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海燕
初中语文海燕课件

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
用及作用。 5、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
义。
作者介绍
• 高尔基(1868—1936): 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 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代表 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
• (自传三部曲) 《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
体裁(散文诗)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 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 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例如:奥运五环 象征—— 康乃馨 象征—— 橄榄枝 象征——
象征和比喻的区分
1、象征:一种表现手法,不是在一句话中完成的, 而是在一段或一篇文字中完成的。
比喻:一种修辞方法,可在一句话中完成。 2、比喻可以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有关品
富安中学刘瑛
富安中学刘瑛
富安中学刘瑛
富安中学刘瑛
•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 上翱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 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画中,海燕 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励人心的 力量!
学习目标 (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3、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
注音:
呻吟 Shēn yín 畏惧 qiè 翡翠 fěi
掠起 lüè 蜿蜒 Wān yán
号叫 háo 一晃 huǎng 吓唬 xià
号
晃
吓
口号 hào 晃动 huàng 恐吓 hè
暴风雨即将来临
以
暴
风
雨
渐
暴风雨逼近之时
次
逼
近
为
线
索
暴风雨即临
《海燕》ppt课件

写出了大海强大的力量,浩大的声势。
The article analysis
细读感悟
“它在大笑,他又在号叫……” 作用是什么?
表现海燕的乐观自信、坚强勇敢、慷慨豪迈 。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他深信,乌云是遮不住 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作用是什么?
风卷云集,暴风雨将要 来临,海燕高翔,渴望 着暴风雨的到来;
part one
暴风雨迫近,海燕搏风 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 来;
part two
暴风雨即临,海燕以胜 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 暴风雨。
part three
海燕的形象
The article analysis
细读感悟
勇敢
坚定
乐观
镇定
自信
奉献
The article analysis
教育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 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 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
再会
语文老师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飞沫 mò 蠢笨 chǔn
Words learning
字词学习
掠起 lüè 飞窜 cuàn
胆怯 qiè 呻吟 shēn
苍茫 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呻吟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胆怯 胆小;畏缩。
精灵 神仙,精怪。
蜿蜒 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蛇类爬行的样子。
The overall perception
第一层(第7-8节)
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
第二层(第9-11节)
描写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
The overall perception
初中语文海燕课件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读《海燕》
本文饱含着对海燕形象的赞美之情,朗读时要激情洋溢、音韵铿锵。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越来越勇敢、越来越兴奋,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朗读时要注意这种感情的起伏变化。
海 燕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环境烘托
由舒缓到急促,体现斗争气氛越来越紧张、环境越来越险恶,从而烘托出海燕对暴风雨的期待的乐观、一往无前的精神
环境烘托
对比映衬
海燕
海鸥、海鸭、企鹅
赞美、讴歌
嘲讽、蔑视
你认为海燕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勇敢坚强
乐观自信
富于献身精神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这样的形象刻画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连线题 海燕 革命高潮 海鸥 海鸭 反动势力 企鹅 大海 革命先驱者 波浪 乌云 恐惧革命、 闪电 悲观失望者 狂风 暴风雨 革命力量
初中语文 《海燕》教案材料

初中语文《海燕》优秀教案材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海燕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海燕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1)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海燕》的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对大海和海鸟的向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生词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
(2)详细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阐述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向往的大海或海鸟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语文《海燕》课件

四、学习海燕
海燕为了实现心中的革命理想勇敢地搏击 风雨,作为今天的中学生,我们在追求美好理 想的道路上,可能有和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 也可能有不测的狂风暴雨的来临。
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你该怎样做?
小溪里练不出精悍的水手 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
狂风暴雨中雄鹰依然翱翔天空 惊涛骇浪里海燕方显英雄本质
学习目标
1、在朗读基础上体味作品深刻内涵。
2、理解象征、对照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积极的 人生 态度。
一、初识海燕
1、海燕在怎样的环境中翱翔?请找 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根据暴风雨来临 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说说大致可分为 几幅图画。
恶环 劣境
: 越 来 越
暴风雨来 临前。
共同点: 恐惧
作用:与海燕形成鲜明对照,突出海燕
英勇无畏、积极乐观的形象
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 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 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 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 的本体)。
作用:
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形 象可感。
三、赞美海燕
暴风雨逼近 之时
暴风雨即临
狂风卷集着乌云、大海 泛起白沫 .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
雷声轰响……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 焰,……燃烧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火 蛇,……蜿蜓游动,……
二、走近海
,我感悟到这是一只的海
革命者
大海
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
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暴风雨
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 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海燕》优质教学课件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困乏: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 轰响: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 熄灭:停止燃烧;灭(灯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散文诗的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2、反复诵读,学习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反复、对比、衬托等手法, 感悟海燕的形象特征,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感受不同形象的意蕴, 理解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3、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研读:感悟海燕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 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结合背景想一想,作为俄国著名文 学家,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难道仅仅是为了 描写自然界中的海燕吗?
时代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 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那时俄国正处于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俄国工人运动不断 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作者敏锐地预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 ,塑造出搏击风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海燕”在俄文里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积累拓展
1、除了海燕这个主要形象,文中还有海鸥、海鸭、企鹅和狂风、乌云、雷鸣 这两组形象。选择其中一组形象,想象一下:如果海燕要向它们表明自己的 心志,它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
2、阅读后面的链接材料《日》《月》(见教材),了解其写作背景,想一想: 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 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联系起 来阅读,你对两篇短文的主题是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文中有一些含义隽永 的语句,可以找出来细细品味。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现象。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及其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海燕》。
(2)提问:同学们对课文《海燕》有什么了解?请大家简要谈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让学生了解其表达效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海燕》,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3. 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写下你的鉴赏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能学习__的写法,托物寓意。
【教学重点】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短信导入1、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
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一个象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一个象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一个象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顺1、教师启发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诵读。
3、教师巡回指导。
三、选读──感受形象1、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⑴请你读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在朗读中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要求: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
(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⑵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⑶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所筛选句子。
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所感受到的海面景象?2、初步感受海燕形象:⑴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⑵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听朗读录音,感悟通过读出重音、停顿从而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
⑶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另两幅画面,朗读并感受。
⑷班内交流。
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⑸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是_____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3、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⑴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⑵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⑶请你以“海燕,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感受。