛不是运动器官,刚毛运动。

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靠呼吸。

在观察过程中,经常用轻擦蚯蚓的,有利于蚯蚓的。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是为了。

实验后,将蚯蚓放回中。

蚯蚓以植物的枯叶等为食,属于者。

14.、、蚯蚓等属于动物。

1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表面有,大多具有;运动器官是。

16.是最大的动物类群,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17.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石鳖、蜗牛、乌贼等属于动物。

18.软体动物用运动,用呼吸。

19.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都分节。

20.鼠妇、鸣蝉、蟋蟀、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属于动物。

八年级(上册+)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中考地理复习提纲1、我国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位于东部,洋的西岸。

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带。

2、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优越性2、我国最北端在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为中心(在黑龙江省),北纬;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海南),北纬;最西端在(新疆),东经;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

东经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

直接面临太平洋的是。

我国的内海是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万平方千米。

领海宽度为海里。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共有万多千米,接壤国家个,北面与二国接壤,正东与接壤,西南与,南与三国接壤。

大陆海岸线万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国家之一,隔海相望的国家,,、文莱、印尼。

5、现行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乡)三级,全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首都,称为“祖国心脏”。

课本P8页记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6、中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分布特点疏密不均,人口地理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

7、我国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族人口最多。

8、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部地区。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端午节赛龙舟。

9、我国地势;地形面积广大(1)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多分布在东部,主要有。

我国东部地区最高峰是山,为山脉主峰。

西北--东南走向:。

世界最高峰是,位于边境,是山脉主峰中华五岳:(2)四大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沟壑纵横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高原: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及复习提纲考点一:培养自尊自信的心理品德(理解)1.什么是自尊?答: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想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具体包括两层含义: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也表现为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心理。

2.自尊有何重要意义?答:①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

②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能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

③自尊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④自尊的人才能知荣辱、讲自爱。

⑤有了自尊,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身社会。

3.如何理解“自尊始于知耻”?答:①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②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③知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④拒绝卑下,洁身自爱,才能维护自尊。

⑤因为有了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着。

一个人的尊严是依赖自尊的行为树立的。

4.自卑有何危害?答:自卑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①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②自卑是一个心理牢笼。

③自卑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事业成功,甚至会导致轻生。

5.自负有何危害?答:自负是过度的肯定自己。

①自负的人夸大自己的优点,制造虚幻的自我满足,常常在过高的评价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

②自负的人希望得到超越自己实际价值的社会肯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6.虚荣有何危害?答:虚荣追求的是表面和荣耀。

①虚荣心使人浅薄,使人忘记真正的价值。

②追求修通使人忙于收集光环,却丢弃了钻石。

③虚荣不仅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反而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7.自尊与自负、虚荣有什么区别?答:①自尊是恰如其分的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的自我肯定。

②自尊是对自己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考点二:明辨是非善恶,铸造良知标尺(理解)1.做人的基本品质和良知是什么?答:明善恶,辩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良知。

2.怎样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答:①以美好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懂得法律规范。

②选择好的榜样。

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我们就能避免误入歧途。

③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

④树立美好的理想。

3.怎样正确对待社会影响?答:①社会是复杂的,善恶美丑无所不包。

吸收怎样的社会影响,对于我们成长为怎样的人至关重要。

②来自各方的社会信息,都要在我们头脑中过滤筛选,运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别。

③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4.怎样正确对待长辈的影响?答:①长辈、亲朋常常是我们生活的向导,但对长辈的言行我们也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原则的一概服从。

②如果长辈有错,我们也应该帮助纠正。

5.怎样正确对待公共传媒的影响?答:①公共传媒是社会的镜子,反映着光明,也暴露着黑暗。

②当我们上网浏览、看电视、读书看报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选择。

6.怎样正确看待“社会流行”?答:①“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

②流行事物的发生,常常有商业运作的背景,也少不了从众心理的推动。

③对待流行的事物,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盲目从众、效仿和追随。

7.面对周围的种种诱惑,我们应该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答:①在诱惑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但需要意志和勇气,还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

②首先要战胜自己,坚定自己的意志,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准,才能抵御诱惑。

③必须打破情面,要坚持原则,不做错事。

④坚守自己的美好理想,并且身体力行,做一个高尚的人。

考点三:自我负责,做有责任感的人(理解)1.如何正确理解责任(责任感)?答:①随着我们成长、成熟,我们应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多。

②人们的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后果。

做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③有责任感就意味着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调节和自我引导。

④有责任感的人,对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清醒的认识,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不推诿,不逃避,能够自省自律,制止自己做错事。

2.作为中学生,我们的责任有哪些?答:①我们应对自己负责:完成学习任务,努力塑造自我。

②我们应对他人负责:要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不做有损于他人的事情。

③我们应对集体负责:成为集体中有用的一员,为集体增添荣誉和力量。

④我们应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社会。

3.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同考点二十四第5题答:①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主动承担责任。

②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管理,用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

④对自己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避免重蹈覆辙。

考点四:诚实守信(运用)1.什么是诚实?答: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词,不文过饰非。

2.诚实的表现(或要求)是什么?答:①诚实的人对自己是诚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

②诚实的人对他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践守诺言。

3.诚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①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德的基础。

②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培养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品质;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

③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4.青少年应怎样做到诚信?答:①增强诚信意识,坚持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说实话,做实事,不说谎,考试不作弊等,做到对自己诚实,也要对他人诚实。

②信守承诺。

对别人许诺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承诺一旦做出,就应该努力去兑现。

③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5.怎样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坚守诚信的绿洲?答:①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这些现象只是社会前进大潮中的逆流漩涡。

②中国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文明的进步是逐渐实现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道德行为改善社会。

③诚实守信是传统美德,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考点五:消除歧视,平等待人(识记)1.如何理解“平等”?答:①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就意味着,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②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③平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格上的平等,二是法律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

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2.如何理解“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答:①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②平等的观念在社会进步中日益普及。

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3.如何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答:①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是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②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但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

③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

4.平等待人有哪些表现?答: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5.怎样做到平等待人?答:①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要拼除陈腐观念。

④要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歧视,共建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我们中学生应该从小树立平等的观念,追求和尊重平等的权利。

考点六: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识记)1.什么是“与人为善”?答: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方面的美德。

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2.为什么要“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有何意义?)答:①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之一。

自古以来,善良被人们歌颂、赞美、闪光。

②善良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③有了善良的人和善良的行为,才能组成美好的社会。

3.怎样做到“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的有哪些要求?)答:①善良是无私的,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

②要是非分明,坚持原则。

③善良之心是博大的,对所有人都要充满真诚的善意和爱心。

④善良要见诸行动,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⑤还要将心比心,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4.为什么要帮助他人?答:①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

②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给予”的活动。

③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的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

④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

助人因此是快乐的。

5.如何理解“将心比心”?答:将心比心就是换位思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具体表现在:①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

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②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助人不求回报。

③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

文章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